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世界上最伟大的犹太商道
7576800000007

第7章 犹太人的生意经(3)

当然,他也担心下一次“谷物开放期”会出现,于是他一共买下了9家酿酒厂,其规模足以应付华盛顿一会儿开放,一会儿禁止的谷物酿酒政策了。换句话说,需要混合酒时,他就出售混合酒;需要出售纯威士忌酒时,他就出售纯威士忌酒。为了占领市场,他又以每瓶4.45元的价格出售纯威士忌,而当时纯威士忌酒的价格是每瓶7元,混合酒的价格是每瓶4.95元。这一招大见成效。没过多久,他的“美国联合酿酒公司”一跃成为全美第二大威士忌酒生产厂家!

商人在经商时,是不能不考虑到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的。政策有时利于商人经商,有时则造成阻碍。关键就在于,如何去正确地对待国家政策的变更,如何在政策的缝隙中发现市场的潜力,并准确地推测政策的走向,未雨绸缪,随机应变。

制定合理的目标是成功的第一步

作为商人,首先必须建立一个明确的目标:赚钱,以及赚钱何为。物质上的生存,金钱是必需的,这是无需置辩的常识,而在精神上,犹太人则有着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金钱是自我实现的主要途径,它既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取得成功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人们获得高质量生活的根本保障。犹太作家索尔·贝娄就曾说过:“金钱是惟一的阳光,它照到哪里,哪里就发亮。”

尽管犹太人长于经商和挣钱,但他们仍然坚持这样看待金钱:赚钱决不是易事,它需要智力的投入,也需要体力的付出,是脑力和劳力共同完成的事情。要学会用脑子赚钱,用信息赚钱,靠掌握人们的心理赚钱,也要学会为赚钱而东奔西走的劳动。大钱小钱都可以赚,只要能赚到钱,再怎么也好过无钱可赚!

给自己制订的目标一定要实际,要有可行性才行。一家公司办公室的北面大墙上,写了一条标语:“有信心不一定会赢,没有信心一定会输;行动并不意味着成功,没有行动则一定失败。”这条标语的意思是说,敢想才敢做,想赢就要拼,敢拼才会赢。

彼得·维克多·尤伯罗斯是一名杰出的犹太商人。大学毕业后,他去了一家飞机场和航空公司工作,由于工作出色,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就被提升为副总经理。后来他在好莱坞开设了一家国际运输咨询公司,当时却只有一间办公室。由于他讲求诚信,经营有方,到1967年,他已拥有36万美元的资金,并开始发售股票。1972年,他转向经营旅游服务业,公司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将原有的在世界各地的38个办事处发展到100多个。一年后,他创立了800家旅游公司,不久发展到拥有4000多套房间及多个豪华游艺场的规模。l974年,他成立了第一旅游公司,用了不到半年时间,他的旅游公司就发展成为在全球拥有200个办事处、l500名工作人员的北美第7大旅游公司,年收入约2亿美元,利润几百万美元。

这只是尤伯罗斯白手起家以来取得成就的开始。他计划以106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他的第一旅游公司,准备私人筹办奥运会,开始另一项具有风险的“空白”事业。作为犹太商人,他首先考虑到的不是奥运会在体育或政治上的意义,而是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任何东西到了商人手里,都会变成商品”,对于这一点,尤伯罗斯感受最深:杰出的企业家最关注的是企业的信誉和品牌效应。尤伯罗斯决心利用举办奥运会的机会,提高赞助费用,并计划只接受30家赞助单位,从每一个不同的行业中选出一家,赞助费用至少400万美元,获得赞助权的单位可取得奥运会某项产品的专卖权。规定一经出台,为了获得赞助权,各大公司竞相抬高赞助费的价格。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大公司长期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这次也参加了本届奥运会赞助单位的角逐,尤伯罗斯向两大公司抛出了400万美元的底价。当百事可乐公司还处于犹豫状态时,可口可乐公司已把赞助费抬高到了1300万美元,并一举夺得饮料行业独家赞助商的权利。

尤伯罗斯在获得1300万美元的赞助后,把下一个目标锁定在柯达公司和富士公司的竞争上,柯达公司提出赞助l00万美元的要求,被尤伯罗斯拒绝了。富士公司希望能将产品销往美国市场,经过讨价还价后,终于以700万美元获得在胶卷行业的独家赞助权。此外,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和日本的丰田公司等也加入了这场激烈的竞争。

最后,尤伯罗斯举办的“私人”奥运会,获得了3.85亿美元的赞助,他还通过将运动会的电视实况转播权作为专利拍卖,从而以2.5亿美元的高价拍卖。在美国广播公司(ABC)和全国广播公司(NBC)的激烈竞争中,奥运会转播权终被美国广播公司赢得。后来,美国广播公司又以7000万美元的价格将奥运会的广播转播权分别卖给了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因而尤伯罗斯在此项目上筹集到的赞助费达到2.8亿美元。不仅如此,就是对于参加美国境内奥运火炬接力跑的人每人次也征收了3000美元,他由此获得了3000万美元的现金。据统计,通过此次私人举办奥运会,尤伯罗斯至少有2.5亿美元入账!

