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科普故事大本营第三季-电子故事总动员
7646200000018

第18章 复印机的发明者切斯特·卡尔森

复印机是当今办公智能化的标志,只要将文件在复印机上滚一下,几秒钟就能得到与原件一模一样的复印件。这样美妙的机器是谁发明的呢?它的原理又是什么呢?

知道蚂蚁如何写字吗?先涂上蜂蜜,然后蚂蚁会爬上去,从远处看,就像是字。我们再来看看复印机,它的主要部件是硒鼓。鼓上涂抹的硒能在黑暗中留住电荷,一遇光又能放走电荷。将要复印的字迹、符号、图表等通过光照到硒鼓上,就能将这些内容如同在石碑上先涂上蜂蜜一样“写”在硒鼓上。受光照而又无字的部分放走电荷,有字的部分留住了正电荷。当然“蚂蚁”不爬上去,是看不见这些字的。那“蚂蚁”又是谁呢?是墨粉,我们设法让带负电的墨粉吸到硒鼓的有字部分上。硒鼓转动时,让带正电的白纸通过,墨粉吸到纸上,经过高温或红外线照射,让它熔化,渗入纸中。这样便形成牢固、耐久的字迹或图表了。

切斯特·卡尔森是复印机的发明人。卡尔森小时候家境并不好,其父亲因患关节炎成为残疾人,母亲是位家庭主妇,在卡尔森17岁时死于结核病。但小小年纪的卡尔森对发明却一往情深。他在步行外出时手里经常拿着一个小本,记录那些随时萌生的新创意。卡尔森12岁时,对他的一位堂兄罗伊说:“总会有一天,我将做出最伟大的发明。”

一个人光有伟大的抱负远远不够,还必须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另外还要有人扶持、指点。卡尔森的舅舅是位学校校长,他目光远大,坚持让小卡尔森上学。卡尔森从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系毕业后,正值美国大萧条的中期(20世纪20年代),他发出了82份找工作的申请信,最后,总算在纽约一家电子公司的专利部门找到了一个固定的工作。

其实,卡尔森的发明与其专利部门的工作密不可分。正是他在工作中发现,那一份份专利要不断地用手工复制,他相信最终会有更好的,可代替脏兮兮的复写纸或油印机的方法。尽管他发明的原始复印机设计方案,花了21年才变成可用的纸复印机。但复印机最终改变了世界,大大提高了办公室的生产效率。

经过不断地琢磨,卡尔森认识到使用光敏感材料能将图像印在纸上。1938年10月22日,在阿斯托里亚的实验室里,卡尔森取出一块光导锌版,并用手帕摩擦它,以产生正电荷。再将一个印有“10-22-38”字样的玻璃显微片,置于上部的墨水中,并将光导板用灯泡曝光。被墨水屏蔽的部分保持其电荷,吸引在顶部喷洒的带负电粉末。

卡尔森在早期示范演示他的发明时,是利用香烟盒所携带的材料来完成的,因此并未引起人们的兴趣,有二十多家公司拒绝了卡尔森的发明。这时候就需要一位有远见的企业家,慧眼识珠地鉴别出卡尔森发明的价值。当时,哈洛德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威尔逊便扮演了这一伯乐角色。为了同伊斯曼·柯达公司竞争,威尔逊于1947年决定研发并采用卡尔森发明专利的复印机,这一研发工作又花了13年才在调色剂、透镜和其他部件研发中产生突破。

1960年3月,哈洛德公司正式推出900公斤重的914型复印机。以后,所有的复印机都采用了卡尔森的发明专利。尽管20世纪70年代末,施乐公司在未理会侵犯卡尔森专利的情况下,又研制出新型复印机。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复印机又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现代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在复印机上得到应用。集成电路板块代替了复杂的晶体管线路;激光技术使复印更清晰精细;现代摄影、化学的最新技术使复印发展到几乎完美的地步。

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全色复印机,复印出的图画与最美丽的彩色照片无异。复印机已不仅仅是办公用具,它在生产建设、科学研究中都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它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我们当今生活、工作中已经离不开复印机这个工具。这毫无疑问地要归功于它的发明者切斯特·卡尔森。卡尔森从小虽然家境贫寒、生活艰难,但他怀有远大的抱负,尤其对发明一往情深。这些都成为了他日后功绩的决定性条件。复印机的发明是卡尔森最骄傲的事情,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尽管卡尔森靠着这项发明成为了百万富翁,但他却一生节俭,默默无闻地度过了自己的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