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报告
7716000000022

第22章 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新成果(8)

2009年,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和壹基金创始人李连杰在贵阳共同启动环保项目“太阳能LED照明千村计划”,花溪区摆贡村成为该计划的全球第一个示范村庄,为贵阳的生态文明建设由会场走向会外、由理论转为实践,吹响了第一声号角。

2012年年底,贵阳市全面完成“油改气”工程,已有2000余辆公交大巴实现了“油改气”,实现尾气减排7万吨,有害物质排放减少了一万余吨。为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贵阳市还开发并投放了部分天然气电混合动力车型,在“油改气”大巴的基础上再减排20%。在农村,农户家庭使用了沼气,推广了垃圾分类和污水处理,种植了有机粮食和蔬菜;当然,这点滴“绿色”不可能使生态文明建设一步到位,但正是这些渗透到思想、机制、政策、措施、技术、行动等方面的“绿色”,让贵阳市形成了具有“贵阳特色”的节能发展模式,开创了一个全社会人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积极倡导“低碳行动,绿色消费”

2010年“低碳行动让城市更美好”要求从当前的事情做起,从能够做到的事情做起,把凝聚的共识落实到行动上,让生态文明走进楼宇、走进社区、走进车间、走进田野,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深入到每一个人的脑海,不仅把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理念,而且要作为一种行动指南,作为一种道德标准。低碳行动,绿色消费,对贵阳市而言,并不是新概念。早在2007年8月,在贵阳召开的全国首届生态环境与绿色消费研讨会就已经颇有远见地提出:“每一位消费者要以‘绿色消费’为己任,用正确的需求取向,通过市场机制的传导和调节,对生产者和经营者产生良性的利益导向,从而有效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责任是一份担当,行动才是硬道理。

随着理念的深入,2010年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的主题从2009年“责任”开始深化到“行动”上来。《贵阳共识》发表一年后,贵阳市乌当区“碧水人家”设立首个低碳社区,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172吨。试点社区内使用了太阳能路灯,家家绿化阳台,户户使用节能灯和节水装置,小区实行了垃圾分类,试行“碳中和”,普及低碳生活方式。生态文明在贵阳已不单单是一种理念,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2010年,贵阳市成为我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之一,并编制了《贵阳市低碳发展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增加低碳经济总量,狠抓节能减排,提高工业低碳生产力,打造低碳产业体系的总体思路。经过两年的“试点”,贵阳市在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也较好地完成了节能减排任务。

着力推动经济绿色转型

为全面发展绿色产业,贵阳市政府设立绿色经济导向标尺,强化生态政策激励,运用金融和税收杠杆扶持绿色产业发展,对绿色产业给予更优惠的信贷政策。同时,在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产业发展等领域的建章立制也一直走在全国最前沿。贵阳市制定出台了国内第一部和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用于规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违规行为,从而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依法治理轨道的法律制度体系。

2012年“让绿色改善生活”,把绿色转型作为促进增长的首要选择;把绿色理念深度融入社会生产生活各个环节;在加速绿色发展、绿色转型中推动民生改善;运用新的模式提升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更加深入广泛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合作。为人民谋幸福,是贵阳市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契合了2012年贵阳共识——用“绿色”推动民生改善。

在大力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贵阳市牢固树立绿色理念,摒弃以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为代价的非绿色增长方式。近年来,贵阳每年婉拒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总投资规模都在300亿元以上。

永久会址

2013年1月,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外交部批准,生态文贵阳会议升格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为我国目前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论坛。由此,贵阳市决定规划建设一个具有贵阳特色的生态文明实践区,作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永久会址。会址最终落户于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西部的朱昌镇百花湖畔,百花湖水域面积14.78平方千米,有岛108个。拟建的生态文明实践区和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永久会址地块位于百花湖东侧,地块内形成“三横两纵”道路结构,通过金朱路向东与观山湖区和贵阳老城区对接,通过金湖路向北与北部沙文工业新城对接,通过金湖路和环湖路向南与清镇及贵安新区对接。

朱昌镇的建造规划将遵循国际生态文明理念,运用顶级生态技术,并融合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及地方原生态文化,打造成为集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生态产业、生态文化、生态教育、旅游度假、民俗体验、生态宜居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文明先行实践区。

根据初步策划和规划方案,生态文明实践区将形成以论坛岛为核心,建设包括生态酒店、旅游休闲小镇、城市综合体、生态总部办公基地、科技农业特色交易中心在内的重点项目;以会展业为核心,打造生态产业服务业、休闲旅游业、城市综合服务业、生态休闲农业等多种生态产业集群。

聚焦2014

2014年7月10-12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在贵阳市举行。本届年会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内第一个强调以改革为驱动,围绕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变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体制的千人国际绿色发展大会。本届年会以“改革驱动,全球携手,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政府、企业、公众:绿色发展的制度架构和路径选择”为主题,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官、产、学、媒、民各界高层人士提供了最新、最有价值的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第一手权威解读,和探讨绿色商机与共同应对生态环境挑战的机会。

本届年会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内容支柱展开讨论:“绿色发展与产业转型”、“和谐社会与包容发展”“生态安全与环境治理”和“生态文化与价值取向”,共将安排约40场讨论,并突出五个主线:改革驱动,抓住绿色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战略机遇;以人为本,推动绿色城镇化;创新引领,重塑生态环境安全;文明对话,建立生态文明的价值体系和推动可持续消费;合作共赢,搭建参与后2015年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治理体制的桥梁。例如“绿色发展与产业转型”聚焦十大产业,包括能源、节能环保、先进制造业、信息产业、城镇化与绿色建筑、可持续金融、生态农业、医药、生态旅游、绿色基础设施等领域。“生态安全与环境治理”则更加关注时下的焦点、难点和热点民生问题:水、PM2.5、食品安全等。本届年会还发布了多个报告,包括绿色债务、生态产品认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