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红楼梦新说
7597300000035

第35章 名鸳鸯实不“鸳鸯”——也说鸳鸯(1)

《红楼梦》里的丫鬟,有着不同的等级,有大丫鬟、小丫鬟、粗使丫鬟;有着不同的待遇,月例有的一两银子、有的一吊钱、有的五百钱。丫鬟虽然都是奴才,但地位等级却很分明,这自然与她们服侍的主子的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鸳鸯是贾母的大丫鬟,与袭人、平儿、金钏并称贾府四大丫鬟。而贾母又是贾府的宝塔尖儿、老祖宗,再加上鸳鸯本人的为人处世和人格魅力,实际上鸳鸯就成了贾府所有大丫鬟里的首席丫鬟。鸳鸯之名始见于小说第二十回:“彼时晴雯、绮霰、秋纹、碧痕都寻热闹,找鸳鸯琥珀等戏耍去了,独见麝月一个人在外间房里灯下摸牌。”但这里只出现鸳鸯这个名字,只是一个符号,没有具体情节。鸳鸯的故事主要出现在小说第二十四回、第三十九回、第四十回、第四十六回、第七十一回和第一百一十一回。

对于鸳鸯这个人物,历代有论。虽有褒有贬,但主要是肯定和褒扬。自从脂砚斋称赞她“别具一副肠胃”、“不轻许人”以来,评赞之声不绝。尤其是就她愤然拒绝做贾府老色鬼贾赦之妾,最后投缳自杀之举,历代红学家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旧红学家周春在《阅红楼梦随笔》里就盛赞“鸳鸯之死重于泰山”。美国学者布莱克曼·珍尼《〈红楼梦〉——富贵府中的韵事》也称赞(鸳鸯)“以生命来捍卫自己做人的尊严,宁死不屈。与贾府大量具有奴性意识的女仆们相比,是极少数具有独立人格的少女之一。”而现代红学家佟雪的《红楼梦人物论》更是认为:“鸳鸯所反对的,并不只是地主阶级的纳妾制度,她拒绝做贾赦的小老婆,也拒绝做他的大老婆;她拒绝嫁给贾赦,也拒绝嫁给其他年轻的封建主子。这样,她就排除了同地主阶级之间任何形式的联姻的可能性。地主阶级所矜夸自诩、追求向往的‘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即作为封建时代的婚姻标准的金钱、权势和地位,被她果断干脆地否定和抛弃了。”

那么,鸳鸯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呢?我们又应该如何全面、客观、公正地来评价这个人物呢?

出身与地位

鸳鸯姓金,是贾府奴才金彩的女儿,贾母的贴身大丫头。贾府里丫鬟的身世,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家生女”,父母都是奴才,子女世代为奴;另一类是主子买来的或别人送来的,这类丫鬟是可以赎身的。鸳鸯是贾府世代为奴的“家生女”,所以她一出生便注定了为奴的命运。父亲多病,母亲是个聋子,在南京为贾家看房子,从不大上京。哥哥金文翔是贾母房里的买办,嫂子是贾母房里管浆洗的头儿。鸳鸯出身虽然卑微,但由于她忠心侍奉贾母,为人善良,办事公道,所以受到贾府上下人等的尊重,实际地位高,是贾府中第一个体面的丫鬟。老太太更是“离了鸳鸯,连饭也吃不下”。

鸳鸯容貌出众,用王熙凤的话说叫“水葱儿似的”。小说通过邢夫人的眼光,写她长得“蜂腰削背,鸭蛋脸面,乌油头发,高高的鼻子,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斑”。虽然算不上完美,但“微微的几点雀斑”的“缺陷美”,倒更加惹人怜爱。有一次,鸳鸯奉老太太之命来到宝玉房中,唤宝玉到那边去请大老爷的安。宝玉见鸳鸯穿着水红绫子袄儿,青缎子背心,束着白绉绸汗巾儿。脸向那边低着头看针线,脖子上藏着花领子。宝玉便把脸凑到她脖项上,闻那香油气,不住用手摩挲,其白腻不在袭人之下,便猴上身去涎皮笑脸:“好姐姐,把你嘴上的胭脂赏我吃了吧。”一面说着,一面扭股糖似的粘在身上。鸳鸯便叫道:“袭人,你出来瞧瞧,你跟他一辈子,也不劝劝,还是这么着。”她的穿着、她的脖项、她的肌肤、她的香气,令宝玉喜欢,使宝玉扭股糖似地往她身上粘。

