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能力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类: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管理者的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洞察力和观察力、应变力和决断力,以及自我调节力。
3.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指管理者本人的身体状况、心理条件、个人意志品德条件,包括心理素质、生理素质、人品素质三个方面。心理素质主要指情感、意志、性格的调节能力;生理素质主要指身体的条件状况;人品素质主要指人的价值观、事业心、责任感、思想境界与品德情操等。
一个意志坚定、身体健康、性格开朗、乐观豁达的人,一个有文化修养与广博的文化知识并有很强的领导和组织能力的人,就是最适合担任管理职务的人。
从培养管理者的素质角度来分析“王涛的困惑”。管理者角色的错位,不一定是主观上不清楚,而是不知道该怎样进入角色。这种问题不仅有个人方面的原因,而且有其产生的客观原因。
其一,公司将业务骨干提拔为管理者作为唯一晋升渠道。只有业务能手才能当“官”,但是业务能手所应具备的素质和做管理者所应具备的素质有很大的差异,甚至有些人是“天生”不会当“官”的,只会关注技术与业务。但是这在单一狭窄的通道里似乎是不可能的,这就造成有些人不得已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结果搞得“王涛”们身心俱疲,狼狈不堪。
其二,没有天生的管理者,好的管理技能需要后天的学习和练习。但是,大多数的企业缺乏管理技巧与方法的必要培训,而且个人也缺乏学习必要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知识的意识。
基于以上分析,对于“王涛”们来说有如下解决思路:
第一,要努力克制自己单打独斗的强烈欲望,尽管那样做事会很快。学会教授与管理你的下级是首要任务,尽管刚开始很不适应。但是只要具备了管理者应有的素质,通过努力是会干好主管工作的。
第二,学习掌握管理技巧,通过自己的实践摸索最佳的行为方式,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管理模式。
二、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其特有的研究对象,只有明确了研究对象才可能对这门科学有初步的了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指用于各类社会组织的共同管理原理和一般方法,是存在于共同管理工作中的客观规律性,即如何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建立一定的理论、原则、组织形式、方法和制度,指导人们从事管理的实践,实现组织的预期目标。
从广义的角度看,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可分为三个方面: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生产力方面,管理学主要研究生产力诸要素相互间的关系,即合理组织生产力的问题,研究如何根据组织目标的要求和社会的要求,合理地获取、配置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使之充分地发挥作用,产生最佳效益。在生产关系方面,管理学主要研究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及分工协作关系,如何领导激励组织成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组织的目标服务。在上层建筑方面,管理学主要研究组织的管理体制、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研究组织文化的塑造和落实,研究组织的社会责任和伦理道德,以维持正常的生产关系,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由于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个方面,它必然同许多科学,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数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发生紧密的联系,吸收并运用与它相关的研究成果。所以,它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此外还应看到,管理学的实践性很强,属于应用科学而非理论科学。
从狭义的角度看,管理学研究管理的各项要素,包括管理的形成与发展、主体、客体、职能和手段等。
1.管理的历史。
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它的形成不仅是不同时代、不同实践者与学者不断研究探索的过程,而且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被实践不断验证的过程,是初期探索与后期修正,并经历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提炼过程。研究管理思想的发展对于系统掌握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有很大的帮助。作为学习内容我们在本书第二章介绍这部分知识。
2.管理的主体和客体。
管理是主体与客体共同进行的活动,缺一不可,研究管理问题自然涉及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管理者的行为、素质、能力等都是管理学要探讨的课题。管理对象包括人、财、物、技术、信息、时间等管理的要素。因为这部分内容与管理的实际运用关系紧密,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因此管理学将此纳入管理实务的内容。限于篇幅,本书不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专门系统的介绍,而是将其分散在各个章节。
3.管理的职能。
长期以来管理的职能是管理学者主要关注的管理理论问题之一,在职能的确定上曾有过争论。但目前国内外广泛认可的四个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本书在后面章节将作较详细的介绍。本书将决策列入计划职能,将激励、沟通列入领导职能。创新作为一种管理职能理论界有不同看法,但管理作用的发挥必须创新,故本书将其独立成章。
4.管理的原理与方法。
管理学探讨管理的基本规律、原理与方法。管理学在研究管理职能的过程中都涉及方法的运用。由于管理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的技巧也都是管理学涉足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与管理的主体和客体有一定的交叉。
(二)研究内容
从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可以知道,管理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大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研究:
1.从历史的角度进行研究。
研究内容主要是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形成、演变与发展。管理实践过程中产生了管理思想,人们将管理思想系统化,加以总结,形成了管理理论,并将管理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同时,管理理论被应用于管理实践中以检验其实效性,管理理论的运用与验证结果可以反映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思想,从而对具体的管理实践产生影响。
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学的内容,还需要用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变革、不断创新。
2.从社会生产的角度进行研究。
研究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研究社会生产力,主要考虑如何合理配置组织中的各种人、财、物等资源,使得生产要素的组织生产能力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如何根据组织目标与社会要求调节、合理使用现有资源,以求得最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第二,研究生产关系,研究组织内部与外部人际关系的协调,研究如何完善组织内部结构与管理体制,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第三,研究上层建筑,主要研究如何使组织内部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研究如何使组织的内部规章制度与社会政治、法律、文化、道德等上层建筑保持一致,从而维持组织的长期稳定与发展。
