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周易》管理日志
7729000000015

第15章 五月 道大行也(3)

往往是领导者才华和能力极其出众,而下属却都是无能之辈,最终因执行不力导致业绩低下。那么,这时领导者应该怎么办呢?《彖传》提供了答案:守持中道,“巽而说行”。

当然,不能因为刚健者过分便放任不管,《象传》提出君子应该独立不惧,实在不行也可以坦然选择遁世。

当领导者过于强势时,应该保持独立的见解,只要是为了企业的发展,就不要畏惧,如果正确的观点得不到采纳,那么就韬光养晦,以待时机。

第四周

星期一

藉用白茅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象》曰:“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

九三,栋桡,凶。

《象》曰:“栋桡之凶”,不可以有辅也。

【译文】

初六,用白色的茅草垫在(奉献给尊者的物品的)底下,没有灾害。

《象传》说:“藉用白茅”,柔弱者处于下位,行为谨慎。

九二,干枯的杨树长出了新枝,老汉娶了年轻的妻子;无所不利。

《象传》说:“老夫女妻”,九二阳刚过度,与(初六)阴阳相济。

九三,栋梁弯曲,有凶险。

《象传》说:“栋桡之凶”,九三因为太过刚势不应该再得到帮助。

初六,以阴居阳位,可谓谦卑,而其行事极其谨慎小心,所以没有灾害。孔子在《系辞上》中说:“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原本可以随便放在地上现在却需要拿茅草垫在下面,这显现了行事之人的谨慎。

九二,以阳居阴位,原本刚健过度,但是由于有初六与之相济,所以无所不利,就像老汉娶了个年轻美貌的妻子。

九三,栋梁弯曲,与卦辞相同,由于处于下卦之终,有过亢之象,因此脱离根本,所以凶险。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谨慎永远都是真理,尽管机遇稍纵即逝,但是领导者在行动之前依然应该经过谨慎的论证和考虑,以免盲目冲动而导致恶果。

星期二

过犹不及

九四,栋隆,吉;有它吝。

《象》曰:“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

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

《象》曰:“枯杨生华”,何可久也?“老妇士夫”,亦可丑也。

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

《象》曰:“过涉之凶”,不可咎也。

【译文】

九四,栋梁隆起,吉祥;会有别的困难。

《象传》说:“栋隆之吉”,是因为不会再向下弯曲。

九五,枯槁的杨树长出了新花,老太太嫁了年轻力壮的男子为妻;没有危害也没有赞誉。

《象传》说:“枯杨生华”,如何可以长久?“老妇士夫”,是一件羞丑之事。

上六,涉水过深以至于淹没头顶,有凶险,但没有危害。

《象传》说:“过涉之凶”,不应该将其视为危害。

九四,栋梁向上隆起,自然不会有什么危害,但是一旦转向就会出问题,所以说“有它吝”。

九五,《大过》卦的核心,“枯杨生华”,犹如“老妇得其士夫”,是指九五为了改变自身过于阳刚的缺点,所以不惜委身于弱者,因为出发点是好的,所以无咎。但是以老妇配壮夫不可取,所以无誉。《象传》则对此作出了批评:“亦可丑也。”九五为了防止过度却做了另外一件过分的事。

上六,犹如栋梁之末端,因为过弱而不堪负重,最终损毁。但上六并非不努力,而是确实没有能力,所以不能视为危害。

很多时候,领导者在处理一个问题的同时又会有新问题产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处理问题的方法过了。儒家思想之中始终强调“中庸”二字,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醒人们做事一定要适度,只有采取适当的办法才可以真正解决问题,否则就会“过犹不及”。

星期三

设险守国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彖》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

《象》曰: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译文】

《习坎》:有诚信,内心因此而亨通;前往能够获得嘉赏。

《彖传》说:“习坎”,指险难重重,就像水不断流入容器却不见盈满。行走在险境而不丢失诚信,“维心亨”,是因为阳刚居在中位;“行有尚”,指前往可获得功劳。

天险无法升越,地险是山川丘陵(也难以逾越),王公设置险阻来守卫国家:险阻之时的作用是多么宏大!

