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找到意想不到的自己:萨提亚模式与自我成长
7711100000012

第12章 自我价值(6)

在舞会开始前,沟通双方每个人先分别写下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各五个特质,然后各找10个人扮演自己的这10个特质。当事人教给这10个人用肢体语言,夸张的方式表现自己的这个特质(也可以加上一句能表现这个特质的典型台词)。在整个过程中,沟通双方自己不上场,只是调动特质并观察。

第一轮。双方的特质轮番登场(顺序不限,随即登场),保证每次同时有两个人在场地中间表演,在这个过程中,你能清晰地看到哪些特质之间能够产生连接,哪些特质可能毫不相关。比如一方是宽容,一方是融洽,能看到最后这两个特质会拥抱在一起。但如果一方是逃避,另一方是坚定,就能看到一方在躲,一方在自己走自己的路。

第二轮。一方挑选一个特质上场,另一方选择自己认为可以应对对方特质的自己的特质上场。不断重复这个特质的动作和话语。

整合的方法参考内在面貌舞会。

在整个过程中引导者要不断地问当事人的感受,问听到对方感受后的感受,最后还会问参与角色扮演或雕塑的学员的感受,问旁观者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表达和倾听的过程,总是能帮助自己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而不是经过思考的想法。

人和人的故事各有不同,但是那些关系中的问题,还是能找到很多共鸣的。

第六节提升自我价值的魔法工具

萨提亚有很多魔法工具。这些魔法工具通常是心理咨询师在工作的时候非常有用的工具。同样这节也是写给专业工作者的。如果你是专业工作者,你可以窥见萨提亚的操作手法。如果你只是想寻找个人成长,这部分依然可以跳过。

萨提亚的魔法工具

在萨提亚的工作坊或个案里,治疗师会借助一些道具来赋予魔法,协助案主改变。萨提亚的魔法工具不仅是一些道具,在她的治疗里,这些道具会被赋予魔法,具有力量。

萨提亚的魔法工具最终导向是其终极目标,提升自我价值。这6种工具也都围绕着这个核心点工作。

这些工具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仪式。仪式有时候只是一种形式,但是陪同你的案主走过这些仪式,其产生的心理价值却不可估计。仪式是在特定的环境、时间、场景中进行的一种综合行为,是叙事的一种方式。在仪式中,一些普通的物件被构建和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并且这种意义能够被当事人所接受。例如在婚礼仪式中,戒指被赋予爱的意义被当事人所接收;在丧礼仪式中,用遗体的送别来赋予与人告别的含义;在心理治疗与过去的告别仪式中,治疗师有时候会与当事人一起烧掉保留过去记忆的东西,来帮助当事人告别过去。同样,在萨提亚的治疗中,这些普通的工具被赋予了魔法的含义,在设置完情境后,这些工具就已经被构建出了其指定的意义,并被当事人所接受。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仪式是一种与超自然力量沟通的工具。至于仪式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力量,我们不必深究。作为经验派的萨提亚模式,我们可以做的是从应用中得到最大的效果。

魔法工具6种

愿望棒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想要怎样度过这一生。

继而陷入各种负面的怪圈,引发对现实的无力感。有时候感觉生活没有希望,只有无尽的绝望,有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活着,感觉一天天麻木不仁,但是又空虚无比。每天跟随着大众主流,跟随着别人的意愿去做事,而不是为自己。因为自己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也就只能为领导、家人、父母而活。

这种虚无主义必然的一种结果就是拖延。拖延症的蔓延,多半就是因为如此,因为自己做的事情不是自己想要的,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又不知道或者不敢去拿,所以只能违心强迫自己做些不想做的事情。逃避痛苦是人的本能,拖延就是这个本能的一种体现。见过上班拖延的,但很少见下班拖延的,因为前者是痛苦后者则是快乐。然后所有的事情都开始变得不着急起来,对于工作与生活懒懒散散,对于时间概念开始匮乏,对于重要的事情开始漠视……

这就是自我价值感低的体现之一,人们不愿意相信自己的能力,不相信自己可以拿回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以重新评估自己的能力。

尼采说:“一个人知道为什么而活,他就能忍受任何一种生活。”拿回自我价值的方法之一,就是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知道为什么而活,重新建立希望。建立希望的有效方式之一则是设立愿望,想要做成什么,得到什么。

萨提亚企图帮人们找回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的愿望。让人们可以挑战自己,相信自己,让人生有意义地度过,拿回对自己的自知力,提高自我价值。

愿望棒很像卡通剧里的魔法棒,轻轻一挥,愿望就可以实现。在萨提亚的工作坊里,萨提亚治疗师通常会用一个带着星星的可以闪光的玩具棒来代替。实际上这样的玩具在玩具市场上俯拾皆是,但放到萨提亚的工作坊里却是一个魔法工具。在萨提亚工作坊里,治疗师会拿着愿望棒郑重地交给案主,并在给他之前或者之后加入一段冥想或暗示:这是一根愿望棒,拿着它,你的愿望就会实现,它会给你无尽的力量。

这时候萨提亚治疗师就可以跟案主沟通:

假如只能有一个愿望,那会是什么?

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你最理想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呢?

你的目标是什么呢?

