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牛舍的类型及建造要求
牛场建设应包括生产、管理、生活、隔离四个区域。应有牛舍(包括犊牛舍、青年牛舍、成年牛舍和种公牛舍)、运动场及其凉棚和补饲槽、饲料库、干草棚、青贮塔、氨化池、病牛舍、兽医室、技术室、办公室和职工宿舍等建筑设施。应有铡草机、粉碎机、秸秆揉搓机、颗粒机等生产机械。应有汽车或拖拉机等运输工具。应有拴牛桩、运动架、保定栏及化粪池等生产设施。应有鼻环、疆绳、牵牛棒等生产工具。应有门卫室和消毒通道等设施。
一、牛舍的基本类型及特点
根据牛的类型可以将牛舍分为奶牛舍和肉牛舍。根据年龄体况等分为成年牛舍、育成牛舍、发育牛舍、犊牛舍、产房、混合牛舍和隔离牛舍。按牛舍结构的密度程度分:有封闭式、半开放式、开放式牛舍等。在严寒地区,要求牛舍四周墙壁完整全封闭,门窗密封,甚至要机械通风。在亚热带或热带地区,牛舍可南面无墙。有的地区仅建半截的牛舍,门窗也可简化或者省略。开放程度大,有顶盖而缺墙的牛舍有时称为牛棚。国内常见的牛舍有拴系式和散放式两类。
1.拴系式牛舍
拴系式牛舍亦称常规牛舍,每头牛都用链绳或牛颈枷固定拴系于食槽或栏杆上,限制活动;每头牛都有固定的槽位和牛床,互不干扰,便于饲喂和个体观察,适合当前农村的饲养习惯、饲养水平和牛群素质,应用十分普通。缺点是饲养管理比较麻烦,上下槽、牛系放工作量大,有时也不太安全。当前也有的采取肉牛进厩以后不再出栏,饲喂、休息都在牛床上,一直育肥到出栏体重的饲喂方式,减少了许多操作上的麻烦,管理也比较安全。如能很好地解决牛舍内通风、光照、卫生等问题,是值得推广的一种饲养方式。
拴系式牛舍从环境控制的角度,可分为封闭式牛舍、半开放式牛舍、开放式牛舍和棚舍几种。封闭式牛舍四面都有墙,门窗可以启闭;开放式牛舍三面有墙,另一面为半截墙;棚舍为四面均无墙,仅有一些柱子支撑梁架。封闭式牛舍有利于冬季保温,适宜北方寒冷地区采用,其他三种牛舍有利于夏季防暑,造价较低,适合南方温暖地区采用。
半开放式牛舍,在冬季寒冷时,可以将敞开部分用塑料薄膜遮拦成封闭状态,气温转暖时可把塑料薄膜收起,从而达到夏季利于通风、冬季能够保暖的目的,使牛舍的小气候得到改善。按照牛舍跨度大小和牛床排列形式,可以分为单列式和双列式。双列式牛舍又分为对头式和对尾式两种。单列式:只有一排牛床,跨度小,一般5~6m,易于建筑,通风良好,但散热面大。适于小型牛场(50头以下)采用。双列式:有两排牛床,分左右两个单元,跨度10~12m,能满足自然通风要求。在肉牛饲养中,以对头式应用较多,饲喂方便,便于机械作业,缺点是清粪不方便。对尾式中间有除粪通道,两边各有一条喂饲通道,其优点是挤奶、清粪合用一条通道,操作方便且便于饲养员对奶牛生殖器官疾病发生和发情的观察,因牛头向窗,有利于通风采光,传染疾病的机会少,但饲喂不方便。
2.散放式牛舍
散放式牛舍是育肥牛在牛舍内不拴系,高密度散放饲养,牛自由采食、自由引水的一种育肥方式。散放牛舍多为开放式或棚舍,并与围栏相结合使用。
