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述
呼吸系统是机体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以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重要系统。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见症状体征与护理
一、常见症状体征
(1)咳嗽与咳痰。
(2)肺源性呼吸困难。
(3)咯血。
(4)胸痛。
二、护理问题
(1)气体交换功能受损 因肺气肿排痰不畅,不能正确掌握呼吸方式所致。
(2)清理呼吸道无效 因呼吸道分泌物黏稠、咳嗽无力、支气管阻塞等所致。
(3)有窒息的危险与咳嗽反射差、无力排痰及大量咯血有关。
(4)有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可能与感染、肺功能不全、过度利尿有关。
(5)有肺性脑病发生的可能与神志淡漠、肌肉震颤、昏睡甚至昏迷等与二氧化碳潴留有关。
(6)有感染的可能与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7)心输出量减少与肺循环阻力增加引起右心衰竭有关。
(8)知识缺乏:对反复多变的疾病过程缺乏认识,缺少预防并发症和自我保健知识。
三、护理措施
(1)因人按内科各期患者特点实施护理。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咳嗽、咳痰、咯血、气急、胸痛、呼吸频率、节律及深浅度等,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处理。
(3)有发绀、呼吸困难者取端坐位或半卧位,给氧吸入。
(4)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有效咳嗽排痰,并配合应用祛痰剂、超声雾化等湿化痰液,对无力咳嗽者行翻身、拍背,予以电动吸引器吸痰,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5)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应用氨茶碱静脉注射速度宜慢,并注意观察心率、心律变化,发现心律失常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呼吸衰竭患者慎用镇静剂。
第三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
病毒或细菌引起的局限于鼻腔或/和咽喉部的急性炎症统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一、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病毒和细菌感染有关。
(2)潜在并发症:鼻窦炎、风湿病、肾小球肾炎、心肌炎。
(3)知识缺乏:缺乏对该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
二、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尤其是体温的变化,如有头痛加重或耳痛伴听力障碍等情况,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如近1~4d内有较多类似上感的患者,应警惕流感的发生。
(2)休息:上感患者应适当休息,病情较重或发热者或年老体弱者应卧床休息。
环境安静、室温保持在18~20℃,湿度在60%左右。注意呼吸道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3)多饮水:饮水量视患者体温、出汗及气候等情况而异,如患者心肾功能无障碍,每日饮水至少1.5L。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含丰富的维生素。
(4)症状护理:患者寒战时应保暖,高热时按医嘱使用解热止痛片,如复方阿司匹林、去痛片等口服。咽痛可用消炎喉片含服,局部雾化治疗。鼻塞、流鼻涕者可用1%麻黄素滴鼻。出汗多的患者要做好皮肤的清洁护理,如服退热药前在患者的皮肤与内衣间垫上毛巾,出汗后及时更换毛巾、内衣,并清洁皮肤。
(5)药物护理:嘱患者按医嘱用药,勿滥用抗生素。如有细菌感染,可选用适合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螺旋霉素、氧氟沙星。单纯的病毒感染一般可不用抗生素。吗啉胍(ABOB)、阿糖腺苷、利福平对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有一定的疗效。采用中成药或辨证施治的原则对上呼吸道感染有其独到之处。
三、健康指导
(1)本病预后多数良好,少数人可并发心肌炎、风湿热或肾炎。因此,恢复期若出现心悸、关节痛、眼睑浮肿等症状应及时诊治。
(2)增强机体自身抗病能力是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好的办法。如坚持有规律的合适的身体锻炼、坚持冷水浴,提高机体预防疾病的能力及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做好防寒工作,避免发病诱因。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劳,特别是避免晚上工作过度。
注意呼吸道患者的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等。
