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日本人性格解析
7749700000014

第14章 自我反省

2011年8月11日,日本福岛县政府召开“东日本大地震恢复重建总部会议”,正式确定了以“去核电化”为基本理念的重建规划。显示了日本人对福岛核灾难的反省。自我反省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更是如此。日本人历经各种磨难,从一个柔弱的民族变为今天这样强大的民族,不可否认自我反省的作用。

从全民防灾意识看日本人的反省和忧患意识

自我反省是自我否定、灵活善变、自我完善的基础。缺乏自我反省精神的民族不会成为强大的的民族,相反,不断自我反省的民族一定能够在不断的自新中不断走向卓越、强大。

1985年4月18日,哈尔滨市白天鹅饭店火灾发生后,有三十余名中国人遇难,另外有5名朝鲜人跳楼死亡,1名美籍华人烟熏致死,而同一楼层的日本客人全部自救逃生。一样的火灾,不一样的逃生技能,不是日本人命大,而是他们刚入住时就观察了周围环境,当火灾突发时,他们凭借多年的防灾训练经验,在黑暗中顺利摸到安全通道得以逃生。这充分反映出日本人与众不同的忧患意识和防灾应变逃生技能。

截至2011年8月11日,距离给日本岩手、宫城、福岛3县为主的沿岸地区带来重大破坏的东日本大地震已有5个月,日本已经派遣约1100万人次自卫队及警方人员前往灾区,从事规模空前的失踪者搜集及重建恢复工作。警员的派遣活动大大超出1995年阪神大地震时的规模。

日本政府非常舍得在灾害预警、科研,灾害纪念馆、体验馆等方面进行投入。近几十年来,日本政府的防灾预算始终占全年财政预算的6%-7%。

1995年1月17日凌晨5点46分,阪神大地震造成6434人死亡,4.4万人受伤,约65万座建筑物受损,经济损失达10万亿日元,是日本二战后遭遇的最大一场灾难。2002年,日本政府和地震发生地兵库县耗资60亿日元,在神户市中央区建成了“人与防灾未来中心”。这对参观的年轻人影响非常大。除了纪念和展示,中心还担负着培养防灾人才,调查研究,派遣抗灾专家等多种工作。

日本几乎每个城镇、每个区都有灾难体验馆,学生们每年都会来这一类的体验馆里接受一次亲身的体验。灾难体验馆里有保质期5年的食品,有照明取暖设备和发电机等电力设备,还有可以组装的便携式厕所。灾难发生时,区政府里指定的工作人员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

日本的防灾体系早已经建立到商品流通领域和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例如,日本有许多防灾生活用品店。著名的东急百货在东京一共有17家连锁店,里面琳琅满目的防灾用品让国人想到想不到。有防止室内柜子倒榻的固定器,有种种家庭防灾救险箱。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日本人制造出来一种急救包,里面有十几种东西。其中一种东西既是电筒,又是充电器,又是收音机。灾难发生时,就通过收音机来获取外部信息。如今,日本人的防灾意识越来越强,购买防灾用品的不再只是老年人,年轻的男士和情侣来购买的很多。在一些居民的家中,平时就储备着防震食品、水、手电筒等防灾用品。

地震发生时,日本地震部门如果预测到P波等相关数据达到了足够的破坏强度,会在第一时间把预警信息发送到公路、轨道交通、民航等运输部门,及企业、学校、居民社区等部门。同时,这些部门的专用预警机制会自动启动,会通知员工、学生和居民迅速做出防灾避难反应。

日本有3000多个市、区、町、村,他们的自主防灾组织率约为60%,多数家庭加入其中。在日本,到处都不难找到防灾避难的场所。许多居民社区,会经常发布各区政府指导居民进行日常防灾训练与防灾活动的通知和安排。日本最重要的防灾组织是消防团,消防团由精干的青壮年出任。

