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内科护理学实训指导
7737500000036

第36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4)

(2)用物准备:治疗盘、腰椎穿刺包(含腰椎穿刺针、2mL和20mL注射器、7号针头、孔巾、纱布等)、棉签盒、2%利多卡因、无菌手套、玻片、培养基、酒精灯、火柴、胶布等。

(3)环境准备:病室清洁、安全、舒适。

4.实施

(1)腰椎穿刺术的操作步骤

1)患者去枕取侧卧位,背齐床沿,低头双手抱膝,腰部尽量后凸使椎间隙增宽,便于穿刺。

2)穿刺部位:一般取第3~4腰椎间隙为穿刺点,即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相交处或两侧髂嵴连线和脊棘成交点为第三腰椎间隙。穿刺部位严格消毒,术者戴手套、铺巾,用1%普鲁卡因或2%利多卡因自皮肤至椎间韧带行局部浸润麻醉。

3)腰椎穿刺针(套上针芯)沿腰椎间隙垂直进针,推入4~6cm(儿童2~3cm)深度时,或感到阻力突然消失表明针尖已进入脊膜腔。拔出针芯,脑脊液自动流出,先进行测压,如压力明显增高,针芯则不能完全拔出,使脑脊液缓慢涌出,防止脑疝形成。

4)需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可作动力试验(亦称压颈试验),即于测定初压后,压迫患者一侧颈静脉10s,进行观察判断。①脑脊液压力于压颈后立即上升至原来水平1倍,解除压迫后,在20s内迅速下降至原来水平,表明蛛网膜下腔无阻塞。

②若脑脊液压力于压颈后不上升,表明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③若脑脊液压力于压颈后缓慢上升,解除压迫后又缓慢下降或不下降,表明蛛网膜下腔有不完全阻塞。

5)取脑脊液3~5mL于无菌试管中送检,若需做细菌培养,试管及棉塞应用酒精灯火焰灭菌。

6)术毕拔出穿刺针,针孔用碘伏消毒后覆盖纱布并固定。

(2)协助腰椎穿刺术相关配合技巧的实施步骤

1)术中配合:①体位:患者取侧卧位,背部接近床沿,屈颈抱膝,脊椎尽量后凸,暴露穿刺部位并使椎间隙增宽,便于穿刺。②术者进针时协助患者保持正确体位,防止乱动,以免发生断针、软组织及手术野被污染。③需测量脑脊液压力时,协助接上测压管,怀疑椎管梗阻时可协助术者脊液动力学检查。操作过程随时观察患者面色、呼吸及脉搏等。术毕,拔出穿刺针后消毒并覆盖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2)术后护理:①去枕平卧4~6h,24h勿下床活动,并多饮水,以防穿刺后恶心、呕吐、眩晕等发生;②颅内高压者不宜多饮水,严格卧床,密切观察意识和生命体征变化。及早发现脑疝前驱症状,如出现意识障碍、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呼吸加快、血压上升、体温升高等,及时处理。

(3)注意事项

1)穿刺前向患者说明穿刺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家属签字,以利配合。

2)穿刺点护理:放液及测压完后插入针芯,拔出穿刺针,穿刺点消毒后覆盖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3)术后:①去枕平卧4~6h,不可抬高头部(可适当转动身体),以防穿刺后反应,如头痛、恶心、呕吐、眩晕等发生。24h内勿下床活动,并多饮水。②颅内高压者不宜多饮水,严格卧床,密切观察意识,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及早发现脑疝前驱症状,如意识障碍,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呼吸加血压上升、体温升高等,及时处理。

4)病情观察:观察患者有无头痛、腰背痛,有无脑疝及感染等穿刺后并发症。穿刺后头痛最常见,多发生在穿刺后1~7d,可能为脑脊液量放出较多等致颅内压降低,应给予多饮水或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并延长卧床休息时间;保持穿刺部位的纱布干燥,观察有无渗液、渗血。

5.评价

(1)患者了解腰椎穿刺术的目的,能够配合。

(2)操作方法正确,患者症状减轻,感觉舒适。

实训二 头颅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头颅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是利用各种组织对X线的不同吸收系数,通过电子计算机处理,显示不同平面的脑实质、脑室和脑池形态图像。X线吸收高于脑实质显示白的高密度影,如钙化和出血等;X线吸收低于脑实质显示灰黑色低密度影,如坏死、水肿、囊肿及脓肿等。

1.目的

CT是无创性检查,简便、快速,可较确切地显示脑组织及病变的影像。

2.评估

(1)患者对CT检查的认知及配合程度。

(2)患者对CT检查的目的、过程、检查中有关注意事项的了解程度。

3.计划

(1)患者准备:向患者介绍有关检查知识,耐心解释和告知检查过程,取得患者合作。对于儿童及躁动不安的患者,检查前应酌情给予镇静剂,以防患者因活动而产生伪影,使CT图像难于诊断;特殊准备,在检查中需用碘剂加强显像者,在检查前做好碘过敏试验。重危病患者去CT室检查,需有专人护送。

