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影视配音艺术
7741400000045

第45章 配音艺术创作技巧(7)

总之,绝不能脱离规定情境、人物关系、人物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制约。只有将这些因素全部考虑进去,并且融为一体之后,才可能呈现出舞台语言的抑扬起伏,急缓快慢,明暗虚实,刚柔强弱的复杂变化,呈现出丰富绚丽的声音色彩。

以上我们谈的音色变化中两个范畴的问题,即不同性格人物的声音造型问题和同一个人物在不同条件下音色变化的问题。

2.不同年龄人物音色变化的要求

我们在这里不可能逐一研究各种人物的音色变化问题,只能就一般性的问题探讨一些规律,供演员创造各种人物时借鉴参考。

从青年、壮年到老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健康状态的变化,每个人的音色也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另外,即使是年龄相同的人们,音色也各不相同,都是有他们自己的特点。因此,我们扮演不同的人物时,既要考虑到年龄差别与音色变化的关系,又不能忽视同年龄而不同性格的人物如何表现,如何设计音色类型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剧中各种人物的声音色彩丰富,和谐悦耳,不致使人感到单调、雷同,难于区分。现在我们仅就与演员自身年龄有一定差距的青少年和老年人的音色变化讲一些一般的要求。

(1)青少年的声音及语言的特点

宜多用口腔、头腔共鸣,用较高的声音位置,表现出明亮清脆的音色。

用气要流畅,要用少量而集中的气流使吐词清晰,语言轻松。如果扮演一个身材魁梧的棒小伙子,或是球场健将,则应用中声区并略带胸腔共鸣的声音来造型,以突出人物的憨厚、健美的特征,切不要用飘音或虚音,以免使人物显得女气、造作、轻浮、不健康。轻飘虚弱的声音有损于人物的形象。但是,如果扮演一个类似《日出》中的胡四之类的角色,倒是正需要这种女气、轻浮的声音。总之,要使声音的运用与人物的形象、性格相协调。

扮演少女时,则要以真声为基础,真假声结合,混声运用。高音时要用坚实圆润的银铃般的声音,使声音富有青春的美感。切记不要用虚声或是尖利刺耳的细声说话。当扮演一个可爱的小姑娘时,用清脆、明亮而又柔和圆润的声音,定能给人物增添光彩,加强舞台魅力。

扮演古典戏中温柔、贤惠的少妇,或是才貌双全、举止娴雅的少女时,要求声音更加圆润、优美,语调柔和动人。柔和圆润的关键在于用气得法。气流的强弱要适量,如不适量,气流过强,充气、跑气,声音必然不纯净。同时,还要注意声带的张力与气流力度的协调。否则,如果气流过弱,而单纯加强声带的紧张程度,声音就会缺乏舒展、悦耳的感觉,嗓音也不可能持久。

扮演性格开朗、活泼、调皮、淘气的姑娘时,要求用真声,以中声区为主,突出声音脆亮和刚毅的色彩。运用这样的声音造型,可以刻画人物性格中带有男孩子气的特点。

青少年的基本特点是朝气蓬勃,流满活力,反应敏捷,语意外露。各发音器官活动灵巧、轻捷,声音频率较高,一般来说,语言速度节奏的基调是明快的。因此,除了多用较高的声音位置外,还要求吐词时要注意口腔肌肉适当绷紧,增强控制力,发音时口腔的开度稍小,同时舌面的前部略抬高,使舌肌的紧张部位靠前,易发挥口腔前部共鸣的声音效果。以便在语言速度快,节奏高的情况下,口齿活动灵巧,咬字真切有力,轻松自如,使人物语言给人以热情爽快、天真稚气的感觉。

如果是要扮演一个痴呆、或是“慢性子”、或是“少年老成”的人物时,他的语言速度节奏则较为迟缓、平衡,甚至呆板。

(2)老年人的声音及语言特点

发音时舌肌紧张的部位稍靠后,舌面略微降低,口腔肌肉适当自然松弛。声音以中声区为基础,多加咽腔、胸腔共鸣,使声音浑厚、苍劲,或略带沙音。但要注意舌面不可过分压低,不要使声音过分靠后,以免声音不自然,或出现音包字的弊病。同时,我们也还要注意到,并不是所有老人一律都是低音、中音。因为老人发音器官的生理条件也各不相同。而且由于各自的经历、处境等不同,所形成的性格也不相同。比如有的人性格刚毅、爽朗,甚至带有豪爽气;有的人诙谐、幽默,极富风趣;有的则因半世坎坷,饱经风霜,晚年乖僻孤独,沉默寡言。因此,声音的运用要适合人物的经历、身份、职业、性格、处境。还要适合演员自身的条件。也就是说,不能超越演员天赋条件的可能,硬去压低嗓音说话,这样,声音不能持久,而且会引起病变。这里所讲的只是老年人声音造型的一般特点,在进行艺术创造时,要结合具体人物的具体情况,加以运用。

