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享受孩子成长
76907900000007

第7章 早期养育要科学

早期经验影响大脑结构的发展,它为将来所有的学习、行为和健康提供基础。正如一个薄弱的基础会影响一栋房子的质量和强度,早期的不良经历会损害大脑结构,负面影响会持续到成年。科学的早期养育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

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的研究指出,早期经验影响大脑结构的发展,它为将来所有的学习、行为和健康提供基础。正如一个薄弱的基础会影响一栋房子的质量和强度,早期的不良经历会损害大脑结构,负面影响会持续到成年。

当婴儿咿呀学语、做手势或者啼哭时,妈妈如果能够随即通过眼神交汇、语言互动或者主动拥抱做出回应,那么孩子大脑中支持交流交往的神经连接就会建立并加强。与孩子你来我往的互动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场生动活泼的网球、排球或乒乓球运动,既充满乐趣,也达到了训练孩子交际能力的目的。回应孩子的养育方式被称为“回应性看顾”。

当看护人对幼儿的信号和需求敏感且反应灵敏时,他们就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在“回应性看顾”缺失或回应不准确、不恰当的情况下,幼儿的大脑结构就不会按照预期形成,从而导致学习和行为差异。先天和后天经验共同构建了幼儿的大脑结构。所以,看护人需要掌握早期养育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否则,孩子的认知能力发展就会受影响,无法得到正常发展。[9]

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智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在东东的早期养育中,我非常重视孩子认知能力的培养与开发,因此也对“回应性看顾”特别认同,并一直坚持把这一理念和方法用于我的育儿实践中,还分享给了东外婆和照看东东的小石姐姐。

也许是我坚持胎教的原因,我发现婴儿期的东东对他出生前听过的内容表现出特别的感情,仿佛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比如说当东东啼哭时,我试着播放胎教音乐和故事,听着听着,他就会自然而然地停下哭声,开始安静而专心地听。可能是我一直跟尚在母腹中的东东说话交流,出生几天后,东东就发出声音,流露出与人交流的欲望。我便运用“回应性看顾”的方法跟孩子交流,每天都会定时给孩子阅读。

除了阅读,我还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家里的实物带着东东学习词汇,主要训练孩子把读音和实物进行联结。方法是妈妈站在东东的正前方,发音时用手指着实物反复多次。最好选择颜色鲜艳和形状醒目的实物。而且,我注意在孩子情绪良好的状态下进行。每天教给他两到三个词语。然后反复地复习并检查。

此外,带孩子学习时,妈妈要注意保持兴奋和快乐,还可以加入一些幽默滑稽甚至“疯癫”的游戏活动,以便达到吸引孩子注意力和兴趣的目的,确保孩子在开心中不经意间完成学习。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一定要使用规范的普通话准确表达,不要用儿语。

两个多月的东东就能够通过他的转头和目光,准确地把妈妈所读的单词与实物联系。比如,当我说“电灯”,他就会抬头看顶灯;说“花扇”时,我故意让东东背对着墙壁上挂的装饰扇,但他会使劲转过身去找扇子。当我说“电扇”,他就会看电扇,还会把嘴噘起发出“呼呼”吹风的声音,进一步表明他知道这个词。

实际上,我所提倡的这种情景性婴儿词汇学习,完全有别于单纯追求词汇量而对幼童开展的卡片识字。情景性婴儿词汇学习不是以识字为目的,而是一种亲子游戏与互动,可以让孩子对周围环境有更多的了解和熟悉,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样的“回应性看顾”来刺激孩子的大脑发育,为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我和东爸为了让东东感受外面的世界,刺激大脑的发育,经常带孩子上街走走看看。为了方便孩子观察,东爸让孩子的背紧贴着他的前胸,面朝前面的方向,一只手托住孩子的小屁屁,另一只手从孩子的胸前揽住,让儿子脸朝外地稳稳地背靠在自己胸前。这种姿势一来让孩子感到很安全,二来有利于孩子观察周围,三来与爸爸的身体接触有利于增进亲子感情。我们一边走一边给东东介绍。东东总是睁大眼睛,好奇地东张西望。当看到人行灯的闪烁或者霓虹灯时,东东会大声叫喊,还不断地扭头用眼神跟爸爸妈妈交流互动。

一次,我和东外婆带着刚三个月的东东出去遛弯,刚走到大门口,东东就专注地朝一个方向注目,大声发出了“wow,wow”的声音,小屁股一颠一颠的,还努力与我和东外婆进行目光的交流,试图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顺着东东观望的方向看去,原来是远处报社的烟囱正在排烟,一股股浓烟排向空中,被机灵的东东发现了。东外婆赶快回应:“是的,是的,冒烟烟了。”

“回应性看顾”的养育方法极大地促进了东东的语言和阅读能力的发展。东东不到一岁就能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并能独立阅读简单的幼儿读物。一岁半就能非常顺利地不间断地交流,识文断字能力也飞速发展,能背诵几十首唐诗和儿歌。

