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现代采购与仓储管理
7744800000038

第38章 现代仓储库存管理(1)

【案例学习】

案例:神州商店的库存控制

神州摩托车、自行车专营商店,是一家批发和零售各种型号摩托车、自行车及其零配件的商店,每年销售各种类型摩托车约7000辆,自行车30000辆,年销售额近5000万元。过去几年产品畅销,商店效益好,但是管理比较粗放,主要靠经验管理。由于商店所在地离生产厂家距离较远,前几年铁路运输比较紧张,为避免缺货,神州商店经常保持较高的库存量。近两年来,经营同类业务的商店增加,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神州商店摩托车经销部新聘任徐先生担任主管,徐先生具有大学本科管理专业学历,又有几年在百货商店实际工作的经验。他上任以后,就着手了解情况,寻求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摩托车、自行车采购的具体方式是,参加生产厂家每年一次的定货会议,签订下年度的定货合同,然后按期到生产厂家办理提货手续,组织进货。徐先生认为摩托车经营部应当按照库存控制理论,在保证市场供应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库存,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思考:徐先生按照库存理论应如何进行控制呢?有哪些方法呢?理论依据呢?

【本章要点】

★库存管理的方法

★如何利用传统方法来开展库存管理

★JIT生产方式下的库存管理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控制方法

第一节库存管理的方法

库存管理方法是相对于MRP、JIT等生产库存管理而言的,它是以单个企业为对象,主要的目的是对企业库存进行分类及重点管理,同时确定订货时点以及订货使企业的库存总成本最少。

主要解决三个主要问题:①库存检查周期;②确定订货量;③确定订货点。

主要采用的方法:ABC类管理法、定量订货管理法、定期订货管理法以及经济订货法(EOQ)等。

一、ABC管理法

一般来说,企业的库存物资种类繁多,每个品种的价格且库存数量也不等,有的物资品种不多,但价值很高;有的物资品种很多,但价值不高。由于企业的资源有限,对所有库存品种均给予相同程度的重视和管理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切实际的。为了使有限的时间、资金、人力等企业资源能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应对库存物资进行分类,将管理的重点放在重要的库存物资上,进行分类管理,即依据库存物资重要程度的不同,分别进行不同管理,这就是ABC分类方法的基本思想。

ABC管理法又叫ABC分析法,它简单易行,效果显著,在现代库存管理中已被广泛运用。所谓的ABC管理法,就是以某类库存物资品种数占物资品种数的百分数和该类物资金额占库存物资总金额的百分数大小为标准,将库存物资分为A、B、C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ABC管理法的基本原理:对企业库存(物料、在制品、产成品)按其重要程度、价值高低、资金占用或消耗数量等进行分类、排序,一般A类物资数目占全部库存物资的10%左右,而其金额占总金额的70%左右;B类物资数目占全部库存物资的20%左右,而其金额占总金额的20%左右;C类物资数目占全部库存物资的70%左右,而其金额占总金额的10%左右。从而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并分别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其要点是从中找出关键的少数(A类)和次要的多数(B类和C类),并对关键的少数进行重点管理。

(一)ABC分类的标准

ABC分类的标准采用库存中各品种物资每年消耗的金额,即该品种年消耗量×单价=每年消耗的金额。将年消耗金额高的划归A级,次高的划归B级,低的划归C级。具体划分标准及各级物资在总消耗金额中应占的比重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可以根据各企业、各仓库的库存品种的具体情况和企业经营者的意图来确定。目前,一般可按各级物资在总消耗金额中所占的比重来划分。

如何确定ABC三种物资的区分标准呢?第一,分析本仓库所存货物的特征。主要包括:货物的价值、重要性以及保管要求上的差异等。第二,搜集有关库存物资资料,确定每种库存物资在一定期间内的供应金额。第三,按供应金额的大小顺序进行排序。供应金额最大的品种为第一位,以此类推。然后计算各品种的供应金额占总供应金额的百分比。

第四,按供应金额的大小的品种序列计算供应额的累计百分比,把占总供应金额累计70%左右的各种物资确定为A类;占总供应金额累计20%左右的各种物资确定为B类;其余的各种物资确定为C类。

