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组织所从事的活动,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以一个企业为例,企业在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对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道德和生态等方面也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企业对生产经营活动要进行全面的权衡。不仅要从企业本身而且要从社会角度来评价其经济效益。例如,有的商业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竟然经销假冒伪劣商品,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虽然企业经济效益可观,但其社会效益是十分低下的;有的生产企业只顾生产,而对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不认真处理,以致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甚至影响厂区附近农作物的生长、污水污染了河流,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危害。这些做法只考虑本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违反了公共关系的整体一致性原则,使社会蒙受损失,最终企业也必将吞下自己酿成的苦果。
在社会文明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认识到坚持社会整体效益的重要性,主动贯彻整体一致思想,严格按整体一致原则办事,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
2)整体一致原则包含的内容
(1)社会经济效益。一个社会组织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很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并得到社会的信赖和支持。一个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取得一定的利润,为了确保其获得合理的利润就必须为社会提供产品与服务。没有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企业就不应该也不可能取得利润。没有取得利润,企业就不能继续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甚至连自身的生存也受到威胁。所以,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追求利润,讲求经济效益。既要讲自身的经济效益,更要讲社会的经济效益。为此企业必须做到出色地完成任务,包括既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任务,同时为国家提供资金积累。完成这两项任务就是为整体效益做贡献。
企业提供税利是国家积累的主要来源,是扩大社会再生产的物质条件。企业要在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为国家多提供税利。但有些企业借口有自主权,钻国家政策的空子,甚至采取非法手段偷税漏税,通过向消费者转嫁负担和损害社会利益来增加企业的利润。这种盲目地追求企业短期经济利益,置社会整体利益于不顾的行为,是极其错误的。
从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必须自觉地置于社会利益的控制和监督之下。在通常情况下,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是一致的。但社会经济效益又不是简单地等于各企业的经济效益之和。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行为,并不总是能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当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应当服从大局。
(2)社会生态效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企业的良性运行离不开周围的良好环境。但企业在经营中如果不注意,就可能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例如,有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强烈噪声影响附近居民生活,有的商业企业为了招徕顾客把音箱放到店门口,每天不停地大声播放音乐或叫卖呼喊,这些都属于环境污染;至于由于某些生产企业排放的废气或粉尘使周围居民深受其害的事例更是时有发生,这既污染了环境,也破坏了生态平衡。所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既要追求经济效益,又要充分考虑社会生态效益。
(3)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实体,而且还是个社会成员。它不仅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而且还以它的经营作风、产品设计装潢、职工的精神面貌等对社会精神文明生产起促进或者削弱甚至破坏的作用。所以企业的整体效益还要包括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具体地说,企业生产什么产品、不生产什么产品,不仅要看能否给企业带来利润,而且要看是否有利于人民身心健康。
4.全员公关原则
1)全员公关原则的意义
全员公关原则是指一个组织公关工作的开展,不仅要依靠专职公关机构和公关人员的不懈努力,而且有赖于组织的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配合。这就要求组织的全体成员要树立公共关系观念,关注并参与公共关系工作,为组织建立良好公共关系做出贡献。
(1)只有全员公关,才能建立和维持组织的良好的公关状态。组织形象是通过组织所有人员的集体行为表现出来的,是组织内个人形象的总和。每一个成员与外界发生联系时,其个人形象直接体现组织的整体形象和风貌。因此组织的每位员工在对外交往时都必须注意自己的形象,从而维护甚至扩展组织的形象。
(2)对组织负责和对公众负责是每个员工的神圣职责。公共关系必须以公众利益为基准点,每个组织的成员在对本组织负责的同时,要对公众和社会负责。这一点对组织的全体成员,上至领导下至员工,概莫能外。决不能认为组织公共关系状态如何只是公关人员的事。没有组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公关宣传只是空中楼阁。因此,强烈的公关意识必须渗透到每位员工的思想之中。
2)贯彻全员公关原则的具体要求
(1)全员公关必须体现在组织最高领导层的行为上。在公关中流传着一句话:“公共关系的动力来自上层。”公关要获得真正动力和效果,必须得到最高领导层的支持。因为公关活动作为一种管理活动,渗透于组织工作的各个环节,必须从全局和战略角度加以协调管理。没有领导层的关心和支持,公关活动就难以成功。
组织最高领导层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和行动支持公关工作,包括由最高领导层成员亲自指挥公关工作,经常督促、检查公关机构和人员工作情况,从制定组织政策、方针、计划及其贯彻实施充分考虑公关因素,把组织目标与公关工作联系起来。
(2)全员公关必须依靠全体组织成员的配合。建树组织形象,依靠全体员工的工作和努力。全体员工的工作都必须与公关工作相结合,团结协作,自觉代表组织向外界传播宣传组织形象,并注意收集有关本组织的信息,提供给公关部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关心、支持、配合公关工作。实践证明公关工作得到广大员工的支持就获得了最可靠的保证,失去广大员工的支持就失去了生命力。
(3)全员公关要求组织的公关工作具有整体协调性。要使组织全体成员形成合力推动公关工作,就必须使公关工作本身具有整体协调性。要用系统的观点来安排组织的公关活动,把公关作为一个系统,尽可能地提高公关系统的功能,既要改善单个要素,更要改善整个公关系统的结构,以产生整体效应。