在语言的速度节奏上,往往比较沉稳、庄重、较有分量,速度较为缓慢。

刚毅、豪爽的老人说话时,一般来说吐词时口腔活动幅度要大些,各共鸣腔协调运用使声音通.、洪亮一些。也就是说可以运用声音、语言的夸张手法,使人物带有传奇色彩。

文人、艺术家或是孤傲的老人、古典戏中的某些老者,声音偏用中声区,音色要求清秀。吐词要清晰,声音适当靠前。语调的抑扬顿挫鲜明,增强语言的韵律感,但速度节奏稍沉稳徐缓。加上落落大方、谈吐文雅的举止姿态,可以展现出人物青年时代留下的飘逸、潇洒的风度。

体弱多病的老人,声音带有微颤。这主要是靠对气息的高度的控制力。

但在表演时,不可过分。如果人物语言从头到尾都颤颤巍巍,就会使人产生不愉快的感觉,演员也很容易疲劳。

老年人在思考、判断问题时,通常比较成熟、老练。语言含蓄、从容,但是,脾气暴躁的老人,其语言也有棱角鲜明、锋芒毕露的特点。

(3)没牙老人的语言特点

人在说话时,牙与唇、舌三者之间的关系很密切,它们都可以称之为吐字器官。牙对于语言发音的准确性和清晰程度,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口腔内由于有固定位置的牙齿存在,就使得舌的活动有限定的范围。牙与唇、舌之间按照正确的位置关系协调地活动,才使人能发出准确、清晰的语音。如果牙齿脱落特别是前牙,会使许多字的字头声母发音受到严重影响,造成字头出字无力,字音含混不清。同时还对于某些韵母的准确发音以及韵尾的圆满归音都有影响。

老年人由于口腔内没有牙齿,或是牙齿半脱落,致使说话吐词时,舌头的弹动缺少必要的阻碍,因而“跑风漏气”,言语含混不清。

但是,作为演员来说,本是牙齿俱全的,如果扮演一个没牙的老人,怎样才能找到这种感觉呢?我们都知道,正常人发音时,舌头并不伸到牙齿之外来活动。但要找到没牙的感觉,可以有意识地把舌头的活动范围略略伸展到牙齿的外面。舌头多出现扁宽平瘫的状态,也就是找到类似“大舌头”的感觉,说话时要使气流从舌的两侧流出。同时,下颏稍向前伸或销向后退,也可以帮助演员找到没牙老人说话时的感觉。

人一衰老,双唇以及口腔肌肉的弹性减弱,因此演员在表演时,吐字归音的力度可以适当减弱,这样也可以找到没牙老人的语言特点。

因为没有牙齿的支撑,口腔内的空间自然缩小,嘴唇和面颊必须塌陷,也就是形成一种“瘪嘴”的状态。演员说台词时,口腔的开度可以适当控制,同时在语句停顿处(也就是无言时)可以紧闭双唇,嘴角微向下撇,从中找到“瘪嘴”的感觉。

3.吐词上的音色修饰

在运用语言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时,人们的声音色彩变化是极其丰富的。吐词时用某些音色对声音加以修饰,也是舞台语言表现技巧中可以采用的方法之一。比如,用短暂的、轻柔的微笑声,或是微微的颤抖声音,或是鼻音、气音等说出语句中某一重点的词,这样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感情更加鲜明而又细腻,同时还可以增强语言的生活气息。例如:

(1)“嗯,不好,不好,我不要。”

在这里“嗯”字就可以用拖长的、弧形声调的鼻音。

(2)“好啊,原来你躲在这儿。”

在说“好”字时,可以用轻微的笑声来说。

(3)“天……哪!我这里怎么啦!”

“天”和“怎么”就可以用低声的微微颤抖的声音。

(4)“噢,永别了!”

在说“噢”和“别”字时,用轻颤的气音。

(5)“我要宰了你!”