(二)ABC分类库存管理方法

1.A类库存物资

A类库存物资是库存控制的重点,具有品种较少,价格较高,并且多为生产(经营)关键、常用物料。对A类的库存物资一般采用现代化技术措施和设备进行重点精心管理,将库存压到最低水平,人员配备质量要高,设备先进,采用较少的安全库存或不设安全库存。大型企业一般可采用供应商联合库存管理、JIT生产方式下的库存管理方法。小型企业可采用定期订货方式,随时检查库存情况,一旦库存量下降到一定水平(订货点),就要及时订货。

2.B类库存物资

B类库存物资介于A类和C类物料之间。保持一定的库存,可采用定期订货方式为主,定期定量为辅的方式,并按经济订货批量进行订货。

3.C类库存物资

C类库存物资由于库存品种多,价值低或年需用量较少,可按其库存总金额控制库存水平。对于C类物料可保持相对较高的库存。一般采用比较粗放的定量控制方式,可以采用较大的订货批量或经济订货批量进行订货。

二、定量订货管理法

(一)定量订货管理法的原理

所谓定量订货方式是指当库存量下降到预定的最低库存数量(订货点)时,按规定数量(一般以经济批量EOQ为标准)进行订货补充的一种库存管理方式。

当库存量下降到订货点QK(也称为再订货点)时马上按预先确定的订货量Q发出货物定单,经过交纳周期LT,收到订货,库存数量上升。采用定量订货管理法需要确定两个参数:一个是订货点,即订货点库存量,一个是订货数量,即经济批量EOQ。

(二)定量订货管理法参数的确定

1.订货点的确定

影响订货点的因素有三个,订货提前期(LT),平均需求量和安全库存QS。根据这三个因素我们就可以简单地确定订货点。

2.订货批量的确定在定量订货中,对每一个具体的商品而言,每次订货批量都是相同的,所以对每种商品都要制定一个订货批量,通常是以经济批量来确定订货批量。

所谓经济批量就是使库存总成本达到最低的订货数量,它是通过平衡订货成本和持有成本两方面得到。

当然采用经济批量法来确定订货量,实际操作时还需调整,使其尽可能地接近一个包装单元,或者是它们的倍数,这样便于发货和配货运输。

(三)定量订货法的优缺点

1.优点

(1)手续简单、管理方便。控制参数一经确定,则实际操作就变得非常简单了。实际中经常采用“双堆法”来处理。所谓双堆法,就是将某商品库存分为两堆,一堆为经济库存,另一堆为订货点库存,当消耗完就开始订货,并使用经济库存,不断重复操作。这样可减少经济盘点库存的次数,方便可靠。

(2)当订货量确定后,商品的验收、入库、保管和出库业务可以利用现有规格化器具和计算方式,有效地节约搬运、包装等方面的作业量。

(3)充分发挥了经济批量的作用,可降低库存成本,节约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2.缺点

(1)物资储备量控制不够严格。

(2)要随时掌握库存动态,严格控制安全库存和订货点库存,占用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

(3)订货模式灵活性小。

(3)订货时间难以预先确定,对于人员、奖金、工作业务的计划安排不利。

(4)受单一订货的限制,不适应实行多品种联合订货的方式。

三、定期订货法

(一)定期订货法的原理

定期订货法是按预先确定的订货时间间隔进行订货补充的一种库存管理方法。企业根据过去的经验或经营目标预先确定一个订货间隔时间。如每间隔三天订货一次,或每间隔一个月订货一次,而每次订货数量根据实际需要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认为定期订货法是一种基于时间的订货控制方法,它通过设定订货周期和最高库存量,来达到控制库存量的目的。只要订货间隔期和最高库存量控制合理,就能实现既保障需求、合理存货,又可以节省库存费用的目标。

定期订货法的原理:预先确定一个订货周期和最高库存量周期性地检查库存,根据最高库存量、实际库存、在途订货量和待出库商品数量,计算出每次订批量,发出订货指令,组织订货。

