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创业管理——过程理论实务
7627200000048

第48章 收获与退出策略(1)

企业家早作退出准备,好于“永不言退”

很多企业创办人及其家族把退出看作失败、丧权,很难作出退出企业的决定。其实,及时谢幕并将时间、精力与回报投入生活或其他事业中,比故步自封、最终与企业一同衰败要好得多。企业家应尽早开展退出的准备工作,科学、渐进、分阶段地放权与释股。

年前在香港举行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笔者主持了一个企业传承的论坛。问数位在内地创业有成的企业家有没有考虑过退出,众人无不坚定回答“永不言退”,并赢得了数百位听众的掌声。

另一个场景是笔者最近指导一群硕士生访谈香港30多家创业20年以上的中小企业所有者与家族,发现他们大多数面临着持续经营的困难,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适合或对经营家族事业有兴趣的继承人;另一个原因是小规模、非标准化的家族经营,很难招聘外部经理人或吸引外部投资者,也难以找到适合的购买者。加上他们往往面对动荡的市场,路障重重。相信这些创业者其实知道该退出经营,却迟迟不愿着手准备,都希望子女能接下企业的担子,但他们又几乎都不愿意现在就放手让有意愿的子女接手,甚至不能与子女有效沟通企业问题。

企业家们永不放弃的奋战精神令人尊敬。当然,在企业成长锋头的青年企业家是不需言退的。但是,商场中没有永远的成长,也没有永远的第一。预见未来强劲的竞争与路障,企业家除了不断创新,寻找新商机,打造因应变化的组织与团队,也必须及早有退出企业的第二手准备。

(资料来源:范博宏,俞欣.新财富,2011(1).)

10.1成功的“退出”与创业“收获”

从法律上说,在创业公司成立之后,它就取得了独立的虚拟人格,成为在法律上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主体,也有了自己的“生命”。如果说创业者曾经孕育了这个“生命”的成长,那么退出尽管在感情上可能难以接受——创业者也应当知道,如果自己的退出更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健康发展,或者更有利于自己的未来发展,就应当选择退出。这是对公司真正负责的表现,是对自己的清醒认识的结果,也是最明智的选择。

退出不是在企业面临无以为继、破产时救火式的出售,更不是清算。这种行动为时已晚,对于家族、企业与社会来说都是巨大损失。我们谈的退出,是在企业正常发展过程中,有计划、适时适量、渐进式的释出企业的所有权或者经营权。

退出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退出企业的经营,但保留企业的所有权。这种方式适合已高度标准化、市场化的企业。由于不依赖家族的特殊投入,家族可退出经营层,改由非家族的职业经理人经营,但由于资金充足,家族仍可保留企业所有权。若是资金不足以应对未来企业的发展需求,家族亦可在评估利弊后适量出售股份。

当今社会观念已由保守转变为多元,家庭子女减少,而且子女也越来越有机会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爱好,对父辈经营的业务可能没有兴趣,或者没有足够的能力胜任经营管理。不少欧美家族企业在传递了两三代之后,都逐渐退出了企业的管理层,只保留企业的所有权。例如,丹麦的嘉士伯(Carlsberg)在第四代家族继承人接管公司领导权时,结束了家族成员对公司的日常监控和管理,改由外部经理人管理公司。瑞典宜家(IKEA)的创始人英瓦尔·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虽然将资产分给三个儿子,但是,家族的第二代继承人已经退出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转而聘用专业经理人担任CEO。这种退出方式的要点是,创业初成后及早开展标准化、市场化的工作。

第二种退出,是我们熟悉的出售企业,既退出经营权又退出所有权。这通常是因为企业家与家族对企业已无特殊贡献或热情,缺乏资金与人才去迎接未来的挑战与发展,将企业出售,成为最佳选择。国内市场已不乏此类案例。三笑集团的创办人韩国平创造了曾在中国牙刷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三笑”牌牙刷,2000年韩国平与高露洁合资成立高露洁三笑公司,到2003年11月则把自己所持有的30%股权出让,彻底退出了三笑。退出前,韩国平尝试过像宝洁一样延伸产品链,并且提升产品档次,进军城市,与高露洁等国际品牌一决高下。

