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护理措施
(1)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柔和,尽量减少探视,保证充足的睡眠。
(2)嘱患者头痛时卧床休息,抬高床头,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指导患者放松技术,如心理训练、音乐疗法、缓慢呼吸等。对意识改变者,绝对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30°,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期监测血压,发现血压急剧升高、剧烈头痛、呕吐、大汗、视力模糊、面色及神志改变、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立即通知医师。
(4)用药护理
1)警惕服降压药后会发生低血压反应:服药后如有晕厥、恶心、乏力时,立即平卧,头低足高位,以促进静脉回流,增加脑部血流量;避免体位突然改变,服药后不要站立太久,因长时间站立会使腿部血管扩张,血液淤积于下肢,脑部血流量减少;避免用过热的水洗澡或蒸汽浴,防止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晕厥。药物剂量一般从小开始而逐渐增加,达到降压效果后改用维持量以巩固疗效。
2)可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以增强药物协同作用,减少每一种药物剂量,抵消副作用,提高疗效。联合用药原则为,当一种首选药物未能满意降压时,应更换另一种药物或加用第二种药物。
3)降压指标:对一般高血压患者来说,不必急剧降压,以缓降为宜,亦不宜将血压降至过低,以避免引起或加重心、脑、肾供血不足。一般年轻人可控制在120~130/80mmHg(16~17.3/10.7kPa),老年人可控制在140/90mmHg(18.7/12kPa)以下。
(5)高血压急症的治疗与护理
1)快速降压,首选硝普钠静脉滴注。
2)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或硝苯地平舌下含服。
3)有高血压脑病时宜给予脱水剂,如甘露醇;亦可用快速利尿剂静脉注射。
4)有烦躁、抽搐者则予地西泮、巴比妥等。
四、健康指导
(1)劳逸结合,在血压稳定、无严重器官功能损害时应适当进行散步、打太极拳及听音乐等活动,保证足够睡眠,每天至少7~8h,如血压升高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搬动。
(2)少食多餐,忌饱餐,宜进食青菜、水果、蛋白类及低脂食物,不宜进食蛋黄、动物油、过量植物油、动物内脏等高脂食物、低热量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控制体重。
(3)防止寒冷及噪音等环境因素刺激,坚持长期、合理用药并定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服药时间以早晨、下午为宜,不宜睡前服药,以免导致血压过低。
第九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护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微生物感染所致的心内膜和邻近的大动脉内膜炎症,其特征是心瓣膜上形成赘生物和微生物经血行播散至全身器官和组织。致病的微生物以细菌、真菌多见。临床特点为发热、心脏杂音、脾大、淤点、周围血管栓塞和血培养阳性等。感染性心内膜炎按临床病程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类,后者远较前者多见,两者间无明显界限,但其基础病变、致病微生物种类、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均有所不同。
一、心理社会评估
患病对患者日常生活、学习或工作的影响,是否能适应角色转变;患者对疾病的性质、过程、预后及防治知识的了解。评估病情过程中某些患者的赘生物有脱落的危险,可能栓塞脏器,患者对病情了解后有无出现焦虑、恐惧、抑郁、悲观等情绪反应及其程度。
二、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2)潜在并发症:栓塞、心力衰竭。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下降、长期发热导致机体消耗过多有关。
(4)疼痛与赘生物引起栓塞有关。
(5)焦虑与发热、出现并发症、疗程长或病情出现反复有关。
三、护理措施
(1)休息:高热患者应卧床休息,经予物理降温,及时记录降温后体温变化。患者出汗多时及时更换衣服,以增加舒适感,并防止患者因频繁更衣而受凉。
(2)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半流或软食,以补充发热引起的机体消耗;并做好口腔护理,以增进食欲。
(3)病情观察:评估患者有无皮肤淤点、甲床下出血、Osler结和Janeways结等由于感染毒素引起的皮肤黏膜损伤。评估心脏杂音部位、性质、强度有无改变,杂音性质的改变多与赘生物生长、破裂和脱落有关。每4h测量体温1次,准确绘制体温曲线,以便反映体温动态变化情况,判断治疗效果。
(4)血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做好实验室检查的标本采集,如血培养加药敏、白细胞计数、血沉。①采血应在抗生素应用之前,已用抗生素者则用药3d后采血;②采血时间选在寒战或体温正在升高之时;③一般在24~48h内采血3次,每次采血量10mL左右。告诉患者暂时停用抗生素和反复多次采血培养的必要性,以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
