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民营企业的生产率研究
7735600000013

第13章 地区间接融资市场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正溢出效应(1)

第一节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学者认为,FDI流入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Berthelemy and Demurger,2000;Dees,1998;Liu等,2002;Sun and Parikh,2001;Tseng and Zebregs,2002;Whalley and Xin,2006)。如Whalley和Xin(2006)将我国的经济分为两部分:外商投资经济和非外商投资经济。他们发现外商投资经济近年来以每年约18%的比例增长,而非外商经济每年只有5%~6%的增长率。外商投资经济在2003年、2004年占我国GDP增长的40%以上。国内学者对FDI在我国近年来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大部分人认为,FDI流入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江小涓,1999;江锦凡,2004;沈坤荣和耿强,2001)。但是,FDI的负面作用也日益呈现出来,如地方政府的过度优惠政策、盲目的招商引资,由此引起的部分产业低水平的重复、高污染和能源高消耗、产品低增值率以及贸易顺差的加重等。最近这些负面效应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中央政府强调地方政府不能只关心FDI的总体数量,而应该注重FDI的经济增长效率,提高FDI对经济增长的长期促进作用,以促进地区经济平衡发展。

近年来,FDI在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增大,但分布与使用效率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很显然,FDI的这种地域分布和效率倾向加剧了原本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如有学者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落后地区之间GDP增长率的差异,大约有90%是由外商投资引起的(魏后凯,2002)。

如何缩小FDI地区经济增长正溢出效应的差异,成为现阶段促进地区经济平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内已有的经济学文献对FDI的地区分布差异的因素研究较多,而对于影响FDI效率差异因素的研究不多。以前的文献中大都建议,从地区的基础设施、税收、人力资本、市场规模等方面提高FDI在我国地区经济增长效率(沈坤荣和耿强,2001;萧政和沈艳,2002;赖明勇和包群,2002),而很少有文献从金融发展的视角研究FDI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促进作用。然而,在最近有几篇重要文献研究指出,FDI流入地区的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对提高FDI的正的外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Aghionetal.,2006;Alfaroetal.,2006;Hermes and Len‐sink,2003;Lauraetal.,2003)。

本章从地区金融市场发展的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FDI在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中促进作用的差异。我们使用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1985-200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和许多实证结果相同,FDI与经济增长并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性,而当地金融市场发展良好的地区,FDI却能显着促进当地的经济增长。本章以下部分结构安排为:第二节阐述金融发展、FDI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作用机制;第三节说明数据和模型设定;第四节是计量的结果和解释;第五节为结论与启示。

第二节间接融资市场、产业关联和FDI的溢出效应

FDI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经被学者广泛地研究。尽管在理论上对于FDI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没有一致的观点,以及不少经验研究文献对FDI的正溢出效应也得出矛盾的结论,但是吸引FDI正在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一种重要的发展策略(Alfaro等,2006)。政策制定者普遍认为,FDI对流入国有显着的正溢出效应,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然而,研究者发现,FDI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会产生正的溢出效应,显着地促进当地的经济增长,一、FDI的正溢出效应与产业后向关联

通常认为,FDI能促进流入地区的经济增长,是因为FDI通过技术和知识的外溢效应,提高东道国的生产率和创新率,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FDI的溢出效应主要有两种:产业间的外溢和产业内的外溢。最近研究发现,跨国公司和东道国的产业间的后向关联(backward linkages)正成为FDI产生正溢出效应的一种重要机制(Alfaroetal.,2004;Alfaroetal.,2006;LinandSaggi,2005)。后向关联的概念最早由Hirschman于1958年在其经典着作《经济发展的战略》中正式提出,是指跨国公司作为下游产业与东道国的相应的上游产业的供应商之间的联系,为了达到其期望的产品质量标准与交货的及时性而对为其提供投入品的本地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管理咨询,从而提高后者的技术水平。因为跨国企业对其子公司的内部化技术转移通常会阻止信息泄露到潜在的东道国和地区的竞争者,但是由于跨国公司必须同东道国当地的供应企业打交道,例如国内中间产品供应商和下游产业的跨国公司之间的采购协议,跨国公司的生产和管理等技术和知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当地企业,使之受益。这样跨国公司的新技术和技能,通过同东道国的产业间关联的建立转移到东道国或地区内,致使FDI产生正溢出效应。

