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民族情怀
7586400000133

第133章 炒来炒去君子兰

收藏是一种文化。伴随着物质文明水平的提高,收藏文化在中国也达到空前的繁荣。不管这繁荣的底蕴如何,从大处着眼,不能不令国人感到欢欣与自豪。当然这其中也有不那么令人自豪的地方,或者说也有令人不那么踏实舒服的地方,收藏品乃至观赏品无限度的炒买炒卖即属此例。

吉尼斯世界大全是西方人搞的,所以记载的大多是西方人创下的记录。西方人花样较多,令人咋舌处也多。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以及其后一些名画家如梵·高、毕加索等人的作品被炒到每幅几千万美元,让中国人很不理解。因为在很多人眼里,那些画扔到街上,还不一定有人捡。中国人也有一鸣惊人的时候,也有令老外咋舌的地方。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人就曾创下了一株君子兰售价6万元人民币的记录,并因此使君子兰成为“疯狂的君子兰”(作家张欣欣语),成百上千的人为君子兰为发财演出了一幕幕喜剧悲剧闹剧,不少人还赔上了性命。

中国的收藏热一浪高过一浪,集邮,集火花,集钞票、粮票、副食票,集纪念币,等等等等,五花八门。透视这种文化现象,可以看出,其原动力并非文化实乃无文化。说白了,大都为了一个钱字。这是中国人贫困症的表现。这其中包含着物质的贫困与文化的贫困。

一枚邮票原值8分,被炒到数百上千,你说是不是很诱人。于是乎,举国上下通通集邮,都期望一本万利,一夜成为富翁。而今呢,据行家推测,收集纪念币将成为热门。据说一枚纪念某自治区成立某某周年的面值1元的纪念币,已被炒到400元,一套纪念某次运动会的11枚面值计11元的镍币也被炒到300多元,令天下许多英雄恨不当时多买一批。今年收藏与炒卖之风越刮越热,一套十大元帅无面值镀金币,已被炒到250~300元,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的纪念币价格更是高得吓人,一套5枚,据说可能炒到700元。

收藏与炒卖热,对精于此道以此谋生者来说,无疑是绝好的发财机会,但对于普通的民众,我以为未必能获取好处。炒来炒去,君子兰的下场。君不见,当年身价百倍千元万元一盆的君子兰,如今又值几个钱!全民集邮,邮票发行量以百万千万计,那邮票不就等于花纸头。如今的纪念币热同样,你知道“有关部门”发行了多少?大家手里都有那些镀金镀铜的劳什子,你又将它炒给谁去?愿欲发财者不要失财,愿文化活动不要没有文化。

(载1993年9月4日《银川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