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财务管理学
7734200000058

第58章 利润分配(2)

二、股利的支付方式

股利支付的具体方式多种多样,一般有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财产股利、负债股利和股票回购。

1.现金股利

现金股利是以现金支付的股利,它是股利支付的主要方式。该形式能满足大多数投资者希望得到一定数额的现金这种实在的投资要求,最容易被投资者接受。而对企业而言,采用现金形式支付股利意味着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要有充足的现金,否则就会发生支付困难。企业在分配现金股利时,必须要考虑到现金流量以及资产的流动性,过多地分配现金股利会减少公司的现金持有量,影响未来的支付能力,甚至可能会出现财务困难。因此只有企业有累计盈余并有足够的现金才能使用现金股利。

2.股票股利

股票股利是公司以增发股票作为股利的支付方式。发行股票股利既不影响公司的资产和负债,也不影响公司的股东权益总额,只不过在股本和留存收益之间进行重新分配。股票股利的实质并不是增加股东财富。可以用于发放股票股利的,除了当年的可供分配利润外,还有公司的盈余公积金和资本公积金。

3.财产股利

财产股利形式主要是以现金之外的公司所拥有的其他资产支付股利的方式,主要包括实物股利(如实物资产或实物产品等)、证券股利(如公司拥有的其他企业的有价证券,如债券、股票)作为股利支付给股东。

4.负债股利

负债股利是企业以负债形式所界定的一种延期支付股利的方式。通常以公司的应付票据支付给股东,不得已情况下也有发行公司债券抵付股利的。股东因手中持有带息的票据,补偿了股利没有即期支付的货币时间价值;而公司则因此承受了相应的利息支付压力。显然,只有在公司必须支付股利而现金又不足的特定条件下,才采用这种权宜之策。财产股利和负债股利实际上是现金股利的替代。这两种股利方式目前在我国公司实务中很少使用,但并非法律所禁止。

5.股票回购

股票回购是指企业购回股东所持股份的方式将现金分配给股东。企业回购股票,流通在市面上的股票就会减少,在企业经营状况不变的情况下,会提高每股收益,公司股价也会随之增加,它是现金股利的一种替代方式。对于公司来讲,派发现金股利会对公司产生未来的派现压力,而股票回购属于非正常股利政策,不会对公司产生未来的派现压力。对股东来讲,需要现金的股东可以选择出售股票,不需要现金的股东可以选择继续持有股票。因此,当公司有富余资金,但又不希望通过派现方式进行分配的时候,股票回购可以作为现金股利的一种替代。

第三节 股利理论与股利政策

一、股利理论

股利分配是否会影响公司价值的这一问题上,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主要有:

(一)股利无关论

股利无关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Modigliani(简称莫迪格莱尼)和财务学家Miller(简称米勒)于1961年提出。股利无关论认为股利分配对公司的市场价值(或股票价格)不会产生影响。这种理论是建立在一种完整无缺的市场假设之上的,因而又称完全市场理论。该理论认为公司的盈利和价值的增加与否完全视其投资政策而定,企业市场价值与它的资本结构无关,而是取决于它所在行业的平均资本成本及其未来的期望报酬,在公司投资政策给定的条件下,股利政策不会对企业价值产生任何影响。

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创立了投资理论,企业的投资决策不受筹资方式的影响,只有在投资报酬大于或等于企业平均资本成本时,才会进行投资。此股利无关论的关键是存在一种套利机制,通过这一机制使支付股利与外部筹资这两项经济业务所产生的效益与成本正好相互抵消。也就是说在公司有较好投资机会时,如果股利分配的较少,留存较多,公司的股票价格也会上升,股东可以通过出售股票来换取现金;如果股利分配的较多,留存较少,股东获得现金后会去寻求新的投资机会,而公司仍可以顺利地筹集到新的资金。因此股东对盈利的留存与股利的发放将没有偏好,据此得出企业的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无关这一着名论断。

