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了解疾病护理(实用生活文库)
7582600000016

第16章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疾病简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其内的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覆盖在环上的后纵韧带组织向椎管内突出,压迫附近的脊神经根造成腰腿痛或坐骨神经痛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病,病变部位以第4、5腰椎间或第5腰椎与第1骶椎间为多见。一般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退变基础上发生的,而外伤则常为其发病的重要原因。

疾病解析

【临床表现】

1.主要症状。①下腰痛。②下肢放射性神经痛。③主观麻术感。

2.体征。①脊柱侧弯。②脊柱运动受限。③腰部压痛点在棘突旁。④坐骨神经压痛。⑤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本病常见的重要体征)。⑥屈颈试验阳性。⑦伸蹲肌力减弱。⑧下肢痛觉改变。⑨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⑩大小便障碍及广泛的感觉运动影响。

坐要有坐姿,切不要在一个地方坐得太长,避免腰椎间盘突出。

【治疗原则】

在急性髓核突出期,受压的神经根常发生急性创伤性炎症反应,神经根充血、水肿,变粗和极度敏感,任何轻微刺激均可引起剧烈疼痛,如为隆起型,经过卧床休息即可自行还纳或经非手术疗法而还纳,不必手术。若为破裂型和游离型突出,因纤维环已完全破裂,突出物不能自行还纳,则必须采用手术疗法,并应尽早手术解除对神经根和马尾神经的压迫。如处理过晚,神经长期受压迫,发生粘连、变性和萎缩,其支配区运动感觉丧失,功能难以完全恢复。

【护理】

1.术前护理

(1)睡硬板床,疼痛剧烈者绝对卧床休息,辅以按摩,以分散注意力,必要时对症治疗。

(2)注意术前防止感冒,以免影响手术安排。

(3)练习床上小便,否则术后易引起排尿困难,增加伤口的疼痛感等。

手术前,尽量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睡前口服镇静安神药。

(4)便秘者嘱多饮水和蜂蜜水,多食绿色蔬菜、海带,必要时可应用缓泻药。

(5)常规备皮,清洁皮肤,洗头,剪指甲。

(6)各种药物过敏试验。

(7)尽量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睡前口服镇静安神药。

(8)术晨禁食禁水,导尿,便秘者清洁灌肠,按时给予术前药,用药后禁止下床以免摔伤。女患者禁涂口红、指甲油,以免影响术中观察。

2.术后护理

(1)麻醉护理:一般麻醉方式为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术后去枕平卧2小时,再改侧卧位,头颈部垫一薄枕,保持与脊柱平直即可,6小时以内不得抬高头部,以免引起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2)饮食护理:禁食、禁水6小时,口唇干燥时可涂液状石蜡、用小匙沾水湿润或覆盖一层湿盐水纱布;6小时后肠蠕动未恢复前(未通气前)可少量进食稀饭、面条、鸡蛋汤,禁止进甜食、手术6小时后通气可正常进食,但避免辛辣生冷食物。豆类食物。通气后可正常进食,避免辛辣生冷食物。

(3)翻身:2小时1次,一手托在肩部,一手托在臀部,保持脊柱平直(可采用中单法协助翻身)。次日可在他人协助下自行翻身。

(4)活动:麻醉消失后即可进行下肢的伸屈、直腿抬高活动,以防止神经根粘连及下肢血栓的发生。3天左右即可指导患者自行翻身。体位自行掌握,以感到舒适为宜。若仍感一侧肢体麻木,是由于神经根受压过久变性所致,应遵医嘱给予神经营养药物治疗,许配合肢体按摩,1个月后症状可消失。

(5)负压引流护理:保持通畅,切勿扭曲、压迫引流管,引流量第1天应小于400ml,第3天大于10~50ml即可拔除。在引流过程中若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及时报告医师。于术后3~6小时(多在24小时以内)如下肢疼痛加重,麻木无力,排尿困难并逐渐加重多考虑血肿发生,应立即手术减压止血。

手术后,若体温持续不降反而上升则应警惕伤口感染、呼吸道感染或椎间隙感染。

(6)观察体温变化:一般体温在38.5℃左右,持续3~5天,若体温持续不降反而上升则应警惕伤口感染、呼吸道感染或椎间隙感染。

(7)疼痛:麻醉消失后即会感到疼痛,一般第1天最为严重,以后逐渐缓解,3天后疼痛可明显减轻,采用说话、按摩周围组织等方法以分散注意力,手术日睡前可肌注止痛药或口服曲马朵缓释片100mg,以保证术后充足睡眠。

(8)便秘:多饮水,每日>2000ml;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环形按摩腹部,每日3次,每次30下,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发生。

1.饮食。可多食含钙、铁、蛋白、维生素、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晒太阳。

2.休息与活动。一般从术后开始,根据手术部位及方式不同卧床休息2~6周。下床活动时先带好腰围,再逐渐进行,防止突然起来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

3.功能锻炼。单纯开窗手术者即可进行腰背肌的锻炼:取仰卧位,双肩和骶尾部贴紧床面,腰部向上抬起,以不感到疲劳为宜;其他手术后第8周进行腰背肌锻炼。

4.保暖。腰部对冷比较敏感,注意腰部及下肢的保暖、防寒防潮。腰围可带3个月至1年。

5.复查时间与地点。术后3个月门诊复查。

6.发现下述问题应随诊。原有症状加重者;突然受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