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世界上最伟大的犹太商道
7576800000020

第20章 犹太人的民族性格(1)

犹太人认为,适当的贫穷对一个年轻人是非常有益的,因为贫穷可以增强个体的忍耐力和抗挫折能力,催促他奋发向上,拥有危机感和进取心。一个人只要有活力,那么,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贫穷这种冲动更大的力量了。年轻时候的贫穷是应该感谢的,因为它为个人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称赞进取的穷人

犹太民族为人称道的一点是,即使一个人再贫穷,他们也不会因此瞧不起他,而是平等相待。这里面有着深刻的人道主义内容,同时也显示出犹太民族优秀的一面。联系到犹太人1800多年的流亡史也不难得知在他们头脑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观:一个人就算再穷,只要他坚持奋斗,就值得赞扬!普遍存在于他们传统观念中的一种价值取向就是:奋发向上是好的,哪怕你一贫如洗;沉湎于享乐必须扬弃,即使你富可敌国。

犹太人认为,适当的贫穷对一个年轻人是非常有益的,因为贫穷可以增强个体的忍耐力和抗挫折能力,催促他奋发向上,拥有危机感和进取心。一个人只要有活力,那么,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贫穷这种冲动更大的力量了。年轻时候的贫穷是应该感谢的,因为它为个人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般来说,人们都不会怀疑贫穷是个人追求幸福时的最大的敌人,而要在贫穷中保持精神的独立,更难以做到。中国古代儒家孟子也曾说过:“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犹太社会里也有乞丐,这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在犹太人的生活世界中,他们认为乞丐是神允许的职业,他们是人们行善的对象。

犹太人的乞丐也极有特点,他们并不像人们通常想象的那样挨家挨户地行乞。犹太乞丐中,有许多还是爱好读书的人,其中有些人竟通晓《塔木德》和《犹太教则》。而《塔木德》中也记载下了许多为穷人辩护的格言:“不要看不起穷人,因为有很多穷人是有学问的”,“不要轻视穷人,他们的衬衫里面藏着智慧的珍珠”,等等。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个世界有着两个转动不息的轮子。今天的富人明天就可能倾家荡产;今天的穷人可能今天依然身无分文,明天就可能陡然而富。

从前,有一个富人,因为没有一个孩子而成天自哀自怜地念叨:“我这么多财富有什么用?我的辛苦是为了谁……”

他的朋友建议他做一些捐助,帮助那些贫穷的人。但他却说:“不,我的钱只给丧失了一切信仰,对人生完全绝望的人。”

有一天,他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人躺在粪堆旁。富人自言自语道:“这个人肯定已经对生活丧失希望了。”于是他给了这个人100第纳尔(货币单位),并向这个人解释为什么他被选中。

“只有死人才对这个世界一无所求呢,”这个人叫道,“至于我,我信仰上帝,他能把我提升到新境界来帮助我。”他拒绝接受这100第纳尔。

富人失望极了,于是他决定到一个墓地找死人,把钱埋到他们中间。

光阴如梭,几年过去了,富人失去了他所有的财产。出于急切的渴望,他跑到墓地将自己埋的钱挖了出来。警察以为他是来盗墓的,就逮捕了他,并把他带到了市长那里。

“你不认识我了吗?”市长问他。

“非常抱歉,市长先生,我实在想不起来。”富人婉言道。

“我就是那个你曾经认为对世界绝望的人!你看,上帝记得我,我的命运改变了。”市长高声说道。

是的,犹太人并不厌弃穷人,他们总是不去刻意记住自己所做的善事。换句话说,他们不会抱着功利的态度对外界的人和事指手画脚。但犹太人鄙夷那些好逸恶劳的穷人,那些甘愿做个贫穷的讨饭者的人。从这一态度不难看出,犹太人更为看重的是人的精神层面上的生存,一个人是否积极地应对自身的现实和外在的现实,并努力去改造这两者,哪怕内外交困,举步维艰,但只要他充满进取心,就算他再穷,犹太人也会毫不犹豫地支持他、赞美他。