每年的3月的第一周是日本的全国消防周,日本每一所中小学,都会对学生进行一次预防地震火灾的宣传活动。学校的防灾演习可能突然在上课时搞,也可能在下课时搞。校长通过扩音器向全校发出地震警报后,各班教师会马上下达躲避的口令。学生们则会迅速钻到桌子下面。这些往往会在一分钟内完成。当校长发布地震引发火灾的警报后,教师们会迅速带领学生们排队跑到操场中央。这一切常常在五分钟内就能结束。学生们会自觉地戴上防烟火的帽罩,他们知道保护自己的脑袋,知道去熄灭火源,也知道爬着逃生以躲避烟雾。学生们懂得只要按照平时的训练去做,就完全不用害怕,镇定应对灾难。

《日本沉没》——“火山文化”与危机意识

2000年8月,东京以南约200公里处太平洋海面Miyakejima岛上的Oyama火山喷发并释放出大量有毒气体。

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充分体现了日本人不断自我反省、不断自我定位、不断知我更新、不断自我激励的精神。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且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接地带,是一个多火山的国家。象征日本民族精神的富士山就是一座火山。环境会对人的精神产生深远的影响,日本的火山环境形成了日本的“火山文化”。火山深刻影响着日本人的民族性格。火山经常跟地震联系在一起,日本每个月都有地震,可说是小震不断。所以,日本人经常处在恐惧之中,缺乏安全感,富有危机意识,总是很柔顺地对待周围的一切。火山使他们有很多美好的东西总在一瞬间给毁掉的经历,因而对自然、生命等很珍惜,但在生命底蕴里有一种繁华落尽的悲凉。但是火山同时又使日本人就是碰上突发的灾难或悲哀的事时,也显得很克制,非常平静。这就是日本火山文化的显著特点。

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和不安全感也反映在他们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日本动画片《奥特曼》中总是幻想有怪物来毁灭地球。《午夜凶铃》中也有着火山的镜头。《日本沉没》写整个日本岛因火山爆发即将沉没。

《日本沉没》(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无论《奥特曼》,还是《午夜凶铃》,尤其是《日本沉没》,都体现了日本人无时无处不体现出的危机意识和不安全感。

《日本沉没》是一部日本作家小松左京的科幻小说。描写20世纪末日本岛因火山爆发,整个岛屿即将沉没。日本几位海洋地质学家研究发现,日本列岛将要沉没。消息传出,日本举国哗然。当首相宣布日本列岛将在10个月内沉入大海以后,整个日本陷入一片恐慌。海啸、地震、火山接连爆发。人们纷纷转移资产,想方设法逃到国外,日本内阁策划向世界各地移民,引发各国强烈反应。小说的最终结果是日本列岛沉没于大海汹涌的波涛之中。

1973年,《日本沉没》开始轰动日本全岛。该书出版后一年内再版100多次,几乎不到两天就再版一次,发行量达到400多万册,一举打破日本畅销书的记录。后来,这本书还被改拍成广播剧、电影等。由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得约40亿日元的票房收入,观众累计达880万人次,震动了整个日本岛。一时间,“日本沉没”成了当时日本最走红的话题。

电影《日本沉没》结尾,日本进行了全体移民,而移民的目的地包括美国、加拿大和中国。日本国家毁灭,全体国民寄人篱下的悲剧结局收尾。

三十多年过去,到2006年日本经济已连续5年保持增长,许多人都认为这是难得的佳绩。但日本又重新拍摄《日本沉没》,新版影片中电脑特技制作的地震和海啸场面极具现场震撼力。该片上映3天即有90亿票房收入,再次在社会上引起轰动。

在新版《日本沉没》中,日本人完全没有依靠任何外部的力量,依靠着政府的强有力组织,和国民团结勇敢牺牲精神,在国家即将毁灭的危急关头成功地挽救了自己,使自己的国家得以保全。反映了日本人开始变得更加自信。

