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花果为桑科多年生木本果树,别名优昙钵、蜜果、映日果、奶浆果、底珍树、天仙果、天生子、文仙果、品仙果、明目果等。无花果与葡萄、海枣、油橄榄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四大古老树种之一,其栽培史4500年以上。它原生于阿拉伯南部干燥而肥沃的亚热带,逐渐北移到叙利亚和小亚西亚,继而传到地中海诸岛和沿岸各国,向亚洲东部和非洲南部的传播较慢,随着美洲新大陆的发现,无花果又在美洲的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广泛栽培。唐朝时无花果就开始传入我国,首先在新疆南部阿图什地区种植。我国除东北地区外,其余各地皆有无花果分布,呈零星分布状态。
无花果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果药兼用果树。它的果实香甜软糯,口感独特,可食率高,鲜果含糖量达10%~20%,是易为人体吸收的果糖和葡萄糖,无花果每10g鲜果中含能量247千焦,蛋白质1.5g,脂肪0.1g,碳水化合物13g,胡萝卜素0.3mg,10.03mg的维生素B,20.02mg的维生素B,尼克酸0.1mg,2mg维生素C,212mg钾,5.5mg钠,67mg钙,17mg镁,17mg铁。此外,还含有阿拉伯半乳塘等多糖成分。无花果还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尤以天门冬氨酸含量突出,约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0%,该氨基酸具有消除疲劳和健脑提神作用。无花果中的营养物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水果,鲜果中含有丰富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具有助消化作用。无花果的果胶和粗纤维含量较高,有良好的清肠作用。所以,它是老少皆宜的果中珍品和人们喜爱的健身、美容果品。
无花果是传统中药。无花果的果实、根、叶均可入药。果实秋季采收,采后晒干,贮于干燥处。果实味甘,性平,具有健胃清肠、消肿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肠炎、痢疾、便秘、喉痛、痈疮等。无花果叶夏秋采收,味微甘,性平,能去湿热,解疮毒。无花果根秋后采收,能治疗筋骨疼痛、风湿麻木、喉痒、颈淋巴结结核等。无花果具有降血压、止哮喘等作用,对于治疗心血管病及皮肤病亦有良好的疗效。无花果用于癌症的防治,在地中海地区古已有之,我国亦有以无花果果实入方用于治疗胃幽门癌、食道癌、皮肤癌和膀胱癌的记载。无花果中含有苯甲醛、补骨脂素和佛手柑内酣以及较多的镁、锌、硒等微量元素,有明显的抗癌作用,并能降低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无花果所含丰富的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及天门冬氨酸,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延缓衰老的作用。同时,无花果还是提取高级美容化妆品的重要原料。
一、无花果的种类与优良品种
(一)无花果的种类区分
无花果是桑科无花果属木本果树。本属大约有600种,大多数为原产于世界各热带地区的大乔木或藤本,只有少数原产于亚热带地区。该属中可作为果树栽培的只有无花果1种。由于它冬季落叶期能耐相当的低温,故在温带也可广泛栽培。新疆和田有百年大树,美国加州有干周4m、高达20m的巨树。
无花果按其授粉关系和花的类型分为四类,即:雌雄同株野生型无花果、开雌性花的斯密尔纳型无花果、中间型白圣比罗类型无花果和单性结实普通型无花果。目前栽培的无花果多为普通型无花果。
普通型无花果花序中主要为中性花和少数长柱雌花,有单性结实习性,雌花不经授粉可发育成果实,若经授粉可产生种子。1年可收获夏果和秋果各1次。
(二)无花果的优良品种
目前,我国所栽培的无花果多为引进品种,质地优良的品种主要有:
1.新疆早黄
