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礼失求诸野
7675500000004

第4章 敬天法祖(4)

仍以我家乡河曲县为例,它应该算是一座很年轻的城池,建于清乾隆年间。我家居住的护城楼村位于城北,护城楼旁边有一座白龙庙,沿白龙庙南去轴线上,城里有龙王庙,城南则有老龙庙。三座司雨的庙其实就在一条直线上,由北而南,恰恰是夏秋雨来雨去的轨迹。永福寺、白衣庙、圆通庵三座佛寺则分别位于城东、城中、城西,护佑城池。六座庙,两条线,相交而成一个坐标,其他庙宇则分列在这个坐标体系之内。城东有魁星楼,沿直线向东,东山上又建了文笔塔,魁阁文峰遥相呼应。据说到夏至那一天的早晨,太阳会将文笔塔的影子直接送过黄河对岸的一座砚台山上面去。

前面咱们谈过的禹庙当然建于水西门码头。南门之外,关帝武庙居于左,文庙书院置于右。送子的张仙供在城外风水出口,关城的尽头与张仙庙相呼应的是一座风神庙。河曲新城依托明代的营堡而建,营盘里驻有兵马,马王庙必不可少。城隍驻城北,三皇居其东,财神庙居其西,之外还有人神庙与白衣庙相邻。专司天文、地理、水利的三官庙则远处河滩田野之中。照旧县志数了一下,这座清代所建的新城,共有大型庙宇二十二座之多。加上朝廷旌表的牌楼石坊,城池形制应有的钟楼鼓楼、古塔和祭坛,构架起庞大的民间宗教祭祀体系。

这些庙宇无论体量、色彩与建筑形制,自然不同于民居和其他建筑。它们像是一篇大文章的小标题,起承转合,不仅让城池具有空间感,而且让城池具有节奏感。城内衙署俨然,沿南门斜斜一线是商铺牵连,万家灯火,人烟辐辏,河流静静地从城池边缘流过。

过去城外南街有一大洞,亦即城池堡寨进出的洞阁,是进入河曲城的必经陆路。门洞顶上供着文昌帝君,两侧对联写得精彩:

一曲河流支砥柱

万家烟火集城荫

张:你刚刚勾勒出的是一座清代新建的边城,已经令人非常感奋,觉得果真是叹为观止。想想当年中华大地上,多少座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府城、州城、省城星罗棋布,那是怎样的宏伟壮丽景象。

农耕文明,天人合一,天道循环,保守而稳定、缓慢而有序地发展,有何不可?全球化、城市化,笼而统之叫现代化。看看全球格局,后进的发展中国家都被西方意义上的现代化绑架了。现代化就是比快,比拼速度,整个成了一支射出去的箭,不知伊于胡底。

还在1989年,我去泰国游访。除了关注民生、老百姓的幸福感,我对泰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状况颇多感触。

泰国是个佛教作为国教的东南亚传统国家。全国有两万多所寺庙,光首都曼谷就有大小寺庙六百余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高架桥凌空横卧,与寺庙古建显得错落有致、相得益彰。泰国大皇宫建造不过百年,是开明的五世皇朱拉隆功主持修建,下面是西式大理石楼层,顶上是传统的高耸披厦,成为一座东西结合天衣无缝的建筑精品。

泰国男子,一律要在年满十四岁就近到寺庙里出家当和尚三年。三年里,学习佛经戒律、天文历算包括中国古代经典,然后还俗,成家工作等等。现代大学的出现,并没有改变这一悠久古老的传统习俗。佛寺一般不起火,和尚们一律托钵化缘,效仿佛祖;而由于家家都有孩子在寺庙修行,家家都乐于布施茶饭。宗教和生活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泰国人和我国的傣族同种同源,接受佛教之前有他们的原始宗教。原始宗教,信仰四面神。四面神应该是泰国早期母系社会的偶像,是个女性,民众信仰的程度无以复加。几乎家家院里都有四面神的神龛,仿佛咱们宅院里的土地神。除此而外,就在首都曼谷的大街上,几乎每个重要的十字路口,在马路界定的一个街角,也都建有四面神的高大神龛。四面神嘛,神龛四根立柱支撑了拱顶,四面神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接受连绵不断、比肩继踵来献花、上香、还愿的人们瞻仰礼拜。1989年的曼谷,好像比我们当时的大都会还要现代一些。上下班时刻,马路上小轿车、摩托车风驰电掣,十字路口四面神这儿梵乐悠扬,戴着尖顶宝幢的少女赤足舞蹈,替香客还愿。香烟缭绕,鲜花堆积,人们献上的布施纸币硬币小山一般。

