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资关系方面,查尔斯·巴贝奇强调劳资协作,强调工人应该认识到工厂制度对其的益处,这同泰勒“精神革命”何其相似。他提出一种“固定工资加利润分享”的制度,认为工人的工资收入应由三部分组成:按照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按照对生产率所做出的贡献而分得的利润和为提高生产率提出建议后应得的奖金。他在总结其优点时指出,每个工人同工厂的发展有直接关系,因此劳资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只有消除隔阂,才能共存共荣;每个工人都会关心工厂管理不善的问题,同时能促使每个部门改革工作;鼓励工人提高技术,从而使其能分享到更多的利润。
上述各种管理思想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适应了当时工厂制度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这些管理思想虽然不系统、不全面,没有形成专门的管理理论和学派,但对于促进生产及以后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第二节 古典管理理论
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逐渐向垄断过渡,科学技术水平以及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西方国家的工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工厂制度日益普及,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技术更加复杂,生产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劳资关系也随之恶化。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经验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客观上的要求。于是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致力于总结经验,进行各种试验研究,并把当时的科技成果应用于企业管理。因此,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这一期间所形成的管理理论,被称为“古典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主要包括科学管理理论和古典组织管理理论两大部分。其中科学管理理论主要源于美国泰勒的“科学管理”,而古典组织管理理论则包括法国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和德国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等几部分。这些理论成为现代管理学的先驱,对现代管理理论有很大影响。
一、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是管理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是管理走向科学的第一步,正是由于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才能使管理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学科。科学管理理论是由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勒(1856-1915)首先提出,并在他和他的追随者的不断努力下形成一个理论体系。因此,在很多管理学着作中,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泰勒在长期的工作和管理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企业劳动生产率低下与工人“磨洋工”有关。之所以出现工人“磨洋工”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人的天性是懒惰的,另一方面是因为管理的落后。泰勒认为,只要通过科学的管理就能解决工人“磨洋工”的问题,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他根据自身的管理实践经验,总结出四条科学管理原则:
(1)建立一种严格的科学方法,专门研究工人工作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并以此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做法。
(2)科学地挑选工人,对工人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而在过去,则是由工人任意挑选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其各自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
(3)管理人员与工人之间应诚心诚意地进行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能按照新的科学原则去做。
(4)资方和工人之间应进行明确分工。要明确资方和工人各自的工作和职责,由管理人员承担的工作,应该是比工人更能胜任的新型工作,而不像过去那样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责任都要推到工人身上。
泰勒认为:“科学管理也不过是一种节约劳动的手段而已。也就是说,科学管理只是能使工人取得比现在高得多的效率的一种适当的、正确的手段而已。这种手段并不会大量增加比工人现在的负担更大的负担。”这就是说,科学管理是使工人不用增加劳动而能增加工效的一种手段。
(一)泰勒科学管理的目的
1.谋求最高的劳动生产率。
泰勒指出,最高的劳动生产率是工厂主与工人共同达到繁荣的基础,它能使工人关心的较高的工资与工厂主关心的较低的劳动成本结合起来,从而使工厂主得到最高额的利润,工人得到最高的工资,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扩大再生产的兴趣,促进生产的持续发展。工厂主和工人的共同富裕,是确定各种科学管理原理、方法和技术的出发点。
2.用科学管理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
泰勒认为,完善的组织管理虽然是无形的,但比有形的设备更为宝贵。最完善的管理是一门科学,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要把科学的方法应用到一切管理活动中去,使管理制度化,建立明确的规定、条例,而不是寻找超人来管理业务,这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因此,要努力建立起科学管理的原理,这种原理对于人类的一切行为,从最简单的个人行动一直到最需要合作的公司的日常业务都是适用的。
3.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实行重大的精神变革。
泰勒在国会听证会的证词中指出:科学管理的实质是要求工人和企业主进行一场全面的心理革命。这场伟大的革命就是使资方和工人双方都把注意力从盈余的分配转到增加盈余的数量上来。当他们用友好合作和互相帮助来代替对抗和斗争时,他们就能够生产出比过去大得多的盈余,从而使工人的工资大大增加,企业主的利润也同样大大增加。这样,企业主和工人就再也没有必要为盈余的分配而争吵。他们会看到,只要双方停止互相争夺,转而肩并肩地朝同一方向迈进时,他们共同努力所创造的剩余额将多得令人目瞪口呆,这就足够给工人大量增加工资,给企业主大量增加利润。
(二)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1.制定科学的操作方法。
在泰勒看来,劳动生产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人经验性的操作方法,只有实现操作方法的科学化,才能最终解决劳动生产率低下的问题。泰勒通过长期大量的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制定出了所谓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即对工人的每一个动作和每一道工序的时间进行测定,并分析研究,除去动作中多余的和不合理的部分,把最有效的动作集中起来,确定标准的操作方法。并以此确定工人一天必须完成的标准工作量。通过这种研究,泰勒把传统的经验、技能归纳成规则、程序,并建立起了一种科学的以代替过去单凭工人经验进行操作的方法。
2.科学地选择“第一流的工人”。
泰勒认为,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挑选第一流的工人,以改变过去由工人自由选择工作的做法。第一流的工人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该工人的能力最适合做这项工作,另一方面该工人又最愿意做这项工作,这样,工人和工作才能实现最佳的结合。