根据语言习得理论,语言表达是输出。输出信息是建立在语言输入信息积累之上,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就是说,妈妈一定要在早期尽量多地跟孩子说话和交流,并要多给孩子阅读优美的作品,尽早为孩子提供更多更好的语言信息确保孩子语言信息的输入,在孩子开口说话之前的沉默期里,尽量扩大输入信息的储备量。

孩子都会经历语言的沉默期,但是,懂早教的家长会把孩子的沉默期变成语言信息的储存期,而不懂早教的家长可能会认为孩子不吵不闹就是没有需求,也就不会主动关注孩子,不跟孩子说话交流和阅读。美国的早期教育先驱暨哈佛学前项目创立人怀特博士在20世纪70年代的研究成果《从出生到3岁》中提到,从宝宝刚出生就开始和他“说话”,绝对是个好主意,尽管这对你来说感觉并不非常自然。[10]

美国心理学家Kathleen Stassen Berger指出如果孩子在1~3岁期间不会运用他们的第一语言(母语)进行交流,他们以后还可以学习。但是,孩子们的语法通常会受限,将会影响到他们以后的书面表达。所以,语言的习得存在敏感期。她还进一步指出第二语言或者第三语言学习的敏感期也在儿童时期。虽然成年人也可以学习新语言,但是会带有浓重的口音。即便在目标语国度生活多年,也终究难以达到本族语人士的语言水平与能力,以至于本族语人士会问:“你从哪里来的?”[11]由此可见,抓住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从出生时就具备了最基本的情感。随着与外部环境不断地互动,他们的社会情感也迅速发展。从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本质看,人的情感就是社会情感。儿童的社会情感指儿童在社会生活与社会交往中的情感体验,包括积极情绪、情绪表达与控制、依恋感、愉快感、羞愧感、同情心、责任感等等。

一岁多的东东在读《贝贝百科全书》中关于青蛙的介绍时,我顺便教给他一首名为《小青蛙呱呱呱》的儿歌:小青蛙,圆眼睛,大嘴巴。捉害虫,顶呱呱,跳进水里找妈妈。东东非常喜欢这首儿歌,每次读到“跳进水里找妈妈”后,就扑倒在我的怀里。我知道东东把自己比作小青蛙了。东东能通过阅读而产生与妈妈的情感连接让我很感动。东爸是近视眼,当时流行戴大框大镜片的眼镜。学完这首儿歌的傍晚,东爸下班回到家,东东便跑过去摸爸爸的眼镜,说爸爸好像青蛙,因为都有突出的“大眼睛”。

东东喜欢把自己融进作品当中。两岁多时,东东最喜欢看的动画片是《葫芦兄弟》《舒克和贝塔》以及《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观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时,他每次都会融入剧情,把自己当作大头儿子,把东爸当作小头爸爸,把我当作围裙妈妈。观看《葫芦兄弟》时,东东把自己比作其中的水娃,可以把江河湖泊的水全部吸入肚子,威力无比。看《舒克和贝塔》时,把自己比作勇敢而正义的老鼠舒克。当贝塔被坏老鹰送到喜马拉雅山上下不来时,东东焦急万分,直到舒克开飞机来救援化险为夷后,东东终于松了一口气,脸上才露出笑容。

在听《好爸爸坏爸爸》这首儿歌时,每当唱到“我有一个好爸爸,做起饭来锵铛铛、锵铛铛,洗起衣服嚓嚓嚓、嚓嚓嚓。高起兴来哈哈哈、哈哈哈,打起屁股啪、啪、啪啪啪啪,真是稀里哗啦……哪个爸爸不骂人,哪个孩子不害怕。打是亲来骂是爱,那也是好爸爸……”时,我发现儿子瘪着嘴角,强忍着泪水。我赶紧过去安慰他,告诉他东爸是好爸爸,不会打儿子的。东爸确实从来没打过儿子。可见,东东已经把自己融入了儿歌中,用心在体会歌词。

早期社会情感的培养也是帮助孩子实现人际交往正常化以及社会化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家长应该与幼儿亲密互动,采取有效的策略,促进孩子社会情感的发展。

在整个生命历程中,认知、语言、情感和社会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大脑是高度整合的器官,它的多种功能相互协调运作。情绪、幸福感和社交能力是新兴认知能力的坚实基础,它们共同构成了大脑结构的基础。生命早期形成的情绪与身体健康、社交技能以及认知—语言能力,在今后的学校、职场和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中都至关重要。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James Heckman发现,儿童早期教育与其长大后的收入、智力以及行为存在巨大的联系,并指出0~3岁教育投入的回报率最高。他认为智力开发越早越好,越往后越难,10岁以后就难以改进了。[12]

关于生命前一千天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早在20世纪初就展开了深入研究,指出早期生命引领的深远意义。她建议家长不仅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还要和幼儿一起学习,增进亲子感情,促进亲子交流。

美国早教专家怀特博士呼吁全社会支持孩子的早期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从婴儿期到儿童发展时期,家长不要错过生命最甜蜜、最幸福和最重要的时刻。他指出如果要发展一个人的全面潜能,在生命前三年必须让其体验一流的教育。孩子的早期教育是为孩子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的工程,需要家长亲力亲为,家长的觉悟与素养是孩子的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