鸳鸯忠心事主,尽心尽职。作为老祖宗的贴身大丫鬟,她不仅把贾母的物质生活料理得井井有条,照顾得周周到到,使老祖宗诸事满意,而且她很能体察老祖宗的心意,处处满足老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欲望,深得贾母欢心。第四十回写鸳鸯与王熙凤配合,捉弄二进大观园的刘姥姥,哄老祖宗开心:

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李纨是个厚道人,听了不解。凤姐儿却知是说的是刘姥姥了。也笑说道:“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二人便如此这般的商议。李纨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也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鸳鸯笑道:“很不与你相干,有我呢。”

通过鸳鸯和凤姐的“联合导演”,再加上刘姥姥的滑稽表演,洋相百出,惹出太太、小姐们千姿百态的笑,贾母更是直“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而鸳鸯笑答李纨的话“很不与你相干,有我呢”,更是说得多么自信,多么有把握!要知道李纨可是主子、是珠大奶奶,而鸳鸯只是奴才,是丫鬟!在此,可看出作为贾府宝塔尖儿老祖宗贾母的贴身大丫头,鸳鸯的地位是多么的特殊!同时也可看出鸳鸯对老祖宗又是多么的了解!

在贾母的心目中,鸳鸯比自己的孙女都强。贾母打牌,她坐在旁边帮忙;贾母宴请吃酒,她负责行酒令;别人不敢驳回老祖宗的旨意,她敢驳回。李纨说:“比如老太太屋里,要没鸳鸯姑娘,如何使得?从太太起,那一个敢驳老太太的回?他现敢驳回,偏老太太只听他一个人的话。老太太的那些穿戴的,别人不记得,他都记得。要不是他经营着,不知叫人诳骗了多少去呢!”在某些场合,她甚至还能与凤姐、李纨等主子开开玩笑、打打趣,相互嘲谑,表现出“平等”的口气和“身份”。第三十八回写吃螃蟹宴,鸳鸯等正吃得高兴,凤姐下来张罗了。鸳鸯说:“奶奶又出来做什么?让我们也受用一会子。”凤姐笑道:“鸳鸯小蹄子越发坏了,我替你当差,倒不领情,还抱怨我。还不快斟一钟酒来我喝呢。”鸳鸯忙斟了一杯酒,送至凤姐唇边,凤姐一扬脖子吃了。琥珀、彩霞也斟了一杯,凤姐吃完了,笑道:“你们坐着吃罢,我可去了。”鸳鸯笑道:“好没脸,吃我们的东西。”凤姐儿笑道:“你和我少作怪。你知道你琏二爷爱上了你,要和老太太讨了你作小老婆呢。”鸳鸯道:“啐,这也是作奶奶说出来的话!我不拿腥手抹你一脸算不得。”说着赶来就要抹。凤姐儿央道:“好姐姐,饶我这一遭罢。”平儿和琥珀打闹,不慎把蟹黄抹到了凤姐腮上,鸳鸯幸灾乐祸地欢呼:“阿弥陀佛!这是个报应!”这样的场面,充满了欢乐与和谐,仿佛已没有了主奴界限。

在王熙凤生日宴上,太太、奶奶、丫头们都向她敬酒,丫头中带头的就是鸳鸯:

鸳鸯等也来敬,凤姐儿真不能了,忙央告道:“好姐姐们,饶了我罢,我明儿再喝罢。”鸳鸯笑道:“真个的,我们是没脸的了?就是我们在太太跟前,太太还赏个脸儿呢。往常倒有些体面,今儿当着这些人,倒拿起主子的款儿来了。我原不该来。不喝,我们就走。”说着真个回去了。凤姐儿忙赶上拉住,笑道:“好姐姐,我喝就是了。”说着拿过酒来,满满的斟了一杯喝干。鸳鸯方笑了散去,然后又入席。

