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尽职尽责:如何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金牌员工
7583800000030

第30章 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人才(2)

你不仅要知道从什么人、从什么地方可以得到信息,还要知道对于你得到的信息加以证实。你要善用信息渠道,与同行业中有经验的前辈交流、参加社团活动、利用媒体等等,扩展自己的信息网络。

凡是自己的同学、朋友、同事以及他们认识的人,都可以成为你的信息来源。只要你平时注意与他们交往,能把这些人融入到你的信息网络中,那就是一笔可观的无形信息资产。

要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络,就不能把范畴局限于公司内部。其他团体也会举办各种讲习会或研讨会,你最好争取参加的机会。吸收一些自己欠缺的信息,这些信息说不定会对你大有帮助。

或许你还会认识一些同行,这样就更加扩大了自己的信息网络。因为在公司与同事交往久了,收获会十分有限,如果能和外面的同行结识,你不但可以接触到和自己工作完全不同的东西,更能扩大自己的信息量,充实自己。

现代社会,信息资源丰富多样。正确选择利用信息无疑是做好员工的一项基本功,学会选择利用信息更是搞好生产或从事经营的一个基本要素。在大量的信息资源中,要选择与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相关的信息。

(1)将信息进行归类整理

就是要把自己搜集到的各类信息,分为几大类。然后按大类分辨真假。将那些明显虚假的信息剔除出来,把认为是真实的或基本真实的信息留下来,然后再细分;对那些办起来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项目作为首先应该处理的;对那些办起来既有利益、又有风险的项目,进行一番分析对比,看是利益大还是风险大;对那些危险太大、收益又没把握的项目,归为最差、最无价值的一类。把类别分清了,真假、好坏、优劣信息自然也就甄别出来了。

(2)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在了解到各种行情后,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大家都认为只有好处、效益又高的经营项目,反而难办或难以办成。因为大家看到的都是有利的条件,没看到不利的方面,都在往这个经营项目上挤。而这一挤,就可能使形势起变化,有利条件有可能变成不利因素,增大了困难。真正有潜力能发展的是那些既有前途又有风险、既有效益又把握不准获利空间的项目。为了把项目选择好,就要对信息和行情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对比。办法是把经营项目中关于好处、坏处、效益、风险的信息,都一条一条列举出来,然后逐条对比,分析各类信息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

(3)对信息进行试验

如果你认为某个项目不错,但在经过综合分析对比后,仍没有确切把握,未能把最真实、最有效的项目选出来,还无法下决心大干,怎么办?有一个办法,就是先做小型试验,进行小范围、小规模生产经营,根据结果再下决心。这样,既摸清了行情,又获取了经验,为日后大范围经营打下基础。

(4)对情况做出预测

俗话说:“做生意要有三只眼,看天看地看久远。”任何行情、信息都不是静止不动、固定不变的,而是经常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波动。只有站得高一点、才能看得远一点。预先有所准备和打算,才不至于跟在别人后面跑。现在,不少公司是看别人干什么项目就也去搞同类生产。结果往往是产品时下很俏、很抢手,但等到它费工、费钱、费时干成了,市场行情也开始变化,原来的时兴变成了背时,俏货变成了废货,成为麻烦事情。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最好的办法是提前时间,估量形势,把可能发生的变化,预先加以预测,加以准备。

为自己的公司提出最佳方案

公司的优秀员工通常都喜欢问自己:“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具有这样的问题意识,自然能够了解自己周围所欠缺的、不足的还有很多,这些可能正是公司今后的策略和方法。

看起来质疑自己的工作并不难,但大多数员工并没有这样做。

一位老板在他的自传上写道:

“事实上往往有些员工接到指令后就去执行,他需要老板具体而细致地说明每一个项目,完全不去思考任务本身的意义,以及可以发展到什么程度。”

“我认为这种员工是不会有出息的,因为他们不知道思考能力对于人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

“不思进取的人由接到指令的那一刻开始,就感到厌倦,他们不愿动半点脑筋,最好是能像电脑一样,输入了程序就不用思考把工作完成。”

所以,不断思考改进是你必须要做的事。在你对既有工作流程寻求改变以前,必须先努力了解既有的工作流程,以及这样做的原因。然后质疑既有的工作方法,想一想能不能做进一步改善。

一个人成功与否在于他是否做任何事都力求最好,成功者无论从事什么样工作,他都绝不会轻率疏忽。因此,在工作中就应该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必须做到最好。这样,对于老板来说,你才是最有价值的员工。