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

中国有句古老的箴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犹太人也懂得自强不息的重要性。

从罗马帝国时代起,犹太人便被驱逐出故土,被迫踏上漫长而艰辛的流亡生涯。令人惊叹的是,在这漫长的漂泊岁月中,犹太民族的特性、宗教、语言、文化、文学、传统、历法、习俗和智慧却没有因这1800多年的悲惨民族史而瓦解、消亡,他们至今仍旧保持着自己民族的独特性和凝聚力。千百年来,犹太人人才辈出,精英遍布世界。处境恶劣与成果卓著形成的强烈反差,是这个民族的旺盛生命意识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的反映。自强不息正是犹太人的优良传统,困难和挫折面前他们从不退缩,迫害和杀戮也阻挡不了他们奋发图强的意志。

奥地利犹太人后裔,耳科神经学家巴拉尼年幼时患了骨结核病,由于家境困窘,无钱医治,后来他的膝关节便永久性地僵硬了。但他没有因此丧失生活的勇气,而是更加顽强地继续自己的事业。他立志学医。他历尽艰苦,终于在医学上卓有成就,尤其在耳科绝症方面有独到的研究和发现。他一生发表的医学科研论文多达184篇,两本论著《半规管的生理学与病理学》、《前庭器的机能试验》更轰动了医学界。由于科研成果卓著,他获得了奥地利皇家授予的爵位,并于1914年摘取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的桂冠。可以说,这些荣誉和奖励是对他的自强不息精神的赞美。

以色列,犹太人的故土,耶路撒冷是犹太人的圣城。犹太民族在以色列占据主导地位,全国人口的83%以上都是犹太人。1948年,历尽磨难的犹太人终于在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约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立起以色列国,这是一个扎根于沙漠的、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国家。全国国土有80%~90%是沙漠和荒丘,是有名的“不毛之地”,不仅资源贫乏,淡水也长期奇缺。但以色列的犹太人靠其顽强的生存意识和生存智慧,经过五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经济奇迹。农业不仅使他们获得了自足自给的能力,且一度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把荒丘和沙漠改造成良田,1949年到1984年间,共改造和开发出27.2万公顷耕种土地。缺少农业用水,他们便采用远地引水技术和滴灌技术,开源节流,卓有成效地改善了用水问题,他们的这项技术还成了世界农业用水技术的榜样。这个国家不但在农业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工业等其他行业的发展也同样非常显著。

犹太人正是凭借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取得了农业和工业上的巨大成就。事实上,这也是他们在精神上所创造的一笔宝贵财富。自强不息可以带来物质上的改善,在精神上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一影响较之国富民强更为重要。因为自强不息的传统可以代代相传,可以不断地激发后人的创业热情,给人带来自信,带来活力,带来奋斗不止的内在动力。一旦潜力被激发出来,转化为生产力,一个国家就能永远保有青春的活力和健旺的生命力。一名艺术大师说过这么一句话:“世上没有废物,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艺术品。”如果一个民族丢失了自强不息的精神,而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扭曲或摒弃了民族传统,那么它想要强大起来,或重新崛起,便根本不可能。

执著地追求自我实现

在流亡中培养出来的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使得犹太人从小就胸怀大志,不管条件有多艰苦,他们都执著地追求自我实现。正是因为这样一种理想主义人格,古往今来的犹太人才能充分调动起个人一生中那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去达到一个目标,他们往往因为专注,而获得高于常人的成功率。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也就有了动力之源。他们眼里的人生,是一个不断奋进的、迎难而上的人生,是一个不断求索的历程,就好比蜜蜂,他们相信,只有不断地寻找和采集,才能得到最为甘甜的蜜汁。

科学家爱因斯坦所取得的成就几乎无人不知,他无疑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而他的一生,更是典型的执著拼搏的一生。

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一个贫苦的犹太家庭,家庭经济条件很差,小学和中学时期其学习也相当平庸。虽然他有志向科学领域进军,但他有自知之明,知道必须量力而行。年轻的时候,他就曾反复地自我解剖:是的,自己虽然成绩平平,但对物理和数学的兴趣浓厚,而且成绩很好,自己为什么不能在物理和数学方面钻研下去呢?于是他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在考上大学之后,选读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物理学专业,开始实践他的理想。