第四节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发病2年以上并排除其他心、肺疾患时可作出诊断。
一、临床分型、分期
分型:可分为单纯型和喘息型两型。
分期:(1)急性发作期:在一周内出现脓性或黏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多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咳”、“痰”、“喘”症状等,任何一项明显加剧。
(2)慢性迁延期: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迁延到1个月以上者。
(3)临床缓解期:经治疗或自然缓解,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嗽和少量痰液,保持2个月以上者。
二、心理社会评估
慢性反复咳嗽咳痰可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出现焦虑、悲观,因而评估疾病的类型、咳嗽咳痰的程度,减轻恐惧心理。
三、护理问题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分泌物多而黏稠有关。
(2)体温过高与慢支并发感染有关。
(3)知识缺乏:缺乏慢支的防治知识。
四、护理措施
(1)室内保持空气流通新鲜,冬季应有保暖设备,避免患者受冻感冒,以免加重病情。
(2)病情较轻者可下床活动,病情较重并发热者应卧床休息。
(3)饮食:一般患者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并多饮水。病情重大、食欲欠佳者给半流质或流质饮食。
(4)喘息型慢支有明显呼吸困难者应予吸氧。
(5)避免尘埃和煤烟对呼吸道的刺激,有吸烟嗜好者应劝其戒烟。
(6)药物治疗护理:急性发作时采用抗菌药物治疗以防病情发展并减少并发症,急性感染控制后应即停药,以免造成二重感染。控制感染可全身用药。可用超声雾化、氧压雾化、蒸汽吸入加药液以提高抗菌药物的疗效,每日1~2次。祛痰止咳、支气管解痉剂对症治疗护理。
五、健康指导
(1)嗜烟者戒除吸烟习惯,消除烟雾及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
(2)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耐寒抗病能力,在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3)积极防治各种呼吸道疾病。
(4)对缓解期患者给予预防复发治疗,例如用气管炎菌苗。
第五节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
支气管哮喘是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为特征的疾病。气道阻塞不同程度的可逆性是本病特点。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反复发作的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一、心理社会评估
严重哮喘发作时,患者常因窒息而产生恐惧,慢性反复发作的哮喘患者由于影响工作和生活而焦虑、悲观,因而评估发病的诱因,找寻致敏原和激发因素以避免产生恐惧心理。
二、护理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与气体流速受限、气道阻力增加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无效咳嗽、痰液增加和黏稠、支气管痉挛和疲乏有关。
(3)恐惧与呼吸困难、哮喘发作伴濒死感、健康状况不佳有关。
(4)知识缺乏:缺乏正确地使用缓解支气管痉挛气雾剂的有关知识。
三、护理措施
1.环境
避免接触过敏原。
2.休息
应根据哮喘发作昼夜变化规律,采取相应的调整。在一天中,哮喘发病最严重的时间是晚饭后到次日上午10时左右,尤其在凌晨3时左右,因此,必须在这段时间加强巡视。
3.药物护理
(1)氨茶碱:动态监测氨茶碱血浓度,注意有无心律失常的发生,推注时速度宜缓慢,一般在15~30min内推完。
(2)β2受体兴奋剂:教会患者正确使用气雾剂并严格掌握剂量,先呼气,然后开始深吸气,同时吸入药剂,吸入后屏气数秒,再缓慢呼气,每次吸入1~2口,每日3~4次。
(3)用激素做气雾吸入时应注意观察有无霉菌感染。
(4)禁用吗啡、哌替啶等抑制呼吸的药物,慎用镇静剂。
4.心理护理
严重哮喘发作时,患者常因窒息而产生恐惧,慢性反复发作的哮喘患者由于影响工作和生活而焦虑、悲观,因而护理人员应关心和体贴患者,让患者了解哮喘是可控制和缓解的,并使患者能主动配合医务人员及早寻找致敏原和激发因素以控制哮喘发作。
5.密切观察气喘、呼吸困难,痰的色、质、量及黏稠度,患者的体力状况,咳嗽的能力和方法
教会患者排痰的方法,如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的技巧,协助翻身拍背促进痰液引流。
四、健康指导
(1)避免诱发因素,如情绪紧张、气温突变、呼吸道感染、尘埃飞物、煤气、油烟、室内花草、地毯、油漆,家庭中饲养的猫、狗、鸟类小动物,某些药物、食品等均应尽量避免。
(2)哮喘发作时,患者应采取坐位或半卧位;缓解期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睡眠,鼓励患者参加医疗体操、太极拳、气功锻炼和文娱活动,以调整情绪,增强体质。