有个刚刚进公司的年轻人自认为专业能力很强,有一天,他的老板直接交给他一项任务,为一家知名公司做一个广告策划方案。

这个年轻人见是老板亲自交代的,不敢怠慢,认认真真地搞了半个月。半个月后,他拿着这个方案,走进了老板的办公室,恭恭敬敬地放在老板的桌子上。谁知,老板看都没看,只说了一句话:“这是你能做的最好方案吗?”年轻人一怔,没敢回答,老板轻轻地把方案推给年轻人,年轻人什么也没说拿起方案,走回自己的办公室。

年轻人苦思冥想了好几天,再修改后交上,老板还是那句话:“这是你能做的最好的方案吗?”年轻人心中忐忑不安,不敢给予肯定的答复,于是老板还是让他拿回去修改。

这样反复了四五次,最后一次的时候,年轻人信心百倍地说:“是的,我认为这是最好的方案。”老板微笑着说:“好,这个方案批准通过。”

通过这件事,年轻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持续不断地改进,工作才能做好。从这以后,在工作中他经常自问:“这是我能做的最好的方案吗?”然后再不断进行改善,不久他就成为了公司不可缺少的一员,老板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后来这个年轻人被提为部门主管,他领导的团队业绩一直很好。

因此,工作做完了,并不代表不可以再有改进,在满意的成绩中,仍抱着客观的态度找出毛病,发掘未发挥的潜力,创造出最佳业绩,这才是优秀员工的表现。

成为自己工作领域的专家

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精通它,下决心掌握自己职业领域的所有问题,比别人更精通。如果你是工作方面的行家里手,精通自己的全部业务,就能赢得良好的声誉,也就拥有了成功的秘密武器。

有一个关于成功的寓言故事,一直在很多公司的员工之间广泛流传。它取自于一个名为《飞向成功》的畅销书,作者之一便是唐纳德.克里夫顿博士。

森林里的动物们开办了一所学校。开学典礼的第一天,来了许多动物,有小鸡、小鸭、小鸟,还有小兔、小山羊、小松鼠。而学校为它们开设了5门课程,唱歌、跳舞、跑步、爬山和游泳。当老师宣布,今天上跑步课时,小兔子兴奋地在体育场上跑了一个来回,并自豪地说:“我能做好我天生就喜欢做的事!”而再看看其他小动物,有撅着嘴的,有搭着脸的。放学后,小兔回到家对妈妈说,这个学校真棒!我太喜欢了。第二天一大早,小兔子蹦蹦跳跳来到学校。老师宣布,今天上游泳课,小鸭子兴奋地一下子跳进了水里。天生害怕水,种群中从来没有会游泳的小兔子傻了眼,其他小动物更没了招。接下来,第三天是唱歌课,第四天是爬山课……以后发生的情况,便可以猜到了,学校里的每一天课程,小动物们总有喜欢的和不喜欢的。

唐纳德?克里夫顿博士说,这个寓言故事寓意深远,它诠释了一个通俗的哲理,那就是“不能让猪去唱歌,让兔子学游泳”。要成功,小兔子就应跑步,小鸭子就该游泳,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成功,主要是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长处。

许多人都曾为一个问题困惑不解:明明自己比他人更有能力,但是为什么成就却远远落后于他人?不要疑惑,不要抱怨,而应该先问问自己一些问题:

--自己是否真的走在前进的道路上?

--自己是否像画家仔细研究画布一样,仔细研究职业领域的各个问题?

--为了增加自己的知识面,或者为了给你的老板创造更多的价值,你认真阅读过专业方面的书籍吗?

--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你是否做到了尽职尽责?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无法作出肯定的回答,那么这就是你无法取胜的原因。如果一件事情是正确的,那么就大胆而尽职地去做吧!如果它是错误的,就干脆别动手。

要想成为公司中的权威人物,要学会主动给自己“加压”,把工作中的压力变成学习的动力。到公司的第一年,你可能是个毛头小伙子,那第二年,第三年呢?要想增加自身“资格”的含金量,非得主动加压不可。

如果你是一个热爱写作的人,那么初到报社,你或许只能干干校对或者给读者回信的工作,但随着上司对你工作的认可,为什么不多写稿子,朝记者的方向发展呢?情况熟了,“版面”广了,为什么不能以版面编辑的职责来严格要求自己呢?主动给自己加压,任何努力都有回报,或许在你默默地、光明磊落地“表现自己”的时候,你的上司已在一旁微笑着注意你了。

一个年轻人就个人努力与成功之间的关系请教一位长者:“你是如何完成如此多的工作的?”长者回答说:“我在一段时间内只会集中精力做一件事,但我会彻底做好它。”

如果你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又怎能因自己的失败而责怪他人、责怪社会呢?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精通”二字。