由于选对了奋斗目标,他个人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26岁时,他发表了科研论文《分子尺度的新测定》,以后几年又相继发表了4篇重要的科学论文,发展了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提出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光量子理论新发现:光量子除了有波的特性外,还具有粒子的特性。凭借他的这一发现,光电效应原理终于获得圆满的解释,他本人也宣告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重大变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就。

爱因斯坦取得的这些成就与他执著的追求密切相关。他在16岁时就明白,知识犹如海洋星空,浩瀚无边,学者不宜在这个海洋里漫无目的地漂荡,不应该在变动不定中浪费掉人生有限的时光。只要认准目标,哪怕需要经过艰辛的探索,也应该勇往直前。此外,爱因斯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他善于根据目标需要进行学习,使有限的精力得以充分利用。他创造了高效率的定向选学法,即在学习中找出能把自己的知识引导到深处的东西,抛弃使自己头脑负担过重和会让自己偏离要点的一切东西,从而使他集中力量和智慧攻克选定的目标。

爱因斯坦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对自己的目标也矢志不渝。1952年以色列第一任总统魏兹曼逝世,鉴于爱因斯坦科学成就卓越,声名显赫,并且是犹太人出身,政府便邀请他就任总统一职。然而他婉言谢绝了,并坦承自己不适合担任这一职务。他自小立志成为的是一名科学家——他用终生的努力奋斗才得以实现的目标。如果他当上总统,未必有多大建树,因为他在这方面并未显示出过人的才华,又未曾为此目标做过努力学习。

犹太人不管是从商从政或从事科学事业,都注重确立人生的奋斗目标,然后执著地钻研。犹太人在确立目标中注意切合个人实际和环境,不会把自己的奋斗目标确立在可望不可及的位置上。就像爱因斯坦不会把自己的奋斗目标确立在总统位置上,即使别人极力推荐,他也不贸然接受。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内在潜能,他必须学会善于发现自己,就像发现宝藏一般,努力发掘自己的潜能。

一旦你确信了某种个人认识,那么就应该尽快将其转化为事业的方向,执著地探索下去,将自己充分调动起来,就像犹太人那样,找到自我实现的个人道路,用执著的追求去成就辉煌。

强烈的求知欲望

犹太人在经济运营、商业运作上的非凡成就,与他们的求索精神分不开。犹太人的求知精神的一个强大基础,就是他们对知识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们懂得“学以致用”的道理。知识就是财富,他们对知识这种财富有着近乎贪婪的欲望。犹太人四处流浪,没有家园,居无定所,没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保障。他们所到之处,唯一的支撑就是自己头脑中的知识,靠知识创造财富,从而由财富、金钱来为自己争得生存发展的空间。物质财富随时都可能被偷走,但知识是在头脑里的,智慧永远相伴,而有智慧,有知识,“学以致用”,就不怕没有财富。这正是犹太人流浪数千年依然生生不息的原因所在。

犹太人非常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其中又以教育上的投资为第一。犹太人深刻地体会到教育投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投资,因为知识是特殊形式的资本,它往往起到放大其他资本(土地、货币)的作用。知识,包括脑的知识——学习,手的知识——技能,同时也就是他们投资的浓缩和凝固形式。犹太人在流散四方的过程中或移居新的居住地后能迅速地找到那些他们具有竞争优势的位置,从而站稳脚跟,走向兴旺发达,这种智力资本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以色列是一个小国,资源贫乏,既缺水,又缺能源,且沙漠比重大。但在这片土地上却人才济济。数十年来,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纷纷移民到自己的祖国,他们带来了资金,更带来了知识、技术、特长,他们将这些知识用于国家建设,使以色列迅速崛起。这个国家拥有世界上最高的教育水平,拥有最好的人才培养基地。同样,这个国家独创了举世闻名的农业技术,靠贫瘠的土地养活了自己,还大量出口农产品;这个国家拥有世界上一流的工业技术,特别是在通信电子方面,居于世界前列。这些奇迹,靠的就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