《象传》说:水连续不断流过来,象征重重险难;君子应该不断修养德行,反复实践政教之事。

《习坎》乃两个《坎》卦的重叠,所以“习”乃“重”之意。“坎”,《周易本义》解释为“险陷”,“习坎”就是重重险陷。如此一来,我们就能够明白《坎》卦的大义了:表达谨慎行险的道理。“有孚,维心亨”表达了在行险的过程之中只要能够保持诚信,就可以排除万难,最终获得嘉赏。

但是我更关注的是《彖传》中的“王公设险以守其国”,这句话的意思是设置一定的险阻来抵挡敌国(人)的进攻,既可以依靠天地之险,也可以依靠人为设置的险阻,这在古代的战争中可谓常识。如果结合到企业经营之中,“设险”就变成了设定竞争对手介入的门槛,将自身所从事的产业转变为一个独特的产业,从而令对手无法迅速模仿进入。当然,也必须要时刻关注对方动向,否则就会有“暗度陈仓”之类的事件发生。

当然,《坎》卦最重要的仍然是教导我们如何涉险,因为诚信是最为重要的因素,所以《象传》再次强调“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不可有一日荒废。

“设险”对于今天的企业来说就是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只有不断创新才可以不断提升竞争的门槛,才可以使竞争对手无从进入。

星期四

进退两难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

《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

《象》曰:“来之坎坎”,终无功也。

【译文】

初六,面临重重险难,落入陷阱深处,有凶险。

《象传》说:“习坎入坎”,违反履险之道必招凶险。

九二,在险阻之中遇到凶险,从小处谋求脱险可以有所收获。

《象传》说:“求小得”,尚未脱离险阻。

六三,来去都是险难,前往有险,退居难安,落入陷阱深处,无法施展才华。

《象传》说:“来之坎坎”,终究没有任何功绩。

初六、九二、六三三爻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不在位。初六阴居阳位,“入于坎窞”。所谓“窞”,乃是“坎中之坎”,是陷阱的最深处。初六深陷其中,无法脱身,自然是“凶”。九二阳居阴位,在险难之中又遇到险难,这时要想脱身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幸好有初六与之呼应,所以还能在小的方面获得一些收获。六三阴居阳位又处于下卦之终,来去都充满险阻,前进不得,后退又不行,并且深陷在陷阱的最深处,这时只有一个选择:等待命运的决定。一个人走到这一步或许便能够真正理解所谓的“天命”了。

任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有可能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如发展缺乏资金、人员,受到竞争对手的排斥,或者遭遇来自供应商的催款压力,遇到这类情况应该积极寻求合作,也许这样做必须出让一些利益,却能够使企业获得重生的空间。

星期五

履险有道

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象》曰:“樽酒簋贰”,刚柔际也。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无咎。

《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上六,系用徽,寘于丛棘,三岁不得,凶。

《象》曰:上六失道,凶三岁也。

【译文】

六四,一樽酒,两盘贡品,用瓦罐盛着物品(虔诚地奉献给尊者),从窗子送进简约的祭品,最终将没有危害。

《象传》说:“樽酒簋贰”,阳刚与阴柔相互交会。

九五,险陷尚不盈满,小丘已被铲平,没有危害。

《象传》说:“坎不盈”,(九五)虽然居中但平险之功还没有光大。

上六,被绳索捆绑住,囚置于荆棘丛中,三年不得解脱,有凶险。

《象传》说:上六违背履险之道,凶险将延续三年之久。

六四、九五、上六与初六、九二、六三相反,全都在位。六四因需要与九五呼应,是臣子、下属,所以需要表达自身的诚信以赢得九五的信任,需搬出祭祀时的摆设以表达自身的顺从之意。如此一来,即便是起先受到猜疑,最终也可获得信任。九五尽管阳处阳位,但是处于六四、上六两个阴爻之中,很难得到充分的展示,所以《象传》说“中未大也”。上六很糟糕,以阴居九五之上,且处上卦之终,可谓无人可应,所以“凶三岁也”。

任何险难都是可以妥善处理和解决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处理者能否依照“履险之道”去行动。“履险之道”只一个字“孚”,即诚信。只要保持诚信,企业的任何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只要保持诚信,就可以获得他人的帮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