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影视配音艺术
7741400000007

第7章 影视配音的发展历程(3)

支撑起这个成熟行业的中坚力量是掌握了各项专业技术的专门人才队伍,即电影脚本翻译、译制导演、录音师、录音设备技师、配音演员等等。由于电影译制生产内容的特殊性,这些专业人员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翻译、导演、录音师、演员,他们要掌握有电影译制专业特点的特殊技艺。如电影剧本的翻译就有别于其他类型的翻译,因为电影对白语言具有电影艺术的特殊性,是生活化的、口语话的语言,是银幕人物形象的语言。电影翻译还必须考虑到对口型的问题。所以,电影翻译必须熟悉电影艺术规律,保证译文具有电影艺术性,能够满足配音的特殊需要。几十年来,在我国电影译制事业中涌现出很多艺术成就卓着的电影翻译家,他们长期从事电影翻译工作,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翻译了大量的电影剧本,为中国电影译制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如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刘迟、黎歌,吴戴尧。上海电影译制厂的陈叙一、朱晓婷,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刘大勇等等。

将近些年来译制的战争片《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等与过去的相比,我们会发现,新译制的影片在配音效果上的进步是巨大的。在这些影片的很多场面里,虽然多个人物的对白、背景音乐、枪炮声等交织在一起,我们不会觉得很混乱,相反,这些声音的层次非常分明,同时又和谐统一。再比如,现在译制片中的爆炸声极具震撼力但又并不刺耳,这是因为爆炸声后留下了一段静音的结果,虽然爆炸声本身的分贝数并不高,但由于有后面一段时间静音的衬托,让人觉得已经震耳欲聋了。所有这些进步都是导演、录音师们不断学习、揣摩、探索和实践的结果。

所有电影译制工作者都是幕后英雄,他们的一切努力和艺术追求都只能通过音响特别是配音演员的话音传达给观众,所以相比之下,配音演员是最幸运的,他们能以自己的配音与观众见面,与观众的距离更近一些,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责任也就特别重大,作为全体译制工作人员与观众之间的桥梁,他们表演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部译制片制作水平的高低。令人欣喜的是,我国译制片配音演员取得了很大进步,他们在文化艺术修养和配音技巧方面都有了极大提高。在新时期的译制片中,配音演员的语言是标准纯正的汉语普通话,已经克服了早期译制片中存在的配音演员受地方方言影响而产生的读音问题和语调问题。配音演员尤其注意避免读错字,这在以前的译制片中是很多的,如译制片《王子复仇记》中将“玷污”说成“zhān wū”,将“失恋”说成“shí liàn ”等等。配音演员们在语言的表现力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根据人物的身份和性格把握自己声音的音色、腔调,表现出适当的情绪。此外,以往配音演员为了让自己的配音有一点外国人的特点,常常故意拿腔作调,显得很不自然,又由于大多数配音演员都是话剧演员出身,他们不自觉地从话剧表演那里沿袭来了“话剧腔”,这些问题都已经引起了译制人员的注意。近些年,人们对译制片配音的审美更倾向于朴素自然,经过艺术家们的不懈努力,艺术上的精益求精,译制片对白的语言越来越自然优美了,色彩也越来越丰富了。

第二节 我国影视译制片的生产基地

我国译制片有三大厂家,即长春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译制厂、八一电影制片厂三足鼎立。从历史的发展角度看,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我国电影译制的龙头老大,是开创我国电影译制事业的先驱,在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其产量和质量上都是领先的,半个多世纪以来译制了大量外国电影,其中不乏经典杰作。上海电影译制厂是我国唯一专门从事电影译制的电影厂家,它紧随长春电影制片厂,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则后来者居上,产量超过了长春电影制片厂,质量也是一流的,这个势头一直保持到今天,成为我国生产译制片最多的厂家,也是成就最高的厂家。八一电影制片厂是一家以摄制生产军事影片为主的部队电影单位,从1954年就开始翻译一些主要是苏联的军事教育片、纪录片,1969年开始译制故事片,多数是战争片。1994年以来,八一电影制片厂异军突起,他们所译制的进口大片令人瞩目,上乘的配音质量和突出的音响效果受到广泛的好评,他们的译制片作品多次荣获大奖。八一电影制片厂近年译制《沉默的羔羊》、《阿甘正传》、《空中大灌篮》、《珍珠港》等译制片深受观众的欢迎,上映时让冷落已久的影院热闹起来。

一、长春是第一支电影人声配音专业队伍的发起地

我国的电影译制配音艺术是从1949年东北电影制片厂开始的,而东北电顾铁军:《中国译制片历史综述》,中国配音网。

影制片厂是在接管新中国成立前的日伪满洲映画株式会社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后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当时的东北电影制片厂译制的影片基本上是苏联片,由于当时条件有限,人员缺乏训练,工作中的困难重重。但是许多苏联电影就是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译成中文献给中国广大观众的,如:《普通一兵》、《第三次打击》、《丹娘》、《静静的顿河》等等。肖南、张玉昆、孙敖、向隽殊、张桂兰……便是这个厂的主要配音演员。

几十年来,长春电影制片厂的配音艺术进入成熟时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配音演员,同时还向兄弟电影厂输送不少艺术造诣很高的配音演员,这些配音演员都成了各电影厂的骨干力量,为配音事业做出非凡的成就。当年长春电影制片厂配音演员的力量是雄厚的,阵容是整齐的。他们以丰富的经验、高超的技巧、甜润的声音,把世界各国的电影、电视片献给我国广大的观众。

二、上海电影译制厂是功不可没的专业厂家

上海电影译制厂成立于1957年,其前身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译制组,也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唯一的专业译制片厂家。当时配音演员大部分是由上影厂的电影演员担任,如:孙道临配音《王子复仇记》、张伐配音的关于列宁的一系列影片等等。早在50年代初他们就取得了非凡的成绩,成功地将外国影片介绍我国的广大电影观众,使人久久难忘。“文化大革命”以后,特别是80年代至90年代,他们又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极为可喜的丰收。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配音演员,对推进我国电影配音艺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许多年轻人受他们的影响走上配音道路,许多年轻的配音演员在向他们学习的过程中增长了才华,走向了成熟。

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译制的电影片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属全国的领先地位,他们译配的影片多数是美国、西欧、日本等国的影片,他们在理解影片的风格、塑造人物形象、语言上的再创作、感情的运用等方面都是比较好的,在口形上也基本上是准确的。同时,他们在忠实于原着,把握和突出人物性格,掌握人物感情发展变化的层次、分寸等方面取得了很大地成功。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配音演员最忌讳“千人一声”就是配什么样的人物都是一个味,上海电影译制厂的演员们,在克服“千人一声”方面也有不少好经验。他们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配音艺术水平,为创造更新更大的成绩而努力工作。

除了上海电影译制厂,上海还有几个单位也在从事电影、电视片的译制、配音工作,如上海青年话剧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上海电视台等。他们主要为中外电视片配音,他们配制的电视片也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成为上海电影译制厂不可忽视的竞争力量,这对提高配音艺术的水平是会产生很大的促进力的。

上海电影译制厂的配音演员是广大影视观众熟悉、热爱,备受观众欢迎和尊敬的。甚至一听声音,就能说出他们是哪位,叫什么名字,曾在哪部电影、电视片中为哪个人物配音。他们之所以能在人们心中扎根,取得这样的成功,是同他们勤奋、努力、刻苦钻研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