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国家随意制造所谓的中国经济威胁,视中国为潜在的竞争对手,对中国企业的正常投资行为,却进行政府干预。在国际合作领域,一些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也表现得过分紧张。
个别国家利用中国的让步,严重违背WTO的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关税减让原则、取消数量限制原则等,对中国作了一些特别具有针对性的限制,使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平等的地位。
个别国家针对中国存在以下两种竞争逻辑:
(1)要求中国放开市场保护,增加对中国市场的商品出口;增加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收购占据中国市场资源,遏制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大量在中国市场获取利润。从而,提高该国的GDP增长率。
(2)保护该国市场,采用反倾销、配额限制等措施限制中国商品进口;采用安全审查、政府干预限制中国企业收购、投资;限制中国企业获得石油、技术等关键市场资源;不承认中国为市场经济国家等,限制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从而,降低中国的GDP增长率。
从中可以看到,WTO的机制,并不能一蹴而就地创造真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国企业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积极因素,还需要面对消极的经济遏制和单边保护主义。竞争在更广泛的领域和层面展开,市场竞争的动机并不单纯。中国企业愿意与别的国家展开正常的贸易,但也要防止遏制的企图。
中国企业不但要善于在国内市场竞争,而且要善于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国企业不但要善于竞争,而且要善于协作。
企业必须积极创造和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利用行业联合的力量,积极参与、影响地区性和全球性的经济组织活动,为中国企业逐步争取到有利的竞争条件,积极改造、创造和参与制定国际技术标准,积极利用和影响国际贸易规则。
2.价格优势的缺失
中国市场已经国际化,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已经完全拥有了与中国企业一样的国民待遇。确切地说,外资企业拥有的是优越于中国企业的——超国民待遇。
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率为18%,而中国企业的所得税率为33%。这就是说,在同样的经营能力下,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比中国企业更加拥有成本优势,或者说外资企业比中国企业具有更高的资本收益率,外资企业的纯收益可以比中国企业高18.3%。当市场竞争白热化时,内外有别的税收政策无疑将使中国企业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
中国企业一向依托的人力成本资源,外资企业同样可以拥有。中国国有和集体企业,存在员工数量过多,企业办社会需要支付大量的退休金等,使企业经营成本比外资企业更高。
中国已经形成的区域产业集群协同优势,低成本配件加工和成品组装优势,外资企业通过投资设厂和收购控股等手段,也一样可以拥有。
跨国外资企业,大多数具有规模经济优势,规模往往意味着成本优势。
跨国外资企业,还可以通过价格转移的办法,合法避税。
在多个国家占有市场份额的跨国外资企业,由于各个国家的市场可以相互支持,当市场竞争激烈时,或者为了遏制中国竞争企业成长时,跨国外资企业可以暂时降低在中国市场的收益,采取价格竞争的策略。
外国企业低价竞争遏制手段加强,从洗衣粉、牙膏、洗发水、尿片,到手机、电脑、汽车,国外企业在中国市场已经大量采用低价格竞争策略,以遏制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许多事实,已经在说明,中国企业曾经拥有的成本优势,外资企业已经可以在中国模仿和复制,并用来对付中国企业。
那么,在国内市场已经没有成本优势可言的中国企业,应该用什么策略同外资企业竞争?
中国企业需要从主要以价格为市场竞争优势,转变到拥有技术优势、质量优势、品牌优势。中国企业从低层级的产品营销、价格营销,进入到高层级的技术营销、品牌营销,是中国企业提升竞争能力的必由之路。
中国企业应积极要求政府取消给外资企业的特殊税收优惠。不取消这项税收政策,不利于外资企业的竞争力提升,犹如花盆里的花草,经不起风吹雨打。不取消这项税收政策,不符合国民待遇原则,应该让外资享受与中国企业同等的税收政策,享受国民待遇。
3.资本收购的威胁
中国国内市场的门户已经放开,国际资本,怀着各种投资和投机的目的纷纷涌入中国。
中国一些赚钱的行业,小到洗发水,大到汽车,外资都占有极高的市场份额。
如今,中国大地,资本收购的暗流涌动,美国、日本、欧洲等一些跨国公司,加紧在中国布局,抢占关键的市场资源,掌握市场竞争的先机。他们收购和控股中国赢利能力强的企业,收购中国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收购关键的市场资源,加速扩大投资规模,控制和打击中国潜在的竞争企业。
中国的一些地方政策,正给予外资企业超常的、高规格的待遇。中国的一些企业,正热切的希望投入外资企业的怀抱,充当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开路先锋。因此,使外资企业可以花费极少的代价,在中国获得极大的发展。外资企业甚至根本不需要使用本国的资金,仅使用中国银行的贷款就是够了。
中国的市场资源是无限的吗?外资进入中国的数量是越多越好吗?当过多的企业、过多的市场资源被外资控制时,对中国的经济安全会产生威胁吗?
为什么美国经济总量这么强大,还要实行双重标准,采取市场保护主义?一方面,要求中国兑现加入WTO时的承诺,开放中国市场,给予美国投资者特别优待。另一方面,对中国企业产品在美国市场的销售则频频采取反倾销、配额限制等保护措施,对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收购行为,美国政府进行干扰阻止。
中国企业到美国去开设大卖场,可以像沃尔玛在中国扩展一样,受到各种优待吗?像各种资本收购,都是纯市场经济目的吗?用其他手段达不到的遏制中国的目的,用资本收购是否可以达到?
进入中国的外资可以无限止的多吗?当外资数量达到10000亿美元、15000亿美元时,中国还有多少市场资源可以不被外资控制?
这是一个资本可以收购一切并贩卖一切的世界,外资过多进入中国,并占据中国的优质市场资源,会掏空中国的利润。当中国的利润滚滚外流,成为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经济发动机时,中国却存在GDP空心化的危险。
如果我们没有必要的防备,5年后会猛然发现,中国市场的大部分优质资源已经被外资所占据,那么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动权又在哪里?
中国具有跨国资本运作经验和能力的企业很少,中国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当遭遇反倾销、贸易限制、不对称竞争时,中国企业生存发展的主动权在哪里?
所以,中国在扩大自由开放的同时,需要特别重视对国内市场资源和弱小企业的必要保护。巧妙限制外资在中国的过度投资,保护国内宝贵而有限的市场资源,维护国家的战略安全。
经济安全,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证。对于一些中国企业来说,不能为了短期利益,轻易地把具有良好赢利能力和发展前景的企业卖给跨国公司,轻易地把已经为市场所认同的品牌卖给跨国公司,而失去长远的利益和发展主动权。
一个果园,尽管现在果树还小,但总有一天会长成大树,可以长期收获;而如果为了吃眼前的几颗桃子,把果园卖给人家,今后再要吃桃子代价就大了。
以上是一种肤浅的分析,提出GDP价值链、安全GDP、GDP数量和质量、GDP空心化等概念,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