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报告
7716000000034

第34章 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新未来(2)

聚集创新要素

创新要素是支撑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环节,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贵阳市将紧扣人才、科技、金融三大创新核心要素,以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为载体,大力实施“黔归人才计划”“科技人才工程”“企业家培育工程”,充分发挥中关村贵阳科技园青年联合会凝聚青年人才、服务创新发展的作用,加快推进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以及高级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建设,坚持省区市联动、高标准提升贵阳国际人才城,打造人才创业首选地的重要支撑平台,引智天下、筑梦贵阳;大力实施“科技服务工程”,充分发挥“一站一台”、中国技术交易所贵阳工作站作用,提升科技咨询和技术市场交易服务,促进技术交易和成果转化;大力实施“科技金融工程”,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设立服务科技型企业的专营机构,建立科技担保、科技信贷、创业投资等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积极破解创新发展融资难题。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科技不断进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而自主创新能力是衡量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标志。贵阳市将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产业化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公益技术需求,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攻克核心技术,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高端品牌和产品。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同的方式实施重大专项,有效促进重大专项实施与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平台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把握“大数据时代”特征,积极申报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抢抓中国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落户贵安新区的机遇,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托贵阳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联盟、贵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院等组织机构,充分激发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热情,提升核心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能力。促进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增长,不断增加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进一步科技进步贡献率。

大数据引领发展

贵阳市发展大数据产业,建设大数据基地,推进大数据应用,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信息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的重要举措,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具体抓手,是依托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和贵安新区大数据基地,发挥政策优势、要素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智力优势的科学选择。

政策优势。近年来,贵阳市针对信息产业发展出台了《贵阳市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意见》等6个配套文件,全面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不断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帮助企业更好落户,市级行政审批事项从2008年的625项削减为2013年的88项,成为西部地区行政审批事项最少、服务效率最高的省会城市之一。

要素优势。在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大会公布的《关于表彰2013-2014年度数据中心优秀单位的通知》中,贵阳市位居“最适合投资数据中心的城市”榜首。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数据中心及富士康(贵州)第四代绿色产业园落户贵安新区,将带动周边地区产业配套环境政策和人才聚集,为贵阳发展大数据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

产业优势。2013年,贵阳市信息产业完成产值301亿元,同比增长33.1%,在全省的占比达45.6%。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164亿元,增长49%;软件及信息服务业67亿元,增长24%;电信业务总量70亿元,增长12.9%。截止到2013年年底,贵阳市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达53家,软件及信息服务业1400余家,取得双软认证企业62家,双软认证产品累计500余件,通过CMM3认证企业7家,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三级以上资质企业23家,二级资质企业2家。

资源优势。贵阳市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年平均气温15.1℃,森林覆盖率43%,拥有黔灵山、观山湖、小车河、花溪十里河滩等城市公园和湿地公园,更能吸引高端人才、形成人才优势,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成长土壤;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全市水能资源理论储藏量119万千瓦,可开发量90万千瓦,水电站装机容量近100万千瓦,是全国十大水电基地之一,煤炭产量居全国第五位,煤价较低,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拥有丰富的金融资源,具有100余家小额贷款公司,60余家融资性担保公司,成立了贵州民间借贷服务中心,设立了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区位优势。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已实现国内省会城市“无盲化”运行。另外,2014年年底贵广高铁将全线开通,2015年长昆客运专线贵阳以东段将开通,2017年渝黔高铁和成贵高铁将开通。届时,贵阳至昆明、重庆2小时内到达,至长沙、成都、南宁3小时内到达,至武汉、南昌、广州4小时内到达,至北京、上海7小时内到达,形成与大江南北无缝对接立体交通网络。

智力优势。贵阳聚集了全省最好的地方高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资源,并成立了贵阳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联盟,贵州大学贵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筑,支持教师、学生及科技人员在筑开展科技研发,鼓励创新创业,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在诸多特色优势的支撑下,贵阳市将按照产业发展“快、转、高”并举的要求,以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为统筹,以贵安新区大数据基地为重要载体,以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引进为主要抓手,以需求市场的统筹开发和数据资源开放为切入点,坚持走“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的发展道路,遵循“环境优势吸引产业、基础设施保障产业、本地市场带动产业、优惠政策扶持产业”的发展策略,“软硬结合”聚焦发展大数据云服务与智能终端两大产业集群,“云、管、端垂直整合”建设大数据特色产业基地,形成“4园4基地”的大数据产业园区布局,将大数据产业打造成贵阳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到2014年年底,大数据相关产业产值将达到200亿元。引进5家以上国内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大数据龙头企业,重点培育20家大数据云服务与端产品制造企业,引进3家以上国家重点科研院所在贵阳设立大数据云和端技术的研发中心,初步形成大数据产业链。到2015年年底,大数据相关产业产值达到360亿元。大数据龙头企业达到20家,骨干企业达到50家,贵阳云计算大数据创新孵化基地、大数据软件与服务园、国际云服务数据中心基地、京东电商产业园、大数据服务外包基地、云计算设备生产基地、富士康配套产业园、海信产业园8个大数据特色产业园和基地建成投产,完成大数据应用示范项目20项,形成大数据应用市场,基本完成大数据产业布局。到2016年年底,大数据相关产业产值达到540亿元。大数据龙头企业达到30家,上市公司5家以上,聚集200家大数据企业,引进和培养5000名以上大数据研发与应用人才,形成完整的大数据产业体系。成为全国大数据产业先行区和西部大数据与云计算高地,形成立足西南、辐射全国、影响东南亚的市场布局,将贵阳市建设成为大数据资源丰富、大数据产业发达、信息消费能力高的智慧型城市。