在核对完案主的愿望后,治疗师需要格外注意,案主的目标是希望自己改变还是在要求别人改变,如果他依然在希望别人改变,那就需要去帮他看到责任的部分,人不能为别人负责,只能对自己负责。同时要去看他的愿望是具体的某件事还是一种生活状态,如果只是某一件小事,那就去跟他探讨这件小事背后的动力,去修订愿望,从而建立一个合理的、深层的愿望。通过这样一个修订愿望的过程,可以帮案主理清自己的生活状态,看清自己。

在修正完愿望后,治疗师依然要用魔法棒给案主力量。让他想象从魔法棒里流出来的能量,流遍他的全身。

创意钥匙

创意钥匙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我该怎么办?这是一个不负责任的问题,我把回答的权利交给别人,希望别人告诉我该怎么做,希望别人告诉我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应该的,从而我就可以只是去服从,不用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因为别人告诉我答案的同时,也给我做出了一个选择。

人一旦陷入“我该怎么办”的怪圈后,就会丧失自己的智慧,将自己暗示为一个没有能力的、没有想法的人,以此迎合别人的期待,向别人证明我真的是没用的,所以需要你的帮助。

萨提亚鼓励人们拿出自己的主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能力找到解决方案,我们可以去找别人讨论方案的利弊,但绝不是坐等别人告诉我们该怎么办。自己找解决方案的优势就在于,它让我们重新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是能行的,从而建立自己的自我价值。

问题犹如一把锁,方案就是那把钥匙。别人有钥匙,我们自己也有。而更能解决自己的困惑的,莫过于自己的那把钥匙。

基本上,每个人都会随身携带几把钥匙,把它取下来,放到案主眼前,这就是一把具有了魔法的钥匙,因为它能打开任何一个难题的锁,找到方案并解决。它最能打开的,也是我们自己的大脑这把锁。长时间的不知所措,让我们封闭了自己的大脑,找不到创意,这把钥匙就能开启我们大脑的锁,让创意不断更新出来。创意钥匙可以让人:

打开心扉和头脑

发挥创意

超越界限、禁忌、常规

让团队齐心创造

治疗师在工作的时候,同样给予案主冥想:这是一把有创意的钥匙,有了它,你可以打开你的大脑,让想法尽情地涌出来。你将不再限制你的大脑,没有任何做不到或者不可能,你允许自己有无数个方案解决困惑。现在,你只需要拿出几个就可以……

双面金币

双面金币主要解决犹豫与纠结的问题:向左还是向右,选A还是选B,答应还是拒绝?

选择就意味着要为它负责,人们喜欢用逃避选择来实现逃避责任,于是有了中国人的韬光养晦:我不说是,也不说不是,到底是不是,你自己猜去吧。

曾经有一头驴子饿死了,因为送草的人仰慕驴子主人的威名而多送了一堆,这只驴子徘徊在吃哪堆草的过程中不能做决定而被饿死了。人也是如此,对于要不要去决定,要不要去做,人们也难以选择,于是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就被耗费于此,用在了纠结上。即使选择,也难以坚定,该不该这样做,这样做对不对,开始犹豫、后悔另外一个选择。整个过程,很难勇往直前,坚定不移。

双面金币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对选择做一个决定。做人应该爽快些,对某个选择爽快地做出yes或者no的答案,可以就是可以,不可以就是不可以。自己做一个选择,并为这个选择负责,放弃另外一个。

双面金币一面呈现有yes字样,另一面呈现有no字样。萨提亚治疗师会去询问案主要呈现出哪一面,二选一,没有犹豫和纠结。

智慧宝盒

智慧宝盒里有着无限的智慧和资源。当你需要的时候,你就可以拿出你所需要的能力。萨提亚认为,人生来就有足够的资源来应对事情,只是随着我们的成长渐渐不再相信。

萨提亚治疗师通常在引导完案主后,要求他从宝盒里拿出需要的资源,如勇气、智慧、爱心、毅力等。

除此之外,智慧宝盒也可以用来放进一些东西,将案主的焦虑、犹豫、遗憾等暂时放下或者以后都放下,也可以放进对某个人的愤怒、恐惧等情绪。通常治疗师会让案主将需要放下的事情写下来,然后放进盒子里。这代表着案主可以将需要放下的东西从身上拿走,让智慧宝盒代管理。

勇气棍

勇气是人们在应对事件时非常重要的一个资源。在有了决定、能力后,还需要勇气去面对。在面对新的改变时,意味着一切都冒险,冒险就需要勇气。舒适地带被打破,面对着一切未知,治疗师需要给他的案主一些勇气,让他有力量去面对。

通常治疗师会把勇气棍交给案主,让他感受勇气棍所给予的力量,然后去找案主核对:此刻,你的勇气有没有多一点?如果只是多了一点点,治疗师可以再给他一根勇气棍,让他感受到更多的勇气。接下来治疗师就可以去工作:

现在你有了很多勇气,你决定怎么做?

如果你有很多勇气,你会怎么做?

爱心宝石

爱心宝石可以是一块心形的石头,或者是一个心形的物件。最重要的是,人们可以借着宝石来表达爱,夯实自己的爱。人们可以把宝石:送给自己,借着宝石说“我爱我”、“我珍惜我”;送给亲人、朋友,借着宝石说“爱你”、“感恩”;送给旁人,借着宝石说“欣赏你”,“想与你认识、交朋友”。爱心宝石可以在生活中使用,也可以在萨提亚的个案中交给案主,让他去感受爱,也可以在工作坊中使用,借此让成员相互连接,夯实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