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财务管理学
7734200000023

第23章 对外投资管理(1)

引导案例

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赚钱机器”如何转在阚治东手下运行了三年的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经过两轮增资注册资本已达16亿元,为内地创业投资资金规模之最。阚治东在离开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前一个月对外透露,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已经基本具备了以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母体、组建创投集团的条件。据其描绘,“未来的深圳创投集团,不仅包括直接投资、创投管理,还将参股证券机构,涉足投资银行业务。至于信贷业务,将会通过控股一家银行来运作,从而避免现行法规的限制。”

在一个月之后的高交会上,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将正式挂牌。

陈玮是阚治东钦点的继任者,陈玮说,在阚总坐过的位置上呆着,不由得你不心虚。

陈举了一个小细节,阚在任时,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这家资本金达16个亿的公司,一年的固定资产支出才1000万,可以想见根本没有“截留”余地,只有向前冲“开源”。

正如江湖传说,阚的赢利模式是:能省的就省,能赚的就赚。

2000年8月才开张的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当年纯利润就达到2012万元;第二年盈利9600万元;截至2002年6月,已有7013万元的利润落袋平安,全年将达到1.43亿元,总资产达到22.75亿元。

以7亿元的注册资金和增资后16亿元资本金来推算,股东的年收益率在10%以上。

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了一部有神话色彩的“赚钱机器”,打破了“风险投资三年不赚钱”的定势。但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前后两任都不愿谈风险投资迅速获利的秘笈。

阚曾经对外界笼统地说过“主要是用好前期的闲置资金”,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初期的创收来源多是国债买卖、认购新股以及委托理财,尽管这与风险投资的主业已经有些风马牛不相及。

盘点阚给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创下的基业,原因之一是其高超的财技“三年中委托理财从未失手”。记者从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任何公开资料中都无法得知其用于委托理财的资金量,但据南方证券一位营业部经理估算,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01年用于委托理财资金大约在10亿以上,应是股市资金大鳄之一。

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有关报告分析:2002年上半年经营业绩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证券市场新股发行方式的改变使公司的闲置资金运作的效率大幅降低。投资项目撤出数量减少,以股权转让方式的投资撤出工作进展缓慢,公司的收益结构有待改善。

对此意见,陈玮的解释是,阚总在任时已花了一年时间调整赢利主业,业务框架基本到位。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设立了3家中外合资创业投资公司、7家区域性创业投资公司、1家专业性创业投资公司,以及与金融机构合作等方式,直接或间接管理资金已超过30亿元人民币。

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不务正业”赢得的丰厚利润毕竟一度让前后两任都有点“心虚”,现在两位一致强调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专业化”色彩——已经设立创新亿胜生物投资(基金)公司1000万美元,创新科技园8000万人民币;正在筹备设立集成电路和软件创业投资(基金)公司。

阚治东给他自己、给继任者打下的如意算盘是,其管理的中外“创新投资基金”加上国家开发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10个亿的综合授信,可以动用的投资金额已有30多亿元。“如果国内创业板能够正式设立,那么手上40家公司只要有十分之一可以上市,真正的风险投资就可以收利了。”

陈玮在两个月前刚履新时接受媒体采访称,深圳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正在与日本软银集团旗下的一家香港上市公司——软银发展谈判合资成立创投管理公司。新公司有望在2007年9月深圳高交会期间正式成立,公司正式名称为创新软库创业投资管理公司,合资规模为2亿元人民币,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占50%的股份。新公司将受托管理境内外的创投资金,形成一家合资的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

陈对外说,此举表示深创新投今年正向基金管理型公司转变。他表示,公司将具备母基金、控股公司和新业务助长三种职能。

在内地创业板迟迟未出来之前,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一直觊觎香港创业板。

其中与软银的合作更是如虎添翼——软银发展与香港金惠投资公司互相交叉持股,后者是香港的一家证券经纪公司,在投资退出方面优势在先。

在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遴选、投资和培育的一批创新企业中,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接洽项目超过3000项,涉及投资金额超过300亿元人民币;累计投资项目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及其他创新行业分别占59%、19%、17%和5%。

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获利得益于阚治东的“东方不亮西方亮”的一整套“发展三阶段”体系:第一阶段,在初期不可能通过投资项目的套现获利,而且项目投资又不允许超过自有资金的50%,所以需要依靠股票、债券的投资或者委托理财来实现盈利;第二阶段,依靠项目投资盈利;第三阶段,转为依靠基金管理收益盈利,将创投公司发展成为创投基金管理公司。

资料来源:中国投资理财网(www.CF001.com)《投资案例故事》2007年5月21日

学习目标

本章介绍企业对外投资管理的相关问题,通过本章学习,应重点掌握如下内容:

1.企业对外投资的种类和目的

2.这节对外投资的方法

3.股票投资价值和收益率的计算

4.债权投资价值和收益率的计算

5.证券组合投资理论以及其收益与风险分析方法

第一节 对外投资管理概述

一、对外投资的种类与管理目的

投资是指将财力投放于一定的对象,以期望在未来获取特定收益的行为。投资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对象性。财力必须投放于特定对象上,如实物,有价证券等。第二,预付性。

投放财力是在经营过程之前发生的,具有预付的性质,只有在预付款形成生产经营能力或实际运转后才能收回。第三,目的性。投放财力总是为了一定的目的,为企业的近期或远期目标服务的。第四,风险性。投资收益只能在未来才能实现,由于客观情况的不确定,其特定收益目标也就具有一定的风险。