它是新疆的特有品种,分布于阿图什、库尔勒、莎车、和田、叶城等地。果实扁圆形,单果重50~70g,成熟时果面黄色,果顶不开裂,果肉草莓红色。含可溶性固形物15%~17%,风味浓甜,品质上等。树势较旺,树姿开张。萌芽率高,枝粗壮,夏梢尤盛。栽培中应注意控制旺长。在北方可以利用日光温室进行栽培。
2.麦司依陶芬
原产于美国加州,1909年引入日本,现为日本主栽品种。1985年江苏镇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日本引入。本品种夏果长卵圆形,较大,单果重80~100g,最大的可达150g,果皮绿紫色。秋果倒圆锥形,中等大,单果重60~90g。成熟时果面紫褐色,皮薄而韧。果肉桃红色,肉质粗,含可溶性固形物10%~15%。较甜,香味少,品质中等。树势中等,枝条较易开张,树冠较小。易分枝,枝量多,生长量大,极易丰产。自然休眠期不明显。该品种耐盐性弱,不适于盐碱地种植。耐寒力差,适于北方进行日光温室栽培。
3.蓬莱柿
日本的古老品种,江苏镇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85年从日本引入。本品种为秋果专用品种。果实倒圆锥形或短卵圆形,较大,单果重60~70g,果顶易开裂,成熟时果面紫红色,果皮厚。果肉鲜红色,含可溶性固形物16%左右。成熟时果肉质黏,味浓甜,有酸味,肉质粗,无香气,耐贮运,品质中上等。
树冠高大,直立性强,树势强健,生长旺盛,不易发二次枝,进入盛果期较晚。适应性强,耐寒性是现有品种中最大的特点。
4.布兰瑞克
原产于法国,我国从日本引入,是目前我国重点推广的优良品种之一。为夏秋果兼用品种,以秋果为主。夏果呈长倒圆锥形,成熟时果面绿黄色,单果大者可达100~140g。秋果倒圆锥形或倒卵形,果形不正,单果重40~60g。成熟时果皮绿黄色,果顶不开裂,果实中空,果肉粉红色。可溶性固形物16%,风味香甜,品质优良。果实底部与顶部成熟度不一致,果皮较厚,剥食时难脱皮,所制干品品质优良。成熟时遇雨顶部易破裂腐烂。
长势中等,树姿半开张,分枝性弱,细枝多,随树龄增高生长势渐弱,矮化。枝条中上部坐果多,连续结果能力强,丰产。适应性强,耐盐碱,在含盐量0.3%~0.4%的土壤上皆能正常生长结果。耐寒力强,黄河以南地区可以露地栽培并能露地越冬。在北方适合用塑料大棚栽培。
5.谷川
为日本品种,南京农业大学于1985年引入江苏。为夏秋果兼用品种,秋果为主。秋果倒圆锥形或倒卵形,单果重40~60g,成熟时果面黄色,果顶不开裂。果实中空,果肉浅红色,含可溶性固形物15%~16%,风味甜,品质上等。
长势旺盛,树姿直立,发枝粗,不易抽生二次枝。耐寒性中等,适合于北方利用日光温室栽培。
6.紫果
我国许多地方均有栽培,为秋果专用种。树势中等偏弱,枝条节间短,冠幅小,适宜密植和盆栽。果实球形,中等大小,成熟时阳面色泽紫黑,果柄细短,果肉琥珀色,风味甜,汁多,口感细,品质优良。丰产性强,耐寒性中等。
二、无花果的生物学特性
(一)无花果的形态特征
1.根、茎、叶、芽的特征
无花果的根为肉质根,幼嫩的须根为白色,成熟老根为褐色。为茎源根系,无主根,只有数条粗壮的侧根和大量的须根及不定根,根系分布较浅。1年生无花果苗当年生新根长达1.38m,根幅2.46m,垂直分布0.9m,其中,0.15~0.7m的土层根量最多,占总根量的70%,根系趋肥性极强,垂直与水平生长因土壤条件而异。土壤水分过多时,根系会因缺氧而窒息死亡。根系的薄壁细胞发达,再生能力强,除草、松土、施肥锄断的根,会从断口处发出数条新根。根不仅有吸收养分的功能,还是贮藏养料的器官,有合成有机养分的能力,能分泌促进生长的酶和生长素。
无花果为落叶乔木,树高可达10~12m,在自然生长状态下,树冠呈圆形,广阔开张。幼树新梢和徒长枝年生长量可达2m以上,生长强旺的枝条,在中上部多发生二次枝、三次枝,所以幼树成形快,但发枝力弱,骨干枝明显,树冠较稀疏。
树皮呈灰色或褐色,与木质部密接,新梢的髓心较大,可贮藏水分和养分。生长充实的枝条健心较小。无花果的叶互生。厚,革质。叶片倒卵形或圆形,掌状单叶,通常5~7裂口叶长15~20cm,叶柄长5~12cm,叶面粗糙,叶背有锈色硬毛,叶脉明显,叶落后在枝条上可留下三角形叶柄痕。叶片光合、呼吸、蒸腾能力很强,并且是大量氮素养分的贮藏器官。所以,叶片的大小、颜色等状况可以明显地反映树体的营养状况,可作为树相诊断分析的依据。
无花果的芽有顶芽、叶芽和潜伏芽、不定芽。顶芽饱满,从基部起每1个叶腋内有2~3个芽,中间圆锥形的小芽为叶芽,两侧圆而大者为花芽。花芽抽生隐头花序。潜伏芽较多,寿命可达数十年,又极易在骨干枝上形成大量不定芽,所以无花果修剪后枝条恢复能力强。树冠容易更新。
2.花、果的特征
