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报告
7716000000021

第21章 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新成果(7)

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成为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跨国界合作的重要桥梁,成为交流各方经验和信息、总结各类实践和典型案例、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举办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展、中国·贵阳节能环保产品与技术展、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经验交流会、全国低碳发展现场交流研讨会、名人生态环保公益活动、贵阳市十大工业园区展示暨项目推介会等,有效展示和交流了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共签约并实施40余个、总金额近200亿元的绿色、低碳项目。

让中国政府在国际上确立了生态文明话语权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让中国政府在国际上确立了生态文明话语权”。会议向国际社会发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声音”,展示了加快绿色发展的“中国行动”,有效树立了中国自觉应对气候变化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有力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各届会议均形成了会议成果《贵阳共识》,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观点和具有操作性的具体措施,并由全国政协向党中央、国务院做了汇报,相当部分建议被充分运用到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之中。

贵阳共识

每一届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所达成的《贵阳共识》,不仅能为贵阳生态文明建设事业提供科学指导,还能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生态文明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生态文明,不是选择之一,而是必由之路

2009年首届生态文明贵阳会议达成的《贵阳共识》提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不是选择之一,而是必由之路。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以高投入、高能耗、高消费、高污染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在物质生产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对地球资源的索取已超出了合理范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达到临界状态。当前各类自然灾害呈增加趋势,特别是气候变化已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严重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显得尤为迫切。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已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2010年第二届生态文明贵阳会议达成的《贵阳共识》提出:绿色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是后危机时代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也是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重要内容。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要从当前的事情做起,从能够做到的事情做起,立即把凝聚的共识落实到行动上,让生态文明走进楼宇、走进社区,走进车间、走进田野,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深入到每一个人的脑海,不仅把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理念,而且要作为一种行动指南,作为一种道德标准。《共识》倡议要把环保投入到足以加快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消除生态赤字、达到良性循环的幅度;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积极推动绿色消费;大力发展绿色科技;各方要形成合力。

始终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2011年第三届生态文明贵阳会议达成的《贵阳共识》提出: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互动双赢。在现代化进程中,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工业化和城镇化,构建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新型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互动双赢,做到既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又合理开发、永续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研究和专题研究。绿色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摆脱困境、度过后金融危机时代、合力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共同选择。要立足国内、面向国际进行战略思考和综合研究,推动我国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技术、政策、措施与国际发展趋势相对接,确定现阶段我国绿色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推动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机制上,加快节能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建立“领跑者”标准制度,促进用能产品能效水平快速提升等。政策上,重点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完善污水和垃圾收费政策,深化政府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激励机制。技术上,加快低碳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行动上,大力开展生态修复、生态治理活动,带动更多人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走绿色转型与包容性增长之路

2012年第四届生态文明贵阳会议达成的《贵阳共识》提出:绿色转型与包容性增长本质都是寻求经济与社会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体现了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绿色转型与包容性增长,相互关联、相互促进。通过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发展,可以做出高品质的财富蛋糕,为社会分享成果打好物质基础。坚持包容性增长并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可以有效地提高民众的幸福指数,凝聚各方力量参与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发展。绿色转型与包容性增长,应当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打牢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物质基础,增加社会财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应当探索绿色经济的有效模式,注重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经济体系,注重培育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应当遵循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的发展理念,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实现经济增长、人口发展和制度公平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

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达成的《贵阳共识》提出:要重新思考和审视现在的政策、规章、制度等,来保证绿色转型的有效实施。

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当今世界,地球变暖已经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生产发展,人类所消耗的资源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已经远远超出地球的自我修复能力。必须找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保之间的平衡,采取一种更宜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彻底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思维模式,走出一条既不破坏生态,又能让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共赢发展新路,给未来世界留下一个宜居地球。面对能源资源危机和气候变暖、环境破坏,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应该顺应历史潮流,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履行共同但有区别的义务,建议把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体纳入联合国后2015年的发展议程,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以造福世界人民,造福子孙后代。

行动深化

从务虚到务实,从理念到行动,贵阳市积极把生态文明论坛期间科学的、生态的、绿色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转变为可操作的部署规划和实际行动,在更深入的层次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