犹太人是崇尚理性的民族,对待金钱和经商尤其如此。在犹太商人眼里,树立目标离不开三点:一是,确立经商的具体目标;二是,根据目标的难度,制订实现目标的合理计划;三是,做出具体的时间安排,保证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有条不紊,按部就班。这看上去似乎不用强调,但不少商家不就是因为目标不明确,制订的计划不合理,而功败垂成?确定合理的目标是成功的第一步。

拥有智慧才能赚大钱

犹太人的经商经验清晰地表明了一点:成功的秘诀在于拥有更多经商的智慧,而不是更辛苦,更卖力。赚钱决不是靠卖力、拼命就能实现的,至少,这决不是值得提倡的做法。中国有一句谚语说得很好:“不要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讲的就是经商不能蛮干,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教训。

美国商业大亨查尔斯·威尔逊,在美国当代商界中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犹太人。一个尚未读完中学就辍学的贫穷孩子,在几十年间,便登上世界旅馆业大王的宝座,这其间的距离,真可谓“天壤之别”。他在美国50个州和另外22个国家的土地上,共开设了1405家旅馆,拥有208939个房间,双人床30多万张。每年接待旅客的总数在7200万人左右。

威尔逊自幼丧父,家境贫寒,母亲在孟斐斯市一家牙科医院当助理,以周薪仅有10美元的待遇来养家,生活非常苦。因此,威尔逊在读小学时,就开始替人家做些零星工作来补贴家用。

后来他母亲失业了,生活的担子完全落在威尔逊的肩上,当时他才15岁。

以他这样小的年纪,要维持母子二人的生活,是件非常吃力的事,但这个记不清楚父亲面貌的独生子,对母亲非常孝顺,他从不让母亲为家庭生活烦心。下面这则感人的故事便是发生在他的身上。

“母亲,您不用愁。”威尔逊对为失业而伤心的母亲说。“我可以想办法去赚钱。”

母亲苦笑着说:“别说傻话了,孩子,经济这么不景气,就算是身强体壮的男人,要赚钱维持家人的生活也困难。”

“可我们的人口简单,”威尔逊很乐观地说,“随便找个工作就够吃的了。再说,赚钱多少与体力并没多大关系。”

“可是,你还在读书呵,孩子!”

“我可以暂时辍学,等将来有办法时再读也不迟。”

“不,孩子。”他母亲摇着头说,“学业更要紧,还是我去想法吧!”

威尔逊想了想,向母亲提出一个折衷的办法来:“妈妈,这样好了,我们两个都去找工作,谁先找到,谁就先做,好不好?”

母亲想,她一定会比她儿子先找到工作,就欣然答应了。因此,当第三天威尔逊告诉母亲他已找到工作时,他母亲惊讶不已。

“什么工作?”母亲疑惑地问。

“卖爆米花啊,”威尔逊回答说,“我已经跟一家戏院老板谈好了,可以摆在他戏院里边卖。这种场合进进出出的人多,生意一定很好。”“这个主意倒是不错。”他母亲说,“可是卖爆米花需要一部爆花机,我们哪有钱买机器?”

“不要紧,机器我也谈妥了。”威尔逊说,“每部50元。”

“你到哪里去拿这么多钱?”

“不用现款,老板答应我可以分期付款,每周付2元就可以了。”威尔逊很高兴地说,“只要生意好,这个钱就一定能支付。”

这时候,他母亲也不由得暗自高兴,一个才15岁的孩子,在3天之内竟把一件事情办得如此妥帖,实在是太难得了。

“孩子,”他母亲温柔地拉着他的手说,“那你是怎么想到卖爆米花的?”