(1)开放式围栏育肥牛舍:牛舍三面有墙,向阳面敞开,与围栏相接。水槽、食槽设在舍内,刮风、下雨天气,使牛得到保护,也避免饲草、饲料淋雨变质。舍内及围栏内均铺水泥地面。牛舍面积以每头牛2平方米扩为宜。双坡式牛舍跨度较小,休息场所与活动场所和为一体,牛可自由进出。每头牛占地面积,包括舍内和舍外场地为4.1~4.7平方米。
屋顶防水层用石棉瓦、油毡、瓦等,结构保温层可选用木板、高粱秆。一侧要有活门,宽度可通过小型拖拉机,以利于运进垫草和清出粪尿。厚墙一侧留有小门,主要为了人和牛的进出,保证日常管理工作的进行,门的宽度以通过单个人和牛为宜。这种牛舍结构紧凑,造价低廉,但冬季防寒性能差。
(2)棚舍式围栏育肥牛舍:此类牛舍多为双坡式,棚舍四周无围墙,仅有水泥柱子或钢架结构做支撑,屋顶结构与常规牛舍相近,只是用料更简单、轻便,采用双列对头式槽位,中间为饲料通道。
(3)半开放式肉牛舍
半开放式肉牛舍,指三面有墙,正面上部敞开,下部仅有半截墙的肉牛舍,这类肉牛舍的开敞部分在冬季可以遮拦,形成封闭状态,从而达到夏季利用通风、冬季能够保暖的目的,使舍内小气候得到明显改善。
(4)简易太阳能牛舍
为了提高冬季育肥牛的生产性能,王玉江等人(1993年)对吉林省的半开放式肉牛舍进行了改进,设计出简易太阳能牛舍。
当地的半开放式牛舍情况是四周有墙,砖瓦结构,舍顶半坡露天,北墙上开一除粪窗,水泥地面。在当地的半开放式牛舍的基础上,把屋顶开露部分,用双层塑料薄膜封闭,舍顶开一个可调节的通风窗,靠向阳墙外侧,修建一个太阳能接收室(搭成一个与外墙形成45°左右角度的木架,于架上固定两层塑膜,其间地面上撒一层煤渣,外墙表面涂黑),同时,于向阳墙上等距离的上下对应开相同的6个小洞,舍内外贯通,以形成冷热气流的交换。
3.装配式牛舍
这种牛舍以钢材为原料,工厂制作,现场装备,属敞开式牛舍。屋顶为镀锌板或太阳板,屋梁为角铁焊接;U字形食槽和水槽为不锈钢制作,可随牛只的体高随意调节;隔栏和围栏为钢管。牛舍前后两面墙体由活动卷帘代替,夏季可将卷帘拉起,使封闭式牛舍变成棚式牛舍,自然通风效果好。屋顶部安装有可调节风帽。冬季卷帘放下时通风调节帽内蝶形叶片使舍内氨气排出,达到通风换气效果。这种牛舍建造迅速,外形美观整齐。
二、牛舍的基本结构及建造要求
1.地基与墙体
牛舍地基深80~130cm,并高出地面,必须灌浆,与墙之间设防潮层。砖墙厚24cm或38cm,双坡式牛舍脊高4.0~5.0cm,前附后檐高2.8~3.5.m。从地面算起,应抹100cm高的墙裙。在农村也用土坯墙、土打墙等,但距从她面算起应砌100cm高的石块。土墙造价低,投资少,但不耐久。
在北方高寒地区,可采用夹层墙的办法,2层半砖墙中间夹20~30cm“加气砖(即矿渣海绵砖)”或3层空心砖,这样可减少投入增加隔热效果,但地基和墙体需注意防水,因为假如加气砖或空心砖吸足水分后冻结,则自行崩解。
2.门窗
牛舍门一般设成双开门,牛舍门应坚固耐用,不设门槛,
向外开。一般50头以下的规模可设1个宽1.8~2m的门。100头规模可设2个门。门高1.9~2.2m,也可设上下翻卷门。南窗规格100cm×120cm,数量宜多,北窗规格80cm×100cm数量宜少或南北对开。窗台距地面高度为100~120cm,一般后窗适当高一些。
