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敖回忆录
7626200000050

第50章 口诛(2)

去东吴前,在5月4日,我在校本部做了一场演讲,题目是《如何反对章孝慈》,学生们贴海报,一路从校园里贴到校门外。这一演讲,算是一场“下马威”;9月21日,我上课那天,教室内外也形成挤挤挤挤场面,我在头一堂课先花许多时间骂章孝慈的爷爷,骂章孝慈的爸爸,然后才进入正题。海内外舆论报道我上课盛况,当晚“中国电视公司”也播出了。

9月21日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如下:

到东吴大学教书自嘲这是十余年来的第一份正式职业

李敖笑称章孝慈“引狼入室”

【本报系记者简余晏专访】“蒋介石、蒋经国对我的政策是放虎归山,章孝慈则是引狼入室。”时常撰文批评“蒋家”,且曾因政治主张入狱十年的作家李敖,受蒋家第三代现任私立东吴大学校长章孝慈之邀,今天开始在东吴大学历史系教书。李敖表示虽然与章有所交情,在上课时如果谈到必须批评蒋家的内容,李敖强调:“一句话都不会饶他。”

李敖表示,这是近十余年来他的第一份正式职业,以前没想到有人敢聘他到大学教书,更有趣的是:出面“三顾茅庐”的还是身份特殊的东吴校长章孝慈。他表示,年届五十八岁,许多同年龄的人都快从大学教职退休了,他才进大学教书,心里觉得怪怪的……

李敖说,很佩服章孝慈的胆量和度量。例如他形容章孝慈是“歹竹出好笋”,而且打比喻说,秦桧的曾孙秦钜也是抗金而死的好臣。听到李敖这番形容,章孝慈只反问:究竟指谁为秦桧呢?然后一笑置之。此外,李敖担心聘他任教会遭刁难,章孝慈也坦白相告:让李敖进来教书后,未来的麻烦可多呢。

当时台湾《联台报》标题《李敖东吴开讲座无虚席没准备特殊内容但见流利口才》;《民众日报》标题《“失业”十年后获教职?天马行空畅谈古今?李敖“忘我”爬上讲桌授课》;《新新闻周刊》标题《蒋家第三代聘请“骂蒋”专家李敖教书》……各有奇趣。章孝慈本人,对聘李敖到东吴,更是得意之举,早在9月16日的美国《侨报》上,就标题出《章孝慈聘李敖任教?决建东吴为具人文精神大学》,可见章孝慈心中的人文精神大学与李敖之来,不无关联。这在10月1日香港《开放》杂志刊出《批蒋作家李敖东吴开课——蒋家后人章孝慈引狼入室》一文中说得更明白:

章孝慈指出,未来东吴大学将以发扬人文精神为办学宗旨,绝不让政治和商业干扰校园。章孝慈说,也许这种人文风气好几代才能扎根,但是第一步就是从聘请李敖做起。

可见李敖在章孝慈眼中的地位。1994年5月23日美国《世界日报》刊出《章孝慈洛城谈身世成长与东吴大学》,进一步看到他的得意:

在“兼容并蓄”上,东吴大学最近聘请李敖担任该校历史系的特聘教师一事,充分说明了章孝慈一再强调的“包容性强,大学才会活泼”观念。也是其追求东吴“作风保守、学风自由”的具体做法。

谈起邀请李敖至东吴执教的经过,章孝慈也忍不住面露微笑。他说,当初是一位学生,向他推荐请李敖来东吴执教,他听了学生的陈述理由后,觉得颇有道理,就至李敖家登门拜访,长谈数小时后,宾主欢畅,章孝慈也提出请李敖执教的请求。

章孝慈说,结果李敖在东吴大学历史系开课,其教法大受学生欢迎,原预定上课地点只是能容纳五六十人的普通教室,后来换到大教室,依然挤得满满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章孝慈自美返台后,8月15日在华视演讲会上播出《大学教育之精神内涵》,特别指出:

在去年,我们聘请了李敖,李先生到学校来任教,有很多的报道满关心的,说东吴大学怎么聘李敖呢?李敖是备受争议的一个作家,有人说他是个疯狗,有人说他是个流氓,有人说他是个打手,有人说他是个天才,各种说法都有。我们很单纯,我们认为任何角度的学者都可以在东吴发展一个看法、一个见解,因为这是一个自由市场,能不能被接受,就须经过所谓的市场检验,这是一个最客观的环境,而不是某些人来认定是好、是坏。让他有机会在学校里、在大学里,把你的学术见解提出来,如果你真的是被大家所无法接受,可能的结果是没有人选课嘛!我们常说:“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向各位报告,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哪个老师好,哪个老师不好,他们清清楚楚的,你教的东西有没有内容,他们也是清清楚楚的。让李敖先生到东吴来,赞成他也好,不赞成他也好,那你在课堂上,在学术上和他讨论,让同学来做个选择,这是一所大学的学术生命,要延续、要发展,不可缺少的就是兼容并蓄。

这篇演讲后三个月(11月14日),章孝慈突在北京脑出血,从此陷入昏迷。12月13日,我写信给东吴历史系主任王庆琳,说:

前承素昧平生之东吴高材生黄宏成青眼建议,校长慧眼亲邀,复蒙吾兄大驾光临,竟使李敖在他人濒临退休之年,得进大学执教。对东吴言,足彰自由人文学风之光宠;对李敖言,终得有人识货之礼遇。“寒雨连江夜入吴”,每一念及,百味杂陈。近日校长一病如此,百味之外,益增苦涩,正思有以略尽心意之际,顷得系上转知东吴大学秘书室专函,云“各单位同仁之捐款,可委请专人统筹,齐一划拨入户”,特写此信,奉报三点:

