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休闲管理
7738100000013

第13章 休闲空间研究(2)

(三)面向外地游客的休闲游憩空间

面向外地游客的休闲游憩空间包括下面两种。

1.历史街(道)区和历史遗迹

历史街(道)区和历史遗迹主要指古镇、古街道、古庙宇、古建筑、历史遗迹等吸引外地游客的旅游空间。

2.宗教区域

宗教区域主要指寺庙、道观、教堂、清真寺等面向教徒及旅游者的空间区域。

二、城市游憩商业区

城市游憩商业RBD区作为城市休闲游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RBD概念界定

RBD是英文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 的缩写,直译为“旅游商业区”,也称为“游憩商业区” 。

1.RBD概念沿革

自29世纪79年代开始,一些国外旅游学者在中心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District,CBD)概念基础上提出了游憩商业区(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RBD)概念。

Barrete(1958)深化Gilbert(1949)对滨海旅游地的分析,得出滨海旅游地中住宿、饮食、娱乐、商业各项旅游设施是集中布局,并具有明显地向中心区集中的趋势的结论,其意义在于把城市地理学的某些理论应用于旅游游憩的研究中。

斯坦斯菲尔德(C.Stansfield)和瑞克特(J.E.Rickert,1970)在研究旅游区的购物问题时,为描述这类旅游地的结构和功能特性,首次提出RBD定义为:为了满足季节性涌入城的游客的需要,城市内集中布置饭店、娱乐业、新奇物和礼品商店街区。

V·Taylor (1975)将RBD用宾馆及其他旅游接待设施,如咖啡店、古董店、剧院、服务站、游乐园、饭店、公共浴室和公共水族馆的区别来加以定义。

Smith (1990)《游憩与闲暇研究的概念词典》则认为城市游憩商业区是建立在城镇与城市里,有各类纪念品商店、旅游吸引物、餐馆、小吃摊等高度集中在一起的一个特定的零售商业区。

Burtenshaw 等(1991)对欧洲城市的旅游业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提出了“CentralTourist District (中心旅游区)”,此地集中了城市大部分的旅游活动。Getz(1993)则作了TBD(Tourism Business District,旅游商业区)与CBD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它们可能是相邻、甚至是重叠的。

在中国,保继刚(1994)在探讨深圳华侨城城区发展模式时,首次提出了RBD的概念。他把RBD定义为:是城市中以游憩与商业服务为主的各种设施(购物、饮食、娱乐、文化、交往、健身等)集聚的特定区域,是城市游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他认为TBD 可看做是内涵与RBD相近的概念。连彬结合当前城市发展的特点,将RBD解释为:城市中商业、游憩业和旅游业的互动区,它是以城市商业中心为基础,形成的供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休息、娱乐、休闲、观光、购物的区域。

侯国林(2001)认为,城市旅游商业区域是指拥有一定数量的游憩者、游憩景观、游憩设施,并能够承担一定游憩活动的区域单元。

保继刚、古诗韵(1998)初步研究了城市RBD的概念、研究进展、类型和功能问题,通过对初具规模的广州城市RBD——天河城地段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城市RBD的形成过程和发展特点,总结其形成机制以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RBD、CBD和TBD 的关系

对于RBD区域范围界定,首先必需明确它同中心商务区(CBD)的关系。而关于两者的关系学术界尚未达成一致意见。一些学者赞同RBD是在CBD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如Getz 认为RBD是游客导向型吸引物和服务十分集中的区域,这一区域与城市中心商务区CBD相毗邻。在一些古老的城市,特别是一些欧洲城市,RBD与CBD通常是重合地分布在遗产街道之内,并会被市政当局高度重视,并经过精致的规划。RBD演变的过程可归纳为从零售业商务区演变为办公与商业功能的复合区,再发展成城市会议- 旅游- 娱乐的中心区域。

