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了解疾病护理(实用生活文库)
7582600000006

第6章 高血压病

疾病简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症候群,其发病率高,且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等并发症,危害较大。正常人血压有一定的波动。目前,我国采用1978年世卫生组织建议的血压判断标准:①正常人的收缩压≤18.6千帕,舒张压≤12千帕。②成人高血压标准,收缩压为≥21.3千帕,和(或)舒张压≤12.6千帕。③临界高血压指血压数值在上述两者之间。

疾病解析

【病因】

①遗传因素。②环境因素(职业、饮食、吸烟、肥胖、精神等)。③心血管因素。④体液神经因素。

【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头晕、头痛、耳鸣、失眠、乏力等。

2.并发症表现。长期持久血压升高,可导致心、脑、肾等器官受损。

限制钠盐,减轻体重,适当运动。

(1)脑部表现:头痛、头晕为常见,严重者可导致脑出血等。

(2)心脏表现:长期高血压可引起心脏形态及心功能改变。

(3)肾脏表现:早期可导致肾小动脉硬化、肾功能减退,晚期可出现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治疗原则】

1.限制钠盐,减轻体重,适当运动。

2.药物治疗。

(1)利尿药,如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螺内酯(安体舒通)等。

(2)钙通道阻滞药,如硝苯地平(心痛定)等。

(3)β受体阻滞药,如美托洛尔(倍他乐克)等。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如卡托普利等。

(5)α受体阻滞药,如哌唑嗪等。

【护理】

患者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克制自己、保持平稳的情绪,不急躁、不悲观,只有这样才有利于降低血压,而且对预防高血压脑病也是有利的。

1.心理护理:心理因素是引发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高血压患者,一般都有个性心理特征,容易焦虑、激动。护理人员在了解患者的思想、生活和工作等情况的基础上,运用心理护理技能和艺术,来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患者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克制自己、保持平稳的情绪,不急躁、不悲观,只有这样才有利于降低血压,而且对预防高血压脑病也是有利的。同时,周围的人要为高血压患者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治疗环境和融洽的人际关系,消除影响康复的一切不利因素。

2.头痛的护理

(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观察头痛的程度、持续时间以及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头晕、耳鸣、恶心、呕吐等。

(2)定时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测量时应固定使用同一血压计,采用同一体位、同一侧肢体。

(3)遵医嘱给予降压药物,注意测量用药后的血压,以判断用药效果。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有无低血压发生。

保持病室安静,室内光线宜偏暗,减少探视,各种护理操作宜集中进行。以免过多干扰患者,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

(4)保持病室安静,室内光线宜偏暗,减少探视,各种护理操作宜集中进行。以免过多干扰患者,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

(5)待头痛缓解后,与患者一起讨论引起头痛的诱发因素,如劳累、情绪激动、不规律服药、环境嘈杂等。告诉患者应合理安排工作、休息,包括躯体和大脑的休息。避免在嘈杂环境中久留,生活节奏应放慢,坚持服药,保持心情平和,特别在生气、愤怒时要及时调整情绪。

3.头晕的护理

(1)了解患者头晕的程度,是否伴有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症状,观察血压变化情况。

(2)嘱患者安静休息,环境中应减少声光的刺激。

(3)保证患者安全,如病室、走廊内应有一定照明度,消除患者活动场所的障碍物,地面应保持干燥。

(4)对伴有恶心、呕吐症状的患者,应将盛接呕吐物的容器放在患者伸手可及处,以免起床下地而摔倒。呼叫器也应放在患者手边。

遵医嘱给予降压药物,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血压降得过低导致脑供血不足,也会导致头晕。

(5)遵医嘱给予降压药物,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血压降得过低导致脑供血不足,也会导致头晕。

(6)患者头晕严重时,应在床上排大小便,护士应给予充分的帮助。但若患者坚持入厕排便,则一定要有人陪伴。

4.潜在并发症的护理

(1)定期监测血压,当血压有增高趋势时,应立即通知医师,并加强监测。

(2)观察患者有无剧烈头痛、呕吐、大汗、视力模糊等。是否出现心衰、肾衰、高血压脑病等症状和体征。

5.高血压急症的护理(恶性高血压、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

(1)恶性高血压:本症介于缓进型高血压与高血压危象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高血压临床类型,1%~5%的原发性高血压可发展为急进型恶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易发展成该型的疾病有:肾动脉狭窄、急性肾小球肾炎、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妊娠毒血症等,极度疲劳、寒冷刺激、神经过度紧张和更年期内分泌失调等诱因易促发。

护理:

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噪声及光线刺激,防止躁动不安。

①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噪声及光线刺激,防止躁动不安。

②保持情绪稳定。

③快速降压,宜将舒张压迅速降至安全水平,不宜过低,以免血压骤降,造成重要脏器供血不足,发生休克。

④监测血压变化并记录;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⑤低盐、清淡饮食。

(2)高血压危象:高血压危象是高血压患者在某些诱发因素影响下,周围小动脉发生暂时性强烈痉挛,引起血压急剧升高,并在短时间内发生重要器官损害,为致命性的一种临床急症。常见诱因为过度疲劳、精神创伤、寒冷或其他不良刺激。应用单胺氧化酶制药治疗高血压,同时食用一些含酪胺酸食物如干酪、啤酒等;高血压患者突然停服可乐定等降血压药物;经期和绝经期的内分泌紊乱。

护理:

①卧床休息并吸氧。

②镇静,避免躁动不安。

做好安全防护,防止坠床。

③快速降压,观测血压变化。

④做好安全防护,防止坠床。

⑤观察头痛、头晕、恶心有无缓解,观察眼底有无出血;观察心电图变化及有无胸闷,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观察尿量变化;观察神志、意识变化,有无失语、肢体麻水或嗜睡等。

(3)高血压脑病:是发生在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病程中收缩压和舒张压突然升高,脑部小动脉强烈的持续性痉挛,脑循环急剧障碍,颅内压升高和脑水肿,并发一系列急性神经系统症状的。

1.指导患者正确服药,以减轻药物不良反应。

2.教会自我测量血压。让患者掌握自我测量血压的方法并做好记录,每天在相同的情况,固定的时间测量,以便比较血压值的变化,还可增加患者的参与感。

3.指导患者正确进食。

4.指导患者调整生活习惯。

①戒烟,限酒,以防血管收缩而加剧头痛和动脉血压上升。

②少饮咖啡,每天限定在30~60ml以下,否则易导致动脉硬化而引起血压升高。

5.告诉患者应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过激,紧张。

6.随身携带卡片,上面注明高血压病及所服药物的名称、剂量和紧急联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