定期订货法一般情况下的库存量变化:R1≠R2≠R3,TK1≠TK2≠TK3。在第一个周期,库存以R1的速率下降,因预先确定了订货周期T,也就是规定了订货的时间,到了订货时间,不论库存还有多少,都要发出订货,所以当到了第一次订货的时间即库存下降到A点时,检查库存,求出实际库存量QK1,结合在途货物和待出货物,发出一个订货批量Q1,使名义库存上升到Qmax。然后进入第二周期,经过T时间再次检查库存得到此时的库存量QK2,并发出一个订货批量Q2,使名义库存又回到Qmax。

采用定期订货法来保证库存需求与定量订货法不同。定量订货法是以订货期提前来满足需求的,其控制参数Q(订货量)是用于满足订货提前期内库存的需求。而定期订货法是以整个订货提前周期内的库存需求,即从本次发出订货指令到下次订货到达即(T+TK)这一期间的库存需求为目的。由于在T+TK这个期间的库存需求量是随机变化的,因此根据T+TK期间的库存需求量确定Qmax(最高库存量)也是随机变量,它包括T+TK期间的库存平均需求量和防止需求波动或不确定因素而设置的QS(安全库存)。因此,定期订货法的实施需要解决订货周期、最高库存量和每次订货批量三个参数。

(二)定期订货法的控制参数

1.订货周期T的确定

订货周期实际上就是定期订货的订货点,其间隔时间总是相等的。订货间隔期的长短直接决定最高库存量的大小,即库存水平的高低,从而也决定了库存成本的多少。所以,订货周期不能太长,否则会使库存成本上升;也不能太短,太短会增加订货次数,使得订货费用增加,进而增加库存总成本。从费用角度出发,如果要使总费用达到最小,我们可以采用经济订货周期的方法来确定订货周期。

在实际操作中,经常结合供应商的生产周期或供应周期来调整经济订货期,从而确定了一个合理的、可行的订货周期。当然也可以结合人们比较习惯的时间单位,如周、旬、月、季、年等来确定经济订货周期,从而与企业的生产计划、工作计划相吻合。

2.最高库存量Q的确定

定期订货法的最高库存量是用以满足(T+TK)期间内的库存需求,所以我们可以用(T+TK)期间的库存需求量为基础。考虑到为随机发生的不确定库存需求,再设置一定的安全库存,这样就可以简化地求出最高库存量。

3.订货量的确定

定期订货法每次的订货数量是不固定的,订货批量的多少都是由当时实际库存量大小决定的,考虑到订货点时的在途到货量和已发出出货指令但尚未出货的待出货数量。

(三)定期订货法的优缺点

1.优点

(1)可以降低订货成本,因为许多货物都可以在一次订货中办理。

(2)周期盘点比较彻底、精确,避免了定量订货法每天盘存的做法,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3)库存管理的计划性强,有利于工作计划的安全,实际计划管理。

2.缺点

(1)安全库存量设置较大。由于它的保险周期(T+TK)较长,(T+TK)期间的需求量较大,需求标准偏差也较大,需要较大的安全库存来保证库存需求。

(2)每次订货的批量不固定,无法制定出经济订货批量,因而运营成本较高,经济性较差。只适合于ABC物资分类中A类,即重点物资的库存控制。

四、EOQ库存管理方法

库存管理策略研究的内容涉及四项:决定进货项目、选择供应单位、决定进货时间和决定进货批量。即在什么时间、以多少数量、从什么来源补充库存,使得库存的总成本最低。EOQ(Economic Order Quality)称为经济订购批量,即通过库存成本分析求得在库存总成本为最低时的每次订购批量,用以解决独立需求物品的库存管理问题。

在EOQ库存管理策略中认为,库存物资是一种用来使供、产、销系统免受过度摩擦的润滑剂,它使各环节分离并独立工作,可以吸收预测误差的冲击,并在需求量发生波动时,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EOQ库存管理模型中的费用主要包括:

取得费:取得费是指为取得某种库存物资而支出的费用,通常用TCa表示。包括订货费和购置成本。订货费是指取得订单的费用,包括手续费、电信往来、派人员外出采购等费用。订货费用中有一部分与订货次数无关的费用,如采购机构的办公费等。另一部分与订货次数有关的,如差旅费、邮资等。购置费用是指库存物资本身的价值,经常用数量与单价的乘积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