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宁夏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路基路面
7586000000010

第10章 特殊路基处理(2)

(5)夯击前,应对夯点放样并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夯点放线定位宜用石灰或打小桩的方法进行,其偏差不得大于工程强夯区夯击点布置图。

(6)当第一遍夯完后,用新土或坑壁的土将夯坑填平,再进行下一遍夯击,直到将计划的夯击遍数夯完为止。

(7)做好现场记录。强夯施工时应对每一夯实点的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和每次夯沉量等做好详细的现场记录,原始记录应完整、齐全。

(8)强夯施工完成后,应检测湿陷系数、承载力、压实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9)为了防止飞石伤人,现场工作人员应戴安全帽,夯击时所有人员应站到安全线以外。

3.灰土挤密桩法施工

(1)在施工前先将施工范围内土方挖至灰土桩设计顶标高,并用平地机整平并洒水碾压。

(2)根据设计文件定出路基边桩、路堤坡脚桩、中桩、四分之一断面桩的具体位置(每10m 为一个断面,每断面测五点),并在距路中心一定的距离,易于保护位置处设置路线控制桩。

(3)施工前,施工单位对沿线原状土进行各种土工试验。每段分层(30~100cm、100~300cm、300~500cm)取原状土进行试验检测,检测原状土的天然含水量、塑性指数、土的比重、击实标准、湿陷系数。监理人员要进行验证试验。

(4)放样布点,按设计桩距以正三角形进行桩位平面布置,以路线走向为纵轴、路基横断面方向为横轴,在CAD中按设计桩数详细编号绘制桩位布置图,并在实地进行放样布点。

(5)成孔,采用锤头重2.5t的履带式灰土打桩机反复冲击土层成孔,孔深达到设计孔深;灰土桩施工顺序为先外排后里排,同排内间隔1~2孔进行,以免因振动挤压造成相邻孔缩孔或塌孔。

(6)验孔,桩孔完成后,立即检查孔位、垂直度、桩径和深度,桩孔中心点的偏差不应超过桩距设计值的5%,且不大于5cm,桩孔垂直度偏差小于1.5%,孔径误差为±5cm,深度误差为-10cm。

(7)拌和灰土用黄土,采用挖方段深挖的接近最佳含水量的黄土,石灰采用熟石灰;拌和采用专用的移动式灰土拌和机拌和。

(8)夯实,主要采用加杆夯和重锤夯实机。依据灰土挤密桩试验段确定的夯击次数施工。

(9)成桩完成后对桩头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

(10)桩体压实度检测应符合设计要求,要对2%桩体进压实度检测,从桩顶起0.8m、2m、3.5m取样检测。采用汽车钻机钻取芯进行压实度检测。检测桩间土压实度、湿陷系数符合设计要求。

(11)履带式灰土打桩机要安放平稳,经常检查设备情况,防止锤头突然下落造成人员伤亡或机械损坏。灰土桩施工作业区设置安全网防护,成孔的灰土桩采用盖板盖好,防止人员或物件掉入孔内。

5.3.3路堤填筑施工要点

1.路床填料不得使用老黄土。为保证填土质量,填筑用土要求使用充分扰动的土,路堤填料不得含有粒径大于100mm的块料,应注意掌握黄土的压实含水量,含水量过大,翻松晾晒至需要含水量再进行碾压;含水量过小,应在土场进行处理,如在现场洒水加湿,则必须反复拌和均匀,并及时整平、碾压。

2.在施工中为防止和减少水的蒸发,运到填筑现场的土要及时碾压。

3.在每层施工前,需要在上层压实的填筑层上洒水湿润,即可防止上层接触填筑土的水分损失,也减少粉尘污染环境。

4.在填筑横跨沟堑的路基土方时,应做好纵横向界面的处理。

5.必须确保施工各环节衔接紧凑,使黄土每层填筑施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

6.黄土路堤边坡应及时予以防护,防止路表水冲刷。

7.浸水路堤不得用黄土填筑。

8.完工的路堤必须全面封闭,地表水的临时排水系统应完善。

5.3.4路堑施工要点

1.路堑路床土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密实度不足时,应采取措施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

2.路堑施工前,应做好堑顶地表排水导流工程。路堑施工期间,开挖作业面应保持干燥。

5.3.5质量控制

实测项目质量应满足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规定的要求。

5.4膨胀土路基施工

5.4.1一般要求

1.膨胀土地区的路基施工,应避开雨季作业,加强现场排水,保证地基和已填筑的路基不被水浸泡。

2.开挖后各道工序要紧密衔接,连续施工,分段完成,路基填筑后不应间隔太久或越冬后做路面。

3.路堤、路堑边坡按设计修整后,应立即浆砌护墙、护坡,防止雨水直接侵蚀。

4.膨胀土地区路床上的强度及压实标准应符合有关规定。

5.4.2路堑开挖施工要点

1.路堑施工前,先开挖截水沟并铺设浆砌圬工,其出口应延伸至桥涵进出口。

2.膨胀土地区路堑开挖应按下列要求施工:挖方边坡不要一次挖到设计线,沿边坡预留厚度30~50cm一层,待路堑完成时,再削去边坡预留部分,并立即以浆砌护坡封闭。

如路基与路面不连续施工时,挖方地段挖到距路床顶面以上30cm 时,应停止向下开挖,并挖好临时排水沟,待做路面时,再挖至路床顶面以下30cm 并用非膨胀土回填,并按要求压实;如路基与路面连续施工时,应一次性超挖路床30~50cm,并立即用砂砾或非膨胀土分层回填或用改性土回填,按规定压实。

