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清风拂尘
7578500000025

第25章 雨季倾听

飞机抵达桂林国际机场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举着UNDP牌子接机的一位年轻人,将我们一行送进一辆面包车。这时,佳林下起了毛毛细雨。

这是2003年初冬时节,受台风影响,一年干旱少雨的桂林有了雨季的信息。

我们彼安排在桂林榕湖饭店。榕湖饭店坐落在风景秀美的榕湖西畔,饭店的庭院与榕湖相连,景色相融,敞亮而美丽,庭院疏朗雅静。沿各条小路两旁植了森林般的榕树,榕树树冠如伞撑开,树与树之间紧紧相依,相互纠缠着。浓密的叶子翠绿如玉,生机盎然。在草木绵延的庭院里建造了中华金石园,取漓江之石镌刻的历史古印、名人印章和古图腾印、青铜器凤纹、戏剧脸谱等,散落在辐射状的每一条通向每一处楼群的小路旁,随意而匠心独具。饭店自我宣传的册页上写到:“岁月流金,这里是百位国家首脑住过的地方;历史永恒,名人的墨宝、足迹留在桂花飘香的楼阁;文化厚重,采于漓江源头的巨石篆刻历史古印、名人印章,凝聚民族文化内涵,展示艺术家才气。”这广告词虽缺乏诗意和美感,却实在。因“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原因,新中国的领袖人物大都曾下榻过榕湖饭店,外国元首到桂林的也大都下榻这个饭店。看来这地方是富有灵气的,应该是桂林市的一块风水宝地。

在这样秀美的地方,我们参加“中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通过发展促进艾滋病应对能力研讨会”。会议是参与式的,大家不断地提出问题又不断地解决问题,更多的是倾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专家们讲述艾滋病对人类构成的威胁,尽早建立防治艾滋病早期预警系统并着力实施预警的意义和重要性。

通过同步翻译的耳机,专心致志地倾听这些讲述,每一句的每一个词语都强烈地冲击着我的耳膜。在桂林的雨季,在会议室外传来的滴滴哒哒的雨声中,我们倾听,倾听一个沉重的话题,我的心情也如雨季阴沉的天色一样,没有了亮色。

我记录了专家们的发言要点:

研讨艾滋病早期预警体系或系统的建立在中国五地区项目的实施问题。

1、对艾滋病早期预警已成为建设和发展的关键。许多事实显示,艾滋病的传播因贫困而导致。改善贫困是对艾滋病感染和传播有效扼制的一个途径。

2、中国目前有艾滋病感染者84万人。1985年首例HIV/AIDS携带者,从美国入境的英籍40多岁的男性阿根廷旅游者,在西安发病,后转入协和医科大救治无效死亡,自此始至2003年,中国已在全国各地发现HIV/AIDS。起初,主要发现在浙江、北京。自1989年以后,大陆各地都有了有关艾滋病的报告。主要是广西、广东、新疆,其次是四川、山东、河南。区域传播的主要途径大致是:A.西南,贵州、广西等主要是吸毒传播;B.东南沿海,广东、福建、海南主要是以性病人、暗娼传播;C.中西部地区主要是流动人口传播及输血传播,包括血污染,是被动而无设防的。

目前中国仍处于低流行状态,但低流行不等于低危险。中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9%。

3、艾滋痫被确定已经20多年,就近期调查显示:仍然有20%的人不知道艾滋病及传播途径。10%的大学生婚前有性行为,中学生有多少?同性恋问题仍未引起足够重视。

4、1982年流动人口仅仅38万,2002年已经达到1.2亿,跨地区流动4000多万。流出地最多的是四川,其次是安徽、湖南,流入地最多的是广东、浙江等地。目前艾滋病传播呈现以城镇为主向农村扩散态势。流动人口返乡后的传播,已构成对农村人口的威胁。

流动人口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增加较快,农民占70%多。70%的农民是最易感染疾病的人群。在杭州外来打工人群中70%的艾滋病感染者是农民,他们感染疾病丧失劳动能力,返乡后受到歧视,于是又返回城市并聚集起来威胁健康人群。

流动人口的无序状态,加速了疾病的传播。流动人口回乡后,把知识、技能与性病、艾滋病同时带回乡村。贫困对疾病的抵御十分脆弱。

广西有AIDS携带者6375例,广西流动人口对外地的威胁。甘肃1993年仅1例,2003年当年就发现24例,外出打工者占44%。甘肃14个地州市,已有10个地区发现HIV/AIDS。感染人群以女性农民为主,文盲占22%。甘肃性病传染每年以30%的速度增加。

云南瑞丽艾滋病患者950多例,死亡800多例。瑞丽因剧烈的人口流动,成为艾滋病的重灾区或集散地,影响着整个亚洲地区的艾滋病流传。

外来人口是艾滋病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流动人口是本地社会生活的一个边缘阶层,需要共同的关注,需要人文关爱和人文关怀。需要重视的是流动人口的政府管理和自己组织起来的自行管理;多部门的合作与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性。

5、经济发展的平衡性与区域性影响艾滋病的有效防治。贫富差距可能引起迅速的传播。传播呈贫富交织走向。首先是发达国家向不发达国家的传人,紧接着是富裕地区向贫困地区的传播甚至是输入。中国首例艾滋病从美国传人;西部首例艾滋病从开放的发达城市传人。发达城市的低传播,不发达城市的传入和疾病的存在,农村和贫困山区的区域性蔓延。不发达地域的人群流向富裕地区做工,并导致疾病的传播。是无防备的被动的接受和无意识的传播。

在农村地区,由于以下原因,HIV/AIDS起初是看不见的,随后又被低估。

A.城镇监测系统比较发达

B.农村地区的卫生保健系统的应对能力不足

C.对农村的低估使得城镇成为工作重点,目前发达地区的城镇也有10%的人感染

D.村庄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

E.发展阻滞,物质保障不足,营养不良,加速了疾病的传播。可是,我们对农村疾病传播的隐形状况仍未足够重视。我们只看到了一枚硬币的另一面。

6、粮食不仅仅是一个吃饭问题,而且关系到疾病。

农业家庭是农业体系中的一个半封闭系统,而且是易受伤害的系统(中国有1亿多流动人员或者称之为打工族)。一旦艾滋病失控,农业就有可能被摧毁。中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2/3,占总人口63%的8亿多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

贫困的低投人农业致使——

农村妇女的无助性,她们既是劳动力,又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和呵护;

农村儿童的保健与救治无保障性;

农民收入的增加并不说明营养的增加;

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以提高农民面对灾害、包括疾病的应对能力。

7、农村对艾滋病人的普遍歧视。农村地区血液安全的危机。河南某地的一个村子因卖血而感染、蔓延艾滋病,由于医疗和保健、贫困和营养的局限,防治效果不佳,情形让人担忧。

建立早期预警系统的重要性在于找到预警的位置,也可以说要找到从源头上预防的措施。

判断行动的方法在于前进,而行动却不是一次性的,要在明确方向的同时,不断修正每一个行动以到达我们期望到达的目的地。

8、医学卫生关注的是人,公共卫生关注的是人群,发展计划关注的是整个社会。因此,把防治艾滋病纳入发展计划,是一个综合的现实和未来的关注,也可以说是现实关怀和未来关怀的结合。

复读这些记录,感到了切身的威胁。贫困、疾病、战争,人类的困惑和孤独无助……,心中有了某种对人类命运的酸楚感。我不知道如何表述心中的感受,也许这种感受是无言的,不需要叙说。

离开桂林时,天色仍然阴沉,间歇的下着细雨。细雨如丝,潮湿着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