(5)用药护理: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用药效果。需坚持大剂量全疗程较长时用抗生素治疗才能杀灭病原体,应严格按照时间用药,以确保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注意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并及时报告医师。
四、健康指导
(1)告诉患者及家属有关本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坚持足够疗程抗生素治疗。
(2)告诉患者就医时应说明自己有心内膜炎病史,在施行口腔手术或侵入性检查及其他外科手术治疔前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3)嘱患者平时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减少病原体入侵的机会。
(4)教会患者学会自我监测体温变化、有无栓塞表现,定期门诊随访。
(5)教育家属应在生活上照顾患者,精神上支持患者,经济上尽最大努力给患者以治疗。
第十节 心肌病患者的护理
心肌病也称为原发性心肌病,是一组原因不明的以心肌病变为主的心脏病。心肌病可分为四种类型,即扩张型、肥厚型、限制型和未定型心肌病,其中以扩张型心肌病发病率最高。近年来,心肌病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青年男性发病尤多。
一、社会心理评估
参见“心绞痛”患者的社会心理评估。
二、护理问题
(1)疼痛:胸痛与肥厚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有关。
(2)心输出量减少与扩张型心肌病心肌收缩力减弱、瓣膜相对性关闭不全有关,与肥厚型心肌病左室流出道梗阻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4)潜在并发症:栓塞、心律失常、猝死。
(5)焦虑与疾病呈慢性过程、病情逐渐加重、生活方式被迫改变有关。
三、护理措施
(1)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刺激等,戒烟酒,防止诱发心绞痛。
(2)持续吸氧,氧流量2~4L/min。
(3)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的清淡饮食。心力衰竭时低盐饮食,不吃含钠量高的食物。
(4)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变化,观察患者胸痛、呼吸困难等的不适表现,及时向医生汇报。注意有无心输出量减少导致的心、脑供血不足表现。嘱患者头晕、黑蒙时立即下蹲或平卧抬腿,防止晕厥而发生意外。
(5)做好解释与安慰工作,解除紧张情绪。
(6)用药护理:扩张型心肌病用洋地黄者因其对洋地黄耐受性差,故尤应警惕发生中毒。肥厚型心肌病用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者,应注意有无心动过缓等副作用,如发现,应及时调整用药或停药。输液时严格控制输液量及滴速,警惕诱发心力衰竭。
四、健康指导
(1)症状明显者应卧床休息,症状轻者可参加轻体力工作,但要避免劳累。
(2)防寒保暖,预防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
(3)说明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教会患者及家属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遵医嘱服药,不要私自停药或减量。
(4)嘱患者定期门诊随访,症状加重时立即就诊,防止病情进展、恶化。
第十一节 心肌炎患者的护理
心肌炎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由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为病毒性心肌炎。
一、心肌炎临床类型
(1)感染性心肌炎:由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和原虫等感染所致。
(2)反应性心肌炎:由过敏、变态反应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
(3)中毒性心肌炎:由药物、毒物反应或中毒而引起。
二、心理社会评估
患者大多在发病前1~2周时常有病毒感染史,表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轻者可无临床症状,症状重者出现疲乏无力、恶心、呕吐、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见与发热程度不平行的心动过速,各种心律失常、可听到第一心音减弱,第三心音及舒张期奔马律等体征,并发症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因此,患者常有紧张、恐惧。
三、护理问题
(1)活动无耐力与心肌受损、心律失常有关。
(2)体温过高与心肌炎症有关。
(3)焦虑与病情加重、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4)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四、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急性期需卧床休息,直至症状消失,才能逐步增加活动量。患者如出现胸闷、胸痛、烦躁不安时,应在医师指导下用镇静、止痛剂。
(2)饮食护理: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尤其是含维生素C多的食物,如山楂、苹果、橘子、西红柿等。