在《日本沉没》这部电影中,有这样的情节,当日本全境面临被地震带积累、凝固的岩浆块拖入太平洋的之前,他们的元首发现世界正在放弃他们,日元的大量抛售,日经指数的跌入谷底,日本的元首已经开始放弃对民众的疏散。这些镜头应该不是一个国家政府允许对外公映的,但是他们将其作为大片大肆宣传。这样的悲观主义情节没有哪个民族能有。美国的灾难片中,永远不会把美国自身置于灾难的唯一打击对象,他们是将全球卷入其中,然后体现他们的强大的救世主地位。日本却可以把这样的灾难降临到自己身上,虽然最后日本并没有完全沉没,但是电影的题目就是惊人的《日本沉没》。

这和日本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经常刻意向国民提出日本存在危机有关。他们像民众灌输诸如列岛沉没论、资源匮乏论、生存危机论等危机存在的可能,以激励国民奋发图强不甘落后的悲观意识。“照现在这样,日本一定会沉没!”

近年来,日本媒体的保守化浪潮日盛,政治上的膨胀令人侧目。但在面对日本经济发展的报道及评论方面,却大都仍保持着近乎苛责的态度,在新年社论等本应该“鼓舞民心”的文告中,也是“警告”连连,不断敲打着身经百战的日本经济。那些世界一流的日本大企业老总们的自谦,常使人忽略这其实是一个每年人均GDP4万美元的国度。当国际业界都看好日本经济终于走出10年不景气、有望在亚洲一展身手时,前丰田董事长奥田硕马上泼了一盆冷水:“日本要当亚洲盟主?没品格也没力量啊!”

日本的这种悲观意识的来源大致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对于自身生存环境的悲观意识。即通常所说的“国土狭小、环境恶劣、资源匮乏、灾害横行”等。这种悲观意识在日本无所不在。例如,日本总是举国炒作能源紧张的话题,不少高收入的人都在一滴水、一度电上精打细算。夏天酷热,但许多人为了节电倡议空调不要低于28度,结果在日本不论走到哪里都是28度,有的地方干脆将降温的按键用胶纸贴住,不让人动。其实日本几乎从来不停电,用电也没有任何限制。

第二种是对于社会压力的悲观意识。例如日本国立社会保障和人口问题研究所日前公布的“日本将来人口推测”报告显示,到2055年,日本人口将减少至8993万人,其中老龄人口将达到40%,是目前的2倍。对于倚重人力优势的日本,这种压力的沉重是可想而知的。再加上周边各国对日本所构成的外在压力:朝鲜的“核武”、韩国的“反日”,俄国的“四岛”,中国的“崛起”,都使日本难以安睡。美国驻军日本常达60年,别人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但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承受的综合压力,恐怕只有日本人自己感受最深。

第三种是对于日常生活的悲观意识。2007年日本政府公布的一项最新民调显示,多达67.7%的日本人对日常生活感到担忧,这一比例创下历史新高。54%的日本人对退休后的生活感到忧心忡忡,72.2%的受访者呼吁政府对社会保障系统进行改革,尤其是在医疗和养老金领域。大约90%的日本人认为自己处于中等生活水平。此外,有1.1%的日本人认为自己处于上等水平,6%的日本人认为自己处于下等生活水平。社会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老龄社会的加速进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纷纷退休,这些因素交织作用,导致公众对日常生活和未来前景感到信心不足。

危机意识在造成悲观意识的同时,更大的作用在于迫使日本人不断地积极进取。

火山文化促使日本人拼命学习、拼命工作,富于竞争精神。日本人觉得如果不努力,不竞争,不拼搏,就会被淘汰,就无法生存和发展。这正是“多难兴邦”、“忧患兴邦”的道理所在吧。

与日本相比,中国人显然缺乏危机精神。中国人好大喜功,特别喜欢表面文章,总希望用歌舞升平和数字来掩盖深层次的问题。中国人连问题都不敢不愿正视,更谈不上正视问题,全民讨论如何解决问题了。所以,中国很应该学习日本的危机精神。

§§第四章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