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文字传播的一般技巧还包括文字简练度、精确度,版面安排的美观度、实用度等。
2)汉字传播的特殊技巧
汉字及其传播的特殊性,使得汉字传播既要注意文字传播的一般技巧,又要掌握汉字传播的特殊技巧。可以说,汉字传播的特殊技巧就是如何在汉字传播中扬汉字之长、避汉字之短的操作技术。根据汉字及其传播的特点,汉字传播技巧有:注意运用汉字的语言声调;注意文字的通俗易懂、简洁利落;注意创造意境及汉字的造型美、汉语的对仗、排比等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修辞格,使之成为汉字传播的专门技巧。
11.2口语传播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应用
在公共关系实务活动中,口语传播是运用得最为广泛的形式之一,口语传播技巧亦是一种公共关系实务的基本操作技术,还是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及社会组织每个领导及每个组织成员所必须掌握的。它甚至应当转为一种公共关系意识,渗透到每一个组织成员的头脑之中。就公共关系实务活动而言,口语传播的主要手段包括日常接待、沟通性会议、公共关系演讲、公共关系谈判等。
11.2.1日常接待
日常接待一般有被动与主动两种情况,相应地,也有两类日常接待,即被动型日常接待和主动型日常接待。
1.被动型日常接待
被动型日常接待也可称为诉询型的日常接待,一般是指组织在事前毫无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对上门前来办理各种事务的公众进行的接待。这类接待多围绕着诉求或查询事物来展开,其最大特点是接待人员经常对所交谈的内容一时心中无数,暂时难以驾驭和控制场面。这就要求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除了要在平时熟练地掌握交谈技巧和熟悉业务外,还必须尽快地了解将要谈论到的问题。一般来说,负责这类接待的人员可能是公共关系专业人员,也可能是社会组织的一般职工或领导。因此,在开展工作中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1)有礼貌地接待,迅速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及来意。这类接待通常都具有被动性,要化被动为主动,关键是弄清楚公众的来意,然后才能有的放矢。但在询问来访者意图时,要讲究礼貌,用委婉的方法打听来者的用意。
(2)明确给予答复。当对情况了解完毕后,接待的公关人员应对对方的要求给予语义明确的答复,无论是肯定或否定,都应当面给对方回应,并作出解释;如一时不能给予明确答复,要说明困难,并商定下次约谈的时间。
(3)关心对方去从。从我国目前的日常接待工作来看,这一点是大家最容易疏忽的,但往往却有其特殊的作用。尤其是在对方对下一步犹豫不决时,你此刻的关切常常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能缩小彼此间的距离,增进双方的感情。
2.主动型日常接待
主动型日常接待通常称为邀请型的日常接待,它是指社会组织出于自身需要或工作必要,对于主动邀请上门的公众进行接待。在这种类型的接待中,由于社会组织担当了组织者的角色,因此它必须把满足对方需要的与事务有关的一切义务承担下来。其中包括:首先,通过面对面的交谈进一步详细地了解对方的各种实际需要;其次,公共关系接待人员把社会组织的情况和自身情况给来访者作个简要的口头介绍;再次,接待人员将能够达到对方需要的程度、范围及条件阐述清楚,以便让公众尽快作出决定;最后,接待人员有义务对来访者的所有疑问进行解释。
总之,口语传播在日常接待过程中,既要使社会组织与公众相互交流信息,也要使两者之间建立起一定的感情,以利于今后的联系。
11.2.2沟通性会议
会议的定义相对比较广泛,不同地位的人皆会有不同的看法。在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看来,会议是指“各自有着特定情景的人们”,在同一时间就共同关心和认可的主题进行口语信息的交流。公共关系强调的是会议的信息传播功能,因此它对会议的研究也主要限定在沟通性会议上。这种沟通性会议的作用和目的就在于社会组织与公众相互沟通情感、维系友情,而其手段则是言语传播,这类会议一般包括礼节性聚会、“对话”和例行性会议三类。
1.礼节性聚会
这类会议一般不直接包含利益内容,因此交谈的主题在这里仅占次要地位,而交谈的形式却是主要的。事实上,这类会议只是保持联络感情的方式,因此会议主办方必须考虑会议的多样性,以便满足与会者的兴趣和爱好,如化装舞会、文娱晚会、聚餐会等。
在这类聚会中,虽然对言语的要求不是太高,但为了保持良好的氛围也需要进行交谈。这时的交谈内容应该根据客人当时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沟通,切不可随便转换客人正谈得起劲的题目。如果宾客之间对对方所说话题不感兴趣,那么主人就需要尽量找到他们共同的兴趣点。因此,主人在礼节性聚会中通常起到桥梁作用。
