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新甬商风景这边独好
7732800000056

第56章 郑宏舫:大上海的“建设功臣”

文/杨昊泼

上海,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纵横交错的高架桥,四通八达的地铁,令人感叹上海市政建设的巨大魄力。

郑宏舫,宏润建设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来自象山渔港的他,操盘着这个年产值超40亿元的建设集团。

在郑宏舫获得的全国和上海的众多荣誉中,最值得称道的是连续数年被评为“上海市建设功臣”。“我把青春奉献给了上海,上海也成就了我。”郑总的一句话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承建上海五分之一的高架桥不是郑宏舫36年创业历程中的全部,却是他呕心沥血精彩呈现的杰作。

创事业、从卖石头到建地铁

1973年,郑宏舫独自来到上海闯天下,22岁的他决定在上海滩上留下自己开创事业的足迹。

几只灰桶,几把砖刀,这就是当初郑宏舫的全部“家当”,不向现实低头是他的个性,没有设备,没有资金,那就一切从零开始。年轻气盛,怀着一股闯劲,郑宏舫干起了拆房、驳岸,甚至是疏通下水道、排水沟这种没人愿意干的杂活。别人瞧不起的活,他做;别人不愿意做的活,他也做。来上海之前,郑宏舫曾做过沙石销售的工作。而在上海,他看到这里建筑工程多,沙石需求大,于是就把象山老家的石头运到上海来卖。脑子灵,又肯吃苦,这位外地来的小伙子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几年的奋斗,只有初中文化的郑宏舫终于把自己组建的工程队从“房无一间、地无一寸、钱无一分”的困境中带了出来。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郑宏舫迎来了事业发展的新局面。1989年的除夕,当临近春节的气氛洒满上海大街小巷的时候,工程队的员工正准备收拾行装回家。这时郑宏舫突然接到上海有关部门的电话:“莘松高速公路工程为赶时间,急需春节加班,原施工单位不愿做,你们象山人愿不愿意做?”郑宏舫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马上和70多位工人一起赶往工地。工程队夜以继日地奋战,硬是把原工期缩短了整整8个月。后来该工程被评为上海市“白玉兰”杯工程。工程队的牌子就此打响,开启了建设大上海的新征程。

1994年,郑宏舫创立了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新的发展空间,郑宏舫决定放开路子走,带领公司进入地铁施工这一高技术领域。

地铁的施工不同于普通的道路工程,涉及了地质、隧道、给排水等多方面的技术问题,难度可想而知。既然工程复杂,那就先从周边产业做起。从1996年开始,郑宏舫承建了上海地铁莲花路站等多个地铁车站、隧道,一步步地为地铁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02年6月,宏润集团承接的上海地铁杨浦线(M8)工程7标首次进入了地下隧道盾构推进领域,这标志着宏润集团成为国内首家进入地铁工程施工的民营企业,打破了国内的地铁建设项目几乎都是国有企业或国外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

打基础、领先一步赢先机

盾构机是建设地铁工程所必需的设备。宏润虽然已经在地铁建设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但是工程所需的盾构机却没有一台是自己购置的,全部依靠租借。

随着市场的扩大,郑宏舫不能眼看着设备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于是有了采购盾构机的打算,然而对于一个处于爬坡期的企业而言,想购置盾构机这种大型的机械设备并非易事。

2005年,郑宏舫看中了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盾构机,并于11月与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签订购销协议。在此之前,国内隧道施工项目所使用的盾构掘进机全部从国外进口。同样功能的产品,欧洲盾构机的价格在4000万左右,而上海隧道股份的价格只有进口盾构机的二分之一,这样的价格不得不令郑宏舫动心。但是,选择购买一家第一次生产盾构机的企业的大型设备,却是一步险棋,郑宏舫要冒极大风险。“万一在掘进过程中出现问题,那怎么得了。”在方案研讨会上,董事会激烈的反对,让郑宏舫也产生了犹豫。

