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人性化管理。增强城市管理的服务意识,逐步增加公共服务覆盖面,推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模式。坚持文明执法、严格执法、分类疏导、分级服务,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利益需求,重点开展对流动人口、失业人员、贫困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关怀服务,建立完善面向农民工的综合服务体系,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责任市领导:高卫东、朱桂云,牵头单位:市城管局、市民政局、市人口计生委)
(四)推动城乡一体化
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健全城乡人力资源、市场要素、资金投入、信息共享、文化发展一体化的新机制,把事关群众生活的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教育、公共交通、燃气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实施农村“通畅工程”,提高县乡公路的技术等级,改善路网末梢的通行条件,提升通行能力,2020年前基本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加强扶持与引导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及建筑节能技术在城镇推广应用,实施城镇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环境污染防治,创建一批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良好的绿色重点小城镇。加强信息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带动农村现代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责任市领导:刘文新、高卫东,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市生态文明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卫生局、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城管局、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市交通运输局,各区<;市、县>;人民政府)
六、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一)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观,提高市民生态道德修养,营造人人遵循生态道德、事事负起生态责任、处处体现生态文明的文化氛围。加强生态文化理论研究。大力弘扬“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精神,提升全市人民热爱贵阳、建设贵阳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责任市领导:兰义彤,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市生态文明委、市文明办、市委讲师团、市委党校、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市社科联)
(二)推动生态文化发展
积极发展生态文化事业。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文化事业发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加快数字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构建市、区(市、县)、乡(镇、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强对生态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抢救维修全国、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设生态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设立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深化博物馆免费开发,申报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好文物资源。发展广播影视和新闻出版事业,形成完整的生态文化服务体系。开展贵阳地域文化和阳明文化研究,提升贵阳精神,塑造宣传贵阳生态城市形象。
(责任市领导:兰义彤、朱桂云,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产业。坚持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开发、民族民俗演艺、民族民俗文化产品设计研发等工作中,更加注重体现贵阳生态文化特色,形成具有贵阳生态文化特色的系列产品。(责任市领导:兰义彤,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
(三)建立生态文化推广体系
把生态文明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生态文明知识作为干部教育的基本内容,加强对企业、社区和村寨等的生态文明宣传。运用宣传、教育、合作、交流、科技创新等手段,鼓励市民、企业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利用现代媒体传播生态文明知识,积极开展生态环保相关活动;以弘扬生态文化为主题,通过文艺作品、文艺演出等多种途径,普及公众生态文明知识;统筹各类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传统道德教育基地、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科普教育基地等公共设施在传播生态文化方面的作用,开展多形式生态文化活动,使之成为弘扬生态文化的重要阵地。(责任市领导:兰义彤,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生态文明委、市文明办、市委党校、市教育局、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市文联、市属新闻单位)
七、推进生态文明社会建设
(一)建设生态文明城镇
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居住区绿化,依托公园、广场、道路、湿地、湖泊,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扩大绿地空间,美化社区环境。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实施社区道路畅通工程,重点建设和改造连接城市主干道的社区道路。布局一批健身、娱乐、休闲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区生态文明教育,促进生态社区和文明家庭创建。(责任市领导:刘文新,牵头单位:市生态文明委,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城管局、各区<;市、县>;人民政府)
引导绿色消费。倡导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生活方式,鼓励使用节能、节水、节粮、节材产品和可再生产品,淘汰落后的耗能、耗水产品,引导消费节能环保型汽车、家电等产品,逐步取消一次性用品使用。引导企业使用绿色原料,生产绿色产品,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及废物排放。到2020年,全市90%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达到生态文明示范企业标准。深入开展服务型、法治型、责任型机关建设,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公信力。厉行节约,勤俭办事,降低行政成本。(责任市领导:刘文新、刘玉海、翟彦,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文明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各区<;市、县>;人民政府)
完善社区功能。进一步加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就业服务中心、社会保障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设施建设,推动社会服务资源向基层和社区转移。
健全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规范管理,提供便捷社区服务,丰富社区活动,维护良好社区治安,促进邻里和谐相处。(责任市领导:王保建、朱桂云,牵头单位:市委群工委、市民政局、各区<;市、县>;人民政府)
(二)建设生态文明乡村
优化村庄布局。加强规划引导,重点建设一批特色村寨、中心集镇。加强城镇规划与乡村规划的衔接,形成布局合理、用地节约、城乡一体的空间格局。加大力度保护具有民族特色和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的传统村落,保护好传统建筑、传统选址格局、古树名木、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责任市领导:高卫东、朱桂云,牵头单位:市规划局、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各区<;市、县>;人民政府)
建设美丽乡村。以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和房屋立面改造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加快实施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开展垃圾集中处理,因地制宜建设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加强村旁、路旁、宅旁、水旁绿化,不断美化人居环境。全面硬化入村通道和村内道路,推广使用集中式供水和配套排水设施。(责任市领导:王保建、高卫东,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委,责任单位:市生态文明委、市交通运输局、各区<;市、县>;人民政府)
树立文明村风。积极开展文明村和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倡导农民崇尚科学、勤劳致富、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促进农村的文明进步与社会和谐。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依法保障农民自治权利。(责任市领导:刘文新,牵头单位:市生态文明委,责任单位:市农委、市民政局,各区<;市、县>;人民政府)
(三)促进社会和谐
创建生态文明学校。以校园整洁、校风良好、文明向上为主要内容,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学校创建标准。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到2020年,全市中小学校(含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和大专院校全部达到生态文明学校标准。(责任市领导:刘文新、毛有碧,牵头单位:市教育局、市生态文明委,责任单位:贵阳学院、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贵阳护理职业学院,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和中等职业学校)
创建生态文明医院。以医德高尚、医技过硬、医患和谐、环境舒适为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医院。打造绿色医疗环境,加强“平安医院”建设。严格控制放射性污染,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完善医德医风检查考核制度,建立医德医风档案。建立医患沟通制度,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责任市领导:刘文新、朱桂云,牵头单位:市卫生局、市生态文明委,责任单位:全市各医院)
强化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重点开展服务业技能培训,扶持小微型企业,拓展就业渠道。鼓励城乡居民自主创业,扶持绿色创业,探索绿色创业带动绿色就业。扩大环保、生态农林、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三大传统绿色产业的就业规模和层次,挖掘建筑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的绿色就业潜力。加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人力资源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责任市领导:刘文新、刘玉海,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文明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大力实施养老敬老工程,加强社会福利和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低保标准动态调控机制。加强以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为重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开展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积极推进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责任市领导:刘玉海、高卫东、朱桂云,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民政局)
(四)创新社会管理
坚持以群众工作为统揽,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市-区-社区”三级管理,提升基层社会管理能力。健全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提高教育、就业、就医、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强各级和谐促进会建设,积极推进第三方化解社会矛盾。提升“绿丝带”志愿服务活动品牌,进一步壮大志愿者队伍,拓展志愿服务领域。加大对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力度,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广泛开展平安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加强生态安全工作,提高应对生态环保等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制定生态环保等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防灾减灾及环境安全综合应急体系建设。
(责任市领导:王保建、刘文新,牵头单位:市委群工委、市生态文明委)
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一)法制建设
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土地开发保护、林地保护、森林资源保护和湿地保护等相关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修订完善《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清理、修订和废止不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政策。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推行重大事项行政决策生态环保风险评估制度,完善政府听证会制度和重大决策专家论证、群众评议制度,确保公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责任市领导:李忠、刘文新,牵头单位: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责任单位:市生态文明委、市督办督查局、市法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