这里的“宰”字可以咬紧牙关,发出切齿之音。

4.摹拟声响

舞台表演中,有时在描绘某一事件或事物时,演员还会运用不同音色与音高、音量、音长的协调变化,增强语言的声音形象感。

比如,在向大家讲述、描绘朋友们聚会的情景时,很自然地用各种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语气摹仿张三、李四、甲、乙、丙、丁各个人物的言谈笑语的特点。这时演员主要是通过调节共鸣腔状态及声带张力,来创造不同的音色效果,另外就是运用口形的横、竖、宽、窄、圆、扁等不同状态的变化以及语言的轻重强弱、快慢长短、高抵抑扬、间歇顿挫等表现手法,使每个人的语态鲜明。

总之,要抓住每个人语言声音的特点,适当地加以夸张。

又如,摹仿各种叫卖之声,也都是要找到音色的特点和叫卖声的高低、强弱、快慢、长短的旋律感。

例如:

磨剪子啦 抢菜 刀

此外,还可用声音去摹仿骏马飞奔,火车启动,战鼓咚咚,钟声嘀哒,或者是狂风呼啸,暴雨哗哗,雷声隆隆,以至于莺啼燕语,鸡鸣犬吠……

总之,从技巧上看,音色的变化,声音造型,主要在于调节、控制、运用共鸣腔。共鸣器官因声音的音色、音量等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演员应特别注意锻炼使用共鸣腔的技巧,使它们的活动灵活自如。同时,又必须注意到共鸣、声带、气息之间的平衡关系,即:共鸣腔的开合力度,声带的张力及气流的强弱要配合得体。音色、音高、音量、音长应配合协调,这样才可以生产各种不同的声音效果。在创造人物时,可以依据这些规律,加上对人物的精心揣摩,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做出每个人物特有的声音设计。但一切人物语言的声音造型,应该符合这个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以及性格特征,并且要使观众从听觉上清楚地感觉到剧本的风格和时代特征。

导演,应对全剧人物的声音造型有所构思。应考虑到所有人物声音色彩的调配既要和谐,又要各具特色,如同音乐中的和声一样。这样才能使剧中人物的性格明朗,语言色彩丰富,音色易于区分,从而增强整个戏的音乐性和艺术表现力。

四、舞台上哭与笑的基本要领

在生活中,人们的哭与笑是条件反射作用的结果。而在舞台上哭与笑时,演员要紧紧抓住引起哭或笑的各种事物的形象(即哭笑的起因)。这就要求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接受来自对方的刺激。或是自己内心视像中某些形象、事物,以及声音效果的刺激。就是说,演员要用形象的刺激,引起与人物相类似的喜悦或悲伤的情感。同时在训练中,关键就是要增强控制力,掌握协调感。要增强对于气息的活动、声音的运用及面部表情变化的控制力。通过气、声、形三者之间配合协调的活动来表达人物的特定的情感。简单地说,就是用行动激发情感。用一定的技巧表达情感。

气,是指哭与笑时呼吸的运用。气是笑声的原动力。所以,演员必须首先掌握哭与笑时气息活动的方法。没有气息的支持,用嗓子干笑,是不能发出一长串儿笑声的,笑声也不会悦耳。哭的时候也同样要掌握气息活动的方法,否则就会出现一种干哭的状态,有声而无情,或者虽然演员自己泪流满面,但因缺乏一定的技巧,观众也感受不到人物的悲痛。

声,是指哭笑时声音的运用。要使得哭与笑在声音上不一般化,就必须使声音有丰富的色彩变化,富有音乐感,产生各种声音效果。这就必须注意根据哭笑的具体内容和人物造型的需要去运用、调节共鸣腔的不同部位和形状。这个道理在我们讲述音色变化时已讲过了。

形,是指哭与笑时的面部表情变化。人的面部肌肉具有表达感情的功能。也可以说面部各种形态的变化是面部肌肉协调活动的结果。这种活动与变化是非常细微、非常灵敏的。所以说,面部表情变化是人的心理活动最主要的外部表现。面部表情与内心情绪协调一致,自然和谐可以帮助演员将哭和笑传达得更到位。

思考与练习

1.简述影视剧语言的特点。

2.配音过程中追求的“贴”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做到?

3.台词练习:摘选部分电影和话剧的台词进行练习,熟练之后,试着找一些素材对着图像进行试配,借以熟悉配音的操作技巧。

4.声音训练题:

练习一

声音可塑性:

组织:十人一组,自由配合,发挥想象,用声音描摹生活画面。可由一名同学描述场景,其余同学配合表演。

场景选择:喧闹的市场、森林的早晨、车祸现场、迎接奥运健儿、春节家人团聚、同学会、演唱会等等。

要求:体会并再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神采。

练习二

人物声音造型:

组织:3~5人一组,选择3~5个戏剧片断的台词进行朗读表演,每人在不同剧中选择人物性格差异较大的角色。

要求:体会不同人物的性格、声音与神采。

片断类型:着名话剧、电影、电视剧、卡通片、广播剧、广告等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