“我觉得所有的人都喜欢吃爆米花,做这种生意一定很赚钱。”

“也许你对做生意有一种特殊的才能。”他母亲的神色转为严肃了,“但是,我要提醒你,孩子,有时间就要多读书。”

正如小威尔逊所料,在戏院里卖爆米花的生意非常好,以至于戏院的经理后来派人暗地里一调查,发现威尔逊卖爆米花赚的钱,比他当经理的薪水还多。

戏院经理当时虽然慷慨地答应他来卖爆米花,但当他发觉生意这样好时,禁不住起了私心,决心把威尔逊赶走,由自己来经营这个生意。

威尔逊来的时候,并没有任何手续,只凭经理一句话,现在经理要赶他走,他当然无话可说,但他提出了一个条件:“这部爆米花机,我买来的时候花了50元美金,你要照原价收买我的,不能算折旧费。”

戏院经理做这件事,本来就觉得有愧,不好再计较,把钱如数付给了他。这部爆米花机,威尔逊是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买来的,这笔钱就好比是他的储蓄存款,他利用这笔资金开始筹划其他生意,最后创造了美国商界的神话。

也许威尔逊的传奇经历正印证了这么一句话:“智慧是金钱买不来的。”换句话说,智慧可以超越金钱,拥有智慧,拥有经商的智慧,比仅仅拥有金钱重要得多。没有金钱,可以创造条件,巧借东风,循序渐进,最后迎来机会,取得成功。世上许多白手起家的商业大亨不都是凭借一身经商的才能和智慧而最终获得成功的吗?

从不可能中创造出的奇迹

条条大路通罗马,致富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在商场上一定要有一种敏识力,从不可能中创造可能,从小处见大。比如说,很多大家都不以为然的东西,只要善于利用,你照样可以从中掘出财富之泉眼。关键就是要拥有一颗经济的头脑和经营的意识,如果你具备这两样,即使是在大家看来根本不值钱的东西你也能从中掘出黄金。弗雷德里克·图德便是有这种本事的人。

1783年,图德出生于波士顿的一个家庭。他的家境还算殷实。图德的三个哥哥都毕业于哈佛大学,家里都期待他继承这一传统。但是他对这种生活并不感兴趣,在他13岁时,他决定弃学,并试着学做香料生意。

1805年图德参加了他内兄德纳举办的一次酒会,内兄很有钱。在那儿,他和他的兄弟半开玩笑地设想了从附近的弗雷什庞德将冰运到南部各港口的可能性。在这些港口,冰可以卖高价。接着,他们还进行了多次讨论,就技术和市场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制定了一个计划。

1805年底,图德给堂兄写了一封信,大致说了说他的想法。“毫无疑问,把冰带到热带的想法会使你感到震惊和惊讶,”他写道,“但是当你考虑到下列情况时,我想你就不会再怀疑此事的可行性,并接受我即将向你提出的建议。”

别人已开了路,并以行动说明了这个想法是行得通的。图德举了一些这类航行的例子。一位美国船长运了一船冰从挪威到伦敦,“他赚了很可观的一笔钱,尽管他就上税一事与海关交涉了很长时间。”

图德写了一本《冰窖日记》,记录了他的想法和这个项目的进展情况。从日记的字里行间展现出一个仔细考虑了风险并努力把风险减少到最低的企业家形象。图德力图取得冰的专卖市场。卖这种容易融化的商品,难以同别人竞争,因为在尚未找到合适的隔热材料的情况下,冰一运到,就得尽快卖掉。图德经常去逛市场使他认识到在从未使用过冰的人当中,冰的使用不可能自动传播开去。图德还努力寻求改进取冰的方法,这是关键的一环。

在得到一位堂兄的个人协助和资金资助的情况下,图德投入了l万美元,把130吨冰运往马丁尼克岛。波士顿一家报纸特别提到这件事:“这不是儿戏,一艘装载冰块的货船已办好出港手续驶向马丁尼克岛。我们希望这不会是一宗不可靠的投机买卖。”不久以后,图德跟着来到此地,他希望向那些也许从未见过冰的未来的顾客们说明怎样使用冰。运来了足够多的冰,对他来说想方设法出售是至关重要的。

那些外籍居民看到冰时非常惊奇。经营蒂沃利公园的人坚持说,这个国家做不成冰淇淋,不等他把冰拿回家,它就会全部融化啦!图德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劝他订购40磅冰,答应第二天上午就在那个人的家里做冰淇淋。果然,他亲手把冰淇淋制成了。图德下了决心一定要使这些人确信,他们不仅能够获得冰块,而且还能像在任何别的地方那样,在本地生产出冰淇淋这种美味食品。这位经营蒂沃利公园的男人第一个晚上就卖掉了300美元的冰淇淋。这下他总算信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