3.宜用支挡结构对强膨胀土边坡进行防护。支挡结构基坑应采取措施防止曝晒或浸水,基础埋深应在自然风化作用影响深度以下。

5.4.3路堤填筑施工要点

1.施工前必须对土质进行颗粒分析、含水率、密实度、液限、塑限、CBR、标准击实、有机质含量、易溶盐含量等试验。

2.原地面处理,膨胀土地区修建公路,在路堤填筑前,必须对原地面进行处理,并应满足如下要求(1)填高不足1m的路堤,必须挖去地表30~60cm的膨胀士,换填非膨胀土,按规定压实。

(2)地表为潮湿土时,必须挖去湿软土层,换填碎、砾石土或砂砾。

3.膨胀土地区路堤施工前,应按规定做试验路段,为路堤的正式施工提供数据资料和经验。

4.填筑材料及作业要求。强膨胀土稳定性差,不应作为路堤填料,中等膨胀土宜经过加工、改良处理后作为填料,弱膨胀土可根据当地气候、水文情况及道路等级加以应用。对于直接使用中、弱膨胀土填筑路堤时,应及时做浆砌护坡封闭边坡。

(1)采用中等膨胀土作路床填料时,应掺灰(一般为石灰)改性处理,改性处理后要求胀缩总率接近于零。

(2)用膨胀土填筑路基,填至离路基顶面1m 时应停止填筑,1m 范围用砾石土填筑。

(3)如当年不能铺筑路面,则应加做封层,封层的填筑厚度不宜小于30cm,并设不小于2%的横坡。

5.4.4质量控制

实测项目质量应满足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规定的要求。

5.5盐渍土路基施工

5.5.1一般要求

1.施工前,应核查现场水文、气候和地质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做易溶盐、盐胀试验。

2.应采取完整的地面排水系统防止积水,采取措施控制地下水位的高度、控制毛细水上升高度。

3.施工季节的选择。在盐渍土地区筑路,应尽可能地考虑当地土壤状态特点,对黏性土的盐土地区,以夏季施工为宜;对砂性土的盐土地区,以春季和夏初施工为宜;强盐渍土地区,应在表层含盐量降低的春季施工为宜;对于不冻结的土,可以考虑冬季施工。

4.路基施工程序的安排。盐渍土路基要分层连续填筑。自基底清除盐土开始,要连续施工,一次做到路堤的设计标高。在设置隔离层的地段,至少也要一次做到隔离层的顶部,以避免路基的再盐渍化和形成新的盐壳。

5.5.2施工要点

1.基底处治

由于一般盐渍土地区土的含盐量往往表层最大,故当路堤底部盐渍土含有过量盐分或表土松软有盐壳时,应在填筑前,将路堤基底与取土坑范围内的表层过盐渍土铲除,铲除深度应根据土的试验资料决定,一般为0.1~0.3m。如路堤高度小于1m时,除将基底食盐量较重的表土挖除外,应换填渗水性土,其厚度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应小于1m,其他公路不应小于0.8m。

从含水量及地下水位方面看,当含水量超过液限的土层在1m 以内时,必须全部换填渗水性土;如含水量界于液限和塑限之间时,铺0.1~0.3m的渗水性土后,再填黏性土;如含水量在塑限以下时,可直接填筑黏性土。当清除软弱土体达到地下水位以下时,则应铺填渗水性土,并应高出地下水位0.3m以上,再填黏性土。

基底的换填作业还有一定的要求。清除表层后地表应做成由路基中心向两侧约2%的横坡,整平压实,沿横坡均匀铺平,以利排水;铲除的表层过盐渍土应堆置在较远处,铲除后应回填。

2.填料选用及碾压要求

路基填料优先选用砾石土,如无其他适用的填料,必须用当地超过规定允许值的土、含盐砂砾等做填料时,应根据当地气候、水文、地质等情况,通过试验决定采用的技术措施。对填料的含盐量及其均匀性应加强施工控制检测。路基压实必须在最佳含水量的情况下碾压。

盐渍土路堤的施工,应从基底处理开始,连续施工。在设置隔断层的地段,宜一次做到隔断层的顶部。

3.路基毛细水隔断层的设置

路基修筑在强盐渍化细颗粒黏土(黏性土、粉性土)地区,路基边缘至地下水位高度又不可能达到设计规定,而采用提高路堤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又不经济或不可能时,可在路基边缘以下0.4~0.6m 处(或路基底部)的整个路基宽度上设置毛细隔断层。隔断层的材料可以用卵石、碎石或其他粒径约5~50mm 的砂砾,厚度采用0.15~0.3m,并在上、下面各铺设一层5~10cm 厚粗砂或石屑作为反滤层,以防止隔断层失效。

4.路基排水与防水

盐渍土地区路基排水是一项关键性的工作,如排水不畅,势必会因积水使土质发生不利的变化,造成路基病害。因此,在施工中应及时合理地布置好地表排水系统,防止路基及其附近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