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休闲文化
休闲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形态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从文化渊源上来讲,受老庄哲学和禅宗思维方式的影响,中国人的休闲价值观很推崇:“致虚极,守静笃”、“清净为天下正”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非常有代表性地表达了休闲之境界——自我心境与天地自然的交流与融合——体悟到了精神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和谐统一。而如今休闲作为一个新的社会文化现象正快速地向我们走来。
一、休闲文化的概念
(一)休闲与文化的关系
所谓休闲文化,是指人在完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后,为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而处于的一种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休闲的价值在于文化,使人们在精神自由中历经审美的、道德的、创造的、超越的生活方式。
可见,休闲与文化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文化是休闲的环境,又是休闲的材料,是休闲体验得以诞生的地方。
首先,休闲完全是种族的,即不同的经济条件、宗教取向、风俗习惯孕育了不同的休闲方式。即使在相同的种族内也会因为年龄、性别、地点而影响休闲活动与场景。
其次,文化是休闲的基础。休闲与生活中的一切都密不可分。比如,我们在理解休闲的可能性、分析某种行动的意义时,也会用我们所习得的语言来表达我们所经历的认识过程与形式。也就是说,我们从选择休闲活动与地点到进行休闲活动直到最后活动结束的全过程都是由有形或无形的文化所构成的。
第三,休闲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环境。休闲是使创造性活动成为可能的社会空间。休闲是社会中的一种环境,是社会凝聚的仪式。休闲的作用之一是提供赞颂文化意义的机会。在世俗或活动中,人们聚集起来,夸张或强化那些对于社会十分重要的意义符号,在节日里,人们将支持社会制度的价值观戏剧化,再将这些文化的意义表演出来。
第四,休闲对文化具有再创造性。
在休闲的游戏中我们可能尝试新奇和偶然,可能进行创造,实现“未然” 。休闲所具有的这种游戏性的再创造反映了现有社会秩序的薄弱,并提供了对它进行批判的可能性。休闲可能成为最开放、最可能有所创新的领域。
(二)休闲文化的结构
由于新经济革命的展开,从而使休闲文化结构具有极其鲜明的立体化、多元化的时代特征。楼嘉军(2002)认为休闲文化结构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理解:从层次结构上理解,分为社会公共休闲文化、高雅休闲文化和大众文化三个层次;从空间结构上分析,分为家庭、社区、社会公共场馆和网络虚拟空间四个区域。在此,我们引用楼嘉军层次结构的分法,对休闲文化的结构加以具体地说明。
社会公共休闲文化、高雅休闲文化和大众娱乐文化构成了一个城市或地区的休闲文化系统,其中社会公共文化和高雅文化代表着一个城市或地区的休闲文化的品位和档次,而大众娱乐文化体现的则是当地休闲文化的活力和特色。
1.社会公共休闲文化
社会公共休闲文化通常是指城市或地区中的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纪念馆等场馆为代表的城市休闲文化样式。社会公共休闲文化在休闲文化层次中占主导地位,是政府和各类社会组织为人们提供日常休闲文化活动的主要渠道。
2.高雅休闲文化
所谓高雅休闲文化是指“那些具有实验性、示范性、民族代表性的艺术精品;那些表现重大题材,具有较高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文艺创作;那些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影片、着作” 。高雅休闲文化是相对的,通常具有国际可比性。作为典型的艺术表现样式如歌剧、交响乐、芭蕾舞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京剧、昆剧等。
3.大众娱乐文化
大众娱乐文化一般是指通俗的读物、音乐、舞蹈、影视作品,通俗的艺术表现样式和文化活动方式。大众娱乐文化突出的表现形式是“快餐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兴起,这与大众娱乐文化主要满足人们浅层的感官享受和精神慰藉密切相关。
二、休闲文化的作用
(一)休闲文化的特征
休闲文化所具有的特征决定着休闲文化对个体产生的影响。总的来说,休闲文化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休闲文化的可传播性
休闲文化具有可传递性,而且这种传递的速度和范围,借助于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已经变得愈加迅速。尤其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已在最大程度上缩短了城市与乡村的距离,缩小了国家之间的距离,从而使休闲文化能够在全国范围,乃至全球范围内更迅速地辐射、扩散和传播。
2.休闲文化的塑造性
休闲文化的传播性表示某种文化可以跨越时空界限到达某个个体,使得个体有机会去接触它。而休闲文化的塑造性则是指个体对休闲文化的接受和认可乃至被其影响而产生一定的改变。在我们这个对外开放的国度里,美国的好莱坞影视文化正将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价值标准、休闲活动形态推向中国的千家万户,并在逐步冲击甚至瓦解中国人的固有文化传统,以致引起不可忽略的生活形态和价值观的裂变。与此同时,西方的快餐文化也正通过各种强有力的促销手段,在中国的大地上悄悄地培养起美国饮食文化的消费者。
3.休闲文化的凝聚性