2.对话
“对话”是中国共产党在第十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的一个重要政治概念,它指的是党政机关就各项重大政策问题广泛地与社会各界群众进行相互协商和相互交流。由于强调理解与沟通,因此,它可以为公共关系所吸收。作为公共关系范畴的对话中,既是一个需要加强研究的理论问题,同时,它又是对某些公共关系实践活动的反映和概括。
在公共关系实务活动中,“对话”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手段,它的特点是:参与者双方往往存在着某种利益差异或一定的信息隔绝。换言之,双方之所以要进行对话,就是因为双方利益有出入或双方彼此信息不对称,甚至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解。因此在对话中,双方要在“诚”字的前提下,把共同关注的问题拿出来一起商量。双方在有礼貌的前提下可以发生争论,甚至争得面红耳赤也不为过。这与公务谈判相似,但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谈判最后一般需要达成一个确定协议,而对话则无须得到一个明确的格局,它的目标可以说是将感情的融洽置于利益关系明确之上。
3.例行性会议
例行性会议是社会组织出于阶段性工作的需要而举行或参加的会议。在这类会议上,言谈必须做到:第一,简明扼要,尽量缩短时间,除非不得已,决不照本宣科;第二,要使所谈主题突出,并使每个与会者都感到所谈的内容与他们有一定的关系;第三,在会议的进行过程中,要不断地发现和归纳议会的要点,并对此发表个人的看法,保证会议达到预期的效果。
11.2.3公共关系演讲
1.公共关系演讲的基本概述
1)公共关系演讲的概念
公共关系演讲是公共关系人员为了提高社会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争取内外部公众的支持,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环境下,运用有声语言,辅之体态语言,面对公众宣传组织理念,表达思想观点,抒发情感,感召公众的一种重要公关方式。
2)公共关系演讲的特征
(1)时空性。公关演讲者和听众都处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同时,一定的时空环境又反作用于演讲,制约着演讲的内容、语言和表情动作等。
(2)群众性。公关演讲是一项综合性的、群众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演讲者和听众之间思想碰撞、信息交流的过程,所以演讲者要从听众的实际出发,注意使演讲的内容易于为听众所接受。
(3)目的性。每次公关演讲都要有一个或几个既定目的,事先应围绕既定目的做好充分准备,条理清晰地、完整地体现这个目的。
(4)鼓动性。为了达到特定目的,公关演讲从演讲的内容到演讲的语言都应当有较强的宣传鼓动性。
3)公共关系演讲作用
(1)公共关系演讲是塑造社会组织良好形象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语言为中心,融声音、表演、形象等综合因素为一体,比单一形式的口语或文字表达更具鼓动力、感染力、说服力。
(2)通过内部公共关系演讲活动的展开,可以协调社会组织内部员工工作的热情和生产的积极性,协调各方面关系,进一步增强爱岗敬业精神。
(3)通过外部公共关系演讲活动的开展,可获得外部公众对社会组织的了解、合作、谅解和支持,进一步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公共关系演讲的语言艺术
1)公共关系演讲开场白的语言艺术
(1)开门见山式。演讲的开场白是演讲者与听众进行交流的第一步。采用开门见山式,简明扼要地讲清所要演讲的主要论点,可使公众直接明了演讲的主要内容。开门见山式的特点是简洁明快,能够尽快把握住听众的注意力,使他们聚精会神地围绕你的思路展开一系列联想。
(2)设问、祈使式。演讲的开场白还可使用设问句、祈使句来开头。这种方法的运用能让听众由被动转为主动的效果,达到发人深省、催人振奋、易引起共鸣。这个方法也较常应用于公共关系演讲中。
(3)幽默导入式。演讲的开场白在诙谐幽默中开始,可以使听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这种方法不仅能较好地表现出演讲者的智慧与幽默,而且能与公众快速沟通,使公众尽快接受演讲者的思想,相互在笑声中融为一体。
(4)名言警句式。演讲的开场白采用与主题相关的名言警句开头,可以强化演讲的分量和主题效果。这种方法要求公共关系人员在平时注意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多收集一些名言警句,做到有备无患。