MM理论是建立在完善资本市场假设的基础之上。这些假设包括(1)完善的竞争假设,任何一位证券交易者都没有足够的力量通过其交易活动对股票的现行价格产生明显的影响。(2)信息完备假设,所有的投资者都可以平等地免费获取影响股票价格的任何信息。

(3)交易成本为零假设,证券的发行和买卖等交易活动不存在经纪人费用、交易税和其他交易成本,在利润分配与不分配、资本利得与股利之间均不存在税负差异。(4)理性投资者假设,每个投资者都是财富最大化的追求者。

MM理论是以完美无缺的资本市场为前提的,但现实的资本市场并不像MM理论所描述的那样完善,企业的经理要比外部投资者知道更多的企业发展的信息,企业和投资者都须交纳所得税,股票发行与交易均有交易费发生,而税和交易费均会影响权益资本的成本。

(二)股利相关论

股利相关论认为企业股利政策与股票的价格密切相关。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根据对股利政策与股票价格相关的不同解释,又形成了几种各具特色的股利相关论。

1.一鸟在手论

这一理论是由Myron Gordon(万伦·戈登)和John Lintner(约翰·林特纳)首先提出来的。一鸟在手的说法来源于英国的一句格言“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即先到手为强。

该理论认为股利收入比因股票上涨产生的资本利得更为稳定,因为股利是现实的有把握的收益,而股票价格的上升与下跌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与股利收入相比风险更大。因此,投资者偏好获得股利而非资本利得,也就是说,投资者愿意以较高的价格购买能够支付较多的股利的股票,这样,股利分配政策必然会对股票价格产生实质性影响,根据这一理论进行股利决策,就应提高股利支付率。

2.信息传播论

信息传播论认为,股利实际上向投资者传播了关于企业收益情况的信息,这一信息自然会反映在股票的价格上,因此,股利分配政策与股票价格是相关的。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未来的投资机会和收益的信息,比投资者要了解的丰富和具体。企业的股利分配是投资者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如果公司改变长期以来比较稳定的股利政策,就意味着公司管理者向投资者发出了改变公司未来收益的信号,从而会影响到股票的价格。股利提高表明公司创造未来现金的能力增强,公司股票便会受到投资者的欢迎,反之,股利降低则会被认为企业盈利能力差或是未来的经营前景不好,投资者便会抛出股票。

3.假设排除论

该理论认为,股利无关论是建立在完全市场的基础上的,并伴有严格的假设条件,但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存在这样的完全市场。股票发行需要发行费用;投资者买卖股票需要交易费用;企业需要支付企业所得税;个人投资者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投资者和管理者对于企业的信息又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因此,MM理论的假设条件并不存在,股利无关论也就不存在,从而证明了股利相关论。

(三)委托人理论

在股利无关论与股利相关论多年的论战中出现了走第三条道路的折中理论——委托人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投资者的爱好和目的是有差异的,有些投资者偏爱股利,而有的投资者却偏爱资本利得。因而股利政策对某些投资者有影响,而对另一些投资者没有影响。因此,股利政策所依据的股利理论不应是绝对的相关理论或绝对的无关理论,而是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和本公司的股东的愿望来制订股利政策。

上述股利理论到底哪一个是最正确的,还有待学者们更深入的研究。

二、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

公司股利政策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公司在股利政策的制定与选择中必须考虑相关的影响因素,以便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经营发展的股利政策。

(一)法律因素

为维护有关各方的利益,国家对企业的股利分配从法律上做出了一定的限制和约束。

主要有:

1.资本保全约束

它要求企业分配的股利,只能来源于当期净收益或留存收益,而不能用原始投资或股本进行分配,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资本的安全与完整,切实保证投资人和债权人的权利。

2.资本积累约束

它要求企业分配股利时,在弥补完亏损后必须首先按一定比例提取盈余公积,以增加资本积累数额。同时,企业还应贯彻“无利不分”的原则,即若企业当年出现亏损,原则上一般不得分配股利。

3.利润约束

它要求企业分配股利时,只有当累积的净利润为正数时才可以发放股利,企业盈利必须首先用于弥补以前年度亏损。该限制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4.偿债能力约束