2006年小年夜,在得到了对方的质量保证后,郑宏舫权衡利弊,下定决心买下隧道股份的两台盾构机。两台盾构机,对于企业来讲,虽然算不上什么大手笔,但是对于宏润集团却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建筑行业内部激烈的竞争中,谁拥有了盾构机,它就拥有了更大的中标可能,郑宏舫勇敢地迈出了这一步,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种敢于尝试的心态,把宏润集团带向了更高的建设层次。

化危机、求稳求质求生存

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肆意蔓延,各国经济受到巨大冲击。一方面,国际建筑业全球化竞争愈发激烈,我国建筑企业面临着来自国际建筑市场的巨大挑战。

另一方面,国家四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主要投入基础建设,国内的建筑市场依然蕴含巨大潜力与机遇。

在挑战与机遇面前,宏润也面临着选择。是放手投标接手工程,争抢市场份额,还是进一步深化工程质量,打好基础,练好内功。郑宏舫为此做了个形象的比喻:“现在的人往往不会被饿着,而是被撑着,我们做企业也是如此。”在他看来,企业不能盲目贪大,特别是建筑企业,一味地追逐大工程,容易造成资金、设备的断层。“在做大之前,我们先要做强,工程不求大、不求快,但求稳,求高质量。”郑宏舫坚定的认为,在建筑市场中,民营企业要在与国有企业甚至与国外建筑企业的竞争中抢得市场,靠的就是质量。“我们做的工程,必须达到100%的合格,100%的安全。”郑宏舫对于工程建设的要求精益求精。在历年所承建的工程中先后7次荣获中国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12次荣获中国市政工程金杯奖,40次荣获上海市“白玉兰”奖,8次荣获“钱江杯”奖,其他省市工程奖项更是不计其数。

“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对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的企业来讲是第一位的,但却不是唯一的,我们宁可亏本,也不做亏心工程。”这是郑宏舫做工程的原则。在做上海市政重点工程——延安西路高架时,由于统计出错,项目拿到后才发现这是亏本项目,“我不会拿自己开玩笑,更不会拿上海来开玩笑,你们放心好了,亏再多的钱我也要把这个工程做好。”郑宏舫一句话让主管此工程的有关领导再次认识了这位能担当社会责任的企业家。尽管这一项工程就使宏润集团巨亏2500万,但超水准的工程质量使该项目赢得了鲁班奖的殊荣。

拓市场、海外扩张、多元发展

今年已经58岁的郑宏舫忙起工作来,依然像个精神焕发的年轻小伙,宏润也在他昂扬的斗志中加速前进。2008年,宏润全年累计新承接施工项目超过50亿元,同比增长30%。谈及公司今后的发展,郑宏舫有自己的想法,他想把公司的业务扩展到海外去,走多元发展之路。

事实上,郑宏舫的蓝图已经初具轮廓。2001年,宏润集团成立了浙江宏润控股有限公司,下辖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5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先后开发上海宏润国际花园、上海宏润韶光花园、象山宏润花园、无锡宏城花园、山东龙口小区等精品房产。

在海外市场,作为为数不多获得外经权的建设集团,宏润承建了也门共和国中也友谊立交桥、孟加拉人民共和国西南公路3标段、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18号国道改建3标段。

2009年,郑宏舫再次出击,在蒙古乌兰巴托投资开发上海宏润小区房产项目。选择蒙古进行投资开发,显现了郑宏舫超越常人的投资智慧。“蒙古经济相对远离世界金融市场,经济活动大量使用现金,因此当前的金融危机对蒙古经济没有直接影响。”通过调查,郑宏舫又发现乌兰巴托有40%的城市居民需要购置现代化的住房,这样的房地产市场处于起步阶段,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2004年9月,宏润集团等三方合资组建上海宏加新型建筑结构制造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全面引进加拿大生产体系、技术设备、管理理念的集成型现代化木结构别墅生产基地。2005年,由宏润控股建设的五星级标准酒店——象山港国际大酒店开业。

单纯靠劳动力挣钱很辛苦,郑宏舫明白这点,他带领下的宏润在做大做强建筑业主业的前提下,不断地从建筑市场向房地产业、新型建材、酒店旅游、基础设施等相关产业延伸,在资本经营领域获得了多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