一、自执教以还,每月薪资,皆由校方直汇我在邮局专户,我一直原封未动,早拟退还,为恐校长怪我矫情,故暂置之。于今累积至新台币六万三千二百五十五元,我特全部提出,再照数加捐一倍,共计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元,随信附上,敬请查收。

二、今后每月薪资,累积到学期终了,我会继续比照办理,加倍奉还。

三、我正筹办一李敖私人收藏拍卖会,如果成功,对校长自可多金多助。

深感校长与吾兄相知之情,特陈心意,聊报一二……

我筹办的拍卖会,陈中雄介绍由傅家艺术公司白省三主持,1995年3月5日在新光美术馆举行,结果极为成功。4月5日,《中央日报》有这样的报道:

为章孝慈筹款拍卖所得完成分配

李敖捐七百万元给东吴大学

【黄富美·台北】喧腾一时的“为东吴大学校长章孝慈筹款”拍卖会活动昨日画下完美句点。提供收藏品义卖的作家李敖昨日公布拍卖所得分配,当场捐出七百万元予东吴大学,及个人八十三年度(1994)教学薪资的二倍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元,由当初向章孝慈力荐聘请李敖任教的东吴法律系学生黄宏成代表接受,另四百九十六万九千元李敖将另行斟酌移做雏妓救援,促进二二八族群融合及子女教育基金。

李敖表示,“拍卖会成功,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力量,反而是大众力量有以致之。这方面他首先要感谢二十九位买主的大力襄赞,尤其买了国父墨宝的张慈让先生,他不但花了三百二十万买字,还当场捐出一百万元帮助章校长,听说事后有人出六百万元请他割爱,他都不肯,真是义行可风。会计师黄秋雄买字之外,又捐出五十万,也让人感佩。”总计这次拍卖所得落槌价共一千一百零二万元,加上另外捐赠的一百五十万元,并扣除拍卖公司手续费五十五万一千元,总计一千一百九十六万九千元。

李敖依当初约定,把它分成五项用途,其中七百万捐给东吴,由东吴自行决定在章孝慈医疗基金、兴建女生宿舍、章孝慈人文精神教育理念推广上的分配比例。另四十九万六千九百元,李敖则决定自行调配用作雏妓救援、二二八族群融合及子女教育基金。李敖并当场致赠书帖予张慈让、黄秋雄两位先生,表达个人敬意。张慈让稍后并表示,在国父墨宝风波告一段落后,他会把该幅字捐给政府单位。

《中央日报》未便报道的,还有重要的一项,就是我在4月4日的记者招待会宣布捐给章孝慈七百万的同时,还发表了我与汪荣祖合写的《蒋介石评传》。我即席说:“今天是蒋介石死后二十年的日子,别人把他做的坏事忘记了,可是我没忘记,所以二十年后,还由汪荣祖教授同我合写这部评传鞭尸他——刚才捐出的七百万,证明我李敖多么爱蒋介石的孙子;现在发表的这部书,证明我李敖多么恨章孝慈的爷爷。我李敖的恩怨分明,在他们祖孙二人身上,正好做了既强烈又鲜明的对比!”

章孝慈在1996年2月24日死去,我隔天即写一信给他双胞胎哥哥,全信如下:

孝严先生:

几个月前你的电话,我至今未回,你当然不会以“无礼”论断此事。

昨天《联合晚报》发出“李敖建议把孝慈葬在东吴”的新闻,我已请东吴学生黄宏成(就是向孝慈建议东吴应请李敖来校的那位学生)向校方转达,如校方由于官僚作风搪塞,我建议归葬桂林,长眠于令堂之侧。盼你不基于政治考虑,婉商此议于申德夫人。并请转告:火葬才是真佛教徒的作风,此有史迹可考。若以巨金市墓地,绝对是下策,务请三思。我生平不参加婚丧喜庆。申德夫人处,请代致意。此请

双安

李敖 1996年2月26日清早

我的建议未蒙章孝严这个小官僚采纳,章孝慈最后由“星云大师亲自主持诵经仪式”后,“安葬于三芝乡白沙湾安乐园”。从他卧病到死亡,我都没去看他——我用我的方式,怀念了这位小我六岁的朋友。

我在东吴教书期间,留有一信致章孝慈:

孝慈兄:

昨天下课回来,得知吾兄亲邀参加东吴音乐会,我歉不能去,有愧雅意。今早复电,适吾兄外出,特请秘书小姐代达,想蒙鉴及。

日前周玉蔻向我描述吾兄桂林行,听来令人动容。这位女士上穷碧落下黄泉,不遗余力,可惜史学方法训练稍差,故所作流为“报道文学”。

静宜大学受吾兄感召,亦以邀请信及聘书前来,我最后谢绝了。

吾兄大手笔请李敖来东吴,岛上报章所刊已多,海外报章亦复不少。就海外友人剪寄者影印附上,聊供一笑,最有趣的是《东方新闻报》说李敖“言行如禽兽”一段:

言行如禽兽

当然,我并非在此指责章孝慈恩怨不分、是非不明,他能够放开胸襟、容忍异己、忘记怨仇,固然可博得君子坦荡荡的赞赏,但过分迁就类似李敖这种人,除了给人有欺善怕恶的印象外,还给人有颟顸的感觉。对章孝慈及他先辈来说,这是得不偿失的。

正如李敖自己所说,章孝慈请他教书,正是引狼入室。

足见吾兄不辨禽兽,去孟子诛杨墨远矣!

台大近日调查哲学系事件,我有一信给陈维昭,副本附上,可见我火气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