3.从管理对象的角度进行研究。
研究内容为不同的组织,如营利性组织、非营利性组织的组织目标、组织生存与发展、组织运行特点与管理特点;研究管理对象——人的个体与群体的需求、行为动机和行为特点;研究激发与发挥个体与群体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方法;研究管理对象中的信息、物质、资金等资源的管理特点和管理方法。
4.从管理方法的角度进行研究。
研究内容着重于研究管理的各类有效方法、手段及其运用,如目标管理法、专家预测法、头脑风暴法、决策树法等等。
5.从管理工作职能的角度进行研究。
研究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管理活动应有哪些职能,执行这些职能需要哪些条件或要素,执行管理职能应遵循哪些原理,可采用哪些方法等。最早提出管理职能观点的是法约尔,提出管理具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项基本职能,并且被管理实践证明基本是正确的。在后文中我们将对具体的职能内容加以阐述。
三、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由于人类从事的管理活动越来越复杂,要求也越来越精确,因此管理学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数学等各门类的科学与各种专业技术,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案例分析法
管理学所研究的一般管理原理,需要从大量个别的管理实践活动中加以总结和抽象,这就需要研究者进行大量的社会调查和科学试验。但是,这种大量的调查并不是全部的调查,而只能是选择、搜集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调查分析,这就是案例分析法。
在实际中,案例调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选取实际活动中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另一种是通过大量试验,选取试验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实践证明,这两种案例调查法对于管理原理的研究都是行之有效的。
案例分析在管理学研究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位置,目前此方法更多应用于管理培训与教学。这种方法中对案例有明确的要求,即案例是真实的、包含着一定的管理问题,并为明确的教学目的服务。20世纪20年代,哈佛商学院首先将案例分析法应用于管理教学并卓有成效。研究者在研究案例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总结出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思考与分析问题的逻辑与方法,从而提高了独立解决问题与决策的能力。
(二)归纳演绎法
归纳和演绎是两种不同的推理和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归纳是指由个别到一般、由事实到概括的推理方法,是通过对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物进行观察,从掌握典型事物的典型特点、典型关系、典型规律入手,进而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一般规律的方法。演绎是指由一般到个别、由一般原理到个别结论的推理方法。管理学的研究主要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因此,必然要运用归纳推理法。但是,归纳和演绎在实际推理过程中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一方面,这是因为管理学对于一般管理原理的归纳首先是从搜集大量个别的实际资料开始的,而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和思想作指导,否则就是盲目的,这实际上就是演绎推理方法在起作用。另一方面,由归纳推理所得出的结论,也需要再由演绎推理来修正和补充。
(三)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是指对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比较、对照,从而确定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的一种研究方法。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同一性,是比较研究方法的客观基础。在管理理论的研究中,运用比较研究法,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单位的管理进行各种比较分析,就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而对其中的共同点加以总结和概括,再加以反复验证,就可以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管理经验,抽象出管理的一般原理。因此,比较研究法也是研究管理学的一种基本方法。
还有一种类似的方法叫做实验研究法。与比较研究法的区别就是通过人为创设一定的条件,观察其实际实验结果,再与没有给予这些条件的对比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外在人为创造条件和实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得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结论。着名的“霍桑实验”就是用研究管理工作中人际关系影响的最典型的成功实验。
(四)协同研究法
管理学具有一般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要适应这些特点,就需要运用各种知识(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种知识),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包括管理学家、经济学家、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进行协同研究。当然,在实际中,这种协同研究可以采取不同形式,比如可以是有组织的,也可以是分散的,还可以是临时组织或定期组织的。
但最重要的一条是要有相互之间经常的思想交流,允许各种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协同。
仅仅以上这种协同还远远不够。为了进一步检验所研究的理论成果是否真正具有科学性、普遍性和适用性,还必须要通过多方面的管理实践来检验,这就需要另一方面的协同,即科研部门、科研人员与实际管理部门的协同。为此,进行管理学研究,最好也像某些自然科学研究一样,建立科研、教学、实践“三位一体”的研究系统,使它们能够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除了以上四种方法外,还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系统分析与结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等多种多样的研究方法。总之,研究和学习管理学,要学会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吸收和采用多种学科的知识,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真正的理解和掌握管理学。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都与管理有关,管理、科学和技术是促进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三大支柱,管理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最基本、最有效的因素。当你开始职业生涯后,就会面对两种角色: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对于管理者,理解管理活动的过程是掌握管理技能的基础,学习管理学可以使自己获得系统的管理知识,有利于胜任工作;对于被管理者,学习管理学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上司的行为方式和组织内部的运作方式,知道怎样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掌握管理学知识,能够增强自己在组织中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