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伪装的哲学
7626500000008

第8章 借势3

“啊!淳于髡才是真正的圣人啊!我们初次见面时,刚好有贡献骏马,我很想去看,这一点被您看穿了。第二次时有歌者献歌,我也忍不住倾听,这点又被您看出来了。这么说,我遣去左右的人,只剩我们二人对座,那只是一个形式罢了,我的心却在骏马和歌者身上。”

据说淳于髡是“承意观色”,就是详细观察对方的表情和态度,推测其意向。所以他才能轻易地看透惠王的心思。

不久,他们第三次见面,这次惠王表现出热心倾听淳于髡雄辩的样子,所以淳于髡对惠王讲了三天三夜的话。

淳于髡的观察细微并能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就是今人也会为之所折服。

人的不经意举止,往往反映的东西却是最真实的。唐时李夷简对徐晦的考察和提拔,就是根据这个道理。

唐宪宗元和四年,御史中丞李夷简揭发京北尹杨凭,原先在担任江西观察使时贪脏枉法,过度奢侈,影响很坏,对这样的贪官应给与一定的处分,唐宪宗采纳了李夷简的建议,将杨凭贬为临贺县尉。杨凭的家财田产也险些被没收。

从京官被贬为一个小县尉,杨凭觉得很没面子,见人都抬不起头来,整天闷在家里,准备届时赴任。

在封建社会,由于贪赃枉法遭皇帝的贬谪是很不光彩的事情,很难再被重新起用,宦海仕途,幻化难测。正是因为这原因,多数人都不愿意亲近他,在杨凭赴任时,连他的亲戚朋友都没有给送行,害怕受到牵连。

这时只有栎阳县尉徐晦来到杨凭赴任必经之地蓝田,选择一个小酒馆,置下一桌酒菜,为杨凭送行。落难之中,徐晦不忘旧情冒险相送,杨凭十分感激,两人挥泪握别。

事过之后,平素与徐晦交情很好的太常卿权德舆来到徐晦的住所,与徐晦说:“我听到这事以后,很为你担心。你为杨凭送行,诚然是因为你们平素交情很好,情谊深厚,但你与被皇帝贬谪的人有关系,难道就不怕受到牵累吗?好多人遇到这样的事,躲还躲不及呢?”徐晦听后回答:“我从前为平民时便蒙受杨公的知遇之恩与提拔,现在他被贬逐远方了,我怎能不送一送呢?同样的道理,假使您以后被哪一个进谗言的人斥逐了,就我们之间的友情而言,我能够自视与您彼此无关的人吗?那样未免太不够朋友了。”权德舆听得此话,深受感动,对徐晦赞叹不已,自语道:“疾风知劲草,落难见真情。”并在朝廷中广泛称赞杨徐晦的为人。

送走了杨凭没过几天,一道委任徐晦为监察御史的圣旨送到了栎阳县,徐晦又喜又惊,没有立功,缘何升迁,徐晦颇感奇怪。回朝任职后,方知是李夷简的保举,这更使徐晦莫名其妙。“贬谪杨凭,提拔我徐晦,都是李夷简的上奏,这两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徐晦大惑不解。

徐晦向皇帝谢完恩之后,来到李夷简的寓所道谢,感谢李夷简的保举,但疑团仍未解开,于是对李夷简说到:“我平时不曾与您谋面,您对我没有什么了解,根据什么选取了我呢?请您赐教。”李夷简回答说:“先生为杨凭送行一事我已知晓,我佩服先生的胆量和勇气,先生不肯辜负杨凭,怎么肯辜负朝廷呢?国家用人难道不应该用这样的忠义之士吗?”徐晦方才明白其中的缘故。在以后任职中,确实如李夷简所料,徐晦对朝廷忠心耿耿。

李夷简揭发了一个贪赃枉法的官吏,又从这件事情中发现了一个非同一般之人的徐晦,奏请皇上起用,并没有因为徐晦与杨凭是故交,以及徐晦为杨凭送行之事怪罪他,李夷简举荐徐晦正是看中了他的忠诚和义气,以小见大,认为此人可用,肯定是忠臣。

同样一件事,在不同人眼中可以有不同的反应。为杨凭送行之事,别人看到的是危险,而李夷简看到的却是忠义的品质,所以他敢大胆保举徐晦。

总结:只有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你才能在用人当中、商务会谈中,不至于留下太多的遗憾。几千年来,人们不断地总结经验,但彼时彼地的经验不一定完全适合此时此地的情况。如何练就你的“金睛火眼”,不仅要注意借鉴前人经验,更主要的是应从自己所处的现实中总结新经验。

魏征曾上谏告诫李世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这种感情投资的举措,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它不仅是古代政治家借以广揽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现代社会商战中屡试不爽的良方。

1、孙子的人心掌握术

要想在下属和同事心中树立威信并驾驭他们,单靠行政命令是不够的。感情投资不仅是收揽人心的方法和手段,也是一种处世智慧。

对于孙武的《孙子兵法》大家早已熟知,但对他本人也许了解的并不多。

在《史记》中有这样一则趣谈。

有一次,吴王阖闾听到孙武的名气,就把他招到宫殿来。

“你所著的兵法书13篇,我全都读过了,只有一点,你能操兵给我看看吗?”

孙武于是把王宫内180位美女当做士兵演练,他想要使对练兵之事一无所知的美女,一丝不乱地做军事行动。

孙武将队伍分成二列,吴王的二位宠妃各为队长,命令全体拿起矛枪。

“自己的胸部、左手、右手、背部,知道了吗?”

“知道了。”

“好,我如果喊向前,就看胸部正前面,喊左边就是左手,喊右边就是右手,喊后面就看背后。”

孙武郑重叮嘱过后,就开始练兵了。但是,当他鸣鼓命令道:

“右边”,全体的美女都呵呵地笑出来,无法彻底实行他的命令。孙武说道:

“号令不能彻底实行这是我的错。”于是又反复说明了好几次。

但是,当他再次鸣鼓喊:“左边”时,美女们又呵呵地笑成一团。

“上次是我的疏忽,但这次不同了,我已经对你们全体把号令讲解得很清楚了,不能按照命令行动就是队长的责任。”

于是乃要吴王将二位宠妃处斩,另命令二位美女担任队长。

因此,当第三次再鸣鼓下号令时,每一位美女都整然行动,动作划一,场内鸦雀无声,没有人敢再笑。孙武才对吴王传令报告:

“练兵完毕,全体在此等候命令,只要吾王下命令,士兵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哦!这样就够了。”

吴王知道了孙武的兵法精湛,就命令他做了将军。

看了这则故事后,是否会觉得“不愧是兵法专家”或是“太残酷了”呢?这完全依读者站在什么角度来看了。但是,就掌握部下人心这一点来看,显然孙武是不太令人赞赏的。因为他完全忽视了美女们自发的意志,只一味要以上级强制的命令贯彻执行。这和以往旧日本军“上级的命令就是天皇陛下的命令”这种维持军纪的做法,本质上没什么两样。

如果一味认为孙武这位将军,对部下非常严厉,为了维持军纪,态度极为苛刻残酷,那就太草率了。当时的孙武,为了抓住那个难得的机会,必须在吴王面前摆出“断然坚定”的样子,根本没有时间和美女们作心灵上的沟通,这完全是一个紧急的情况,所以,不得已他才采取如此极端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