(一)对外投资的概念

投资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两种。对外投资是指企业为了特定的投资目的,以现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方式,或以购买有价证券的方式向企业外部主体进行的投资。与其对应的为对内投资,即把财力投在企业内部,购置各种经营用或服务用资产的投资。广义的投资概念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狭义的投资概念仅指对外投资,在本章的讨论中,主要以狭义的投资概念为基础。

(二)对外投资的种类

企业对外投资可按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

1.按对外投资后形成产权关系的不同,分为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股权投资是指投资金额形成被投资企业的资本金,企业拥有被投资企业的所有权,按投资比例享有权益和承担风险。债权投资是指投资金额形成被投资单位的负债,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的债权,享有到期收回本息的权益,如购买企业债券等。

2.按对外投资的存在形态不同,分为实体投资和证券投资。实体投资是直接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投入其他企业,形成实质形态资产的投资,也称实业投资或直接投资。如联营投资、并购投资等。证券投资是指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购入其他主体的有价证券形成金融资产形态的投资,也叫间接投资或金融投资。如投资于股票、债券、大额存单、期货、保险单等。实体投资与金融投资相比较,有以下的基本特点:

第一,与生产经营的联系度不同。实体投资是把资金直接投放于生产经营性资产,直接形成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以便获得投资利润的投资,所以称之为直接投资。金融投资是把资金投放于有价证券等金融资产,以便获得投资收益的投资,所以又称之为间接投资。

第二,投资收益的构成不同。在投资收益上,实体投资只能获得投资利润,而金融投资不仅可以获得投资利润,还可获得金融资产的买卖价差,即资本利得。

第三,投资风险不同。实体投资时,最大的风险是商品市场的风险,即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在商品市场上不能实现的风险;而金融投资不仅会面对所投资企业产品或劳务在商品市场的风险,而且还要面对金融工具在金融市场上的风险。如投资于A公司股票,当A公司产品销售不畅、经营状况不佳时,A公司便可能亏损,此时投资者就无红利可得,即承担商品市场的风险,而且还要承担股价下跌的风险,即承担金融市场的风险。所以金融投资的风险大,相应的投资报酬率也较高。

第四,变现能力不同。实体投资具有投资回收期较长,变现速度慢,流动性差的特点;金融投资则正好相反。

3.按对外投资资金的回收期限不同,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长期投资是指购进不准备随时变现,持有时间在一年以上的有价证券投资以及超过一年的其他投资。短期投资是指能够,也准备在一年以内收回的投资。如短期投资于股票,债券等。

(三)对外投资的目的

就企业而言,对外投资与对内投资相比其目的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

1.谋求资金收益

将企业暂时闲置的资金用于对外投资,谋求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的收益;或将资金长期投资于其他企业,以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

2.实现企业外部扩张

一是通过对其他同类企业的投资,以扩充现有产品或劳务市场的份额,使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取得市场定价或竞争的话语权,获取规模效益。二是通过对本企业上、下游企业的投资,可以获得稳定的原材料来源或更好的价格优惠,扩大和稳固现有的销售渠道,节约营销费用。三是通过对其他不同企业或不同对象的投资,一方面扩充了企业的资产,另一方面通过多样化投资分散经营风险。

3.谋求其他特定的目的

通过对外投资,可实现以下目的:

(1)转移投资风险,实现资本转移。当某一企业所处行业进入衰退期,企业可以利用对外战略投资,转移现有行业的经营风险,实现从某一夕阳产业转出的战略转移。

(2)获取先进技术等无形资产。通过并购或联营等长期投资方式,可获取或消化其他企业的专用技术、商标、品牌、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如某房地产企业可以对某一拥有大量土地资源的企业实施控股,以获得大量土地资源储备。

(3)提高财务杠杆效应,增强负债筹资能力。通过兼并等方式实现对其他企业的控股,从而使控股公司拥有更大的举债能力,降低资金成本。

(4)合理避税。税法一般包括亏损递延条款,各种不同收益的税率也不尽相同。企业可利用这些规定,通过长期投资行为及相应的财务处理合理避税。

(5)借壳上市。我国资本市场IPO融资非常困难,企业可以通过对某一ST或倡ST公司实行控股,并进行重组,达到借壳上市的目的。

(四)对外投资的管理

在我国,许多上市公司以股东大会、董事会为公司对外投资的决策机构,各自在其权限范围内,对公司的对外投资作出决策。公司主管经理(或由董事会任命的项目负责人)为对外投资实施的主要责任人,负责对项目实施的人、财、物进行计划、组织、监控,并应及时向董事会汇报投资进展情况,提出调整建议等,以利于董事会及股东大会及时对投资作出修订。

公司战略与投资部(资产管理部)和财务部为对外投资的日常管理部门,负责对对外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筹措资金,办理出资手续等。公司审计处及法律事务部负责对外投资项目的协议、合同、重要相关信函和章程等的法律审核。

二、对外投资决策的依据和程序

尽管对外投资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但是,追求最大的投资收益是企业对外投资的最重要的目标。因此,也是进行投资决策的基本依据。对外投资的收益包括:投资利润(如投资分回的红利,股息,利息等)和资本增值,如股市上扬使企业购买的股票增值。原投资形成的不动产因地价短缺而价值大增,原兼并后的ST公司因重组成功而市值上扬等。对长期对外投资而言,投资利润和资本增值水平超过对内投资利润和资本增值水平是进行对外投资决策的先决条件。

(一)对外投资项目的收益分析

在投资中考虑投资的收益,要求对外投资方案的选择,必须以投资的收益大小来取舍,要以收益具有确定性的方案为选择对象;要细化分析影响对外投资收益的各种因素,并明确这些因素对对外投资收益作用的方向和程度,寻求提高和稳定投资收益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