通常情况下,休闲文化对群体的影响往往是以社会阶层、年龄阶层或是心理阶层等为范围进行划分的,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的说法,也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休闲文化对群体的凝聚力作用。在现代社会,人如果不属于一定的群体或集团,就无法参加社会活动。对同一种休闲活动方式,不同的阶层或群体有各自相应的选择倾向,表面上看来,不同群体的选择态度仅仅表现为单纯行为的差异,而在实质上,选择的倾向性是受到文化指令的深刻影响和严格制约的,是各自的文化和对相应群体和集团的强烈吸引所致,从而造成群体之间活动表现方式的差异性。群体和阶层对休闲文化的凝聚作用都有明确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说,休闲文化对群体吸引力的最终表现结果就是这种差异性。
(二)休闲文化的作用
休闲文化像社会中的许多事物一样,具有一定程度的双刃剑特征。也就是说,它对人、对社会既可能产生积极的正价值,也可能产生消极的负价值。当然,如果休闲文化进行合理利用,则能趋利避害,使其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首先,休闲文化有利于发挥人的主体性。能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固然是好,但迫于社会生活的压力,人们在工作中不得不服从种种哪怕是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操作规程、指示命令和规章制度,乃至不得不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去完成工作任务,其被动性和受制性都是显而易见的。休闲却不同,它是主体在一种充分自由选择、完全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纯粹按自己的兴趣爱好来投入的一种生活领域或文化状态。可见,休闲文化是人进一步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和拓展生活空间的一条重要途径。
其次,休闲文化有利于增强人的开创性。人们通常会用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来指代休闲。其实不然,休闲是人对于劳动、创造的暂歇。一些当代哲学家和科学家明确指出,休闲文化以“态度的形式”孕育着人的思想和精神。人处在休闲的文化氛围中,有独立、宽松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会激发主体对未知世界无穷探索的欲望,能进一步发挥和提升人的开创性。也就是说,人们在休闲过程中放松心情、储备能量,为重新学习、工作做好身心准备。此外,艺术家、哲学家、诗人等的灵感也往往源于思维、身体极度放松的时刻。社会实践亦反复证明,人在休闲环境中,能更为深入、细密、持久地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实践中的各种感受、经验进行反思,对世间的奥秘进行探索,许许多多科学上的发现和发明正是在这种条件下获得或促成的。
此外,在丰富多样的休闲文化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人群通过种种交流、互助、合作等途径,形成和谐互动、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状态。
最后,休闲文化能够提高人的文化素养。无论是在东方或西方,人们都十分注重休闲文化对自我精神的陶冶作用。在中国,当人们利用闲暇时间纷纷投身于自然、游历名山大川时,我们依然能十分轻易地发现在很多情形下,许多人自觉不自觉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审美心态,并将这种意识融入人们对人生境界的演绎中去。如观山、赏水和看树,便会由山的高大雄伟引申出人格的崇高完美,从水的浩瀚无垠联想到人胸襟的坦荡博大,从青松翠柏的不畏严寒推导出人应该具有的高风亮节的品德。可见,休闲文化时时刻刻影响着正在进行休闲的人们,并将文化于无意之中根植入人的思维、品行和行动之中,以提高人的文化素养。
三、休闲文化的构建
(一)培养健康的休闲意识
关于休闲追求,美国学者戈比认为,休闲活动存在着五个不同的层次:放松、消遣、发展、创造和感觉超越。他认为以放松为目的的休闲实际上还只是停留在消除身心的疲惫,以便为工作创造条件这一层面上,而消遣则是将休闲本身当作目的,因此消遣比放松处于更高一个层次。
我国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经济条件,国民休闲的层次还比较低,对休闲的理解还比较模糊。据了解,多数人认为休闲是有钱人的娱乐方式,而休闲活动则以低层次的喝茶、棋牌等为主。因此,对于休闲目的的科学认识是目前建设主流休闲文化的首要任务。一方面,有关部门要把大众的休闲文化需求重视起来,尽快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研究,领会发展休闲文化的重大意义;另一方面,要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建设水平,增加休闲文化生活资源的供给,加大休闲文化生活设施的经济投入,提高休闲文化生活设施的现代化水平,以丰富人们的休闲生活,提高人们休闲生活的层次、质量。
(二)培养科学的休闲价值观
休闲价值观就是人们通过对休闲理念、休闲结构、休闲文化等完整而全面的认识而形成的一套价值体系。在人们的休闲生活中,休闲价值观起着引导方向的重要作用。
在国内,人们对休闲的认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休闲观念过于陈旧,将休闲等同于娱乐、消遣的大有人在;休闲方式单一,深层次、高文化的休闲项目欠缺。要转变人们现有的休闲观念,不仅要注重休闲量的提高,更要注重质的飞跃。要改变现有的单一、落后的休闲方式,追求高雅的休闲,以促进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三)培养健康的休闲习惯
不健康的休闲习惯包括心理上和生理上两个方面。心理上的不健康具体表现在人们较多地把闲暇时间用于低档活动上,而且内容存在低俗的现象。这不仅达不到休闲应有的效果,还会使人的心灵受到玷污,造成不良的社会风气。身体上的不健康主要表现休闲活动时空上的不合理安排。如休闲生活多在户内进行,且多不运动,或者休闲活动持续时间过长,不仅身心俱疲,还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和工作。可见,培养健康的休闲习惯对于休闲文化的构建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