为完成以上目标,贵阳市将按照《贵阳大数据产业行动计划》,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将重点实施“强基工程”“筑云工程”“智端工程”“掘金工程”四大工程。

实施“强基工程”,打造西部区域通信枢纽

启动实施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申报专项。积极协调三大运营商,推进贵安新区数据中心上联电路从贵阳中转。以运营商三大数据中心落户贵安新区为契机,贵州省政府、贵阳市政府联动,共同成立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申报专项工作小组,制定申报方案,积极争取工信部支持,协调三大运营商,力争贵阳市被列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将贵州省通信网络出口带宽提升一个数量级,为贵阳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消除网间通信瓶颈、奠定通信网络基础。在此基础上,争取建设保税区国际互联网直联通道,确保离岸数据外包、跨境电商、国际结算等对外业务的开展。

申建“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项目。争取国家发改委将贵阳列为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大力推进电信、移动、联通、广电、航洋宽带等运营商实施全市网络基础支撑系统IPv6改造,推进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永久会址、大学城、职教城、产业园区等实施下一代互联网驻地网改造,实现国家示范城市建设要求,形成宽带、融合、泛在的贵阳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利用中关村优势资源的技术转移和成果落地,引进和培育下一代互联网产业,推动基于IPv6的信息化应用,建设基于IPv6的数据中心,建立健全下一代互联网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构筑下一代互联网创新基地等创新创业支撑平台。

加快三大运营商第四代通信网络的覆盖。协调运营商加快在全市范围部署4G移动通信网络,打造“无线宽带城市”。组织申报国家发改委“移动互联网及第四代移动通信(TD-LTE)产业化专项”,推进基于4G的移动教育、移动游戏、移动医疗、移动视频分析等应用项目,引进和培育发展基于4G的移动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移动语音、移动视频等产业。

纵深推进“三网融合”工程。在贵阳市新增50个小区实施三网融合项目,建设城乡一体、有线无线相结合、宽带交互全覆盖的融合性网络,提高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网业务承载能力,加强电信宽带网络对IPTV等业务的支撑能力。充分利用三网融合有利条件,创新产业形态,推动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手机电视、数字电视宽带上网三网融合新业务的应用,以本地应用市场吸引各类机顶盒、路由器等智能终端制造企业落户贵阳,建设全省播控、监管、客户服务大数据分析平台项目,带动大数据关联产业的发展。

构建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大力推进中国软件测评中心、中国电信研究院、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北京软件质量检测中心、赛宝认证等机构的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和分中心落地贵阳,建立贵阳市大数据产业认证、测试、检验、信用评估、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

实施“筑云工程”,形成大数据云服务产业集群

建设贵阳云计算大数据创新孵化基地。重点推进贵阳市政府与北京云基地共同建设贵阳云计算大数据创新孵化基地,吸纳云计算、大数据的前沿技术和人才,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创建和支持一系列创新型的创业公司,以建设完整的云计算大数据产业链并形成经济聚合效益。优先引入北京云基地旗下友友天宇、天云趋势、天云融创等优势企业入驻基地,吸引国际云计算大数据产业链龙头企业分、子公司入驻,大力孵化培育贵阳本地云计算大数据企业。通过向各入驻创业企业提供市场、品牌、人力资源、财务、法律、行政等孵化服务,帮助其发展壮大,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到2016年,聚集50家以上云计算与大数据企业,年产值10亿元。

建设贵阳大数据软件与服务产业园。抢抓运营商三大数据中心落地贵安新区的契机,以贵州大学创意产业园为基础,建设贵阳大数据软件与服务产业园,错位发展高附加值的大数据软件与服务业,形成贵阳市在大数据采集、加工、分析和应用服务领域的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引进华为云、微软、中科院软件所等国内外龙头企业,支持本地民营IT企业组成产业联盟入驻园区,加强与贵州大学分布式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师范大学移动互联网云服务重点实验室、“贵州师范学院——浪潮”并行计算实验室等合作,促进省、市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数据科研成果产业化,培育本地大数据软件与服务骨干企业。到2016年,吸引50家企业入驻,形成产值50亿元。

建设大数据服务外包基地。发挥贵阳市省内高校资源集中、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建设大数据服务外包基地,加快发展大数据服务外包产业。重点引进软通动力、江苏广和、博彦科技等大型服务外包企业,加强贵州大学、Oracle贵阳实训基地等机构对服务外包人才的培育,引导企业面向国内外市场承接外包业务,在保税区大力拓展针对欧美和东南亚市场的离岸数据外包、离岸金融业务、境外电子商务、跨国公司结算等业务,鼓励企业通过CMMI3以上标准体系认证,提升客户服务、软件开发、数据处理、商业智能分析等业务流程外包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