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供应链管理
7733200000031

第31章 供应链环境下的生产管理(4)

延迟策略也可以减少物流预测的风险。在传统物流的运作安排中,运输和储存是通过对未来业务量的预测来进行的,如果将产品的最后制造和配送延迟到收到客户订单后再进行,那么,由于预测风险带来的库存就可以减少或消除。在用户需求多样化的今天,如果想满足用户的需求,就必须采用产品多样化策略。但是,产品多样化必然带来库存的增加。在过去的物流管理系统中,分销中心的任务是仓储和分销。当产品品种增加时,库存也随之增加,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投资。物流成本增加可能会削弱产品多样化策略的优势。为此,人们提出了延迟策略。在延迟策略中,地区性顾客化产品是到达用户所在地之后以模块化方式组装的,分销中心没有必要储备所有的顾客化产品,而是只储备产品的通用组件。这样一来,库存成本大为降低,分销中心的功能也发生了转变。

为实现延迟策略,物流系统中运输方式也必须跟着发生变化,如采用比较有代表性的通过式(Cross Docking)运输方式。通过式运输是将仓库或分销中心接到的货物不作为存货、而是为紧接着的下一次货物发送做准备的一种分销系统。

2.延迟策略的形式

延迟策略的形式有多种,下面介绍两种主要的延迟策略。

(1)生产延迟

全球化的竞争迫切要求企业具有能增加灵活性而保持成本及质量不变的新的生产技术。灵活生产的思想是由重视对客户的反应引起的,以反应为基础的生产能力将重点放在适应客户要求的灵活性上。生产延迟主张根据订单安排生产产品,在获知客户的精确要求和购买意向之前,不做任何准备工作。按照订单生产的想法并不新,其新颖之处在于灵活的生产能够取得这种反应而不牺牲效率。如果技术上能达到按市场要求进行灵活生产的战略的要求,企业将可以摆脱物流对销售预测的依赖。

在现实情况中,生产批量的经济性是不能忽视的。挑战在于采购、生产及物流之间的定量交换成本、预估生产和由于引入柔性程序而失去规模经济之间的成本和风险的利益互换。生产批量的大小要求流水线结构以及相关的采购费用与之相配,在有关产成品库存的堆积中找到成本与风险的平衡。从综合的角度看,生产计划的目的是以最低总成本达到客户期望的满意度,生产延迟会使整个过程更有效率。

生产延迟的目标在于尽量使产品保持中性及非委托状态。理想的延迟是制造相当数量的标准产品或基础产品以实现规模化经济,而将最后的特点(如颜色等)推迟到收到客户的订单以后。生产延迟就是在保留大批量生产的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了存货数量,直到产品被最后确定。它具有向不同客户服务的潜力。

生产延迟的影响有两个方面:首先,销售预估的不同,产品的种类可以减少,因此,物流故障的风险较低。其次,可更多地使用物流设施和渠道关系来进行简单生产和最后的集中组装。在某种程度上,非常专门化的或者高度限制的规模经济并不存在于制造生产中,产品的客户化也许最好在最接近客户终点市场的地方被授权和完成。在某一些行业中,传统物流库存的使命正在迅速地被改变,以适应生产延迟。

(2)物流延迟

在许多方面,物流延迟和生产延迟正好相反。物流延迟的基本观念是在一个或多个战略地点对全部货品进行预估,而将进一步库存部署延迟到收到客户的订单后。一旦物流程序被启动,所有的努力都将被用来尽快将产品直接向客户方向移动。在这种概念上,配送的预估性质就被彻底地删除,而同时保留着大生产的规模经济。

许多物流延迟的应用包括服务供给部分,关键的与高成本的部件保存在中央库存内,以确保所有潜在用户的使用。当某一种部件的需求发生时,订单通过电子通信传送到中央库存系统,使用快速、可靠的运输直接装运到服务设施。结果是以较少的总体库存投资改进了服务。

