书城文化日本人性格解析
7749700000020

第20章 反思日本 反思中国

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抵制日货运动。

反思日本的同时,反思中国,这样,我们才能更理智、更务实、更智慧。

有人极力主张反日,反对日本的一切,抵制日货。这种态度到底是否理智?

19世纪末的甲午战争中和20世纪的侵华战争中,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到处都发生过“抵制日货”的运动。

1986年,中国又发生了席卷全国的抵制日货运动,其主要依据就是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

在3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不断有人以这种相同的逻辑呼吁发起抵制日货运动。我们可以一生不买日货,但我们不能忽略日本的技术。除非中国人真正长志气,在科学技术上全面超越日本人。

一百多年前的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如果我们的祖先走上街头反对日货,乃是理所当然的。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继续反对日货的同时要反问:为什么日货能够占领中国乃至世界市场?

如果不理智地认识日本人,我们就不可能理智地对待日本人。

从理论上讲,靠大规模抵制日货能实现中国产品数量上的超过,但许多中国消费者可能不买账。因为消费者很理智,他购买商品的原则一般是谁的商品质优,或者质优价廉,我就买谁的。毕竟,中国的产品技术和质量离日本还有相当差距。从这一点来看,单纯抵制日货的想法不够理智。

我们理智的态度应该是通过优秀的产品抵制日货,关键在质量和先进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中国产品占领中国市场,占领日本市场,占领世界市场。目前,中国产品和质量和技术尚需要大大提升,才能更好地实现以上目标。

与抵制日货相反,在我们的周围,也有很多国人很媚日,很“哈日”,非常喜欢日本的文化和产品。这类人的观点是,因为日本的文化和产品更好,所以我喜欢日本的。尤其是年龄不大的一些人,他们多数是在日本的动漫的陪伴下长大,被称为“哈日一族”。他们为了支持一位日本女星而吵架。为买日本明星的正版专集而借钱。同时还建了一些无聊的群。他们盲目地认为日本的一切都是好的。很无奈,日本的动漫真的很好。笼络了很多中国孩子的心,使他们从小就开始向往日本。在一所小学的一次美术课上,老师让他们画领奖台的场景。那次很多小朋友在画了中国国旗后又添了日本国旗。中国的主流媒体一直宣传放下仇恨,中日友好。就是这样,他们慢慢地失去了对日本的敌意。现在,在中国的云南山区的一所小学,课桌上写的是“日本政府捐赠”的字样,日本人能够从中国孩子的幼小心灵开始公关,这一点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么?

我们在网站上到处可以看到漫骂日本人的帖子,日本人狼子野心、日本人变态无耻、日本人不是人、日本人是武大郎的后代、日本人是美国人的走狗、日本人该杀该灭以除中华民族的心头大患……我们在网络里热衷寻找国家、军事强大的帖子,我们呼喊要铲除世界民族的败类或者自己养出来的怪胎等,其实这些正暴露着我们弱势群体的心态,成了口战的专家。除了精神胜利法少有实际的东西。中国的强大靠嘴巴骂不出来,而要靠自己干出来,我们必须把务实的精神放在首位。

日本人曾经是中国古人的徒弟,这个徒弟记住了孙武的那一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们在不停地研究着我们,知道我们的优点,他们比国人更了解我们的缺点。日本人利用国人的弱点,挑拨离间,发展亲日派发展汉奸队伍,拥立伪政府……他们从内部瓦解和削弱我们的战斗力,有效利用、节约成本,用的都是师父教给他们的手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要骂日本人卑鄙无耻、下作肮脏,谁叫我们有那么多的缝隙,让他们钻进来呢?在骂日本人的同时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该做些什么?我们是不是务实地去做了提高自己的事情?中国人是不是也应该认真地研究日本人,在研究日本人的基础上,全面超越日本人?

要理智地认识日本人,就要纠正对日本人和日本文化标签式的简单认识。实际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性格、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是极其复杂的,多样的。然而,人们对它的认识很容易带有随意性,以偏概全,先入为主,固定不变。民族性格、民族文化往往和国家、民族、地域观念紧密结合,而国家和民族意识又经常与对立抗争联系在一起。人们谈论起本民族性格、本国文化、本地域文化时和其他民族性格、其他国家的文化、其他地域的文化时,往往伴随着某种优越感和本家主义的意识。我们要看到日本民族性格、文化也是极其复杂的。

面对历史和现实,我们应该反思日本,同时勇于反思中国,一方面批判,一方面借鉴,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

我们过多地看到了日本人的缺点。我们却忽视了日本人的优点,而这些优点却是我们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