(3)摄取营养丰富清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易诱发哮喘食物,如牛奶、鱼、虾、胡椒、生姜等,鼓励患者多饮水。
(4)可用哮喘菌苗、核酸酪素等预防注射,以增强非特异性体液因子,提高白细胞吞噬功能。
第六节 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护理
支气管扩张症是指支气管及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损坏管壁,导致支气管不可逆扩张和变形,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临床以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为特征。随着免疫接种和抗生素的应用,本病发病率已明显降低。
一、心理社会评估
评估重点是了解咳嗽、咳痰或咯血的情况,记录痰量及体温变化。大咯血时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是否紧张,有无不敢咳嗽、屏气等现象,以及脉搏、血压等变化。患者可多有焦虑等心理问题,护士应聆听患者的叙述,做好患者与家属及单位间的沟通,疏导其心理压力,必要时请心理医生协助诊治。
二、护理问题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大量脓痰滞留呼吸道有关。
(2)有窒息的危险与大咯血有关。
(3)焦虑与恐惧,焦虑与担心反复咯血及预后差有关,恐惧与大咯血有关。
(4)营养失调与消耗增多、摄入不足有关。
(5)活动无耐力与营养不良、贫血等有关。
(6)执行治疗方案无效与不会做体位引流有关。
三、护理措施
(1)室内保持空气新鲜流通,冬季有保暖设备,避免患者受凉感冒,以免加重病情。
(2)注意卧床休息,有心脏病伴呼吸衰竭者更应卧床休息。
(3)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做好痰液的引流(尤其是体位引流)及抗生素治疗的护理。痰液的体位引流有时较抗生素治疗更为重要,应认真做好。大咯血时取头低足高位,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
(4)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是否紧张,有无不敢咳嗽、屏气等现象,以及脉搏、血压等变化。观察有无出现咯血情况。
(5)准备好抢救物品。
四、健康指导
(1)注意口腔卫生,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及时清除上呼吸道慢性病灶。
(2)支气管扩张为不可逆病变,患者对此要有充分认识,患者要戒烟,应学会自我监测病情,掌握体位引流,加强锻炼,戒烟,减少急性发作。
(3)营养的补充对机体康复很重要。丰富的营养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4)积极防治麻疹、百日咳、支气管肺炎、肺结核,预防支气管扩张的发生。
第七节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护理
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
一、临床分型
1.气肿型(又称红喘型,pink puffer,PP型,A型)
多见于老年,明显瘦弱,无发绀,呼吸困难明显,有明显肺气肿征,常在终末时发生呼吸衰竭。
2.支气管炎型(又称紫肿型,blue bloater,BB型,B型)发病年龄较轻,多肥胖,发绀明显,咳嗽及咳痰症状较重,可无明显肺气肿征,易反复呼吸道感染导致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
3.混合型
以上两型为典型的特征性类型,临床上常两者兼并存在者称为混合型。
二、心理社会评估
由于长期呼吸困难,患者逐渐丧失信心,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加上家人对患者的支持也常随病情进展而显得无力,因此患者多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护士应聆听患者的叙述,做好患者与家属及单位间的沟通,疏导其心理压力,必要时请心理医生协助诊治。
三、护理问题(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黏稠、支气管痉挛等有关。
(2)低效型呼吸型态与支气管阻塞、呼吸阻力增加有关。
(3)活动无耐力与低氧血症、营养不良等有关。
(4)气体交换受损,发绀与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感染有关。
(5)焦虑或个人应对无效与呼吸困难迁延、家庭支持不足或缺乏有关信息有关。
(6)潜在并发症:自发性气胸、呼吸衰竭。
四、护理措施
(1)室内保持空气新鲜流通,冬季有保暖设备,避免患者受凉感冒而加重病情。
(2)注意卧床休息,有心脏病伴呼吸衰竭者更应卧床休息。
(3)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的普通饮食,病情重者给半流质饮食,有心衰和水肿者给予低盐饮食。明显缺氧患者给予吸氧,有二氧化碳潴留者采用鼻导管低流量持续给氧,浓度25%~30%,流量1.5~2L/min。
(4)药物治疗护理
1)抗菌药物应用护理,应注意各种药物的用法、用量、用药时间、速度、稀释方法,使药物在血液中始终保持足够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