无花果的花为隐头花序,花托肥大,多汁中空,花托顶端有孔,孔口既是空气的通道,又是昆虫进出的孔口,在孔口周围排列着许多鳞片状苞片,从外部看,只见果不见花。在花托内壁密生许多小花,有1500~2800朵。当果实长到1.5cm大小时,即果实形成20天左右时开花。花单性,有梗,子房下位。雄花生在雌花上方、一般在顶端小孔附近。雌花淡红色。
普通型无花果的花托内只有雌花,且无受精能力,胚珠发育不完全,雌花不经授粉受精花托即可膨大发育成果实,在分类上称作中性花。
无花果的果实在植物学分类上叫聚合果。可食部分由肥厚的肉质囊状花托与其内部密生的大量有果梗的小瘦果组成。大果品种约有2000~2800个小果,一般品种为1500个左右。中性花形成种子的胚乳不发育,仅在子房壁内侧略有硬化层。果实形状有圆形、扁圆形、倒圆锥形、梨形、坛形等。果皮颜色有绿色、黄绿色、赤褐色、紫褐色和青钢色。果肉有黄色、粉红色、深红色等。单果重20~150g,一般70~80g,果实自6月下旬至11月中旬相继成熟,采果期可达4~5个月。
(二)无花果的生长、结果习性
1.新梢生长习性
无花果的1年生枝条和部分当年生枝条多数可成为结果母枝。当年生新梢逐渐生长,从低节位起即在叶腋处形成腋芽。腋芽内有2~3个芽,中间为叶芽,两边为花芽。随着新梢的生长,花芽分化,发育成果实,多数是每节l果,个别也有l节两果的。从新梢萌芽起50~70天内,即大于10℃的有效积温达到1400℃左右时,可见第一果形成。无花果的新梢上部的叶芽可萌发生成二次梢,各副梢亦可从低节起依次结果。新梢生长、花芽分化、花器形成、果实生长发育同时进行,这也是无花果区别于其他果树的生长结果特性。这是其早结果、丰产、稳产的生物学基础。
2.夏果与秋果的发育时期
秋季来临时,无花果顶端形成花托原始体,但还未成长为幼果,仍有鳞片保护,保持其腋芽的状态,不再萌生,能抗严寒安全越冬,至翌年春暖气温升高,潜伏越冬的花托原始体继续分化,发育成果实。自6月下旬至7月上旬逐渐成熟,形成当年的第一次果,俗称夏果。
当年生的新梢从基部2~3节位起,叶腋处的芽渐次形成花托原始体,并逐渐开花结果,自7月下旬起依次成熟,称为秋果。从果实着生的枝龄上看,夏果一般着生于上年生枝的顶端数节,秋果则除当年生新梢基部2~3节、春秋梢交接处4~6节外,其他各节叶腋处均依次着生。夏果比秋果大,品质优良。
夏果的花序分化需经过冬季,因此在冬季温暖的地区才能产生夏果。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既可以促成栽培,又可以延后栽培,相对生育期延长。有人把1年生顶芽前端的几节称春果,把春梢叶腋处着生的称夏果,把摘心后的二次枝或秋梢生成的果称秋果。
3.果实的发育规律
无花果果实的发育规律,因品种、栽培环境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幼果期。从果实膨大到果面绿色鲜嫩、绒毛明显,果大1cm左右、历时28~35天。幼果期的特点是果实内部组织的细胞迅速分裂发育。果实体积和重量增长慢,而细胞数量增长很快,因而组织致密紧实。
第二阶段果实膨大期。果面逐渐变为深绿色,绒毛变少、果实迅速膨大。此期为35~42天。果实内的细胞迅速增大,体积增大的速率加快,组织变得疏松。
第三阶段果实着色成熟期,果面由深绿变为紫红色,绒毛几乎脱光,果实体积剧增,果肉成熟变软,果大3.5~5.5cm。此期只有5~7天。在果皮着色的同时,细胞内的化学成分迅速变化,养分逐渐积累,可溶性固形物由8%上升到14%左右,糖分积累急剧上升。果酸含量显著下降,果实已具有无花果特有的甘甜软糯风味。
无花果的果实,一般从结果枝基部起依次向上逐个成熟,下一节位成熟后,上一节位的果实才能成熟,在日光温室条件下,可以5~6个果实同时采收,无花果的坐果率极高,果实一旦形成,只要没有病虫为害,均可成果。在叶腋处果实与二次枝可同时萌发,不存在明显的矛盾。这也是幼年果树能够丰产的生物学基础。
(三)无花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对温度与光照条件的要求
温度是形成无花果生态分布的主要因素,能控制和调节树体的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对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有决定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