3.屋顶及通气孔
牛舍建筑中最常用的是双坡式屋顶,这种形式的屋顶可适用于较大跨度的牛舍,可用于各种规模的各类牛群,其特点是经济实用,保温性好,而且容易施工修建。通气孔一般设在屋顶,大小因牛舍类型不同而异,一般单列式牛舍的通气孔为70cm×70cm,双列式为90cm×90cm,通气孔卜面设活门,可以自由启闭,或者安装排气扇。通气孔应高于屋脊0.5m或在房的顶部。
三、牛舍内设施
1.牛床
一般用水泥混凝土地面,坡度常采用1.0%~1.5%。牛床后1/3乃区域应划菱形槽线(槽线间距约5cm)以防滑。也可以铺牛床橡胶垫,易于清洗,还可减少牛腿部疾病。
2.饲槽、饮水器和饲喂通道牛床前砌一截高20~35cm的矮墙作饲槽的后壁,牛头的前方设置饲槽,饲槽的内衬最好用光滑的钢化瓷砖,各面转角要做成圆弧形。槽底高于牛床地面5~10cm。
当有四壁。也可采用自动饮水碗(参见第五章),清洁卫生。饲料通道要便于饲料运送和分发,宽度一般为1.2~1.5m。
3.牛栏杆与颈枷
牛床前端的矮墙上安装竖钢管,竖管之间的间距一般与牛床同宽;再在1~1.2m高处装上横长管,构成牛栏杆,以防止牛朝前踏入饲槽。拴系牛的颈枷或链条安装在牛栏杆上。常见颈枷有硬式和软式两种。硬式用钢管制成,软式多用铁链,软式可分为横链式和直链式两种。使用硬直杆固定式颈枷,牛颈部被夹住后活动范围很小。这种方式可缩短牛床至1.7m以内。可防止排出的牛粪落在牛床上。每个牛床的食槽后壁中间做成约39cm的凹弧形口,以利于乳牛卧床舒适。
拴系式牛舍内,相邻的或每隔2~3个牛床位之间,建议安装长约1m,高约0.8m的弯形或半弯形隔栏;对于散栏牛舍来说,应该每个床位均设隔栏,以引导同排牛卧有规律。
4.清粪道与粪尿沟
牛舍的清粪通道同时亦作乳牛进出、挤乳员及配种员等的通道和操作场所。对尾双列式拴系牛舍的中间通道宽度一般为1.6~2.0m,路面应比牛床低2~3cm,并划菱形槽线防滑;清粪道设0.5%左右的拱度,并向舍外稍倾斜,使之能向粪尿沟及舍外流去。
牛床与清粪道之间设宽24~33cm、深5~10cm的明沟作为粪尿沟。若粪尿沟上加盖漏缝盖板,则粪尿沟可加深至20~40cm。
第二节牛场配套设备
一、运动场
运动场是奶牛消遣运动的理想场地,没有运动场,奶牛的发情及受孕都将受到影响。运动场的面积可按成年母牛20~40平方米/头,育成牛15~20平方米/头,犊牛10~15平方米/头。一般为牛舍建筑面积的3~4倍。奶牛是偶蹄草食家畜,它的祖先是在草地上生活的,牛蹄适宜踩在松软的地面上。生产中人们往往从坚固和卫生的角度考虑,把地面做成水泥地或用砖砌成,对奶牛并不适用。奶牛长期在坚硬的地面上生活,牛蹄会疼痛,关节会肿胀疼痛,进而影响产奶量。运动场最好为吸水性强,渗透性较好的砂壤土。黑土和豁土雨后易泥泞,砂土渗透性好但太阳暴晒后升温很快,会造成局部气温升高,在炎热的地方对牛不利。盐碱过重的土壤可垫入0.5~0.8m直径为5~10cm的石块,防止盐碱上升,再在石块上铺0.5m中隆砂壤土。