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休闲管理
7738100000001

第1章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闲暇时间从双休日到引入黄金周制,又到形成全年115天的休息日,出行旅游、休闲娱乐已然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一词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在2006年,以“休闲——改变人类生活”的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隆重召开,引进了先进的休闲理念,倡导了健康的休闲方式,提高了城市的休闲服务水平,丰富了人们的休闲体验,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休闲逐步走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质量的标志。

然而,作为一个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开展休闲活动、发展休闲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我们更多的是把休闲和旅游结合在一起,而离将休闲作为一种大规模常规性的社会生活方式还有一定的距离。随着中国人口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休闲需求将越来越多样化,休闲方式也越来越丰富,这就要求我们对中国的休闲产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休闲项目与活动的经营管理须加强引导和规范,休闲市场的全方位培育也急需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休闲管理方向的人才。

本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作的。

《休闲管理》由浙江大学旅游研究所副所长、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婉飞负责全书的撰写工作。

笔者自1997年就开始关注并研究中国休闲与度假旅游市场,尽管当时还处于产业萌芽阶段。自2001- 2007年,曾多次主办或协办了“休闲国际论坛”,并应邀作为2008博鳌国际旅游论坛演讲嘉宾,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参会代表多次作了广泛交流,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高度关注和热情参与。学术成果被相关部门采纳,并受邀兼职担任了相关领域政府部门的负责人和企业的顾问,这些部门也成为本研究的实践基地。

笔者作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休闲旅游学科方向带头人,在写作过程中与弟子进行了多次深入细致的研讨,如李凌、单文君、樊玲玲、周丹、彭春萍、王毅菲、苏富高、铃木达宜(日本)等,收集并参阅了大量相关资料。本书凝结了笔者多年来曾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浙江省社科(自然)基金、浙江省科技厅等课题研究成果的结晶。在完成了本书撰写的同时,逐步形成了“休闲与度假旅游管理”的学术团队,从而为休闲旅游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书共分为19章,全面地论述了休闲管理理论与实践,在国内尚属开拓性的尝试:第1至5章为理论篇,主要对休闲管理进行了理论阐述与研究。其中第1章为休闲理论与研究,对休闲与游憩、旅游进行了辨析和概念的界定,对国内外休闲理论研究及实践进展进行了梳理和综述,并提出了建立我国休闲理论学科体系的构想。第2章探讨了休闲经济与产业。第3章对休闲消费行为进行了分析,对休闲市场进行细分和目标地位,并以杭州为例,研究了居民休闲生活质量影响因素,提出提升对策。第4章为休闲空间研究,着重分析了城市内部休闲空间和环城游憩空间。第五章论述了休闲文化与教育的相关内容。第6至19章为休闲项目实践篇,主要有城市、乡村、度假、生态和房地产五个视角。其中第6章为城市休闲,列举了有代表性的城市休闲产品,并探讨了城市休闲产品的营销推广策略。第7章为乡村休闲,从休闲农业与休闲渔业两个角度展开,综述了国内外休闲农业与渔业的发展态势,并作了杭州农家休闲茶室的专题研究。第8章为度假休闲,主要分析了海滨、油轮和温泉三种有代表性的度假形式。第9章为生态休闲,一方面介绍了国外国家公园开发管理的经验及对我国国家公园发展的启示;另一方面分析了郊野观光这种生态休闲的特点功能和开发的注意事项。第19章为休闲房地产,提出分时度假和产权酒店是休闲房地产的两种经营模式。

本书撰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和大量国内外着名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借鉴了中国台湾地区、日本和欧美国家休闲管理发展的经验,笔者从中得到无数的启迪和帮助。此外,本书的调研和资料收集工作得到了众多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在此深表谢意!

休闲领域的研究,对中国休闲市场、休闲文化教育、休闲产业经济、城乡休闲及休闲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笔者在国内高校首次开设了休闲管理这门研究生课程,并以本书为教材。本书既可以作为国内高校相关专业的专业研究型参考书或教材,同时也对从事休闲管理的业内人士及一般读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由于资料及研究的局限,本书难免有不妥和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不吝指正并给予宽谅。

作者

200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