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心理是一种单一、偏执的思维习惯,它使人无法客观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而且容易引发很多冲突事件。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会表现出逆反心理的特征,而青少年中尤为严重,常常有如下多种表现:对宣传做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甚至根本否定;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感,大声喝彩;对思想教育蔑视对抗等等。
有这样一个案例。
小明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小明向心理医生自述:“我来这里,并不是自己想来的,我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我的辅导员总是看不惯我,我也是经过努力才考到这所学校来的。高三时我花了很多时间在学习上。很庆幸自己考得不错,所以进了这所重点大学,只是因为进入大学后,想稍微休息放松一下,所以现在对自己的要求有些松懈,但我正在努力调整改变。我觉得辅导员对我心存偏见,我想这跟我的成绩有关系。我这个人比较直,如果我觉得不对或者没道理就会提意见,否则憋在心里很难受。”
通过小明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小明有明显的逆反心理倾向中,不仅对辅导员不服,而且对自己的错误,总能找到理由辩解,不能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凡事总想着要一争到底,跟别人对着干。
其实,生活中也常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曾有一位心理学家出了一本书,在那本书中他特意提醒读者,请勿先阅读某一页的故事。然而,大多数读者却采取了与告诫相反的态度,首先翻看了那些内容,这就是逆反心理在作怪。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人们出于维护自尊的目的,对他人的要求偏偏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作用下,人们常与要求者“顶牛”、“对着干”,常常做出以反常的心理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
虽然逆反心理算不上一种变态心理,但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会使人(尤其是青少年)出现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深一步发展还可能使人出现犯罪心理。所以,很有必要施以防治。
那么,如何防治逆反心理?在你想要跟别人对着干的时候,让自己变得温顺一些呢?心理学专家有以下的建议:
1.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升华自我
提倡自我教育,要求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学会把自己作为教育对象,经常思考自己、主动设计自己,并自觉能动地以实际行为努力完善或造就自己。
2.自我完善,提高文化素质,丰富生活阅历
这是克服逆反心理的根本道理。广闻博见能使我们避免固执和偏激;一个广闻博见的人,会很理智地处理问题,不会一味逆反。
3.学会合理的沟通方法
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但也不能“得理不让人”,过分逞强,盲目对抗,只能使事情变得越来越难处理。合理的沟通方式有助于带来交往中的双赢。可以尝试更合理的方式,比如单独与你想要与之对着干的人聊一聊,或是写一封短信表达你的意见等等。
4.克服偏见的不良影响
先入为主的印象一旦产生,方方面面都要受到暗示和影响。如果发现自己经常性有无名火气,就要冷静下来想想看,是否偏见在作怪,不要无端端变成偏见的牺牲品。
5.学会宽容和适应
在改变环境和改变自己中,选择后者往往更容易完成。所以要经常提醒自己,遇事要尽力克制自己,突显自己的个性并非是通过与他人的对抗来实现的。同时为了提高心理上的适应能力,应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在活动中与不同个性的人学会交往,发展兴趣,展现真正的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