公关整体协调性要求公关机构内部人、财、物的最佳组合;公关机构与其他人员的严密配合,协同一致。
(4)全员公关要求在组织内部形成浓厚的公共关系观念。要使组织的全体成员懂得组织形象是组织的无形资产,良好的组织形象能使一个组织的资产增值,恶劣的组织形象会导致一个组织有形资产的贬值。在组织内部培植浓厚的公共关系观念是全员公关的基础。
1.3公共关系学及其特点
公共关系学与公共关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公共关系是一种社会存在,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关系;而公共关系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社会组织与其相关公众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彼此合作的规律性及工作技法的一门科学。
1.3.1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而且是客观的、带有规律性的。公共关系作为一门科学也应有自己的、带有客观规律的研究对象。
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实际上包含在它的定义中,就是研究社会组织与其公众的关系的规律及各种公关活动的技巧。具体包括四方面内容。
①研究各种具体的“公众”关系,如员工关系、股东关系、政府关系、媒介关系、顾客关系、社区关系等。
②研究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传播规律,如研究信息传播的原理、信息传播的形式、信息传播的机制及传播的技巧、信息传播体系等。
③研究公共关系作为社会组织的管理职能的种种规律,如帮助组织建立并维持与公众之间的交流、理解、认可、合作,帮助管理部门了解民意,使公关工作本身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连续性等。
④研究公关活动及其策划、实施的艺术与方法,如确立公关的目标、制定公关工作的程序、进行公关谈判、策划公关广告、撰写新闻稿件等。
1.3.2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内容
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内容是由历史、理论、应用三部分组成的。
1.公共关系学的历史研究
主要研究公共关系是如何产生、如何发展的。目的是从历史的变迁中了解公共关系是如何随着社会的进步、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工作内容、工作重心和工作策略的;了解哪些做法应予坚持,哪些做法应予修改,哪些做法应予抛弃,以便探索、掌握公共关系的发展规律。
2.公共关系学的理论研究
公共关系学的理论研究可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和核心理论研究。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边缘学科,它涉及社会学、心理学、广告学、传播学、管理学、市场学、舆论学、新闻学、伦理学、民俗学等。因此,这些学科的许多理论就构成了公共关系学的基础理论部分,它虽然不是公关学理论“本身”,但是公关学必须加以研究,公关从业人员必须予以掌握。例如,公关学要研究一个社会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组织本身如何自觉地与环境相适应、相协调,这就需要有社会、环境学的理论;公关要与人打交道,要了解人的心理,这就需要介入心理学的概念和理论;公关在营销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市场学的理论……公共关系学的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决定了它的基础理论的广阔性、学科知识的广博性。公共关系学的基础理论是其创立的理论基础。公共关系学的核心理论就是紧紧围绕公共关系学这门学科的核心而提出的理论。它的核心理论部分比较狭窄,内核较小,但却反映了该学科的质的规定性,如研究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及工作过程、方法,考察公共关系的地位、职能、基本原则等,是紧紧围绕研究公共关系本身的理论体系及其结构的。
3.公共关系学的应用研究
公共关系学的应用部分内容最为丰富,主要研究如何应用公共关系学的原理去指导实践,以提高公关活动的效果,达到公关活动的目标。应用部分的内容包括如何制定公关目标、活动的程序、具体内容及其组织方法与技巧等。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它注重实践。公共关系学所有的原理、技能、工作方法等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而又被应用于实践中去的。当今国际、国内流传较广的公共关系学著作大多也是以应用研究为重点展开讨论和阐述的。
1.3.3公共关系学的学科特点
1.应用性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技术多于理论,操作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公共关系学发展之快、传播之广,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和此学科本身有很强的应用性分不开的。公共关系具有多种功能,其中主要的是管理功能、传播沟通功能、社会交往功能等,这些都是社会活动的表现。从另一方面看,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参加社会竞争的一门艺术、一种手段。所以无论从哪方面看,都能清晰地看到: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2.边缘性
公共关系学科的外延很广,公共关系的本体知识内涵并不多,但与之相关的交叉学科却非常之多。基础理论相互渗透,说明实际进行公共关系操作时,需要交叉运用各种学科的知识和手段。这是公共关系的特点所决定的。
3.多维性
公共关系的多维性首先表现在功能上的多维性。公共关系有许多功能,如沟通功能、管理功能、社交功能。这就要求学科本身的构架要照顾到几个方面。其次,由于公共关系的层次不同,具体从事公关工作的人员所在组织的类别、性质也不同,对公关人员的要求不同,表现在学科上就出现多维性。另外,公共关系学的多维性还表现在研究方向及方法上,不同的研究者,根据自身的经验与见解,有着不同的切入口,用自己认为正确、完善的体系来构建公共关系学。
4.综合性
公共关系学是在经营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大众传播学、社会心理学等其他有关学科的基础上,综合广告、交际、传播等技术手段所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1.3.4公共关系的相关范畴辨识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公共关系学涉及许多学科领域和实践范畴,在应用中较容易被视作新闻传播、广告宣传、推销等活动的同义语。对这些概念上的混淆和误解加以辨析,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公共关系学的本质特征。
1.公共关系与新闻传播
公共关系与新闻传播的主要区别,在于两者的任务和必须为之负责的对象间的差异。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为了争取社会了解和支持所采用的活动方式,所以公共关系必须为本组织的利益服务。而新闻传播则必须对整个社会负责。
一个组织为了能够长久地在社会中生存下去,就不能只考虑眼前利益,而必须通过创造社会效益来获得社会的了解和支持。所以,公共关系工作的出发点是维护本组织的长远利益。但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公共关系工作又不得不对社会负责,向社会公众公开事实真相,让社会公众了解本组织。因此,尽管出发点不同,但是在具体行动上,公共关系和新闻还是有着十分相似的地方的,即必须以事实为基础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