它要求企业分配股利后,不会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即企业有能力及时地支付各种到期债务的本息。若有影响,则限制股利分配,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二)契约因素

当公司通过长期借款、债券、优先股以及租赁合约等形式向外部筹资时,常常应对方要求,接受一些有关股利支付的限制条款。例如规定每股股利的最高限额;规定只有当公司的某些重要财务比率超过最低的安全标准时,才能发放股利;派发的股息仅可从签约后所产生的盈利中支付,签约前的盈利不可再作股息之用;也有的直接规定只有当企业的偿债基金完全支付后才能发放股利等规定。确立这些限制性条款,限制企业股利支付,其目的都在于促使企业把利润的一部分按有关条款的要求进行再投资,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以保障债款的如期偿还。优先股的契约通常也会申明在累积的优先股股息付清之前,公司不得派发普通股股息。

(三)企业经营的因素

公司的经营需要也会对股利分配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包括:

1.资金变现能力

公司的变现能力是影响股利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公司资金的灵活周转是企业生产经营得以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现金股利必须以现金支付,因此公司现金股利的分配应以不危及企业经营资金的流动性为前提。由于会计利润与净现金流量之间存在着时间上的差异,因此,并非所有具有高盈利性的企业都能支付高的股利。如果公司的现金充足,资产有较强的变现能力,则支付股利的能力也比较强。如果公司因扩充或偿债已消耗大量现金,资产的变现能力较差,大幅度支付现金股利则非明智之举。由此可见,企业现金股利的支付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其资产变现能力的限制。

2.筹资能力

对于具有较强筹资能力的企业来说,由于能够及时地筹措到所需资金,则可考虑发放较高股利,并以再筹资来满足企业经营对货币资金的需求;反之,则若企业的筹资能力弱,则为保持必要的支付能力,应保留更多的资金用于内部周转或偿还将要到期的债务。一般而言,规模大、获利丰厚的大公司能较容易地筹集到所需资金,因此,它们较倾向于多支付现金股利;而创办时间短、规模小、风险大的企业,通常需要经营一段时间以后,才能从外部取得资金,因而往往要限制股利的支付。

3.资本结构

公司债务和权益资本之间应该有一个最优的比例,即最优化资本结构,在这个比例上,公司价值最大,资金成本最低。由于股利政策不同,留存收益也不同,这便使公司资本结构中权益资本比例偏离最优资本结构,从而对公司股利政策的选择产生制约。

4.投资机会

股利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受投资机会的影响。如果公司的投资机会多,对资金的需求量大,则公司很可能会考虑少发现金股利,将较多的利润用于投资和发展,相反,如果公司的投资机会少,资金需求量小,则公司有可能多发些现金股利。因此,公司在确定其股利政策时,需要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作出较好的分析与判断,以作为制定股利政策的依据之一。一般而言,处于成长中的企业多采取低股利政策,而处于经营收缩中的企业多采取高股利政策。

5.资本成本

企业如果需筹集一定数量的资本进行投资,可用通过发行新股票或使用企业的留存利润。发行新股票需要发生一定的发行成本,买卖股票又需向经纪人和有关机构交纳一定交易费用。留存的利润是企业内部筹资的一种重要方式,同发行新股相比不仅成本低,还可以保持对企业的控制权。因而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考虑,通过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充分利用内部融资来筹集资金是最佳筹资方式,这可以降低筹资成本。反之,若新股发行成本低,企业可以采用高股利政策,所需的资金可以从外部来筹集。企业之间的筹资成本各不相同,小企业股票的发行成本往往较高。

(四)股东因素

1.股权控制要求

如果企业通过发行新的普通股以融通所需资金,虽然现有股东有优先购买任股权,在现有股东拿不出更多的资金购买新股时,现有股东的控股权就有可能被稀释。另外,随着新普通股的发行,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必将增加,最终会导致普通股的每股盈利和每股市价下降,从而影响现有股东的利益。因此,如果公司股东和管理人员较为看重原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则该公司可能不大愿意发行新股,而是更多地利用公司的内部积累,这种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就会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