但是,家族成员间的矛盾、有限的管理能力等家族企业普遍面临的瓶颈,限制了三笑的发展,他的努力没有能够扭转“三笑”牌牙刷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衰微的趋势。退出“三笑”

牌品牌的决定,或许对于民族品牌是一个打击,但是对于创办家族甚至社会财富的保持是正确的选择。这种退出的要点是,及早做好标准化、职业化,引进战略合作者,明晰企业产权,精简组织结构与事业范围。

所谓“收获”,是指创业者退出公司并从公司创造的价值中获取收益(通常是现金收益)。收获是创业者决定退出时的一种特殊选择,如果不准备保留自己在公司中的股权的话,创业者可以因此获得现金收益,并从公司中退出,去另谋高就或再创业。

常见的收获策略有:

①直接出售自己的股权;

②创业公司被其他公司收购;

③通过管理层收购(MBO)或员工持股计划(ESOP)转让股权;

④家族继承;

⑤公开上市后出售自己所持股票。

10.2收获战略的制定

蒂蒙斯教授曾经分析到,创业者们总是避免考虑收获方面的问题。在一项对1983-1986年计算机软件行业的调查中发现在被调查的100家公司中,有80家只有一个非正式的收获计划,而其余的调查对象同样证实了企业家们对收获计划的回避——只有15%的公司在创业计划中正式制定了书面的收获战略,而剩余的5%则是在创业计划后写了其正式的收获计划。对于公司创始人来说,一家公司从最初的成立,然后是为生存而奋斗,到最后开始逐渐发展,最遥不可及的事就是公司的出售了。出售对于创业者而言就意味着完全放弃他们自己的“孩子”。

因此,创业者往往不会考虑出售公司,除非体会到可能引起整个企业的恐惧。但是,这种可能性的发生通常是突如其来、无法预料的:技术的日新月异使现有的产品生产线面临被淘汰的威胁;在很小的市场上突然出现了强大的竞争对手;或者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客户。恐慌紧紧抓住了企业的创始人和股东,于是公司突然面临待售的境地——在错误的时机,因错误的原因,从而以错误的价格被出售。在正确的时机主动地出售企业,创业者就可以在众多战略窗口中选择“单击”某一窗口。

创业者们直到危机开始萌芽才会考虑收获的问题。一个持续发展的企业创造源源不断的收入,与从零开始发展有着天壤之别。大多数的创业者都认为,留住客户并保持持续的销售收入比他们原来想像的要困难得多,所花的时间也要长得多。此外,在电子数据表上轻而易举地进行的收入预测和财务控制往往也掩盖了将计划转变为实际收入所需花费的巨大时间和精力。

在特定的时候,对于一个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而言,是有可能实现收获的。而且,在“战略窗口”敞开时出售企业要比它关闭时进行更为明智。伯纳德·巴鲁克(Bernard Baruch)在这个问题上非常有见解,他说:“我所有赚得的钱都是因为特别早地出售企业而获得的。”例如,一家销售收入达到1.5亿美元的私营糖果公司当时不考虑出售,但在分析了关于尽快出售公司的建议之后,企业创始人发现了一个绝佳的收获机会,并以19倍于盈利的天价出售了公司。另外一个是关于移动电话公司的例子。该公司是东拼西凑成立和发展起来的,并于1987年年末开始运营。然而,在购买了系统建设和运营的基本权利之后仅仅18个月,虽然当时前景还十分看好,创始人就决定将公司出售。这是由于当时所处的卖方市场使他们获得了一个相当有利的估价——要比之前任何移动通信行业交易的平均标准(行业估价标准)高出30%。在短短的一年半之内,收获所得超出了投入资本的25倍(实际上,企业创始人在投资上没有花自己一分钱)。

牛根生的启示:退出不等于失败其实,创办人与其家族退出企业是一项常见的经营决策。我们谈的退出准备,不是写遗嘱,不是承认失败,也不是在创业初期尝试错误的进退摸索,我们关注的是如何预见企业未来的机会与局限,作出发展与谢幕的两手准备,并不断重新评估未来情势,调整这个计划。蒙牛乳业(02319.HK)创办人牛根生的退出,可以作为参考。