(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情,严密观察心率、脉搏、血压、体温、呼吸及精神状态的变化。胸闷气急者,给予鼻导管和面罩吸氧。对严重心律失常者应持续心电监护,如出现心力衰竭,置患者于半卧位,避免不良刺激。烦躁不安者应给予必要的解释或安慰,必要时适当使用镇静剂。
(4)药物护理:对于应用洋地黄患者应注意观察其中毒反应,发现异常者及时通知医师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健康指导
(1)饮食指导:患者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高维生素食物,尤其是含维生素C多的食物,如山楂、苹果、橘子、西红柿等;戒烟酒,忌刺激性食物。
(2)活动:急性心肌炎患者出院后需继续休息3~6个月,无并发症者可恢复学习或轻体力工作。
(3)自我保健与监测:适当锻炼身体,运动量不宜过大,从小量到大量,以患者能承受不感劳累为度,可做些气功、太极拳、散步等活动。患者的居室应保持空气新鲜、流通,定期通风换气,但要避免患者直接吹风,防止感冒加重病情。冬季注意保暖。
教会患者及家属测脉率、心率,发现异常或有胸闷、心悸等不适及时就诊。
第十二节 心包炎患者的护理
心包炎除了原发性感染性心包炎症(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立克次体等感染引起)外,尚有肿瘤性、内分泌及代谢性(如尿毒症、痛风)心包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外伤性、放射性等所致非感染性心包炎。
一、心包炎临床类型
根据病程进展,心包炎临床分为:
(1)急性心包炎:伴或不伴心包积液。常见的急性心包炎以心前区疼痛为主要症状,性质呈尖锐性,与呼吸运动有关,常因咳嗽、深呼吸或变换体位而加重;呼吸困难是心包积液时最突出的症状,严重时可有端坐呼吸、身体前倾、呼吸浅速、面色苍白、发绀等;此外可有发热、出汗、乏力、烦躁等。急性心包炎中的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的典型体征为心包摩擦音,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最清楚。部分患者可有心包摩擦感;渗出性心包炎的体征为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心率快,心音低而遥远;急性心脏压塞表现为急性循环衰竭、休克等。
(2)慢性心包炎。
(3)粘连性心包炎。
(4)亚急性渗出性缩窄性心包炎。
(5)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缩窄性心包炎常见症状为呼吸困难、疲乏、食欲不振、上腹胀满或疼痛;为劳力性呼吸困难,主要与心搏量降低有关;体征有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下肢水肿等,心浊音界正常或稍增大,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心音低远,心率快,可触及奇脉;约有半数患者可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心包叩击音。
二、心理社会评估
急性心包炎患者心前区疼痛症状明显并与呼吸运动有关,有呼吸困难,有急性循环衰竭、休克等急性心脏压塞表现。患者了解病情后评估患者有无出现焦虑、恐惧、抑郁、悲观等情绪反应及其程度。了解家属对患者的关心和支持程度。
三、护理问题
(1)胸痛与心包炎症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肺淤血、肺或支气管受压有关。
(3)体温过高与心包炎症有关。
四、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协助患者采取半卧位或前倾坐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疼痛时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勿用力咳嗽、深呼吸或突然改变体位,以免使疼痛加重。
(2)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半流食或软食,保证合理营养,对心功能不全及水肿者应予低盐饮食。
(3)病情观察:对发热者每日测量并记录4次体温,对高热患者可予适当处理。
对心前区疼痛剧烈者,可予镇痛剂,必要时给予吗啡;注意患者有无心包填塞症状,当出现时应协助患者半卧位或前俯坐位。予以持续吸氧,氧流量视病情变化调节,在严密观察呼吸、心率、血压和意识的同时,立即通知医师并准备好抢救药物和心包穿刺用物等。对慢性心包炎患者,应定期行超声心动图、X线及静脉压检查,以了解心包积液的变化及心包缩窄的程度;观察心率和心律变化,出现心律失常时,宜及时记录心电图,酌情予心电监护,并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4)输液管理: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防止加重心脏负担。吸氧:根据缺氧程度调节氧流量,并观察用氧效果。
(5)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剂,注意有无胃肠道反应、出血等不良反应。
若疼痛严重,可适量使用吗啡类药物。对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者,应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库欣征、高血压、应激性消化道溃疡、感染、糖尿病及骨质疏松等症状,及时防治及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