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虽然RBD同CBD关系紧密,但并不完全等同。随着RBD自身游憩功能的完善,它将逐渐成为城市新的功能区,而且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所以,它有其独立的地域范围,而不是等同于CBD的地域范围。Judd强调城市旅游服务设施的组团特征构成了城市旅游空间。Philip Pear Ce认为凡是能够培养旅游者情感的任何环境都是旅游环境,并认为能丰富旅游者经历的区域,包括城市建筑物、风景名胜点及其他有较高旅游使用频率的较小规模的区域等,都应认做是城市旅游空间。保继刚认为RBD区位特征很难运用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诠释,传统城市风貌的典型代表区同新兴的城市旅游景点都可以形成具有城市RBD特征的地段,其区位明显受到旅游吸引物所处地段的影响。而发展特征可归为供给特征(规划特征)和市场特征,前者因为它具有优越的区位、准确的市场定位和合理的功能组合配置,后者因为客源随距离衰减和独特的消费群体。如果我们同意前一种观点,即RBD是在CBD的基础上衍生的,即可通过界定CBD的地域范围来界定RBD,但是CBD的界定目前在学术界也存在着争议。而如果认为RBD不同于CBD时,如何划分它自身的地域范围,采用什么划分标准和划分方法也没有一个公认的技术标准,所以从理论上界定RBD的范围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CBD与RBD的比较。

(二)RBD的类型

RBD因其服务主体对象的不同而分为“景区RBD”和“城市RBD”两大类型。

景区RBD是为“景区旅游者”提供餐饮、购物、住宿、娱乐、休闲、度假等服务设施的,以零售业为主的商业服务区。城市RBD是为“城市旅游者”提供餐饮、购物、住宿、娱乐、休闲等服务设施的商业服务区。

城市RBD大致分可为以下四种模式。

1.大型购物中心型(Shopping Mall)

现代城市在旅游业与休闲产业发展的背景下,购物作为一种旅游活动的地位日益重要,大型购物中心型的城市RBD逐渐成长起来,它们以规模制胜,把零售与休闲元素组合起来,融购物天堂与惊险刺激的娱乐为一体,赢得游人的青睐。以加拿大的西埃德蒙顿购物中心为代表。

2.特色购物步行街型

特色购物步行街能作为RBD,是因为它与传统购物中心之间存在区别:首先它在整体设计上讲求主题一致;其次营造的休闲环境不仅吸引购物者,休闲者、旅游者也常常在此驻足停留。其卖点是“精心营造的环境、文化独特的氛围”,并集中了许多平常不容易在同一地点买到的稀有商品;餐饮店是区内的主角,各种特色风味的餐厅与点心吧林立,有助于整区社交情境的创造,增加回头客。日本千叶美滨区、广东中山西路步行街与惠州步行街就是朝着特色主题购物步行街发展的成功典范。

3.旧城历史文化型

旧城的历史文化地段,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对旅游者有相当强的吸引力。在进行更新改造时,积极利用旧城原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休闲旅游业,由此形成一个不仅对本城居民具有吸引力,而且也能吸引外来游客的休闲旅游区域RBD。

以旅游业带动商业、休闲活动,这不仅有效保护了旧城内的历史古迹,同时也提高了旧城区自身的就业与税收,使旧城的经济得以发展,是使旧城得以复兴的有效方法之一。南京夫子庙地段与上海城隍庙地段是较为典型的依托旧城历史文化地段改造而成的城市RBD。

4.新城文化旅游型

新城的功能不仅是机械地分散大城市的人口压力,而且要参与中心城市结构的调整,或是作为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或是作为振兴当地正在衰退的经济的复兴地。抓住本地文化特色,积极发展旅游业,是促进新城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深圳华侨城和珠海九洲城地段就是以文化旅游带动新城发展的RBD形态。

(三)RBD的旅游功能

从总体上看,中央游憩区(RBD)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在城市内部逐渐演化出来的一种新的功能区。因此,发展城市游憩不能脱离城市现状凭空想象。同时,它又不同于城市以往的区域,它兼具作为商业区和金融区而具有的重要经济功能和作为传统或现代建筑云集的地段而具有的为当地市民生活和居住服务的功能。