物流延迟的潜力随着加工和传送能力的增强以及快速的具有高度精确性的订单发送而得到提高。物流延迟以快速的订单发送,替代在当地市场仓库里预估库存的部署。

与生产延迟不同,系统利用物流延迟,在保持完全的生产规模经济的同时,使用直接装运来满足客户服务要求。

生产延迟及物流延迟共同提供了不同方法来制止预期生产与市场的承诺,直到收到客户订单为止,它们两者均服务于减少商务的预估性质。然而,这两种延迟模式以不同的方式减少了风险。生产延迟集中于产品,在物流系统中移动无差别部件并根据客户在发送时间前的特殊要求修改。物流延迟集中于时间,在中央地区储存不同产品,当收到客户订单时作出快速反应。集中库存减少了用来满足所有市场区域高水平使用而要求的存货数量。倾向于哪种形式的延迟取决于数量、价值、竞争主动性、规模经济,以及客户期望的发送速度和一致性。在某些情况下,两种不同类型的延迟能够结合进入一个物流战略中,两种形式一起代表着对于传统预估物流实践的有力挑战。

另外还有一些形式的延迟策略:①形式延迟策略。它是指改变产品的基本结构,重新设计某些零件或流程,使其标准化和简单化,以简化存货管理,使产品具有一致性、规模性的特点。②完全延迟策略。它是指对于单一顾客特点需求的订单,直接由零售店传送到生产工厂执行,并直接运送给顾客或零售商,顾客的订购点已移至生产流程的阶段,生产和物流活动完全由订单驱动。

6.3.2延迟制造

1.延迟制造的概念

延迟制造的核心思想是制造商只生产通用化、模块化的产品,尽量使产品保持中间状态,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并且通过集中库存减少库存成本,从而缩短提前期,使顾客化活动更接近顾客,增强了应对个性化需求的灵活性。其目标是使恰当的产品在恰当的时间到达恰当的位置。具体而言,延迟制造是指制造商事先只生产中间产品或模块化部件,等最终用户对产品的功能、外观、数量等提出具体要求后才完成生产与包装的最后环节。如IBM公司事先生产出不同型号的硬盘、键盘等各种电脑配件,在接到订单后再按客户要求进行装配。在很多企业,最终的制造活动被放在离顾客很近的地方进行,如由配送中心或第三方物流中心完成配送,在时间和地点上都与大规模的中间产品或部件生产相分离,这样企业就能以最快的响应速度来满足顾客的要求。

延迟制造可以分为成型延迟、时间延迟和地点延迟。成型延迟是指推迟形成最终产品的过程,在获知客户的精确要求和购买意向之前,仅制造基础产品或模块化的部件,在收到客户的订单后,才按客户的具体要求从事具体产品的生产。时间延迟指的是最终制造和处理过程被推迟到收到顾客订单以后进行。地点延迟是指推迟产品向供应链下游的位置移动,接到订单后再以供应链的操作中心为起点进行进一步的位移与加工处理。

延迟制造是三种延迟的综合运用。

2.延迟制造的分界点

通常将供应链结构划分为推动式和拉动式两种。推动式供应链企业根据对顾客需求的预测进行生产,然后将产品推向下游经销商,再由经销商逐级推向市场。在推动式供应链,分销商和零售商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企业间信息沟通少,协调性差,提前期长,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弱,库存量大,且往往会产生供应链中的存货数量逐级放大的牛鞭效应,但推动式供应链能利用制造和运输的规模效应为供应链上的企业带来规模经济的效益,还能利用库存来平衡供需之间的不平衡现象。

拉动式供应链模式通常按订单进行生产,由顾客需求来激发最终产品的供给,使制造部门可以根据用户时间需求来生产定制化的产品,降低了库存量,缩短了提前期,能更好地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可有效地提高服务水平和市场占有率,但缺点是生产批量小,作业更换频繁,设备的利用率不高,管理复杂程度高,难以获得规模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