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社区公园建设构想
贵阳市《疏老城、建新城布局规划及五年分期工作实施方案》提出,要通过调整城市功能和产业布局、优化城市开发模式、大力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实施中心城区畅通工程二期、打造城市绿地景观、增加公共开敞空间、强化历史文化保护等措施,力争用五年时间实现老城区建筑密度降至25.3%,疏解人口20万,增加公共绿地和公共开敞空间230公顷的目标。
未来,结合老城区人口疏解、传统功能疏解、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城市综合体、中心城区大型居住区空间布局,贵阳市将按照市民出行300-500米见公园绿地的要求,合理布局、大力新建社区公园,进一步优化城市宜居空间。
b.社区公园建设策略
针对老城区现人口聚集,行政、商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功能高度集中,外围各区域对老城区依赖程度高,进一步加大了老城区的设施负荷和交通负荷的现状。综合考虑老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支撑能力、生态绿化与城市风貌的建设要求、延续老城商业繁华与经济活力等因素,贵阳市将严格控制老城区居住项目选址及开发强度,引导老城区居住功能向新区疏解,减少老城区聚集人口;并同时加快老城区教育、行政、市场等其他传统功能的疏解以及产业升级转型,以完善配套,促进产城互动、职住一体。
在建立社区公园全面、系统、科学合理的建设标准和建设规划进行指导控制的基础上,按照“降低人口密度、降低建筑密度、增加公共绿地、增加公共空间”的要求,坚持“多拆少建”、“只拆不建”的方式推进旧城改造,并将旧城改造与城市综合体建设相结合,在各大城市综合体合理布置社区公园,改变贵阳市棚户区城中村脏、乱、差的面貌,提升城市绿量,有效地改善各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在加快新区新城开发建设时,提高城市综合体新建小区绿地面积的标准;联动老城改造形成“两核多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全面整合城市功能,统筹考虑居住配套与产业协调发展,通过产城相融发展模式,优化中心城区居住用地布局,形成功能复合、配套完善、职住平衡的大型居住组团。同时,根据居住区的大小、人口数量等特点,合理布局不同大小、数量、特色的社区公园,并构建有树木或凉廊遮阴的供步行、慢跑和骑自行车的慢行系统,将社区公园之间、社区公园与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山体公园、城市公园之间相互连接,方便居民能通过慢行系统直接前往公园,进行健身、玩耍、休闲、社交和接触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
城市公园建设与打造城市绿地景观、老城区历史文化风貌和传统街巷保护相结合
a.城市公园建设构想
贵阳市《疏老城、建新城布局规划》提出,“建新城”工作重点之一是延续历史文化,塑造“贵阳”特色城市风貌。《贵阳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明确指出,在对中心城区进行城市设计时,要注重贵阳城市的历史文化沿革,保护历史的整体性,将少数民族风情、历史文物古迹、传统民俗文化的内涵融合在设计中,并按照结合贵阳的文化特色,根据历史遗迹现状、少数民族文化及文化街区的分布,划分不同的风貌分区。
未来,结合《疏老城、建新城布局规划》《贵阳老城区历史文化风貌和传统街巷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规划》《贵阳市核心景观节点提升专项规划》,贵阳市将积极推动建设展现城市历史文化、风貌特色、少数民族风情的城市主题公园,呈现“贵阳风格”,打造城市公园品牌,在满足市民游玩需求的同时,亦成为贵阳文化特色的展示窗口。此外,结合“2个都市功能核心、3条生态通廊、8个功能板块、27个功能组团”的布局形态,贵阳市将合理布局各类专类公园以及大中型综合性公园,丰富市民生活。
b.城市公园建设策略
按照《贵阳老城区历史文化风貌和传统街巷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规划》,贵阳市未来将重现“老城八景”——贵山耸秀、富水翔鳞、鳌矶浮玉、风台踏草、浪涌金鳌、栖霞上月、南峰脱颖、龙洞钟声的特色风貌;结合历史图片,在城门原址以微缩模型、浮雕壁画等多种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重现老城“九门四阁”的传统格局;结合传统街巷的分布,划定七处重点打造地块,重现“传统街巷”的城市空间;实施贯城河补水策略,建设沿河步道,穿越城市最繁华区域,重现“贯城河”的城市水脉。《贵阳市核心景观节点提升专项规划》提出在甲秀楼、翠微园节点,打造南明河风情核心精品段;在文昌阁——华家阁楼节点,打造老城历史文化精品街区;在阳明祠、扶风山节点,打造礼圣胜地、东山胜景以及观城瞰景之地;在文化广场——筑城广场节点,打造南明河风情核心精品段;在三元宫、市西河节点,重塑市西河沿河市井风光带;在关刀岩、贵山节点,发展高品质历史文化城标公园;在普陀天主教堂街区,再造贯城河沿河民俗风情带;在小河平桥矿山机械厂节点,打造工业遗产博物馆。
未来贵阳市将从以上两个规划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在疏老城、建新城的过程中进行集中整合,以文物保护单位为核心,连接扩展历史文化景点,优化升级区域环境景观,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将其建设成为不同主题、风格的城市公园,构建空间开放、网络健全、功能复合、文化多元的开敞系统。
五宜城市推进可持续发展
宜居:发展绿色生态城区
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公园城市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单体设计等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发挥贵阳山多、林多、湿地多的生态优势,在尊重贵阳的自然山水环境和气候条件、保护贵阳特有的喀斯特地貌的基础上,结合贵阳市疏老城、建新城的重要举措,因地制宜地打造数量达标、分布均衡、功能完备、品质优良的公园体系,并将五位一体的公园建设融入“两核多组团”的城市布局构建中;严格保护好城镇禁建区和通风走廊,控制用地开发强度,保持城镇通透,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完善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形成市民满意、出行便利、低碳绿色的现代交通体系;推进教育、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
宜学:学校建设公园化
打造宜学贵阳,推动学校建设公园化,大力实施“教育立市”战略,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化、教育优质化、教育现代化。
编制学校公园化建设标准和相关规范,提升学校绿化量,美化学校建筑,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将学校建设为公园学校,为学生提供优美安静的环境,方便其学习、休憩、与大自然接触;作为国内首个提出“教育立市”的城市,贵阳明确要“大力实施教育立市战略,打造贵阳教育发展升级版”,适应贵阳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形势,推进教育规划布局更科学,教育体制机制更灵活,教师队伍结构更合理,教育经费投入更多元,教育治理体系更精细,教育交流合作更开放,教育教学质量更优异,教育公共服务更均等,人民群众更满意。在全省率先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建成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
宜商:释放现代服务空间
打造宜商贵阳,以公园城市建设为契机,调整城市功能和产业布局,完善城市环境建设、提升政府服务,助力招商引资;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大招商、招大商。
