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得过最重的病,是想你
7710600000030

第30章 你不想把扯淡做得如此彻底

那天,你从客户那里回来,同事开车,你坐在副驾驶座上,把资料一股脑儿地塞进电脑包。车穿过一段正在整修的路面,扬起了灰尘。几个灰突突的工人在阳光和尘土混合成的混沌中挥动着手里的劳动工具。某一瞬间,你觉得自己西装革履的样子看上去很禽兽。你早上八点出发,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四十分钟,果断地为地球贡献PM2.5。你屁颠屁颠跑到客户的地盘,煞有介事地充当顾问。为了说服客户签单,你和同事精心设计,你一言我一语地轮流忽悠。你成功了,做成了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把别人腰包里的钱装进自己腰包。你心满意足地拍拍屁股,走起。

你在城市CBD的高端写字楼里办公,主要工作方式是点击鼠标和思考。当然,没人知道你究竟是在思考如何多快好省地搞定工作,还是在思考如何泡到腿长波大的漂亮妞儿。在椅子上坐累了,你会端起正品纯白骨瓷的大号马克杯,去饮水机前冲一包速溶咖啡,然后和说话嗲里嗲气酷似林志玲的前台美眉语言调情五分钟。每天早晨,你准时来到办公室,吃早点,刷微博,浏览娱乐资讯,与邻座的同事讨论重大头条,忍不住牢骚几句。你把沟通放在嘴边,你说知识型员工的重要工作内容就是沟通,上下级沟通,平级沟通,跨部门沟通,外部客户沟通,360度全方位无死角地沟通。说得完美无瑕,说得天花乱坠,可是说完了也就完了,行动的落实总是滞后、缓慢、艰难以及鲜有成效。

有些简单的事情被你整复杂了,有些明了的道理被你整玄奥了,有些不紧急的事情被你整得迫在眉睫,有些不必要的事情被你整得不做就会死,因为只有这样,你的存在才会更有价值。你用漂亮、规范的方式展示你的工作成果,只是这成果未必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你说着完全正确的废话,你用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来分析和整理信息,你看上去真理在握,但是这些对行动毫无裨益呀。最大的成本是时间成本,最大的浪费是效率低下,那些时髦而花哨的术语存在于纸面和口头时无可厚非,一旦落实到工作中,就会增加管理成本,降低组织效率。

你从事的工作有一个体面的名字。大多数情况下,这个名字意味着忽悠客户,它并不是传说中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事实上,灵丹妙药根本不存在。那些随便的承诺、言过其实的宣传、水分十足的包装,只是为了让客户在付钱的时候利索一点。你每天把自己装扮为成功人士,囫囵吞枣地阅读一堆理论,用貌似高深的理论武装自己,其实你心里清楚,这不过是底气不足的另一种表现。你奔走在去客户的路上,大部分时间用于沟通,以便和别人达成一致。这些工作并不产生价值,却不得不做。

你觉得肯定存在另一种方式,能够直截了当地创造价值。你不愿意让时间消耗在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上,你想做一些脚踏实地的工作。你不愿意昧着良心忽悠客户。你希望自己的工作纯粹,不牵扯太多的人际关系,有留存下来的意义。于是,你辞职了。

完美的工作应该符合三个条件:能够给别人提供价值的,你擅长的,你喜欢的。完美意味着几乎不存在,你只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能够给别人提供价值同时又是你喜欢的工作。至于第二点,你觉得假以时日就可以做到。

家人表示不理解,朋友笑你傻:放弃轻松又高薪的工作,你究竟图啥?有段时间,你也后悔了,因为新的工作几乎从零开始,起步艰难,你从骨灰级大Boss降级为菜鸟,与小辈们共事,摇着尾巴向他们求教。你在心底告诉自己:上帝总是躲在暗处观察芸芸众生,当你竭尽全力之后,他会加倍补偿你。你给自己喝心灵鸡汤,往身体里猛打鸡血,每天对着镜子和自己说狠话,要求自己成为战斗力飘红的灿烂超人。你希望自己是笑到最后的人,对得起自己做出的选择。

你按照SMART法则给自己设定目标,制订了行之有效的行动计划,并且强有力地付诸实施。为了激励自己,你运用了“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计划未执行,你就惩罚自己不准偷看美女;计划完成,你就奖励自己一张电影票,或者一次短途旅行。刚开始你特迷惘,像一只闯入原始森林的家兔,感觉前路不可知,因此你绕了许多弯路,吃了许多莫名其妙的亏,但是你一直往前走,终于认清了方向,坚定了未来的路。你发现绕弯路和吃亏是不可或缺的过程,而且并不是一种浪费,上帝总会以其他的方式回馈你。你意识到目标是什么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目标。目标是指引和督促你往前走的,往前走才是最重要的。你讨厌被别人裹挟着往前走,你喜欢自己拽着自己往前走。

你没有伟大的觉悟,没有高远的志向,没有凶猛的闯劲,对“成功”之类的词汇不感冒,你的缺点不胜枚举,你只是一枚平凡的屌丝,像漫天飞舞的柳絮,像填满天空的细雨,像簌簌飘下的落叶,在硕大的世界划出自己的轨迹,但是没有人会在意。你之所以如此选择,只是因为你没有勇气不按照内心的想法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