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饭店在景区聚集还获得了“客源优势”,饭店获得“客源”需要进行专门的市场营销,产生成本。饭店在景区聚集后,市场营销的成本明显降低,这是另一项“租”的表现。
处于对“租”的追求,饭店逐渐在景区内及其周边聚集。
(二)饭店资产专用性
饭店在景区周边聚集,逐渐从供小于需,达到供需平衡并迅速出现供大于需的状态。在供小于需及供需基本平衡阶段,饭店发展良好,具有投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商进入,很多景区都有饭店迅速增加的阶段就是很好的证明。
饭店数量过多,但能获得景区的游客在短期内较难增加,饭店之间就产生激烈的竞争。市场竞争理论上会导致一些饭店的退出,但是,饭店资产的专用性使饭店退出困难,因此,饭店数量一直处于增长的状态。景区周边的饭店也不例外。
第三节 景区依托型饭店的发展模型
本节针对景区依托型饭店的现状,分析了景区依托型饭店的客观条件,提出景区依托型饭店今后的类型转换途径以及发展模式。
一、景区与城市的空间距离对景区饭店的影响
据研究,我国绝大多数资源型景区分布于距市中心300公里以内,并且集中分布于距市中心50公里以内的市区和距市中心50~100公里的市郊地带(谢志华,2007)。这里的城市是指“市区非农业人口数50万以上的城市”,该研究将这类城市视为客源地。
城市对于景区不仅仅是客源地,景区客源地的范围与景区资源的吸引力有关,较高的资源等级吸引的市场半径较大。景区所依托的城市,除了成为景区的客源地,更重要的是承担景区的接待设施配套功能,如交通中转、提供饭店、餐馆、娱乐方面的接待设施等。但是,由于景区与城市之间客观存在的空间距离,城市承担的部分接待设施配套的功能逐渐向景区转移,建设饭店是最常见的现象。在景区周边建设饭店提高了游客游览过程的舒适性,游客通常在游览景区的前一天得到充分休息,游览当天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游览,更可以在住宿的多天中连续进入景区,进行深度体验。
另一方面,景区建设饭店能使游客充分享有景区的优质环境。这一点在旅游方式从观光向度假转型的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休闲度假产品中,景区饭店不仅仅具有接待的功能,它自身因为良好的设计与管理,高品质的环境和服务,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景区饭店能成为旅游吸引物的原因是它拥有“与城市的空间距离”。空间距离的存在满足了人们远离日常生活、度假休闲的需求。
二、景区生命周期对景区依托型饭店的制约
景区依托型饭店的发展与景区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因此,景区生命周期对饭店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景区的生命周期的含义是有争议的(覃江华,2005),这些争议不影响本课题的讨论。影响景区饭店的景区生命周期包含两方面的内容:景区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和景区开发的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
景区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从Butler 提出开始有广泛的实验、验证研究,也有对该理论内涵、影响因子等的研究(谢彦君,1995)。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通常是用“游客数量”为指标来表达的,这被认为是一个基本参数。其他的指标,如旅游收入、接待设施规模等较少直接用于生命周期的分析。本课题研究认为,“旅游收入”、“接待设施规模”等指标受“游客数量”的影响和制约,是间接指标。因此,相关的研究也很少。
课题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直接影响到景区依托型饭店的数量和规模。景区生命周期处于上升阶段,饭店数量增加,处于下降阶段,饭店数量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下降。很多研究认为,景区的生命周期基本符合生命周期的理论规律,进入衰退期后就会逐渐退出市场。
景区开发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是指景区开发的旅游项目、旅游活动的周期,因此,景区开发的旅游产品其生命周期比较短,受市场变化的影响较大。景区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影响到饭店的规模,更影响到饭店的类型、档次等要素,与饭店的数量并没有紧密联系。景区旅游产品的变化与调整最终目标是为了延长景区的生命周期,因此,任何类型、档次的饭店最终都将随着景区生命周期的结束而结束。
