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的十七大精神与广西的实践
7605800000035

第35章 文化建设(9)

2.创新人才发展观,面向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优化人才配置,实现本土艺术精英与全国乃至全球艺术精英的最佳组合。首先是创新人才观念,树立天下精英人才为我所用的大文化、大气魄。经过多年来的精品创作,广西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一流艺术精英团队,已经具备了冲击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人才基础,这时破除“天下以我为大”的观念就需要一定的胆识和魄力。要冲击国字号精品工程,就必须要有全国最顶尖的精英团队组合。其次是避免“灯下黑”效应,本土精英土生土长,具备扎实的本土文化底蕴,但是容易犯“灯下黑”毛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跳出广西文化才能真正认清广西文化在全国的真正价值所在。因此,以观念创新为先导,实现本土精英与全国精英的最佳组合,成为国字号精品三连冠的人才保障。民族音画《八桂大歌》的精英创作团队中,我们既看到了以潘琦为代表的本土精英团队,更看到了曾以执导《千手观音》闻名全国的著名导演张继钢为代表的全国精英团队,正是这两支团队的最佳组合,确保了《八桂大歌》首登国字号精品工程大奖的宝殿;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既有以梅帅元为代表的本土精英团队,又有以冯双白为代表的全国精英团队,更有旅美的海外精英;桂剧《大儒还乡》,既有以王志梧为代表的本土精英团队,又有以齐志翔为代表的全国精英团队。国字号精品三连冠正是本土精英团队与全国精英团队最佳组合的大智慧结晶。

3.以创意为核心要素,整合民族性、时代性、国际性、独特性、创新性、观赏性等等资源禀赋要素,实现多重禀赋要素的集成与共振,这个共振点集合点就是创意,共振点交集的层次越多,成功的概率就越大。精品创作是一个系统集成,以往我们强调民族文化特色,以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又对又不对,因为民族文化特色只是系统集成的一个方面,并非所有特色的东西就一定成功;我们强调国际性,又对又不对,国际性只是系统集成的一方面,并非所有国际性东西就一定成功;我们强调时代性,又对又不对,并非所有时代性东西就一定成功;我们强调观赏性,又对又不对,观赏性只是系统集成的一方面,并非所有观赏性东西就一定能成功;当我们明白了系统集成的重要性时,以为把诸多要素集成起来就一定能成功,操作起来并非如愿,因为诸多系统集成起来要有个总程。这个总程就是创意。创意原是广告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决定广告作品成功与否的最关键所在。创新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手段,是一种工具手段与价值理念的有机统一,创意是创新的产物之一,创意是文化产业特有核心生产要素,国外把文化产业称之为文化创意产业,北京和深圳也叫文化创意产业,这就抓住了文化产业的本质属性。文化产业与精品创作虽然价值评判尺度不一,但在要素剖析中两者最核心的要素就是创意,创意既决定着文化产业的成败,也决定精品创作的成败。我们在《妈勒访天边》第五幕高潮中,编导的创意令人叫绝,服装设计在满台浓艳重彩中唯独勒在“惜墨如金”和“返璞归真”;勒在攀山越岭,音乐却一反常态,平静如水中突出主人公的如云如兔的舞姿和身段;当勒沉湎于自我中不能自拔时,音乐干脆来了个静场,整个舞台一抹黑中,让勒在强烈的灯光下腾挪翻滚掷地有声,此时无声胜有声地突出了勒的舞蹈主题。整个高潮没有黄钟大吕和山呼海啸,却又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冲突的本质,这个创意我们姑且称之为舞蹈音乐的文学化,把民族性时代性都集中体现出来;作为清朝“大儒之效、百官楷模”,《大儒还乡》通篇没有陈宏谋为官为学之丰功伟绩,偏偏拮取陈宏谋毕生为官为人之“败笔”来展开人物最华彩的乐章,人物的品格魅力在常人理料不到的创意中充分展示,强烈的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使该剧荣获国字号精品三杰;《八桂大歌》本身就是一个最佳创意,准确地说,称之为民族音画还不是很贴切,因为音画是静态的,而《八桂大歌》是动态的、鲜活的,只是一时找不到精确的概念来为《八桂大歌》定位罢了。如同《印象·刘三姐》的创意一样,说是戏剧又没有戏剧冲突,说是舞台艺术又没有舞台,只能以2005年度文化部创新奖来确认了。把创意作为国字号精品的核心要素来探讨,体现了广西把握精品创作的规律由表象进入了本质,由自然王国进入了自由王国。国字号精品三连冠,正是广西文化创新发展的必然产物。

(三)着力提高文化传播能力,大力推进传播手段创新

完成大中城市公共图书馆与国家数字图书馆联网,实现资源共享。推进舞台技术进步,发展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加快广播电视传播和电影放映数字化进程,建立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系统。加快传统出版发行业向现代出版发行业的转换,积极发展电子书、手机报刊、网络出版物等新兴业态。全面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实现有线电视传输、终端服务业态的全面更新。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研发,开发文化数据处理、存储和传输服务、移动文化信息服务、网上文化交易、数字互动体验服务、数字远程教育及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业务。要充分认识互联网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潜能和不可估量的影响,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和管理,把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作为推动文化建设的新引擎,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始于20世纪末的中国广电网络整合,哪怕是区域性的整合,目前仍然是举步维艰。这首中国广电人传唱了8年之久的“理想之歌”一直仅有曲调而无法填完歌词。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广西,2003年启动全区网络整合,用了9个月时间,只花了150万元硬成本,就将全区总价值达10多亿元互不联通的90个市、县分配网与贯通全区的干线网整合在一起,创建了“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了全区广电网络“四个统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的“大合唱”。2005年4月被国家广电总局确定为以省(区)为单位进行整体转换的试点;2005年9月25日全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正式启动,先在南宁、梧州两市进行试点;2006年底,已完成全区14个地(市)及部分县(市)共160万户的整体转换工作。从2005年9月开始,又用了9个月时间,发展了100万有线数字电视用户,一跃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数字电视运营商。