蒙牛乳业(02319.HK)曾经是家民营企业,2009年7月,中粮集团联合厚朴基金,出资61亿港元收购其20%的股权,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此次收购前,牛根生通过个人、金牛乳业、银牛乳业、老牛基金的持股,和其他一致行动人合计控制公司28.36%的股份。交易完成后,其合计持股比例下降至15.18%,其中,牛根生本人持股因增发由4.4%被稀释至3.96%。随后,蒙牛乳业董事会改组,牛根生辞去旗下负责具体业务运营的子公司——内蒙古蒙牛董事长,转任蒙牛乳业董事会主席,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接任内蒙古蒙牛董事长,这标志着牛根生让出了蒙牛乳业的经营权。

在遭受了三聚氰胺、特仑苏事件的接连打击后,蒙牛乳业面临资金链的压力,也体会到乳制品行业的激烈竞争和作为行业领头企业的压力。牛根生选择将蒙牛的控制权转移给实力雄厚的国企,降低了这两方面的压力。退出蒙牛日常经营的牛根生并没有退休,而是专注于运作一家新企业——现代牧业,经营乳品行业的上游业务原料奶。

(资料来源:范博宏,俞欣.新财富,2011(1).)

一旦错过了收获的机会,后果就可能不堪设想。例如,当类似前面提及的收获商机逐渐显露时,另有一位企业家发现自己持有的房地产快速升值到近2000万美元,从而使其个人账面资产净值达到了将近700万美元。这位企业家利用净资产进行再融资,并用现有地产进行杠杆融资(有时杠杆比率超过100%),以期进一步把握所谓更好的商机。然而不幸的是,1986年联邦税法进行了修订,加上1987年的证券市场崩溃事件,使1988年的房地产市场一蹶不振。结果到1989年年初,该企业家几乎有一半的资产被破产清算,而其余的资产则陷入极不稳定的危险境地。房地产的前期净增值早已消失殆尽,随着出租空置的不断增加和每平方英尺租金的降低,现金净流入变成了现金净流出。

收获战略的设计是一项极度复杂和困难的工作。因而,这样的战略设计不能过早进行。

下列一些原则和注意事项将有助于收获战略的设计。

(1)耐心。正如前面所提及的,成功企业的建立和发展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所以,耐心是非常宝贵的。收获战略如果考虑了至少35年或长达710年的时间段会更为明智。

耐心的另一面是在突发事件面前保持镇定,不惊慌失措。在威胁之下不得不出售往往是最糟糕的。

(2)现实的估价。如果缺乏耐心是一笔可观收获的敌人,那么贪婪就将是其葬送者。

例如,新英格兰一家出色的小型企业拥有近80年的悠久历史,并一直由成功的家族领导人领导着。到了第三代,这家企业吸引了很多潜在收购者并获得了价值超过2500万美元的善意要约。然而,企业的所有者却确信这家“伟大的小公司”的价值要远远超过这个数,因而拒绝达成协议。不久就再也没有感兴趣的收购人了,而市场环境也发生了非常不利的变动。另外,利率也飞速上涨。不久之后公司财务就崩溃了,最终以破产告终。贪婪成了收获的掘墓人。

(3)外部建议。找到一位能够帮助企业在发展阶段制定收获战略的顾问虽然很难,但十分值得,同时,他还能对企业进行客观估价并有耐心和技巧使价值最大化。一个关键的问题似乎在于那些出售企业的人,例如投资银行家或企业经纪人,其实扮演着和房地产经纪人相同的角色。事实上,他们的动机是短期内(通常为几个月)的佣金。然而,一位与创业带头人进行了5年甚至更长时间合作的顾问能够帮助创业者为整个企业制定和实施战略,从而有能力及时发现并把握住收获商机。

10.3收获方式的选择

如前所述,创业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收获其所创造的价值。以下以其应用的普遍程度将这些方式做简单介绍。

10.3.1公开上市

1.首次公开上市

拥有一个融资平台,拥有一家上市公司是许多企业家的梦想。通过首次公开上市(IPO)或者买壳上市可以实现企业公开发行股票。创业企业可以选择在国内和海外两个资本市场上市,国内除了沪、深证券交易所外,还有中小企业板,海外有香港二板市场、美国纳斯达克(NASDAQ)市场,新加坡和加拿大也有类似美国NASDAQ的创业板市场。2009年10月30日中国创业板正式上市。

选择上市虽然会牺牲创业者一部分控制权,但是,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感受到上市给企业带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