(2)用物准备:碘剂,必要时准备镇静剂。

(3)环境准备:病室清洁、安全、舒适。

4.实施

(1)CT检查的操作步骤(略)。

(2)注意事项:应对患者耐心解释CT检查的目的、过程、检查中的配合情况。

5.评价

(1)患者了解CT检查的目的,能够配合。

(2)操作方法正确,患者症状减轻,感觉舒适。

实训三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人体内氢离子在主磁场和射频场中被激发产生的共振信号经计算机放大、图像处理和重建后得到磁共振影像,是一种新的生物磁学核自旋、无创性显示人体内结构的影像学技术,可清晰地观察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1.目的

MRI是无创性检查,简便、快速,可较确切地显示脑组织及病变的影像。

2.评估

(1)患者对MRI检查的认知及配合程度。

(2)患者对MRI检查的目的、过程、检查中有关注意事项的了解程度。

3.计划

(1)患者准备:

1)向患者介绍有关检查知识,告知患者检查是在一个几乎密闭的环境中进行的,震动、声响很大,且检查时间较长,被检查者必须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任何轻微的移动都会造成MRI图像上的伪影,应鼓励患者全身放松、平静呼吸,以保证图像质量。

2)患者准备:确认患者无禁忌证者方可进行检查。同时去除身上携带的所有金属物和含有金属的物品,如发卡、首饰、钥匙、手表、手机等。

(2)用物准备(略)

(3)环境准备:病室清洁、安全、舒适。

4.实施

(1)MRI检查的操作步骤(略)。

(2)注意事项:应向患者耐心解释MRI检查的目的、过程、检查中的配合要求。

5.评价

(1)患者了解MRI检查的目的,能够配合。

(2)操作方法正确,患者症状减轻,感觉舒适。

实训四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是应用电子计算机程序将组织图像转变成数字信号输入计算机并储存,然后经动脉或静脉注入造影剂获得第二次图像再输入计算机进行减影处理,骨髓、脑组织等影像均被减影除去,使充盈造影剂的血管图像保留下来并经过再处理后传送到监视器上,得到清晰的血管影像。

1.目的

通过DSA检查可得到清晰的血管影像,其优点是简便快捷,血管影像清晰,并可选择性拍片,为诊断疾病提供依据。

2.评估

(1)患者对DSA检查的认知及配合程度。

(2)患者对DSA检查的目的、过程、检查中有关注意事项的了解程度。

3.计划

(1)患者准备:

1)向患者介绍有关检查知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脑血管造影的必要性和造影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取得配合。

2)试验检查:检查出凝血时间及血小板计数,做普鲁卡因及碘剂过敏试验,阳性者禁忌。

3)皮肤准备:穿刺部位5cm×5cm备皮,按外科术前要求准备皮肤。

4)肠道准备:术前4~6h禁食,术前30min排空大小便,必要时建立静脉通道和留置导尿管等。

(2)用物准备:60%泛影葡胺、1%普鲁卡因、生理盐水、肝素、股动脉穿刺包、无菌手套、沙袋及抢救药物等。

(3)环境准备:病室清洁、安全、舒适。

4.实施

(1)DSA检查的操作步骤

1)在耻骨联合‐髂前上棘的中点,腹股沟韧带下1~2cm处股动脉搏动最明显的部位为穿刺点;

2)用络合碘消毒皮肤,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3)将穿刺针与皮肤成30°~40°角刺入股动脉,将导丝送入血管20cm左右,撤出穿刺针,迅速沿导丝置入导管鞘或导管,撤出导丝;

4)在电视屏幕监视下将导管送入各个头臂动脉;

5)进入靶细胞后注入少量造影剂确认动脉,然后造影。

(2)注意事项

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呼吸、血压,有无造影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肢体制动6~12h,并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是否有搏动和远端皮肤颜色、温度等。

2)穿刺点护理:穿刺部位加压包扎,股动脉穿刺点应用沙袋压迫止血6~24h,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

3)活动与饮食、水:嘱患者平卧4h后再起床活动或进食;术后24h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排泄。

5.评价

(1)患者了解DSA的目的,能够配合。

(2)操作方法正确,患者症状减轻,感觉舒适。

思考题

1.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2.简述脑出血性疾病护理的重要性。

3.简述癫痫大发作的抢救措施。

4.简述腰椎穿刺术前用物的准备。

5.简述腰椎穿刺术后的注意事项。

6.简述在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前患者的准备。

(沈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