景区的生命周期构成了景区依托型饭店发展的制约框架。饭店以何种类型、规模、服务特征出现在景区受景区发展阶段和景区当前开发的旅游产品类型影响,因此,景区依托型饭店在类型上将出现。
景区旅游产品类型在景区发展的不同阶段是不同的,从观光型产品发展到度假型产品是我国很多景区产品类型转变的模式。这种产品模式的转变受我国旅游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但是,也有很多景区没有经历上述产品的转型,停留在观光产品阶段,或者在景区开发的初期就直接发展了度假旅游产品,没有经历观光产品阶段。这一现象的产生源于景区资源的特征。一些景区由于用地条件紧张,资源等级高,不适宜发展度假旅游产品;而有的景区用地条件好,资源等级一般,但生态环境良好,适宜发展度假旅游产品,因此,在开发的初期就发展了度假旅游。
与此相对应的是景区依托型饭店的类型与景区产品类型相联系,针对观光产品的景区依托型饭店是住宿接待型饭店,主要满足观光游客住宿的要求。这一类型的饭店以提供标准化的客房为主,休闲娱乐设施较少。这一类型的饭店也会有不同的档次,饭店的档次是由饭店客房的豪华程度决定的。针对度假产品的景区饭店是度假休闲型的,除客房外,配置有各类休闲设施,占地面积大,饭店档次高,舒适度也高。一些度假休闲饭店还有商务、会议功能,满足商务旅游市场的要求。与景区旅游产品相似,也有很多景区,饭店的类型没有出现这种转型,直接导致了景区以依托型饭店经营中的一系列问题。
三、景区依托型饭店未来发展的模式
景区依托型饭店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其饭店的类型、管理方式也在不断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饭店与景区环境的和谐发展,饭店在经营中必须兼顾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合理使用。因此,探索未来景区依托型饭店发展模式成为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一)景区依托型饭店未来发展模式构建原则
1.饭店发展受景区环境质量的制约
研究认为“资源型景区是指以自然风景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等原赋的公共旅游资源为核心吸引物,经过人类适当的开发并具备基本旅游设施的旅游景区。它具有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经营的资源垄断性、资源保护与旅游发展并重等特点。”(谢志华,2007)景区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经营的资源垄断性反映了景区的生命周期受景区环境资源制约的特点,因此,景区生命周期对饭店的制约隐含了景区环境质量对景区饭店的制约。
在景区饭店的发展过程中,景区饭店受景区环境质量制约是十分显着的,因为饭店生存获得了景区环境的溢出效应。如果景区环境质量恶化,溢出效应为负,饭店的生存必然受到影响。景区环境质量的溢出效应没有指向性,即该效应影响到所有的饭店,但是,影响到景区环境质量的有可能是其中的一家,也有可能是全部饭店。因此,理论上,景区周边所有的饭店应该联合起来维护景区的环境质量,并形成针对环境污染行为的相互之间的监督和制约。但是,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出现,通过对景区的实地调研发现,主要的原因有以下方面:
第一,绝大多数饭店管理者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在经营中,并没有关注到景区饭店与其他饭店的不同,一般以常规的饭店管理模式在运营饭店。
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二,饭店的建设有先后,投资方有各种类型,相互之间无法形成平等的关系。景区内的饭店建设,尤其是知名景区中的饭店,有很多是政府或国有企业的投资,在经济发展的特殊历史阶段建成,因此,相互之间无法建立平等的制约机制。即使是相关的管理部门,也无法实施有效的管理。
第三,环境溢出效应,尤其是负的溢出效应,有一定的滞后性,饭店在短期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因此,在短期内饭店对资源的利用是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
“饭店发展受景区环境质量制约”另一层面的含义是,在饭店投资时,景区环境质量状况决定了饭店的类型、档次等要素。
2.饭店发展满足景区开发的要求
现阶段,我国旅游景区开发中要求饭店等接待设施的同步开发,这是必要的,景区与饭店的互动发展将提高景区的收益,提高景区的生态环境效益。在保护景区资源的要求下,问题的关键不在饭店,而在景区。