在这里,鸳鸯和凤姐竟以“姐妹”相称了,虽说是喝酒时的玩笑称呼,但至少可看出主奴关系此时是很融洽的,森严的等级观念已淡化。当然,若不是鸳鸯而是别的丫头,恐怕还是不敢这样放肆的。鸳鸯对凤姐说:“就是我们在太太跟前,太太还赏个脸儿呢”,这既是拿太太来“将”凤姐的“军”,同时也说明鸳鸯确实是有头有脸的丫头,太太也要赏脸的。“不喝,我们就走”,而且鸳鸯真的就走了。可见,鸳鸯就是鸳鸯,贾府首席大丫头的牌子就是这样!这就是“地位”!即使是凤辣子也拿她没法,虽然仅仅是善意的玩笑。

贾母曾当着贾赦及众人的面讲:“让鸳鸯在自己身边伏侍,就如同亲生儿子伏侍尽孝一般。”这说明鸳鸯的尽职和能干,当然这也是贾母须臾也离不开鸳鸯的原因。鸳鸯在贾母身边,看到的、听到的极多,她心中明白,但从不多言。总之,鸳鸯是丫鬟里头的一个尖儿,用邢夫人的话说“模样儿、行事做人、温柔可靠,一概是齐全的。”王熙凤的贴身大丫鬟平儿也自称比不上她。所以,王夫人、凤姐,“以至家下大大小小,没有不信的”,就连贾政也对她颇客气的。虽然她在贾母身边具有如此高的地位,但她人品高尚,自尊自重,办事公道,从不倚势欺人。

逼婚与抗婚

荣府大老爷贾赦看上了鸳鸯,要纳她为妾,便威逼邢夫人去向贾母要人。邢夫人也真是没用,丈夫要讨婆婆的丫头作小,自己不但不反对,反而叫儿媳凤姐去做说客,结果被凤姐抢白了一顿:“太太听这话,很喜欢老爷呢?”无奈,邢夫人只好自己亲自出马。邢夫人先把鸳鸯奉承了一番,说她模样儿、行事儿“一概齐全”,接着便劝鸳鸯:

(老爷)“意思要和老太太讨了你去,收在屋里。你比不得外头新买的,你这一进去了,进门就开了脸,就封你姨娘,又体面,又尊贵。你又是个要强的人,俗话说的,‘金子终得金子换’,谁知竟被老爷看重了你。如今这一来,你可遂了素日志大心高的愿了,也堵一堵那些嫌你的人的嘴。跟了我回老太太去!”说着拉了他的手就要走。鸳鸯红了脸,夺手不行。邢夫人知他害臊,因又说道:“这有什么臊处?你又不用说话,只跟着我就是了。”鸳鸯只低了头不动身。邢夫人见他这般,便又说道:“难道你不愿意不成?若果然不愿意,可真是个傻丫头了。放着主子奶奶不作,倒愿意作丫头!三年二年,不过配上个小子,还是奴才。你跟了我们去,你知道我的性子又好,又不是那不容人的人。老爷待你们又好。过一年半载,生下个一男半女,你就和我并肩了。家里人你要使唤谁,谁还不动?现成主子不做去,错过这个机会,后悔就迟了。”鸳鸯只管低了头,仍是不语。

邢夫人这番甜言蜜语的“劝说”和“开导”,道尽了做姨娘的“好处”,“又体面,又尊贵”,只要过个一年半载,生下个一男半女,做姨娘的就可以和做太太的“并肩”了,家里想使唤谁就使唤谁。面对如此“美好的前程”,可鸳鸯就是无动于衷,一语不发,低头不动身。是的,丫鬟能升为姨太太是很多丫鬟所羡慕的,岂有“放着半个主子不做”之理?在一些婢女羡慕妾的地位,想方设法钻营爬上这个位置的社会风气里,鸳鸯竟然丝毫不动心,这是何等的人品和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