广西的经验和体会是:中国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从2003年启动试点工作以来,相继在山东青岛、广东佛山、浙江杭州、辽宁大连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创造了以城市为单位推进整体转换的模式。对于整体转换能否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进,能否以省为单位推进,与网络整合是否存在矛盾等问题,业界尚存很多疑虑。广西创造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全区为单位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的模式,为全国有线电视数字化推进工作提供了新的经验和启示。

1.争取党委政府全面支持

广西广电局按照以“信息化带动数字化,数字化促进信息化”的基本思路,主动将有线电视数字化纳入全区信息化发展战略中,争取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对整体转换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在广西广电局的积极努力下,自治区成立了以区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的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协调小组,各区辖市都成立了以市委书记或市长为组长的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区党委、区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广西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的实施意见》,并将有线电视数字化列入自治区“十一五”规划之中。区发改委、物价局、税务局、科技厅、建设厅等政府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整体转换工作。其中,区物价局在举行听证会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区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的收费标准,即设区的市(不含市辖县)数字电视用户收费为26元/月,其他县(市)用户为25元/月;若用户有多台电视机终端,主终端按上述收费标准执行,副终端的收费标准统一为5元/月。这些为整体转换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政策保障。

2.实施先整合后转换

广西是在全区有线电视网络整合的基础上推进整体转换工作的,网络整合为以全区为单位进行整体转换提供了体制保障。网络整合工作中,按照“存量不变、增量分成”的原则,采取了由网络公司、广电局、中介公司三方评估认定当地网络资产,各地市以网络实有资产入股到区广电网络公司的整合方式。其中“存量”部分采用“当地2003年广电网络的总收入-网络的总支出”的方法界定,由区广电网络公司每年向各地广电局返回。广西境内有国家级干线网2300公里,省级干线网7000多公里,市县分配网的支干线80000多公里。通过网络整合,广西实现了四级网络间的贯通,盘活了干线网资源。区广电网络公司又统一投资进行网络改造,提高了网络质量,适应了整体转换后多样化业务对网络的要求。在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时,广西仍然坚持“存量不变、增量分成”的原则。经自治区物价部门批准的有线电视定价增加的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市级12元,县级11元)单独核算,首先用来偿还网络改造投资、机顶盒成本、搭建平台费用等,初步测算八九年后可还清债务。同时,网络公司按照每转换一个用户18元的标准,向当地有关部门支付有关费用。

3.分步分阶段推进

广西在全国属于欠发达地区,区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为推进全区数字化整体转换,自治区广电局提出了“三步走”战略:首先,实现地级城市整体转换;其次,实现县级城区整体转换;最后,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村的整体转换。具体计划是:于2010年前基本完成全区县级城区以上城市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任务;2010年以后着手实施具备条件的乡镇、村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由于拟定的战略比较科学,推进措施比较得力,整体转换工作进展非常顺利。目前来看,已有提前完成计划的可能。

4.技术上力求自主创新

广西作为全国首个全省(区)整体转换的试点单位,在技术体系的架构上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区广电局因地制宜、自主创新,建立了一套具有自身特点的技术支撑新体系。在区广电局的组织下,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在2005年初建立了全区有线数字电视总前端以及相连的分前端,实现了全区14个市有线数字电视信号覆盖。在成为整体转换试点省(区)后,区广电网络公司确定了全区统一技术模式,对全区有线数字电视平台系统进行扩容,完善了全区数字电视节目的技术总平台、各市分平台和运营支撑管理系统(BOSS),形成了集中管理、分级授权、灵活高效的全区数字电视技术支撑保障体制,同时还增加了准视频点播系统、数据广播系统等,为今后的业务拓展打下基础。

5.确立战略合作伙伴

实施整体转换,需要充分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在整体转换实施过程中,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融资、技术研发、设备厂商等方面确立了市场合作伙伴。在融资方面,区广电网络公司获得国家开发银行10亿元的贷款额度,使全区整体转换工作具有雄厚的资金保障。在技术研发方面,区广电网络公司与相关公司合资开办数字电视技术公司,共同研究制定技术标准。在设备生产方面,与厂商合作在本地生产机顶盒,并提供售后服务。这些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确立了广西特有的由广电为主导的可控有序的全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模式和市场运营机制,也填补了广西信息产业空白,促进了广西信息产业发展。

6.整合全区有线数字电视服务内容

有线数字电视能否最终得到用户认同,内容是关键。广西在内容建设上颇有自身特点。广西有线数字电视提供的业务包括电视节目、广播节目、影视点播、阳光政务、信息服务、实时股情等六个方面。其中,既有中央和自治区广播、电视所有频道节目,有全区的阳光政务、便民信息化服务,又有各市的广播电视节目,还突出了本地阳光政务、便民信息化服务的特色。这种“统分结合”的办法,既确保了完整地传输中央、自治区的广播电视节目,又提供了各市广播电视节目传输和本地化信息服务,形成了反映广西全区有线数字电视整体面貌和技术特点的信息服务内容体系,这在全国具有首创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