目前,我国根据资源的等级、管理要求对资源有各种划分,并且明确了旅游活动的开放范围。在旅游开发中,开放旅游活动的区域就开放了饭店等接待设施的建设。这是在旅游管理与规划中需要区分的,而且是资源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前文的研究表明,开放旅游观光活动和开放饭店等接待设施的建设对景区环境质量的影响截然不同。观光活动的环境影响能逐渐得到恢复,通过对游客数量的控制,也比较容易实现管理。但饭店等接待设施对环境的影响通常是不可逆的,规模较大的饭店的排污会在短期内突破环境容量的极限,并使环境质量发生不可逆的变化。因此,在管理中,需要对景区开放饭店建设作出明确的规定。
本章构建的景区饭店的发展模式,基于景区资源的等级的划分。在高等级、高保护要求的区域,只能在外围开放观光旅游,饭店不允许建设。旅游活动依托的饭店由区域外的城市提供保障。保护要求相对低,以人工环境为主的景区,可以适当发展小规模度假饭店。
3.饭店具有较高的生态环境效益
饭店具有较高的生态环境效益意味着饭店对资源的消耗、环境影响较小,而经济收益较高。这一要求满足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要求,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也较适合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国情。但如果景区饭店积聚过多,生态环境效益就会降低。
(二)景区依托型饭店未来发展思路
景区依托型饭店未来发展思路:景区依托型饭店在未来将全面替代景区饭店的功能;景区依托型饭店的运行由景区周边的城市提供基础设施的支持;景区依托型饭店的设计方向是生态饭店。
1.饭店外迁
饭店外迁是指将景区依托型饭店从景区内和景区周边迁至景区周边的城市,进入景区周边城市的旅游服务系统,逐渐减少对景区自然资源的使用。这类饭店在发展中是对景区的一个重要配套,景区大量的观光游客居住在这类饭店中。饭店虽然在城市中,但是由于是景区的重要配套设施,因此,饭店的产品质量与景区的质量品质应相互匹配。
景区依托型饭店采用外迁的途径,目的是保护旅游景区的环境生态。
这种方法适用于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的重点自然保护区等级别的旅游景区,这类景区可以在主要景区的外围选择一个外迁点,作为景区的旅游服务系统。在规范化管理中,围绕旅游景区的环境管理需求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如统一生态规划、统一生态设计、统一绿色服务、统一排污标准,实现旅游景区与饭店的和谐发展。如张家界武陵源景区的饭店就属于这种发展模式。
景区面向的客源由景区自身的特征和市场营销的状况决定,但也会受到景区接待设施的影响。景区质量和等级越低,越受到饭店等接待设施产品质量的制约和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对客源量的影响,也可以是对客源结构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游客行为和景区的环境质量。
为此,这类饭店的重要发展方向是规范管理,保证相应的服务质量水平,提高饭店产品质量。
2.饭店提升
饭店提升是指留在景区内及周边的饭店,进行产品档次的提升,减少接待量。这类饭店通过对品牌的引入,调整市场,调整经营模式,通过提高单位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来维持甚至提高饭店的收入水平。由于这类饭店仍然留在景区,因此,需要进行末端治理,并引入必要的节能环保措施。
通过提升档次而发展的景区依托型饭店饭店,主要针对景区中的非星级小型饭店而言,这些饭店通过提升改造成为规范化的星级饭店,并对其布局和排污处理有充分的考虑,满足景区环境保护的要求。饭店提升模式途径主要适合自然生态环境比较好的旅游景区,以及高等级旅游景区(A级),如黄山旅游风景区内的饭店就属于这种发展模式。
3.饭店创新
饭店创新是指留在景区及周边的饭店,尤其是景区内的饭店,通过对接待设施的创新,发展新的住宿理念和要求,满足景区环境保护的要求。这类住宿设施能在源头上实施环境保护,而不仅限于末端治理。在住宿服务上,需要打破传统住宿设施的要求,以“环境保护”为出发点进行设计,使住宿设施对环境的影响减少为“零”。具体技术创新要在源头上减少排污,主要包括建筑节能技术、清洁能源技术、中水处理和应用技术、油烟脱硫技术、雨水截流和应用技术、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等创新技术;管理创新主要包括绿色服务管理、绿色消费引导、环境绩效管理、生态信息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