泰国人敬神而信佛,局外人都能感觉到他们服膺那样的宗教而由衷的幸福与快乐。一块出游的同行,评品别人迷信落后,那叫十足无聊。

当年,我就写文章发过感慨:现代化与传统文明并不是一定只有你死我活,传统文明与西方现代文明完全能够和平共处达于水乳交融,传统文明能够吸纳消化别种文明而更加雍容博大。

任何人,谁能自外于传统而存在?多少年诛神拆庙,不肖子孙肆意破坏文物古建的同时,那种否定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竭力诋毁本民族辉煌文明的做法,实在令人痛心疾首。

鲁:除了佛教传入咱们国家较早,咱们中华文明消化吸纳外来文明的有序进程,其实就没有停止过。这方面我们应该是有经验的,有先例可循的。还拿我们河曲来说,进入清末,德国传教士前来传教,建有天主教堂,还建起了新式学堂和育婴堂;挪威传教士没有建教堂,但建有医院。这些不断增益出来的建筑,被恰到好处地安排在城池中合适的地方,并不显得格涩,极其融洽地参与了关于城池的历史叙述。

张:或者说,外来文明包括意识形态,早先从来没有凌驾于本土文明之上。

拿佛教的情况来说,佛寺和中国庙宇在建筑形制上,不加留心几乎就看不出多少差别。都是前后几进院落,都有大殿钟鼓楼,细分的话,才能看出差别。中式庙宇,大门这儿(帝王级的神祇叫端门)的护卫神一般是画像,仿佛百姓四合院的门神;而佛寺叫山门,山门过厅里塑四大金刚。中式庙宇,主神的正殿前面,必有献殿、享亭和祭台,正殿后面则是寝宫;佛寺的正殿叫大雄宝殿,后面当然不建寝宫,但要有藏经楼。佛教初来中土,和尚们不事生产,全凭化缘,将世人的布施说成是最高的善举。这当然引发出相当的不满,不劳而获还要振振有词,与崇奉节俭勤劳的本土民风大相径庭。后来史上的佛教改革,建立了禅林制度,制度要求和尚们要亲自耕作,号称不劳动者不得食。文化的相互作用非常显见。

2000年参与中国青年出版社组织的“走马黄河”活动,我参观过宁夏著名的纳家户清真寺。寺院的建筑看出来尽量靠拢了中土庙宇的形制,阿訇们召唤信徒诵经礼拜的唤礼塔,仿照钟鼓楼样式,古兰经教义内容则采用中式对联的形式。大门内侧的对联这样写道:

遵主命活泼中显值性

顺圣行精微处在无言

不同的宗教信仰,尽管有着种种祭祀礼敬对象的差别,但教化众生服膺道德崇仰美善的功能殊途同归。正是在这样认知的高度,华夏文明吸纳包容、和而不同,显现出海纳百川的气度和雍容博大的胸襟。

——我个人总结出一个小秘诀,外观看去差不多的庙宇,如何分出各属什么宗教?我们的庙宇,正殿屋脊当央往往是一只鼎炉或耸立一支方天画戟,佛寺屋脊上多是一只宝瓶,而清真寺则托起了新月形的标志。

鲁:就我个人的调查,翻阅史料,天主教在我县建立教堂、学校、医院,包括育婴堂,推广西医和新学,救苦急难、扶助病弱,实在不好用“文化侵略、间谍活动”一言以蔽(毙)之。

张:有些辞藻,太过简单粗暴。说起五千年文明史,那统统是“万恶的旧社会”,说起中华文明,简单概括成“一穷二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