(5)提出问题式。演讲者的开场白采用演讲者首先提出问题的方式,能够起到吸引公众的关注、增加悬念的效果,而问题的答案正是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所要揭示出来的。这种方式可拉近与公众的情感距离,达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演讲效果。
自然的演讲开场方式还有很多种,而且在实践中还将有不断的新发展。
2)公共关系演讲主体部分的语言艺术
主体部分是公共关系演讲的重中之重,在这一阶段应注意以下问题。
(1)演讲的内容既要真实也要充实。众所周知,演讲应该具有鼓动性,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而要取得这种效果,主要靠的就是真实和丰富的内容。
(2)中心要突出。每一次演讲,必须突出一个中心思想,以便讲清楚一个思想、一种意见、一种看法。切勿选取多个主题,分散听众的注意力,降低演讲的效果。
(3)层次要清晰。一次演讲要说明一个中心观点,就必须按照一种结构顺序,有条理、分层次地讲下去。如果演讲时结构紊乱,层次不清,公众就会混淆你的演讲思路和意思,继而产生厌烦心理,导致注意力没办法继续集中下去。
(4)语言要通俗、精练。通俗是用浅显的话语说明富有哲理的主题,通俗易懂。精练是指语言精辟、简明,观点鲜明。
3)公共关系演讲结束语的语言要求
结束语是公共关系演讲的最后一步,是保证演讲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绝对不能忽视。俗话说:“编筐织篓,难在收口。”就是这个道理。可采用以下表现形式。
(1)鼓动感召式:演讲结束时演讲者运用一些激昂、富有鼓动性、感召性的语言做结尾,可以起到进一步强化公众的情绪、信息,以带动起今后行动的作用。
(2)画龙点睛式:演讲结束时演讲者采用精练的语言,将演讲的主题思想进行概括和强化,可深化公众对演讲主题的印象,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3)对比结尾式:演讲结束时演讲者使用名言警句,可提高演讲者与公众的心理撞击度,发挥名人效应,使演讲的气氛得到升华。若开头也是以名言警句开始,还可达到首尾响应的效果。
同样,演讲的结尾形式还有很多种。但要特别强调演讲结束切忌草率收兵或离题太远,只有紧扣主题,达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才是不同凡响的结束语。
3.公共关系演讲的整体要求
公共关系演讲不仅是一种以讲为主的宣传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演为辅的艺术性活动。它对演讲者的素质、气质、风度、有声语言的表达能力及态势语言的表达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
1)演讲者要具备良好的气质和风度
随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境界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从内容到形式都要求获得更多的美感享受。这就要求公共关系演讲者,既要有美的语言、美的行为,还要有引人注意的庄重仪表、优雅风度、典雅气质。“惠于行而秀于言”,外部语言的魅力首先来自内在气质的高雅,有了高雅的气质,才会有富有个性的风度和富有魅力的语言。总之,演讲者的稳重端庄、风度高雅及气宇轩昂的良好精神面貌不仅会吸引公众的注意力,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而且会使演讲效果更好。
2)演讲是充分展示演讲者语言魅力的过程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它可以展现一个人的水平和修养。语言的准确与幽默,内容的真实与感人,可以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教益,更容易使人接受,引起共鸣。同时,语言的沉稳与清晰,高而不喊,低而不散,表达得体,委婉中听,易博得人的好感,也易吸引人,显示演讲者的自身魅力。因此,演讲时要积极做到了解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用生动的语言打动听众是最重要的。
3)演讲过程中辅助性手段的应用
演讲者除了运用有声语言以外,还要运用一些无声语言作为辅助手段。如面目表情、手势、身体姿态等体语来表达。
(1)面部表情的运用。人的面部表情可以表达人的内心世界。在公共关系演讲中合理地将语言与表情有机结合,可以表达演讲者的真实情感。例如,在演讲过程中伴随其演讲的内容,该喜则喜,该忧则忧,眼神坦荡、清澈,可表现出演讲者的正直和心胸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