如Rodriguez‐Clare(1996)分析了跨国公司如何通过生产的关联影响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他们发现,如果跨国公司的产品使用较多的中间品,跨国公司的总部和生产厂家的通信成本较高,以及跨国公司的流入和流出国的中间品的差别不大时,FDI对流入国才有利。相反,如果这些条件不满足,FDI可能无助于甚至阻碍发展中的流入国和地区的经济增长。

Markusen和Venables(1999)分析了FDI和当地相同产业中国内企业的竞争,发现由于在产品和要素市场的竞争导致当地企业的利润减少,但是供应产业的联系可能减少投入成本从而提高利润。如果建立一种FDI对当地产业互补的环境,FDI将导致当地经济增长加速。东道国企业可能通过与跨国公司企业关联效应获得收益,跨国公司的进入可能会提出对中间投入品的需求,从而引起中间品东道国生产的扩张。东道国政府可以采取措施降低跨国公司子公司和东道国供应商双方的交易成本并提高建立后向关联的回报,从而达到鼓励后向关联的建立和深化的目的。

二、间接融资市场与FDI的产业后向关联

对于如何提高FDI的产业后向关联,在理论和实践中有多种方法,如提高东道国或地区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市场规模等。如胡浩(2004)指出,东道国政府能够通过调节进口关税水平、豁免跨国公司子公司的税收等,建立和深化提高跨国公司子公司与本国供应商的产业关联,以提高FDI的正外溢性。胡心宇等(2004)建议东道国政府可以通过采用各种激励措施提升企业技术水平等办法来促进后向关联,从而增加FDI的使用效率。

然而,最近不少研究指出,东道国的金融市场尤其是间接融资市场的规模和结构对于提高产业后向关联至关重要。只有FDI流入国和地区具有发展良好的金融市场,FDI才能显着地促进经济增长(Alfaroetal.,2004;Alfaroetal.,2006;Hermes and Lensink,2003)。如Alfaro等(2006)的研究显示,相同的FDI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完善的金融市场将是落后的金融市场的两倍。同时,相对于落后的金融市场,在发展良好的金融市场中,增加FDI的比例或者提高国外企业的相对生产率将导致更高的经济增长率。

文献中一般认为,发展良好的金融市场有利于经济增长。但是间接融资市场作为FDI产业后向关联的重要渠道,促进FDI的正溢出效应,其机制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东道国完善的金融市场有利于为FDI的技术创新提供再融资和风险分摊机制。在落后地区,为了赶上经济发达地区,需要熟悉先进技术的外部投资者促进和带动当地的技术进步。而技术创新通常伴随高风险,发达的金融可以为这种技术创新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风险分摊机制。

如Aghion等(2006)指出,当地银行直接监控着当地的投资项目,并且为外资项目提供再融资,发达的金融市场,一方面能吸引更多的FDI,另一方面可以为FDI带来的技术创新提供风险分摊机制。因而,当地金融市场的完善与否关系着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

其次,完善的金融市场可以为FDI后向关联的供应企业的创立和运营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金融发展可以减少企业外部融资的成本(Rajan and Zingales,1998),良好的金融市场可以为国内的中间产品提供信贷,当地的金融市场越发达,越容易为受到资金约束的中间品企业开办自己的企业提供信贷。东道国的金融市场的作用是,通过提高产业后向关联,增加FDI对东道国经济的正外部性,从而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增长。

第三节数据与模型设定

本章实证部分强调当地的金融市场对FDI溢出效应的核心作用,试图检验,在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中,当地的金融市场对FDI的地区经济溢出效应所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