因为人的禀赋和才能不同,他们所适合做的工作也不同。只要工作对某个人合适,他就能成为第一流的工人。如身强力壮的人干体力活可能是第一流的,但干精细活就不一定是第一流的;而心灵手巧的女工虽然不能干重活,但干精细活却可能是第一流的。
所以要根据人的能力和天赋把他们分配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使工人的能力同工作相匹配。而且还要对他们进行培训,教会他们科学的工作方法,激励他们尽最大的力量来工作。
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泰勒认为,原有的工资制度是不合理的,必须在科学制定劳动定额的前提下,实行刺激性的工资制度。他所主张“差别计件工资制”,即根据工人完成定额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工资率。如果工人没有完成定额,就按“低”工资率付给工资,为正常工资率的75%;如果工人超过了定额,就按“高”工资率付给工资,为正常工资率的125%,以此来鼓励工人完成和超过定额。实行差别计件制的前提是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工作定额或标准。这种工资制度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刺激工人的劳动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
虽然这种工资制度可能会使资方的工资支出增加,但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大于工资提高的幅度,所以得到最大好处的还是资方。
4.分离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
分离的目的在于变经验型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所谓经验工作法,是指每个工人用什么方法操作、使用什么工具等,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决定。所以工作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工人的操作方法和工具是否合理,以及个人的技术熟练程度和努力程度。科学工作方法,就是在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的标准操作方法和采用的标准化的工具、设备等。泰勒认为,工人凭经验很难找到科学的工作方法,而且他们也没有时间关心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所以,应该把计划职能与执行分离开来,计划由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而工人则负责操作,即按照计划部门制定的操作方法和指示,使用规定的标准工具,从事实际操作,不得自行改变操作方法。这样,工人与管理部门之间就有了明确的分工,计划和执行之间不仅可以相互制约,而且能够各负其责。
5.推行实施例外原则。
泰勒主张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中,必须应用例外原则进行管理。所谓例外原则,就是高层管理人员为了减轻处理日常事务的负担,把处理一般日常事务的权力授予下级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只保留对例外事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决策和监督权,如基本政策的制定和重要人事的任免等。这种例外原则为以后管理的分权和事业部制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泰勒科学管理的意义
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诞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其意义绝不亚于蒸汽机的发明所导致的工业革命。它不仅为当时的资本主义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也对当代乃至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具体来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动了一场深刻的精神革命。
从表面上看,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是为了解决工人的“偷懒”问题而创立的各种科学方法和措施,但从实质上看,它反映的却是一场劳资双方都必须进行的精神革命。对此,泰勒认为,“科学管理是任何公司或产业中工人方面的一种切实的精神革命——是这些工人对待他们的工作职责、对待他们的同事、对待他们的雇主方面的一种彻底的革命。
它同样也是管理当局方面的一种彻底的精神革命——是他们对待职责、对待他们在管理当局中的同事、对待他们所有的日常问题方面的一种彻底的精神革命。如果没有这两者的彻底革命,科学管理就不会存在。科学管理的实质就是这种伟大的精神革命。”
2.开创了管理理论研究的先河。
泰勒科学管理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所倡导的在管理中运用科学方法和科学实践精神。他认为,管理部门和劳动者双方都必须承认,在一切组织所进行的工作都要用调查研究和科学知识来代替个人的判断或意见。这既是管理思想上的一个重要变化,也是用科学的态度研究管理的开端。他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所进行的大量观察和一系列试验,不仅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素材,同时也为以后的管理理论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3.创立了一整套科学的管理技术和方法。
在管理实践中,泰勒采用时间研究、动作研究的科学方法,坚持操作程序、劳动工具、操作环境标准化等科学原则,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来代替传统的凭个人经验、技能进行操作的旧方法。这些方法能够在不增加工人劳动强度的情况下最有效地提高效率,从而改变了传统管理中存在的工人劳动和企业主管理的随意性。它不仅为工人找到了科学合理的操作方法和应采用的标准化的工具及设备,而且为管理人员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提供了依据,从而使工人与管理者之间、工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
4.奠定了管理成为科学的理论基础。
管理思想产生的历史源远流长,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无不闪耀着管理思想的火花。但管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经验上升到科学则完全得益于泰勒科学管理的贡献。正是由于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诞生,才使管理成为一门科学。
但是,泰勒的科学管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和个人经历的限制,泰勒的科学管理也存在诸多缺陷:如他把人仍看成是单纯的“经济人”,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出于经济动机;只重视技术的因素,不重视人的行为;只注重解决作业效率,而不注重研究整体效率等。
二、法约尔的古典组织理论
在泰勒及其追随者以提高生产效率为重点进行科学管理研究的同时,法国则诞生了关于整个组织的科学管理的理论,被后人称为“一般管理理论”。该理论的创始人是亨利·法约尔(1841-1925),被誉为“欧洲伟大的管理学先驱”。他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法约尔在管理学上的贡献,主要是把企业经营划分为六类不同的活动,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和管理的14项原则,从而确立了管理普遍性的概念和一个全面的管理理念。
(一)企业经营活动的分类
法约尔认为,无论企业规模大小,简单还是复杂,它的各种活动都可以划分为六大类:即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加工等活动)、商业活动(指购买、销售、交换等活动)、财务活动(指资金的筹措和运用)、会计活动(指货物盘存、成本统计、核算等)、安全活动(指设备维护、职工安全等活动)和管理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项职能)。各种人员应按照他在管理等级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承担的活动具备相应的能力。
在工人这一级,技术能力是最重要的,但随着职位的上升,对人员的技术能力的要求降低,对管理能力的要求则提高,并且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能力显得更加重要,而技术能力的重要性则随之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