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发挥出所有的优势,求得不断的进步。这不仅是工作的原则,也是人生的原则。如果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毫无特长可言,没有了理想,失去了方向,生命就变得毫无意义。一位先圣说过:“如果有事情必须去做,但全身心投入去做吧!”别一位智者则道:“不论你手边有何工作,都要尽心尽力地去做!”无论你身居何处(即使在贫穷困苦的环境中),如果能以全部精力投入热的工作中,最后就会获得经济自由。那些在人生中取得成就的人,一定是在某一特定领域里进行过坚持不懈的努力。

成为老板的得力副手

每一个老板为了成就自己的事业,总是在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人才,而这样的人才的第一个特征必须是服从,服从的员工一定是老板的得力助手。

对老板服从是第一位的。下级服从老板,是上下级开展工作、保持正常工作关系的首要条件,是融洽相处的一种默契,也是老板观察和评价自己下属的一个尺度。

做老板的得力助手,让上司做重要的事,我们做他分配给我们的工作。因为老板所承受的压力最大。公司的政策、业务方面,无一不是他费心之处。假如能试图缩短他的工作时间,让他多花心力而非劳力,相信为公司带来的收益,一定超乎想象。

做老板的得力助手,在老板发布命令的时候,要参透他的意思,事事为老板着想,这会让老板有一种安全感,他的领导才能在一个内部关系顺畅的团队中会表现得更好。事实上,比起下属来,老板们的荣誉感和进取心要更强烈些,只有那些懂得为老板创造展示机会、事事强调老板地位,也就是说事事能够服从的员工,才能从老板那里获得更多的回报。

在一些公司里,经常碰到一些纪律观念不强、服从意识差的人。他们是老板最感头疼的“刺头”。这些人或是一无所求,上进心不强,对老板吩咐的工作满不在乎;或是自以为怀才不遇,恃才傲物,无视老板。

缺少服从意识的人,一定是一个自制意识差的人。而服从的人最终都会形成一种严谨的做事风格。这就是西点对学员的训诫和要求。西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请看一看一位毕业于西点的将军给一位西点学员的父亲的信:“为什么我们让这些孩子经受四年斯巴达式的教育?他们住在冷冰冰的兵营,上午9点30分之前不能往垃圾桶里倒垃圾,水池必须始终干净,不堵塞。如此多的规定和规则,为什么?因为一旦毕业,他们将被要求全无私心。在军队的这么多时间内,他们将要吃苦,将在圣诞节远离家庭,将在泥地上睡觉。这份工作有许许多多的东西让他们把自我利益放在次要地位--因此,必须习惯这样。”一个自制意识差的人,又怎么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呢?因此,这样的人老板不会喜欢。

有的人企图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因此,他认为服从的人是没有创意的人。脱颖而出本来是一个非常好的意识,而且是让你往上努力奋发的动机,但是却常常会碰到有些人走入偏锋,因为他一心想脱颖而出,可是事情并不如他想象的那么顺利,于是专为反对而反对。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群体中,是不难发现很多案例。譬如,有的人,老板规定12点才能进餐厅,他就偏偏要11:50进餐厅,事实上他不是为了要争取这10分钟,而是要向大家证明他跟人家不一样。因为他要脱颖而出,又不能如其所愿,所以,他就走火入魔,用其他的方法来证明他的突出,这是非常危险的。这样的人渐渐地就会形成一个懒散的习惯,一种对抗的意识,这样的员工绝对是老板的心病,即使再有才华,遭裁员的威胁还是存在。

有人说,服从老板的人肯定是谄媚的人,这样的人,我做不来。其实,这是一种错误意识。核心的员工会在服从中有创意。他们积极配合有明显缺陷的老板。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有些老板原来文化基础较差,专业知识不精。这样的老板,在下属心目中位置也就不高,越是这样的老板,越对下属的反应敏感。

如果你有这样的老板,你不妨借鉴他多年的管理经验,以你的智慧与才干弥补其专业知识的不足,在服从其决定的同时,主动献计献策,既积极配合老板工作,表现出对老板的尊重与支持,又能施展自己的才华,英雄有了用武之地,成为老板的得力助手。这样的员工有哪个老板不爱呢?

曾有一位着名的田径教练,每当见到运动员,便苦口婆心地劝他们把头发剪短。据说,他的理由是:问题并不在于头发的长短,而是在于他们是否服从教练。可见,纵然不懂教练的意图,但不找借口地服从,这才是教练所期望的好选手。同样,服从并执行,这才是公司所期望的好员工。

员工服从与否,直接决定老板决策的执行水平和质量。所以,如果你真有水平,想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应该认真执行老板交办的任务,巧妙地弥补老板的失误,在服从中显示你不凡的才华,这样的员工才会成为老板的得力助手,也才能是老板的最爱。

处处维护公司的形象

小杜刚毕业不久就到一家着名饭店当接待员,参加工作不久,她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