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国际企业管理案例
7737200000001

第1章 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过去的工业经济时代进入信息经济时代、网络经济时代,也有人称之为新经济时代。在新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的竞争格局、管理重心正在发生如下变化:第一,竞争焦点从成本优势的竞争发展到个性化服务的竞争;第二,竞争主体从单个企业转向整条价值链;第三,竞争资源从传统的人、财、物竞争发展到知识、信息的竞争;第四,管理核心从生产管理转到供应链管理;第五,管理出发点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到以客户中心;第六,管理性质从离散管理发展到集约管理;第七,管理范围从大而全发展到业务外包。国际先进企业为了适应以上的环境变化,不断提出新的经营理念,采用一些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国际企业管理就是顺应企业竞争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管理学科。更确切地说,国际企业管理是研究国际企业实现其全球目标的管理过程的科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企业管理学日趋成熟。鉴于环境的复杂性、文化的差异性以及市场的不确定性,国际商务较之国内业务来说更为艰难。因此,国内企业所实施的管理概念、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在国际企业中可能是不适用的。对管理学家来说,开发与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和管理多元化要求相适应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是他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对国际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学习和运用这些在国际环境中适用的原则和技巧,则是他们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管理学科的显着特点是它的实践性。管理是需要经过实践才能被掌握的技能。为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就非常有必要进行案例分析,因为案例提供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出于这个原因,管理教育必须注重对实际能力的培养,课程中需做大量的案例分析。在着名的美国哈佛商学院,其MBA学生在两年半的时间内被要求完成800个案例的分析,平均一天一个。每做一个案例分析就等于多一次与企业管理者对话的机会,也就多了一次思考管理问题以及管理决策的机会,这样,对今后的实际工作会起到触类旁通与拓宽思路的作用。由于案例描摹和反映现实企业的经营管理情景,问题涉及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信息技术及运营管理等管理学的主要领域。

同时,案例也没有唯一和正确的思考或分析方法,学生必须参与经营管理问题的分析和决策。因此,案例分析教学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想象力,培养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以及沟通能力。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在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人们对案例教学的研究由来已久,其思想源头可以追溯至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首创案例教学法。苏格拉底认为,讨论问题的方式是从意见对立中寻求矛盾,在矛盾中寻找新的意见,在归纳的基础上形成对真理的表述。现代案例教学是一种准实践的教学方式,兴起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后被广泛运用于医学、工商行政管理、市场营销等教学之中。经过近百年的积累和发展,案例教学已成为欧美工商等学科的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每年为社会培养大批高层次、高水平的工商管理人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根据对各国有关专家意见的调查,获得了对案例研究、研讨会、课堂讲授、模拟练习、电影、指导式自学、角色扮演、敏感性训练和电视录像等九种教学方法教学功能的评价结果。

在这九种教学方法中,“案例研究”对分析能力的培养居第一位,在知识传授、学员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知识保留的持久性等三个方面均居第二位,在态度转变和人际关系能力培养上居第四位。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极富成效。

管理是企业的灵魂,案例是灵魂的实践和体现。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平坦世界里,这里没有边界,一切公司和一切理念共衍共生,天使与魔鬼相依而存。平台的开放让我们有机会接触世界最新的管理思想。努力学习、完善提高,面对现实、接受挑战,在世界经济大潮中雄踞一流、立于不败之地,是当前每一个中国企业的神圣使命和发展目标。面对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是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学习,勇于超越。

本书内容丰富,汇集了大量国际企业管理的典型案例,选编于国内各着名的报刊、杂志、书籍以及网络媒体。首先对这些案例的写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他们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多且好的鲜活素材。本书由马述忠担任主编,负责框架设计,并确定案例筛选原则;马思煜、陈晨、朱志平、龙艺佳等参与了本书的编辑工作,并担任副主编。本书是与马述忠、廖红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企业管理》(2007年1月)配套使用的教学参考书,所有案例均按照《国际企业管理》一书的体例进行归类、编排。为方便教学使用,所有案例都配有精美、标准的幻灯片课件,需要者可在浙大出版社网站下载。最后,还要对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05级本科生班的所有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是他们的积极配合和良好表现促成了本书的最终出版。

马述忠

2008年12月1日于浙大紫金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