也就是说,城市RBD的功能一方面应该服务于外来旅游者,另一方面应给予本地及城市周边地区居民足够的重视。其功能主要集中在首先满足旅游者饮食、住宿、交通及获取相关的信息,还应该为旅游者提供购物、观赏、娱乐、体验和保健等多方面的功能。

1.旅游购物功能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购物旅游资源已经成为许多旅游地吸引游客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如在游客对新西兰旅游地奥克兰的旅游印象中,首要的旅游吸引设施和活动就是购物,占85.7%,休闲购物已成为城市旅游者的主要活动。城市RBD多位于一些古老的文化商业街区或古今韵味十足的城市商业区,其优美的环境、完善的商业及娱乐休闲设施、底蕴深厚的地域特色文化及独特的建筑风格,正好提供了协调购物、休闲与旅游之间关系的最佳途径。

2.休闲娱乐功能

目前中国城市的法定假日是115天,加上带薪假期、寒暑假,实际上城市生活的三分之一时间都处于休闲状态。另外,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的城市居民对亚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这意味着一个新的休闲生活方式时代的到来。因此,城市资源的三分之一也应该相应转移到休闲服务上来。因为这是生活方式的变迁,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双休日或黄金周概念。城市RBD的完善,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如保龄球馆、健身房、网吧、陶吧、人工滑雪场、卡丁车场等多种设施和场所,满足城市居民对休闲方式选择多样化、休闲时间利用结构复杂化、休闲活动空间不断扩展等方面的要求。城市RBD既要具备为城市旅游者提供都市旅游的场所,又要能够满足当地居民的游憩需求。在服务对象上,城市RBD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景区,具有明显的双重服务性质。

3.旅游观光功能

城市旅游者可以通过对城市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欣赏增进对城市外观及城市文化的了解。和其他旅游一样,观光旅游也是城市旅游中最普遍的旅游形式之一。城市RBD具备一系列的观光类城市游憩产品,如商业建筑、主题公园、博物馆、商品柜台、橱窗、各种夜市、欣赏促销表演等。从大到小、从古到今、从静到动,游客不仅能够从不同侧面感受到城市的魅力,还能身临其境参与各种商业活动、欣赏展示展览,体会城市游憩产品的价值。

与有形的城市旅游产品相比,以城市传统文化、民俗、节庆活动为代表的城市非物质旅游产品受到城市旅游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旅游往往要依靠城市非物质产品来突显城市的旅游形象。如北京的“京派文化”和上海的“海派文化”,两者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民居、方言、地方戏剧、民俗以及传统文化所影响的城市居民行为和思维方式。而这些往往正是旅游者兴趣所在。

三、RBD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城市游憩商业区的空间分布特征

游憩是人们在闲暇时间内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业就是为人们进行各种休闲活动提供一定物质环境和服务的产业,不管这种物质环境的所有权如何划分,范围如何界定,经济效益怎样统计,只要有人的游憩行为在这个环境中发生,我们就把它列入到城市游憩业的构成成分中。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点状分布的个体游憩业

个体游憩业是指以个体工商业户的形式单一经营某一行业并为游憩者提供特定服务的个人或集体。如一个网吧、一间咖啡屋、一座室内游泳馆、一所美容美发院、一座音乐城等,它们在空间结构上是点状空间结构。它们散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2.线状分布的社区游憩业

社区游憩业是指在城市社区的一定范围内为游憩者的休闲活动提供物质环境的各游憩行业的集合带。如社区的健身走廊、小区花园、电影院、音乐厅、俱乐部等。这些游憩空间和设施在社区内一般是呈串珠式线状展布在城市社区的主要街道。它是个体游憩业在城市社区一定地段的集中体现。在游憩功能上具有较大范围的适宜性,这些游憩设施在空间结构上呈明显的线状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