实施疏老城、建新城战略,建设公园城市,以打造“科技创新城”为目标,推进产业“退二进三”和“腾笼换鸟”,通过用地结构调整,为金融保险、总部办公、现代商务、文化创意等高端现代服务业释放出发展空间;大幅提升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打造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有机衔接、内外快捷互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成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完善教育、金融、医疗、司法、工程建设等配套设施,持续完善城市环境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事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立政府服务大厅、中小企业服务大厅、网上办事大厅等,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不断提升政府服务;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完善招商引资配套政策,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强化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招商引资。
宜业:商务区产业园区公园化
打造宜业贵阳,推动商务区、产业园区公园化建设,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社保体系,优化创业政策,实现就业有渠道、创业有政策、失业有保障。
编制城市商务区、产业园区公园化建设标准和相关规范,将绿化景观设计作为十分重要的一环,融入城市商务区、企业园区建设当中,绿化、美化工作环境,让就业者轻松工作、舒适生活;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在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贵阳“人才特区”,按照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需要,以特色产业、支柱产业为依托,积极实施生态产业人才开发工程;建立健全与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城镇各类就业人员平等享有社会保障;加强对创业企业的服务和支持力度,发挥好政府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鼓励城乡居民自主创业,扶持绿色创业,探索绿色创业带动绿色就业。
宜游:推进目的地建设
打造宜游贵阳,以五位一体的公园体系建设强化贵阳市的避暑气候优势、生态环境优势、交通与中心城市优势、独特的地域文化优势,完善旅游服务质量支撑体系、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等,打造全国旅游大市,让游客开心游、舒适游、放心游。
依托贵阳气候、生态和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品牌——“爽爽贵阳”,坚持休闲度假发展方向,全面推进贵阳的目的地建设,建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2015年建设全国旅游大市,力争2020年建成中国旅游强市;加快包括旅游区、旅游基地、会展旅游品牌、特色文化旅游街区和商业区等在内的旅游核心吸引物体系建设,完善包括各种类型酒店、特色餐饮品牌、休闲娱乐中心等在内的旅游服务质量支撑体系,优化包括贵阳机场扩建及空港旅游服务区、高铁旅游服务区、贵阳市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等在内的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包括龙头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集团、旅游教育培训基地等在内的旅游科教人才支撑体系建设,重点开发避暑旅游、休闲度假、商务会展三大旅游产品,让游客开心游、舒适游、放心游。
推进“双十”文化,建设人文贵阳
人文贵阳的核心就是弘扬“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精神,加快构建以多样性文化和谐共生、原生态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为特色,以培养生态自觉、生态自信、生态自强为核心,以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为基础的生态文化服务体系。
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发展的文化。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将绿色生态的理念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融合,建立起科学的、生态的、可持续的生态发展体系,并促使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逐步增加生态保护的色彩。
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和谐生态文化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化有机融合,推进“双十”文化工程,全面建设人文贵阳。
孔学文化十大工程
建设孔学堂儒家文化基地、孔学堂国际中华文化研修园,举办孔学文化创新发展研讨会、举办孔学文化百场讲座、开展孔学文化“五进”(进机关、进高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评选传承优秀传统道德模范、创办孔学堂杂志、建立孔学堂书局、成立“孔学堂网站”、打造孔子文化博物馆。通过对优秀传统的诠释、传承、发扬,并结合贵阳独特人文优势,进一步丰富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贵阳打造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教育基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性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术研究成果产出高地,激发全社会增强对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阳明文化十大工程
加快阳明祠历史文化街区、阳明大道、阳明公园、阳明大学、阳明文化产业园、阳明电影(电视剧)、阳明图书馆、阳明博物馆、阳明书院、阳明文化旅游节十大工程建设,通过对阳明文化的弘扬、传播、创新,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贵阳“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城市精神,增强贵阳人民的文化自信和城市归属感,凝聚起贵阳人民为实现贵阳“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同时,努力将贵阳打造成为“世界心灵文化旅游目的地”,塑造中国阳明心学文化地标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名片。
筑就民生“十梦”,建设幸福贵阳
安全梦
安全,是每个人的梦想和追求。贵阳市委、市政府正致力打造一个生活安全、工作安全的社会环境,让生活在贵阳、工作在贵阳以及来到贵阳的人们都能感受到贵阳是一座安全的城市。
平安城市
平安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内容,贵阳市作为省会城市,肩负着“提高管理服务大城市的能力和水平”的责任和使命。贵阳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社会治安治理工作,已连续4次荣获全国平安建设最高奖项“长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